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注医醇剩义 - 第 8 页/共 50 页
大黄(二两) 附子(二枚) 细辛(二两) 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三服。
理中汤
治自利不渴,寒多而呕,腹痛,脉沉无力,或厥冷拘急,或结胸吐蛔。
白术(二两土炒) 人参(一两) 干姜(一两炒) 甘草(一两炙) 每服四钱。自利腹痛加木香,利多者倍白术。渴者倍白术。倦卧沉重,利不止加附子。腹满去甘草。脐下动气,去术加桂。悸加茯苓。胸痞加枳实。吐蛔加川椒、乌梅。
回阳救急汤
治身不热,头不痛,恶寒战栗,四肢厥冷,腹痛吐泻,指甲唇青,或无脉,或脉沉迟无力。
附子(五分) 干姜(五分) 肉桂(五分) 人参(五分) 白术(一钱)
茯苓(一钱) 半夏(七分) 陈皮(七分) 甘草(二分) 五味子(九粒)
无脉加猪胆汁。
卷一
暑热湿
四序流行,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故春为风木,秋为燥金,冬为寒水,各司其令。惟夏则暑热湿三气迭乘,合操其柄,此盖大化循环之运,不期然而然,而亦不得不然也。所谓不期然而然者,何也?天一生水,贞下起元,由水生木,由木生火,至是而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大生广生,百物蕃阜,此所谓不期然而然者也。所谓不得不然者何也?夏为火令,秋为金令,由夏入秋,乃火下起金,不惟不能相生,而反相克,秋令不几于或息乎!全赖地气上腾,长夏土旺,由火生土,借土生金,此又大化斡旋之妙用,四序方得流行,生克方不颠倒,所谓不得不然者此也。但暑热之气自上而下,湿气自下而上,人在其中,无时无处不受其熏蒸燔灼,致病已非一端,又况起居不慎,饮食不节,其受病尚可问乎!《金匮》有痉湿 之训,后贤推而广之,立方愈多,醇驳互见。盖伤寒有痉病,时邪亦有痉病,而时邪之痉,与伤寒之痉,又复不同。三气之痉,只须究其致病之由,或由风热,或由暑热,或由湿热,见症治症,直截了当。若牵涉伤寒之痉,较量比例,虽繁称博引,更令人滋惑矣。且三气为病,非有沉寒痼冷,如冬月伤寒之比,若拘执太阳篇中之痉病,动辄麻黄、桂枝,何异抱薪救火乎!兹特举症于前,列方于后,以便检阅。
卷一 暑热湿
刚痉
刚痉者,头痛项强,手足搐逆;甚则角弓反张,发热无汗,此风热盛也。热伤营血,筋脉暴缩,风入经络,肢节拘挛,风热合而为病,赤芍连翘散主之。
赤芍连翘散
(自制)
赤芍(一钱五分) 连翘(二钱) 葛根(二钱) 花粉(三钱) 豆豉(三钱)
防风(一钱) 薄荷(一钱) 独活(一钱) 甘草(四分) 经霜桑叶(二十张)
卷一 暑热湿
柔痉
柔痉者,身体重着,肢节拘挛,有汗而热。暑热为天之气,其来甚速,其去亦甚速。体重筋挛,乃热邪为湿所留,故有汗而热不退也,白术苡仁汤主之。
白术苡仁汤
(自制)
白术(一钱) 茅术(一钱) 苡仁(八钱) 茯苓(三钱) 当归(一钱五分)
赤芍(一钱) 薄荷(一钱) 连翘(一钱五分) 花粉(三钱) 甘草(四分) 鲜荷叶(一角)
卷一 暑热湿
伤暑
伤暑者,汗多体倦,渴而引饮,心烦脉虚,加味白虎汤主之。
加味白虎汤
(自制)
石膏(五钱) 知母(一钱) 人参(一钱) 茯苓(二钱) 山药(三钱)
麦冬(二钱) 石斛(三钱) 甘草(四分) 粳米(一合煎汤代水)
卷一 暑热湿
中暑
猝然而倒,昏不知人,身热口噤,此热邪内犯君主,黄连涤暑汤主之。
黄连涤暑汤
(自制)
黄连(五分) 黄芩(一钱) 栀子(一钱五分) 连翅(一钱五分) 葛根(二钱)
茯苓(二钱) 半夏(一钱) 甘草(四分)
卷一 暑热湿
伤热
暑湿气合,郁为大热,五心烦躁,坐卧不安,渴饮胸痞,此三气迭乘,已成燎原之势,宜急下存阴,三焦通治,三解汤主之。
三解汤
(自制)
黄连(五分) 黄芩(一钱) 大黄(四钱) 栀子(一钱五分) 花粉(二钱) 连翘(一钱五分) 半夏(一钱) 茯苓(二钱) 木通(一钱) 泽泻(一钱五分) 青荷梗(一尺)
卷一 暑热湿
伤湿
伤湿者,四肢倦怠,食少胸痞,加味神术汤主之。
加味神术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