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证治裁 - 第 78 页/共 115 页

脉浮涩者,除风湿羌活汤。风湿者,肿痛走注,独活寄生汤。湿热者,或上或下,或红或肿,溺赤,脉濡数。   当归拈痛汤。更有腿转筋,上冲入腹,宜瓜萸散,详香港脚门。膝者筋之腑,屈伸不利,行则偻俯,筋将惫矣。   其膝痛在筋,则屈不能伸而肿,多挟风热,二妙散加羌、防、升、柴。兼阴虚则热而不肿,虎潜丸。若膝胫痹弱重痛,多挟风湿,独活寄生汤。夏月湿热肿痛,当归拈痛汤。屈伸不利,活络丹。虚寒兼挟风湿作痛,虎骨四斤丸。虚热筋痿,颤掉作痛,鹿茸四斤丸。足跟痛,属肾阴虚者,胫热跟痛,六味丸加肉桂、龟板。   肾阳虚者,不能久立,八味丸。挟湿者,必重着而肿,换骨丹。足心为少阴肾经涌泉穴所注,足心及踝骨热痛者,为肾虚湿着,肾着汤下六味丸。或用二至丸、立安丸。   卷之六 腰脊腿足痛论治   附方   〔阳虚〕肾气丸 见二卷虚损。   〔阴虚〕鹿茸丸 鹿茸(烙去毛) 菟丝子(各一两) 硫黄(五钱) 为末,以羊肾两对酒煮烂,去膜,研如泥,和丸,盐酒汤下。   〔阴虚〕六味地黄汤 见一卷中风。   〔阴虚〕滋阴大补丸 见五卷痿。   〔阳虚〕无比山药丸 熟地 萸肉 牛膝 茯神 巴戟 泽泻 赤石脂(各一两) 杜仲 菟丝子山药(各三两) 肉苁蓉(四两) 蜜丸,酒下三钱。   〔气痛〕小续命汤 见一卷中风。   〔湿寒〕姜附汤 炮附子 苓 术 草 朴 苍术 杜仲 牛膝 干姜 淡姜 枣〔外用〕摩腰膏 川附尖 川乌尖 南星(各二钱半) 朱砂 雄黄 樟脑 丁香(各一钱半) 干姜(一钱)   麝香(五分) 为末,蜜丸龙眼大,以姜汁化开,擦腰间。《医通》有蜀椒,无朱砂,云以膏蘸手掌,每日饱后用一丸,烘热摩腰痛处,即以帛束定,少顷热如火。   〔湿痛〕渗湿汤 见一卷中风。   〔湿痛〕肾着汤 见一卷湿。   〔湿风〕羌活胜湿汤 见一卷湿。   〔湿风〕独活寄生汤 见一卷湿。   〔湿热〕当归拈痛汤 见一卷湿。   〔热痛〕甘豆汤 黑豆(二合) 甘草(二钱) 续断(二钱) 天麻(一钱) 加姜,水煎。   〔降火〕滋阴八味丸 (六味丸加知、柏,各酒炒。)   〔闪挫〕复元通气散 见本卷心痛。   〔血瘀〕四物汤 地 芍 归 芎〔气滞〕乌药顺气散 见一卷中风。   〔气滞〕八味顺气散 见一卷中风。   〔肝气〕柴胡舒肝散 见二卷劳瘵。   〔痰注〕导痰汤 见一卷中风。   〔伤力〕十全大补汤 见一卷中风。   〔伤力〕青娥丸 骨脂 杜仲 等分为末,以核桃肉研膏,加炼蜜为丸,每酒下四钱。   〔和肝〕调肝散 半夏(一两) 官桂 木瓜 归 芎 牛膝(各五钱) 细辛 石菖蒲 枣仁 炙草(各三钱)   每服四钱,加姜五片,枣二枚,水煎。   〔肾虚〕二至丸 桂 附 杜仲 骨脂 鹿茸 鹿角胶 麋茸 青盐 糊丸。   〔肾虚〕立安丸 牛膝 杜仲 故纸(各四两) 黄柏 茴香(各二两) 蜜丸,每服五钱,空心盐酒汤下。   〔血闭〕桃仁承气汤 见一卷疫。   〔风袭〕牛膝酒 羌 芎 草 地骨 五加 薏仁 牛膝(各一两) 海桐皮(二两) 生地(十两)   酒二斗浸。   〔补火〕八味丸 见一卷中风。   〔补肾〕补髓丹 即上青娥丸加鹿茸。   〔伤寒〕麻黄汤 麻 桂 杏 草〔风湿〕柴胡汤 羌活(钱半) 苍术 柴 桂 归 芎 草(各一钱) 独活 红曲(各五分) 防风防己(各三分)   〔肾虚〕七味丸 见一卷中风。   〔湿痰〕二陈汤 见一卷中风。   〔湿痰〕二妙丸 见一卷湿。   〔热痛〕虎潜丸 见一卷中风。   〔补中〕补中益气汤 见一卷中风。   〔血寒〕舒筋三圣散 当归 肉桂 延胡 为末,每服五钱。   〔风袭〕安肾汤 骨碎补 萆 (俱炒) 牛膝 桃仁 海桐皮 当归 桂心 槟榔(各五分) 赤芍附子 川芎 枳壳(各三分) 姜 枣煎。   〔寒湿〕术附汤 见五卷湿。   〔风湿〕除湿羌活汤 见一卷中风。   〔香港脚〕瓜萸散 见五卷香港脚,即木萸汤。   〔湿热〕活络丹 见五卷痹。   〔风湿〕虎骨四斤丸 见五卷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