脉因证治 - 第 28 页/共 37 页

金疮刀伤见血方 降真香末细贴之;锻石和人血作饼,旋干贴之;煨大黄、石膏,细研,桐油二分,水一分,拌,抹上;又淹灰搽敷亦良。    救苦散 治热油、刀斧伤、火伤、犬咬伤。   寒水石油调涂上   卷四   四十三、倾仆    【脉】 倾仆,内有血,腹胀满,脉坚强者生,小弱者死。    【证】 瘀血为病,或痰涎发于上。    【治】 同中风证。恶血归内,留于肝经,胁痛自汗,治宜破血行经。    张论 坠堕使生心恙,痰涎发于上也。治宜补之。凡杖打、闪肭疼痛,皆血滞证,可下之。忍痛则伤血。    神应散 治瘀血,大便不通。   大黄(酒浸,一两) 桃仁 红花(二钱) 当归(三钱) 栝蒌根(二钱) 炮穿山甲(二钱)   柴胡(引经) 麝香(透)   热酒下。    紫金丹 治骨节折伤疼痛。   炮川乌 炮草乌(各一两) 五灵(五钱) 木鳖子(去壳) 黑牵牛(各五钱) 威灵仙 金毛狗脊骨碎补 没药 麝香 红娘子(各二钱五分) 地龙 乌药 青皮 陈皮 茴香(各五分)   防风 自然铜(四两,烧淬) 禹余粮(四两,淬)   醋糊丸,梧子大,每十丸酒下。    三圣散 吐之,治痰壅。   卷四   四十四、百药中伤    【脉】 浮涩而疾者生,微细者死。洪大而迟者亦生。    【治法】 在上吐之。    解毒丸 治食毒物,救人于必死。   干板蓝根(四两) 贯仲(一两,去土) 青黛 甘草蜜丸。青黛良。    秘传方 续随子 甘草 五味子茶清下一二碗。   卷四   四十五、癫狂    【脉】 大坚疾者,癫病。脉大滑者,自已;脉小急实者死,循衣缝者死,虚而弦急者死。脉虚弦为惊,脉沉数为痰热。    【因】 痰、火、惊。   血气者,身之神也。神既衰乏,邪因而入。夫血气俱虚,痰客中焦,妨碍不得运用,以致十二官各失其职,神听言动,皆有虚妄,宜吐之而安。   肺入火为谵语。肺主诸气,为气所鼓舞,火传于肺,为之寻衣撮空;胃中大实热,熏于心肺,亦能谵语。宜降火之药。   惊其神,血不得宁也。痰积郁热,随动而迷乱,心神无主,有似邪鬼。可先吐之,后以安神丸主之,佐以平肝之药,胆主惊故也。    【证】 狂言、谵语、郑声辨。   狂者,开目与人语,语所未尝见之事,为狂也。   谵语者,合目自言日用常行之事,为谵也。   郑声者,身动无力,不相接续,造语出于喉中,为郑声也。   又蓄血证,则重复语之。    【治】 痰者吐之,三圣散;火者下之,承气汤;惊者平之,安神丸。    方 总治:黄连、辰砂二味降火,栝蒌、南星、半夏三味行痰,青黛、柴胡、川芎三味平肝。    桃仁承气汤 治热入血室,发狂。    犀角地黄汤 治瘀血狂妄。因汗不彻,吐衄不尽,瘀血在内,面黄唇白,便黑,脚弱气喘,甚则狂闷。   犀角(一两) 生地(八两) 白芍(三两) 丹皮 大黄(二两)   脉大迟,腹不满,为无热,减之。煎服。   洪、长、伏三脉,诸痫发狂,以《局方》妙香丸,以针透眼子,冷水浸服之。   弦、细、缓三脉并痫,李和尚五生丸。    治痫方 黄丹、白矾(等分)   研细,用杨树火 过,曲丸。    又方 川芎(二两) 防风(一两) 皂角郁金(各一两) 明矾(一两) 黄、赤脚蜈蚣(各一条)   细末,蒸饼,丸梧子大,空心茶清下十五丸。   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