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证治裁 - 第 44 页/共 115 页

〔悸烦〕建中汤 见二卷衄血。小建中汤加黄 ,名黄 建中汤。   〔烦实〕调胃承气汤 见二卷汗。   〔内伤〕生脉散 参 味 麦〔神烦〕朱砂安神丸 见二卷汗。   〔阴盛〕霹雳散 川附子一枚 烧灰存性,为末,作一服,蜜水调。   〔阴躁〕附子理中汤 见一卷中风。   〔表汗〕大青龙汤 麻 桂 杏 膏 草 姜 枣〔阳虚〕干姜附子汤 四逆汤去甘草。   〔阴盛〕吴茱萸汤 见三卷呕吐。   〔伏阳〕破阴丹 硫黄 水银(各一两) 陈皮 青皮(各半两) 先将硫黄熔化,次下水银打匀,令无星,细研,入后二味,面糊丸。   〔津少〕人参固本丸 见一卷中风。   〔血虚〕当归补血汤 黄 (一两) 当归(二钱)   〔肾虚〕六味丸 见一卷中风。   〔病后〕人参竹叶汤 一名竹叶石膏汤,见一卷伤风。   〔除热〕竹茹汤 麦冬 小麦 炙草 参 夏 苓 竹茹〔痰多〕温胆汤 见一卷温。   〔溺少〕五苓散 见一卷温。   〔少阴〕辰砂五苓散 五苓散加辰砂。   〔烦呕〕橘皮汤 橘皮 生姜   卷之四   健忘论治   健忘者,陡然忘之,尽力思索不来也。夫人之神宅于心,心之精根据于肾,而脑为元神之府,精髓之海,实记性所凭也。正希金先生尝曰:凡人外有所见,必留其影于脑。小儿善忘者,脑未满也。老人健忘者,脑渐空也。隐庵云:观此则知人。每记忆必闭目上瞬而追索之,亦凝神于脑之义。故治健忘者,必交其心肾,使心之神明,下通于肾,肾之精华,上升于脑。精能生气,气能生神,神定气清,自鲜遗忘之失。惟因病善忘者,或精血亏损,务培肝肾,六味丸加远志、五味。或萦思过度,专养心脾,归脾汤。或精神短乏,兼补气血,人参养营汤下远志丸。或上盛下虚,养心汤。或上虚下盛,龙眼汤。或心火不降,肾水不升,神明不定,朱雀丸。或素有痰饮,茯苓汤。或痰迷心窍,导痰汤下寿星丸。或劳心诵读,精神恍惚,安神定志丸。或心气不足,怔忡健忘,辰砂妙香散。或禀赋不足,神志虚扰,定志丸、孔圣枕中丹。或年老神衰,加减固本丸。   若血瘀于内,而喜忘如狂,代抵当丸。   卷之四 健忘论治   附方   〔肝肾〕六味丸 见一卷中风。   〔心脾〕归脾汤 见二卷劳瘵。   〔气血〕人参养营汤 见二卷劳瘵。   〔热烦〕远志丸 见本卷痫。   〔下虚〕养心汤 参 归 术 二冬 菖蒲 远志 茯神 牛膝 熟地 木通〔上虚〕龙眼汤 参 麦冬 草 柴胡 升麻 茯神 丹参 龙眼 远志〔心肾〕朱雀丸 沉香(一两) 茯神(四两) 人参(二两) 蜜丸。   〔痰饮〕茯苓汤 参 陈 夏 苓 草 香附 益智(各一钱) 乌梅(一个) 竹沥 姜汁(各二匙)   〔痰迷〕导痰汤 见一卷中风。   〔补摄〕寿星丸 参 术 草 陈 苓 地 芍 归 味 桂心 胆星 琥珀 朱砂 远志猪心血糊丸。   〔恍惚〕安神定志丸 人参 白术 茯苓 茯神 菖蒲 远志 麦冬 枣仁 牛黄 朱砂 龙眼 蜜丸。   〔怔忡〕辰砂妙香散 见二卷衄。   〔虚扰〕定志丸 见本卷癫狂。   〔毓神〕枕中丹 见本卷癫狂。   〔年老〕加减固本丸 熟地 天冬(各一两半) 麦冬 炙草 茯苓(各一两) 人参 菖蒲 远志朱砂(各五钱) 蜜丸。   〔血瘀〕代抵当汤 见二卷血。   卷之四   不寐论治   阳气自动而之静,则寐。阴气自静而之动,则寤。不寐者,病在阳不交阴也。《灵枢》曰:卫气日行于阳,夜行于阴,厥气客于脏腑,则卫气行于阳,不得入于阴。行于阳则阳气盛,阳气盛则阳跷满,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卫气留于阴,不得行于阳。留于阴则阴气盛,阴气盛则阴跷满,不得行于阳则阳气虚,故目闭。《素问》曰:阴虚故目不瞑,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其虚实,以通其道而去其邪。饮以半夏汤,其卧立至。盖不寐多由思虑劳神,惊忧怒火,气郁生涎,用半夏汤。半夏除痰而利小便,秫米益阴而利大肠,则阴阳交通而得卧也。又曰:胃不和则卧不安,盖胃气主降,若痰火阻痹,则烦扰不寐也。宜橘红、茯苓、石斛、半夏、炙草、枳实、楂肉、神曲之属。又曰:卧则喘者,是水气之客也,此水停心下,不得眠。宜茯苓甘草汤。若夫心血不足,或神不守舍,宜归脾汤、琥珀养心丹。由肝虚受邪,梦中惊悸,魂不守舍。先服独活汤,后服珍珠母丸。《纲目》曰:人卧则血归于肝。今血不静,卧不归肝,故惊悸不得卧也。由营卫俱虚,神魂失守,七福饮,或大补元煎。由胆火郁热,口苦神烦,温胆汤加丹皮、山栀、钩藤、桑叶。由肾阴久亏,孤阳浮越,六味汤加淡菜、龟胶、五味子。由心火焦烦,津干口渴,宜补心丹。由惊恐伤神,心虚不安,养心汤,定志丸。由思虑伤脾,脾血亏损,经年不寐,归芍六君子汤,或益气安神汤。由胆虚不眠,定志丸加熟枣仁,或炒枣仁一两,研末,酒调服。由心胆俱怯,触事易惊,十味温胆汤。   由病后虚烦不眠,竹叶石膏汤,茯苓补心汤。由虚劳烦热不寐,金匮酸枣仁汤,或枣半汤。由高年血衰不寐,圣愈汤。有喘不得寐者,苏子竹茹汤。经曰:肺者脏之盖也。肺气盛,则肺大不能偃卧。有卧易惊醒者,鳖甲羌活丸。有通宵不寐者,安卧如神汤。有烦不得寐,服药不效者,栀豉汤下朱砂安神丸。有病久余热不止,遗精不寐者,六味丸加炒枣仁、五味子。病后及吐下后,与溃疡不得眠者,属胆虚。人参、茯神、枣仁、陈皮、麦冬、龙眼为主。有火脉数,加知母、黄连、竹茹。心烦,加炒山栀。《医通》曰:凡妇人肥盛,多郁,不得眠者吐之,从郁结痰火治。温胆汤,用猪胆汁炒半夏曲,加柴胡、熟枣仁。凡怔忡惊恐健忘,癫狂失志不寐,皆由痰涎沃心,以致心气不足。若凉心之剂太过,则心火愈微,痰涎愈盛,惟以理痰顺气,养心安神,为第一义。导痰汤加茯神、人参、石菖蒲。   卷之四 不寐论治   附方   〔内经〕半夏汤 半夏(五合) 秫米(一升) 用清水扬万遍,煮服汗出,即已。   〔卧喘〕茯苓甘草汤 见本卷怔忡。   〔心血〕归脾汤 见二卷劳瘵。   〔安神〕琥珀养心丹 见本卷怔忡。   〔风邪〕独活汤 见本卷怔忡。   〔肝虚〕珍珠母丸 见本卷怔忡。   〔营卫〕七福饮 见三卷郁。   〔补元〕大补元煎 见一卷中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