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因脉治 - 第 88 页/共 100 页

人参白术   参苓白术散   人参白术扁豆莲肉薏仁白茯苓山药桔梗干葛   八味丸   生地丹皮萸肉泽泻山药白茯苓肉桂附子   [卷四:泄泻论] 附五更泄泻   按:五更泄泻,多属肾虚,然亦有酒积、寒积、食积、肝火之不同。病机既多,变化用药,尤贵圆通,兹复明列五条,以备临症之用云。   [卷四:泄泻论] 附五更泄泻   【肾虚泻之症】每至五更,即连次而泻,或当脐作痛,痛连腰背,腹冷膝冷,此肾虚泄【肾虚泻之因】真阳不足,肾经虚寒,火不能生土,肾主闭藏,肾虚则封闭之令不行,肾主五更,至此时则发泻也。   【肾虚泻之脉】或两尺浮大,虚阳外浮。按之细小,肾气不足。右关弦大,脾气不足。   【肾虚泻之治】尺脉细小,火不生土者,肾气丸。尺中皆软,脾肾俱虚者,五味子丸。   八味肾气丸   生地丹皮泽泻山药萸肉白茯苓肉桂附子   五味子丸   人参白术山药五味子补骨脂肉果益智仁   [卷四:泄泻论] 附五更泄泻   【酒积泻之症】每至五更,腹中作痛,痛而后利,利下黄沫,小便赤色,或如米泔,此【酒积泻之因】其人浩饮失度,或饮冷酒,伤其肠胃,湿热之气,蒸酿于中,积温成热【酒积泻之脉】多见洪数。或见弦数。酒积若甚,脉见促结。右脉洪数,酒热伤胃,左【酒积泻之治】平胃四苓散,加干葛、黄柏。腹痛,家秘川连枳壳汤。   平胃四苓散   苍术浓朴陈皮甘草白术白茯苓泽泻猪苓干葛黄柏胸次不宽,加砂仁、白豆蔻。   家秘川连枳壳汤   治湿热泻利。   黄连枳壳木通浓朴甘草口干加干葛。腹痛应下者,加大黄、玄明粉。   [卷四:泄泻论] 附五更泄泻   【寒积泻之症】每至五更,则绵绵而痛,时欲大便,便而滑利,粪色淡白而不黄,此寒【寒积泻之因】或形寒饮冷,伤其太阴,脾肺畏寒,结成寒积,寒积中州,至天明每多【寒积泻之脉】六脉皆迟,迟而不弦,中气虚寒。迟而弦紧,沉积痼冷。迟而弦滑,寒【寒积泻之治】中气虚弱,不能多食,脉迟和软,理中汤。寒伤太阴、腹冷如冰,通白四逆汤。寒积实滞,凝结作患,煮黄丸下之。   理中汤   见前食积呕吐门。   通白四逆汤   炙甘草熟附子干姜葱白   煮黄丸   见前。   [卷四:泄泻论] 附五更泄泻   【食积泻之症】每至五更,则腹中作痛,腹皮扛起,痛而欲利,利后稍减,俗名并肚泻【食积泻之因】饮食自倍,劳动脾元,损伤胃气,脾胃交伤,则水谷不化,而食积泄泻【食积泻之脉】右关沉滑。乃是食积。若见沉数,此为热积。若见沉紧,乃是寒积。   【食积泻之治】加减保和丸。热积应下者,承气汤。寒积应下者,煮黄丸。   加减保和丸   麦芽楂肉枳实苍术浓朴莱菔子陈皮脾虚加白术。热积,加川连。寒积加炮姜。气滞加木香。   承气汤   枳实浓朴大黄   煮黄丸   见前。   [卷四:泄泻论] 附五更泄泻   【肝火泻之症】胁肋常痛,痛连小腹,夜多不寐,每至五更,小腹左角一泛,急欲登厕。火性急速,一泻即止,此肝火泄泻之症也。   【肝火泻之因】或恼怒伤肝,肝气怫逆,或积热在内,肝胆不宁,肝主施泄,木旺寅卯,至五更生旺之时,则肝火发泄而泻作矣。   【肝火泻之脉】左关洪大,肝火之诊,左脉弦长,亦主肝实,弦为木象,数则为热,右【肝火泻之治】龙胆泻肝汤、左金丸、柴胡栀连汤。木火乘脾,栀连戊己汤、加味逍遥   龙胆泻肝汤   柴胡黄芩山栀知母麦冬黄连人参胆草甘草大黄   左金丸   黄连吴茱萸二味同研。   柴胡栀连汤   柴胡黄芩陈皮甘草川连山栀   栀连戊己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