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注医醇剩义 - 第 9 页/共 50 页
(自制)
白术(一钱) 茅术(一钱) 当归(一钱五分) 茯苓(二钱) 苡仁(四钱) 浓朴(一钱) 砂仁(一钱) 半夏曲(三钱炒) 佩兰叶(一钱) 川牛膝(一钱五分) 荷叶(一角) 姜(二片)
卷一 暑热湿
呕吐
暑月呕吐,乃饮食不节,外感不正之气也,四正散主之。
四正散
(自制)
藿香(一钱五分) 茅术(一钱) 浓朴(一钱) 砂仁(一钱) 茯苓(二钱)
广皮(一钱) 半夏(一钱) 神曲(三钱) 淡竹茹(八分) 姜汁(两小匙冲服)
卷一 暑热湿
泄泻
暑月泄泻,乃贪凉受寒,过食生冷,肠胃受伤所致,和中化浊汤主之。
和中化浊汤
(自制)
茅术(一钱) 浓朴(一钱) 茯苓(二钱) 枳壳(一钱) 青皮(一钱) 砂仁(一钱) 木香(五分) 楂炭(三钱) 车前(二钱) 神曲(三钱) 乌药(一钱) 荷叶(一角) 煨姜(三片)
卷一 暑热湿
霍乱转筋
暑月受邪,郁于中焦,上吐下泻,手足厥冷,筋脉抽掣,化逆汤主之。
化逆汤
(自制)
黄连(六分) 吴萸(三分) 浓朴(一钱) 青皮(一钱) 藿香(一钱五分) 木瓜(一钱) 木香(五分) 白蔻(六分) 独活(一钱) 乌药(一钱) 蒺藜(四钱) 茯苓(二钱) 阴阳水煎服。
卷一 暑热湿
发黄
脾经受湿,胃经受热,郁蒸发黄,加味茵陈汤主之。
加味茵陈汤
(自制)
茵陈(二钱) 木通(一钱五分) 赤苓(三钱) 泽泻(一钱五分) 苡仁(一两) 茅术(一钱) 浓朴(一钱) 薄荷(一钱) 青皮(一钱) 车前(二钱) 青荷梗(一尺)
卷一 暑热湿
淋浊
湿热内蕴,移于下焦,小溲混浊作痛,牡丹皮汤主之。
牡丹皮汤
(自制)
丹皮(二钱) 赤芍(一钱) 木通(一钱) 萆 (二钱) 花粉(二钱)
瞿麦(二钱) 泽泻(一钱五分) 车前(二钱) 甘草(四分) 苡仁(一两煎汤代水)
虚体夹湿,淋浊不痛,加味三才汤主之。
加味三才汤
(自制)
天冬(二钱) 生地(四钱) 沙参(四钱) 丹参(二钱) 柏仁(二钱) 萆 (二钱) 泽泻(一钱五分) 车前(二钱) 甘草(四分) 藕(三两) 苡仁(一两与藕同煎汤代水)
卷一 暑热湿
淋浊
(凡涉伤寒门痉病者不录。)
海藏神术汤
治内伤冷冻饮料,外感寒邪,而无汗者。
苍术(二两) 防风(二两) 甘草(一两) 葱白、生姜同煎服。
白术汤
治内伤冷物,外感风寒,有汗者。
白术(三两) 防风(二两) 甘草(一两) 每服三钱,加姜三片煎服。
人参泻肺汤
治肺经积热,上喘咳嗽,胸膈胀满,痰多,大便涩。
人参 黄芩 栀子 枳壳 薄荷 甘草 连翘 杏仁 大黄 桑皮 桔梗(各等分) 每服七钱,水二盏,煎八分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