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 - 第 512 页/共 603 页
【附方】新二。
中风口 :鳖血调乌头末涂之。待正,则即揭去。(《肘后方》)小儿疳劳:治潮热往来,五心烦躁,盗汗咳嗽,用鳖血丸主之。
以黄连、胡黄连各称二两(以鳖血一盏,吴茱萸一两,同入内浸过一夜,炒干,去茱、血研末)。入柴胡、川芎、芜荑各一两,人参半两,使君子仁二十一个,为末,煮粟米粉糊和,为丸如黍米大。每用熟水,量大小,日服三。(《全幼心鉴》)
卵
【主治】盐藏煨食,止小儿下痢(《时珍》)。
爪
【主治】五月五日收藏衣领中,令人不忘(《肘后》)。
介部第四十五卷 介之一
纳鳖
(宋《图经》)【集解】颂曰:鳖之无裙,而头足不缩者,名曰纳。亦作 。
肉
【气味】有毒。
颂曰:食之令人昏塞。以黄 、吴蓝煎汤服之,立解。
甲
【气味】有小毒。
【主治】传尸劳,及女子经闭(苏颂)。
介部第四十五卷 介之一
能(奴来切)鳖
(《纲目》)【释名】三足鳖。
【集解】时珍曰:《尔雅》云:鳖三足为能。郭璞云:今吴兴阳羡县君山池中出之。或以鲧化黄熊,即此者,非也。
肉
【气味】大寒,有毒。
颂曰:食之杀人。
时珍曰:按:姚福《庚己编》云:太仓民家得三足鳖,命妇烹,食毕入卧,少顷形化为血水,只存发耳。邻人疑其妇谋害,讼之官。时知县黄廷宣鞫问不决,乃别取三足鳖,令妇如前烹治,取死囚食之,入狱亦化如前人。遂辨其狱。窃谓能之有毒,不应如此。然理外之事,亦未可以臆断也。而《山海经》云:从水多三足鳖,食之无蛊疫。近亦有人误食而无恙者,何哉?盖有毒害人,亦未必至于骨肉顿化也。
【主治】折伤,止痛化血,生捣涂之。道家辟诸厌秽死气,或画像止之
介部第四十五卷 介之一
朱鳖
(《拾遗》)【集解】藏器曰:生南海。大如钱,腹赤如血。云在水中着水马脚,皆令仆倒也。
时珍曰:按:《淮南子》云:朱鳖浮波,必有大雨。
【主治】丈夫佩之,刀剑不能伤。妇女佩之,有媚色(藏器)。
介部第四十五卷 介之一
珠鳖
(《纲目》)【集解】时珍曰:按:《山海经》云:葛山澧水有珠鳖。状如肺而有统志》云:生高州海中。状如肺,四目六足而吐珠。《吕氏春秋》云:澧水鱼之美者,名曰珠鳖,六足腹。皆指此也【气味】甘,酸,无毒。
【主治】食之,辟疫疠(时珍)。
介部第四十五卷 介之一
鼋
(《拾遗》)【释名】时珍曰:按:《说文》云:鼋,大鳖也。甲虫惟鼋最大,故也。
【集解】颂曰:鼋生南方,江湖中。大者围一、二丈。南人捕食之其卵圆大如鸡、鸭子,一产一二百枚。人亦掘取以盐淹食,煮之白不凝。
藏器曰:性至难死,剔其肉尽,口犹咬物。可张鸟鸢。
弘景曰:此物老者,能变为魅,非急弗食之。
时珍曰:鼋如鳖而大,背有 ,青黄色,大头黄颈,肠属于故曰鼋鸣鳖应。淮南万毕术云:烧鼋脂以致鳖。皆气类相感也。张鼎或云:此物在水食鱼,与人共体,具十二生肖肉,裂而悬之,一夜便觉垂长也。
甲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炙黄酒浸,治瘰 ,杀虫逐风,恶疮痔 ,风顽疥瘙,功同鳖甲(藏器)。五脏邪气,杀百虫毒、百药毒,续筋骨
肉
【气味】甘,平,微毒。
【主治】湿气、邪气,诸虫(藏器)。
脂
【主治】摩风及恶疮(孟诜)。
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