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注医醇剩义 - 第 48 页/共 50 页

本方以生地、龟版为主药,所以滋肾。以甘蔗、石斛、花粉为辅佐,所以清胃。薄荷、连翘散郁火。葛根、桔梗使已发之火,从肺胃表份而解。祖怡注。   卷四 诸痛   舌痛   舌卷而肿,塞口作痛,难于语言,此心阳炽盛也。先用生蒲黄三钱,泡汤频漱,再服黄连清心饮。   黄连清心饮   (自制)   黄连(五分) 蒲黄(一钱五分) 犀角(五分) 元参(一钱五分) 丹参(二钱)   连翘(一钱五分) 蒌皮(三钱) 茯苓(二钱) 薄荷(一钱) 竹叶(二十张)   灯芯(三尺)   本方以黄连、犀角为主药。以蒲黄、竹叶、连翘、灯芯佐黄连,以丹参、元参佐犀角。以薄荷合连翘散郁火。   以茯苓合灯芯,导之从小肠膀胱而去。蒌皮利大肠,又所以佐茯苓、灯芯也。祖怡注。   舌色绛红,边尖破碎,舌有血痕而痛者,乃阴液大亏,心火上炽也,大泽汤主之。   大泽汤   (自制)   天冬(二钱) 生地(六钱) 人参(一钱五分) 龟版(八钱) 麦冬(一钱五分)   茯神(二钱) 柏仁(二钱) 蛤粉(四钱) 丹参(二钱) 石斛(二钱) 灯芯(三尺) 藕(五大片)   本方以三才养阴,以龟蛤潜阳,以丹参、柏仁、茯神、藕、灯芯养血凉心,以麦冬、石斛佐地、冬生津养胃,阴血充而虚火自熄矣。祖怡注。   卷四 诸痛   肺气胀痛   营卫不调,肺气满则肺叶皆举,微喘胁痛,泻肺汤主之。   泻肺汤   (自制)   全栝蒌(一个) 桑皮(三钱) 苏子(一钱五分) 沉香(五分) 茯苓(二钱)   郁金(二钱) 杏仁(三钱) 枳壳(一钱) 苡仁(四钱) 橘红(一钱)   姜(二片)   本方与胀门温肺桂枝汤同用栝蒌、沉香、桑皮、苏子、橘红、茯苓、姜,而去桂枝、当归、半夏,加郁金、枳壳、杏仁、苡仁。彼是寒重,但胀而不痛;此是气满,胀痛而且喘。所以去寒药轻,而侧重泻肺降气。祖怡注。   卷四 诸痛   心气厥痛   心本纯阳,寒邪上犯,阴阳相争,厥逆作痛,双解泻心汤主之。   双解泻心汤   (自制)   黄连(五分) 附子(八分) 远志(五分甘草水炒) 丹参(二钱) 茯神(二钱)   郁金(二钱) 广皮(一钱) 沉香(五分) 合欢花(二钱) 灯芯(三尺)   姜(三片)   本方用附子泻心汤意,去大黄、黄芩,加沉香、姜以佐附子,丹参、茯神以安本脏,远志、郁金、合欢以通心气,广皮以佐沉香,而以灯芯为之引。祖怡注。   卷四 诸痛   肝气作痛   肝为将军之官,其体阴,其用阳,故为刚脏。一有郁结,气火俱升,上犯胃经,痛连胁肋,加味左金汤主之。   加味左金汤   (自制)   黄连(五分) 吴萸(二分) 瓦楞子(三钱 研) 毕澄茄(一钱) 蒺藜(三分)   郁金(二钱) 青皮(一钱) 柴胡(一钱醋炒) 延胡索(一钱) 木香(五分) 广皮(一钱) 砂仁(一钱) 佛手(五分)   本方治肝实法也。不但连、萸之苦降辛开,为肝家正药;如柴胡之疏肝,瓦楞之柔肝,乃至郁金、蒺藜、青陈皮、香砂、佛手,何一不是肝家利气之药,肝气和而脾胃无贼克之虞矣。祖怡注。   卷四 诸痛   肝虚作痛   肝主藏血,故为血海。操烦太过,营血大亏,虚气无归,横逆胀痛,调营敛肝饮主之。   调营敛肝饮   (自制)   归身(二钱) 白芍(一钱五分酒炒) 川芎(八分) 枸杞(三钱) 五味(五分)   广皮(一钱) 枣仁(一钱五分炒研) 茯苓(二钱) 木香(五分) 阿胶(一钱五分蛤粉炒) 大枣(二枚) 姜(三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