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枢识 - 第 50 页/共 77 页

五脏脉微小为消瘅。盖五脏主藏精者也。五脏脆弱。则津弱微薄。故皆成消瘅。   肺小则少饮止胸偏痛也 甲乙无喝字。肩息作喘息。居贲作逼贲易伤。注。一云易伤于热。喘息鼻衄。张云。喘喝、气喘声急也。肩息、咳耸肩喘息而咳也。居当作苦。肺下则气道不利。故苦于贲迫而胁下痛也。志云。贲乃胃脘之贲门。在胃之上口。下则肺居贲间。而胃脘迫肺。血脉不通。故胁下痛。肺伤者。肺痿也。简案、张改居作苦。以贲为奔之义非也。当根据甲乙作逼贲。仍志注为贲门。以前后文例推之。肺小则下。   恐脱安字。   肝小则脏安(止)胁下痛也 甲乙无脏字。下脾肾并同。苦作善。切作加。 作急。胁下痛也。之痛上有偏字。马云。支别者。上奔迫切。胁下多闷。张云。上支贲切。谓肝经上行之支脉贲壅迫切。故胁为 闷。   为息贲喘息也。志云。肝居胃之左。故大则逼胃。而胃脘上迫于咽也。肝在膈之下。故大则苦于膈中。且胁下痛。肝脉贯膈上注肺。故高则上支贲切。胁 为息贲。简案、支非支别之谓。王冰注六元正纪支痛云。支、拄傍也。胁字句。此谓上支拄于贲门。切迫于胁下。而为息贲者。肝高而上逼于肺也。史有肺肝相附语。亦恐近焉。经筋篇及五十六难。并以息贲为肺病。   此肝病及肺也。   脾小则脏安(止)善胀也 甲乙。善满作 。张云。凑、塞也。 、胁下软肉处也。音秒。季胁、小肋也。简案、凑训塞未见所据。说文聚也。   肾小则脏安(止)人之所苦常病也 甲乙肾大则注云。一本云耳聋或鸣。汗出不可以俯仰。注。一云背急缀耳脓血出。或生肉塞。志云。夫腰脊者。身之大关节也。故腰痛。背膂痛。腰尻痛。皆不可以俯仰。肾附于腰脊间。故病诸痛也。狐疝者。偏有大小。时时上下。狐乃阴兽。善变化而藏。睾丸上下。如狐之出入无时。   此肾脏之疝也。张云。五变者。曰小大。曰高下。曰坚脆。曰端正。曰偏倾也。人有五脏。脏有五变是为二十五变。人所苦于常病也。   赤色小理者(止)心偏倾也 甲乙心下坚无下字。是乃与下文心脆对。志云。小理者。肌肉之文理细密。   粗理者。肉理粗疏。大肉 脂。五脏之所生也。故候肉理之粗细。即知脏形之大小。 KT 、胸下蔽骨也。简案、赤色二字。该下文粗理者无 KT 者而言。次节白色青色并同。   巨节反膺(止)肺偏倾也 甲乙注反、一作大。甲乙疏、作竦。注。一作欹。马云。疏当作竦。张云。   胸前两旁为膺。胸突而向外者。是为反膺。肩高胸突。其喉必缩。是为陷喉。合腋、张胁者。腋敛、胁开也。   胁偏疏者。胁骨欹斜而不密也。   广胸反 (止)肝端正 甲乙兔作脆。膺作胁。并是。张云。胫骨近足之细处曰 。今详此反 。兔 以候肝。似以胁下之骨为 也。反 者胁骨高而张也。兔 者胁骨低合如兔也。志云。兔者胸胁交分之扁骨。内膈前连于胸之鸠尾。旁连于胁。后连于脊之十一椎。肝在膈之下。故广胸反 者。肝高合胁。兔 者肝下。兔者骨之藏伏也。肝脉下循于腹之章门。上循于膺之期门。在内者从肝别贯膈。故膺腹好相得者。肝端正。简案、考字书 无胸骨之义。张志以意释之。然于原文极切。今从之。   扬唇者 张云。脾气通于口。其荣在膂。故脾之善恶。体于唇而可知也。   高耳者 张云。肾气通于耳。故肾之善恶。验于耳而可知也。   持则安 减则病也 张云。凡以上诸变。使能因其偏而善为持守。则可获安。若少有损减。则不免于病矣。   犹不能减也 甲乙。减、作感。简案、王冰注真至要。感邪而生病也。云外有其气而内恶之。中外不喜。因而遂病。是谓感也。   邪之舍也(止)反复言语也 甲乙。苦 、作善焦。人平作人卒。(卒字接句下)张云。五脏六腑。所以藏精神水谷者也。一有不和。邪乃居之。故曰邪之舍也。不可以为人平。谓其心邪多昧。便佞不可化也。简案、平作卒。为是。   肺合大肠(止)腠理毫毛其应 张云。肺本合皮。而大肠亦应之。心本合脉。而小肠亦应之。胆胃皆然。   故表里之气相同也。惟是肾本合骨。而此云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应何也。如五癃津液别篇曰。三焦出气。   以温肌肉充皮毛。此其所以应腠理毫毛也。简案、甲乙云。肾之应毫毛。于义为错。此不考耳。本输篇曰。三焦者。中渎之腑也。水道出焉。属膀胱。盖三焦膀胱。但是指下焦膀胱。膀胱为太阳经。主周身之表。肾与膀胱合。所以应腠理也。马云。左肾合膀胱右肾合三焦。恐非也。   皮肉不相离者 张云。坚实之谓。志云。上文以脏合腑。而腑应形。此以脏合形。而形合腑。皆阴阳外内交互之妙用。   心应脉(止)小肠结 张云。心与小肠为表里。心应脉。故小肠腑状。亦可因脉而知也。然脉行皮肉之中。何以知其浓薄。但察其皮肉。即可知也。冲、虚也。诸阳经脉。言脉之浮浅而外见者也。纡屈、盘曲不舒之谓。   脾应肉(止)上管约不利也 甲乙。无小褒累、作无小裹 。标紧多少里累、作多少 。马云。亦裹作。张云。么、细薄也。约、不舒也。少裹累之义未详。高志斋谓揣其 肉。而少有累然结实者之谓。简案、博雅。么、微也。里作裹。义自明。   无约者 简案、约、纹也。   胆结也 张云。胆气不舒之谓。   肾应骨(止)膀胱结也 张云。肾与膀胱为表里。而三焦亦合于肾。故上文曰。肾合三焦膀胱。腠理毫毛其应。所以三焦膀胱之状。可因腠理毫毛而知也。倪氏云。太阳之气主皮毛。三焦之气通腠理。是以视皮肤腠理之浓薄。则内应于三焦膀胱矣。又津液随三焦之气以温肌肉。充皮肤。三焦者。少阳之气也。本经云。   熏肤充身泽毛。是谓气。是以皮毛皆应于三焦膀胱。朱永年曰。经云。溪谷属骨。是肌肉之属于骨也。又曰。   脾生肉。肉生肺。肺生皮毛。是骨肉皮毛交相资生者也。故曰。肾应骨。密理浓皮者。三焦膀胱浓。   视其外应(止)知所病矣 张云。外形既明。五内可察。病亦因而可知矣。所谓病者。如上文二十五变之类。皆是也。   卷五   禁服篇第四十八   马云。服事也。诗大雅板篇。有我言维服。内论脉有关格。宜用灸刺药法。故名篇。志云。篇名禁服者。   诫其佩服而禁其轻泄也。又云。首篇有禁服二字。因以名篇。简案、篇首云。旦暮勒服之。又云。此先师之所禁。志后说为是。   近者编绝久者简垢 张云。六十篇古经数也。今失其传。编绝简垢。即韦编三绝之谓。垢、尘污也。   盖古时无纸。书于竹简。以熟皮编之。故曰韦编。简案、说文。编、次简也。史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前儒林传注。编、所以联次简也。尔雅疏。简、竹简也。古未有纸。载文于简。谓之简札。   褊浅 史记礼书。褊陋之说。入焉而 。注。褊狭也。   自强于学若细子 简案、强、勉也。勒也。谓自勉强若细子然。未能浑束为一也。   坐私传之也 简案、坐字未详。盖谓于其坐私传之也。   割臂歃血 曲礼疏。割牲左耳。盛以珠盘。又取血盛以玉敦。用血为盟书。书成乃歃血。读书说文。盟者以血涂口旁曰歃血。淮南齐俗训。胡人弹骨。越人啮骨。中国歃血。所由各异。其于信一也。   斋宿 简案、宿、与肃通。礼。祭统先期。旬有一日。宫宰宿夫人。注。宿、读为肃。戒也。   正阳 简案、正午也。礼祭义。殷人祭其阳。注。阳谓日中时也。   凡刺之理(止)血尽不殆矣 马云。凡刺之理六句。见前经脉篇。张云。经脉为始。必先明经络也。   营其所行。营行有终始也。知其度量。脉度有短长也。内刺五脏。外刺六腑。分表里出入也。卫气者阳气也。   卫外而为固者也。阳气不固。则卫气失常。而邪从卫入。乃生疾病。故为百病母。泻实则虚。补虚则实。故虚实乃止。病在血者调之络。邪血去尽。则不殆矣。   夫约方者(止)则神与弗俱 张云。约者要也。约方、约囊。其道同也。囊满弗约。则输泄而倾。   方成弗约。则不切于用。盖杂则不精也。易曰。精义入神。以致用也。不得其精。焉能入神。有方无约。即无神也。故曰神与弗俱。所谓约者。即前外揣篇。浑束为一之义。   弗满而约之 张云。满言欲博。约言欲精。弗满而约之。谓亦有不由博学而可得其快捷方式者否也。故曰愿为下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