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证治裁 - 第 53 页/共 115 页

木香(二分)   如法制服,延至月余,脾胃虚弱而滑泄,当补理。   〔补理煎方〕黄连(酒炒,五分) 黄芩(酒炒,六分) 白芍(酒炒,四分) 橘红(六分) 当归(五分)   人参(五分) 白术(盐炒,五分) 炙草(五分)   如法制服,以上三方,如妇人有胎,去桃仁、红花、槟榔服。   一忌温补早。痢起于湿热蕴积,胶滞肠胃,宜清热邪,导滞气,行瘀血,其病即去。若用参、术等温补药,则热愈盛,气愈滞,血亦凝,邪何由去。   一忌大下。痢因邪热胶滞,用疏通则愈。若用大承气汤下之,胶滞未去,徒伤胃气,损元气耳。正气伤损,邪气不可除,壮者犹可,弱者危矣。   一忌发汗。痢发寒热,头目痛眩,由内毒熏蒸,自内达外,非表邪也。若发汗,则风剂燥热,愈助热邪,正虚于外,邪炽于内,鲜不毙矣。   一忌分利。痢因热邪胶滞,津液枯涩,若用五苓等分利其水,则津液愈枯,枯涩愈甚,缠绵不止。第清热导滞,则痢自愈,而小便自清。安用分利为?利小便为治水泻之良法,以之治痢,则大乖矣。   卷之四 痢症论治   痢症脉候   下痢沉小微细者吉,洪大滑数者死。沉弦者重,脉大者为未止,微弱者为欲愈,虽发热不死。下利脉数,有微热汗出者即愈。下利发热而渴,脉弱者自愈。《医通》曰:痢白沫初起,脉小滑,能食者,易治;洪大急疾,四肢厥冷者,难治。久痢脉微弱小细者愈;数实,或虚大无根者危。下痢脓血,初起脉小滑,或弦软,身不热者,易治。数实滑大而身热者,势虽甚,犹或可治。若先不热,五六日后反发热,脉大者,必死。久则脉宜芤迟虚,不宜数盛滑实,身热不止,口噤不食,或久痢脉结代,反骤能食,为除中,皆死。下痢脉,六七日后最忌强盛。凡下痢脉浮身热,作风治。脉沉身重,作湿治。下痢为肠胃病,虽频迸,而能食则吉。若噤口痢初起,脉数实可治,久痢反不能食,脉见有余者死。惟小弱流利者,当作胃虚治之。   卷之四 痢症论治   附方   〔调气〕四七汤 见二卷咳嗽。   〔调气〕木香化滞汤 香 柴 陈 夏 归 草 草蔻 香附 红花 胸满加枳壳,腹胀加浓朴。   〔和血〕四物地榆汤 地 芍 归 芎 加地榆,或加阿胶。   〔和营〕理阴煎 见二卷咳嗽。   〔清热〕芩连芍药汤 白芍(二钱) 黄芩 黄连 木香 枳壳(各钱半) 陈皮(一钱) 炙草(三分)   〔温寒〕香砂枳术丸 木香 砂仁 枳 术〔寒滞〕香砂异功散 木香 砂仁 参 术 苓 草 陈〔泄湿〕四苓散 苓 术 泽 猪苓〔消食〕保和丸 见二卷痰饮。   〔导滞〕小承气汤 见一卷温。   〔和痛〕芍药汤 归 芍 芩 连 桂 草 槟 木香 大黄〔升阳〕补中益气汤 见一卷中风。   〔摄滑〕赤石脂禹余粮丸 赤石脂 禹余粮〔润涸〕猪脏汤 取不落水猪大肠煮汁,吹去油面饮之。以脏补脏,且润枯涩,最为久痢妙方。   〔润枯〕阿胶丸 阿胶 黄连(各一两) 茯苓(二两)   〔补固〕八珍汤 见一卷中风。   〔调补〕参苓白术散 见三卷脾胃。   〔清导〕导气汤 芩 连 归 芍 槟 枳 木香 大黄〔温里〕香砂温胃饮 温胃饮见一卷中风,此加木香、砂仁。   〔温摄〕黑豆饮 黑豆(一两半) 罂粟壳(蜜炙,八钱) 地榆 炙草(各六钱) 炮姜(四钱) 白芍(三钱) 分三四服,水煎。   〔血痢〕地榆丸 地榆 当归 阿胶 黄连 诃子肉 木香 乌梅肉(各五钱) 蜜丸。   〔温脾〕理中汤 参 术 姜 草〔黑痢〕芩芍汤 芩 芍 草〔通治〕香连丸 黄连(吴萸拌炒) 木香 醋糊丸。   〔瘀血〕桃仁承气汤 见一卷疫。   〔清血〕胃风汤 见本卷泄泻。   〔五色〕真人养脏汤 归 芍 术 草 参 桂 诃子肉 木香 肉果 粟壳〔通治〕驻车丸 黄连 阿胶 当归(各一两) 干姜(五钱) 醋糊丸。   〔赤白〕连理汤 见一卷暑。   〔湿郁〕平胃散 术 朴 陈 草〔冷痛〕附子理中汤 见一卷中风。   〔厥逆〕通脉四逆汤 生附子(一枚) 干姜(一两) 炙草(二两) 冷服,加葱九茎。   〔脓痢〕戊己丸 黄连 茱萸 白芍〔痢血〕阿胶四物汤 四物汤加阿胶。   〔发热〕仓廪汤 参 苓 羌 独 柴 胡 枳 芎 草 前胡 桂枝 陈米 姜〔和营〕小建中汤 见二卷咳嗽。   〔救液〕阿胶丸 阿胶 黄连(各二两) 当归 干姜(各一两) 木香黄芩 赤石脂 龙骨(各一两) 浓朴(五钱)   〔救液〕阿胶梅连丸 阿胶 黄连(各三两) 归 芍 苓 柏 乌梅(各一两五钱) 炮姜(一钱)   醋煮阿胶为丸。   〔存阴〕黄连阿胶丸 即阿胶丸。   〔热痢〕白头翁汤 白头翁 秦皮 黄连 黄柏〔后重〕升阳除湿汤 见一卷湿。   〔风邪〕三奇散 黄 防风 枳壳〔虚滑〕桃花汤 赤石脂 干姜 粳米〔里急〕苏子降气汤 见二卷失音。   〔胃虚〕治中汤 见三卷饮食。   〔呕痢〕吴茱萸汤 见三卷呕吐。   〔休息〕诃黎勒丸 樗白皮(二两) 诃子肉(五钱) 母丁香(三十枚) 陈米汤下三钱。   〔久痢〕大断下丸 良姜 炮姜 细辛(各一两半) 龙骨 枯矾 肉果 诃子肉 赤石脂 牡蛎 附子(各一两) 石榴皮(五钱)   〔风痢〕苍术防风汤 苍术 防风 麻黄 姜〔冷痢〕诃子肉汤 诃子(炮) 浓朴 炮姜 草蔻 陈皮 良姜 茯苓 神曲 麦芽 炙草〔暑痢〕薷苓汤 见本卷泄泻。   〔湿痢〕除湿汤 夏 朴 苍术(各钱二分) 藿香 陈 苓(各七分) 木香 肉桂 甘草(各五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