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证治裁 - 第 59 页/共 115 页

〔筋痿〕补血荣筋丸 苁蓉(酒制) 菟丝子(酒煮,焙) 天麻(煨。各二两) 牛膝(酒煮,四两)   鹿茸(酥炙,一对) 熟地(六两) 木瓜(姜汁炒) 五味子(焙。各一两) 为末,蜜丸,温酒下。   〔气虚〕四君子汤 见一卷中风。   〔气血〕十全大补汤 见一卷中风。   〔阳衰〕安肾丸 见本卷痹。   〔湿痰〕二术二陈汤 见二卷痰饮。   〔食滞〕木香槟榔丸 木 槟 术 枳 陈 香附 神曲糊丸。   〔瘀血〕四物汤 见一卷中风。   〔热积〕大承气汤 见一卷温。   〔血虚〕二妙四物汤 二妙合四物。   〔气虚〕二妙六君汤 二妙合六君。   卷之五 痿症论治   痿脉案   萧 中年后肾亏火动,足膝酸软,脉虚 而促。初用六味汤加怀牛膝,继用虎潜丸去锁阳,服后甚适。但坐久腰府热腾,小腹收引气升,脘膈不舒。症因冲督经虚,龙焰不伏,非理脏真所得效。拟龟鹿二仙膏加猪脊髓,同熬酒和服,得效。   李 疟邪失汗误药,湿邪入络,四肢痿废,用除湿理络,手足能运。然值冬寒气血敛涩,少腹逼窄,背脊拘急,胫膝麻顽,步履歪倒,知其阴阳维不司约束,侵及任督俱病也。用杜仲、狗脊强筋骨而利俯仰,五加皮、牛膝益肝肾而治拘挛,当归、白芍以和营,茯苓、萆 以逐湿,秦艽、独活以治痹,玉竹、桑枝以润风燥,理肢节,加桑寄生通经络,煎服十数剂,诸症渐减。又将前方参入鹿胶、沙苑子、小茴香以通治奇脉,丸服酒下,获痊。   族儿 脊骨手足痿纵,此督脉及宗筋病。《内经》治痿,独取阳明,以阳明为宗筋之会,阳明虚则宗筋失养,无以束筋骨利机关也。童年坐卧风湿,虚邪袭入,遂致筋脉失司,欲除风湿,须理督脉,兼养宗筋乃效。方用归、芎、参、术、牛膝、鹿胶、茯苓、木瓜、寄生、桑枝、姜黄、威灵仙,十服肢体运动已活。去鹿胶、姜黄、川芎、木瓜、威灵仙,加杜仲、玉竹、杞子、虎胫骨,数十服行立复常。   张氏 四肢痿弱,动履艰难,脉涩且弱,为营虚之候。经言天癸将绝,系太冲脉衰,乃阴吹带浊,宿恙频兴。因知冲为血海,隶于阳明,阳明虚则冲脉不荣,而宗筋弛纵,无以束筋骨,利机关。法当调补营血以实奇经。人参、杞子、茯苓、牛膝(酒蒸)、熟地、当归、杜仲(酒焙)、山药(炒)、木瓜、姜、枣,水煎。   十数服渐愈。   卷之五   痛风历节风论治   痛风,痛痹之一症也,其痛有常处。掣者为寒,肿者为湿,汗者为风,三气入于经络,营卫不行,正邪交战,故痛不止。《灵枢》谓之贱风,《素问》谓之痛痹,《金匮》谓之历节。后世更名白虎历节风,近世俗名箭风。初因寒湿风郁痹阴分,久则化热攻痛,至夜更剧。治以辛温,疏散寒湿风邪,开发腠理,宜十生丹。若痛处赤肿 热,将成风毒,宜败毒散。如风湿攻注肢节疼痛,大羌活汤。其历节风,痛无定所,遍历骨节,痛如虎啮。又名白虎历节,盖痛风之甚者也。   或饮酒当风,汗出浴水,因醉犯房,皆能致之。其手指挛曲,身多 ,其肿如脱,渐至摧落,其痛如掣,不可屈伸,须大作汤丸,不可例以常剂治。乌头汤主之。因于寒,宜从温散。防风天麻汤。因于火,宜从清凉。   犀角散加减。若筋脉挛痛,伸缩不利,系血虚燥。四物汤加木瓜、何首乌、甘杞子。肢节酸痛,脉沉短气,系有留饮。半夏芩术汤,或导痰汤加减。肢节注痛,得捶摩而缓者,系风湿在经。灵仙除痛饮。肢节肿痛,遇阴雨而甚者,系风湿入络。虎骨丸、没药散、或虎骨散。肢节烦痛,肩背沉重者,系湿热相搏。当归拈痛散。   肢节刺痛,停着不移者,系瘀血阻隧。趁痛散。肢节热痛者,系阴火灼筋。加味二妙散,或潜行散,用四物汤间服。周身麻痛者,系气血凝滞。五灵丸。历节久痛者,系邪毒停留。乳香定痛丸、活络丹。肥人肢节痛,多风湿痰饮流注。宜导痰汤。瘦人肢节痛,是血枯。宜四物汤加羌活、防风。老人性急作劳,患腿痛。宜四物汤加桃仁、牛膝、陈皮、生甘草,煎成,入姜汁,或潜行散,有瘀积者,加热酒服,并刺委中穴出血。   风气游行,痛无常处,如虫行遍体,日静夜剧者,麝香丸主之。痛风历节二症,宜参酌治之。   东垣以痛风多属血虚,主用芎归,佐以桃仁、红花、薄桂、威灵仙,或趁痛散。丹溪以痛风先由血□□主用四物黄芩、白芷。在上加羌活、桂枝、威灵仙、桔梗。在下加牛膝、防己、黄柏、木通。石顽以湿热挟痰挟血入络痹痛,症重日久,必加乌、附,驱逐痰湿,壮气行经,便阻必用大黄,或畏峻攻,不知邪毒流注经络,非乌附不能散结,燥热结滞肠胃,非硝黄岂能润燥乎?   卷之五 痛风历节风论治   痛风脉候   《金匮》云:寸口脉沉而弱,沉即主骨,弱即主筋。沉即为肾,弱即为肝。汗出入水,历节黄汗出,故名历节。   卷之五 痛风历节风论治   附方   〔痛风〕十生丹 归 芎 羌 防 独 天麻 川乌 草乌 何首乌 海桐皮 等分蜜丸,茶下一钱。   〔风毒〕败毒散 见一卷伤风。   〔风湿〕大羌活汤 羌活 升麻(各钱半) 独活(一钱) 威灵仙 苍术 防己 术 归 泽 苓 草(各七分)   〔历节〕乌头汤 麻黄(六钱) 黄 白芍(各三钱) 炙草(一钱) 川乌头(一枚) 水煎。   〔温散〕防风天麻汤 归 芎 羌 防 荆 芷 天麻 草乌 白附子 滑石 甘草〔清凉〕犀角散 犀角 羚羊角 前胡 黄芩 栀子 大黄 升麻 射干 豆豉 研末。   〔血燥〕四物汤 地 芍 归 芎〔留饮〕半夏芩术汤 苍术(二钱) 白术(一钱半) 半夏 南星 黄芩 香附(各一钱) 陈皮赤苓(各五分) 威灵仙 甘草(各三分)   〔去痰〕导痰汤 见一卷中风。   〔风湿〕灵仙除痛饮 麻黄 赤芍(各一钱) 荆 防 羌 独 芩 归 芎 芷 枳 草 苍术 灵仙(各八分)   〔风湿〕虎骨丸 虎骨 五灵脂 白胶 僵蚕 威灵仙(各一两) 乌头(一两半) 酒糊丸。   〔风湿〕没药散 没药 虎骨 等分为末,酒下二钱。   〔风湿〕虎骨散 虎胫骨 龟板 血竭 没药 自然铜 赤芍 当归 防风 牛膝 五加皮 白附子桂心 白芷 骨碎补 天麻 研末服。   〔湿热〕当归拈痛汤 见一卷湿。   〔瘀血〕趁痛散 桃仁 红花 当归 地龙 五灵脂 牛膝 羌活 香附 甘草(各二钱) 乳 没(各一钱)   为末,酒下二钱。   〔阴火〕加味二妙散 见本卷痹。   〔阴火〕潜行散 黄柏(酒浸,焙,研)每一钱,姜汁和酒调服。   〔血滞〕五灵丸 见本卷痹。   〔久痛〕乳香定痛丸 苍术(二两) 川乌 归 芎(各一两) 丁香(五钱) 乳 没(各三钱) 枣肉为丸,酒下。   〔行络〕活络丹 见本卷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