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 - 第 425 页/共 603 页

皮肤血汗:郁李仁(去皮,研)一钱,鹅梨捣汁调下。(《圣济总录》)。   根   【气味】酸,凉,无毒。   【主治】齿龈肿,龋齿,坚齿(《本经》)。去白虫(《别录》)。   治风虫牙痛,浓煎含漱。治小儿身热,作汤浴之(大明)。   宣结气,破积聚(甄权)。   木部第三十六卷 木之三   鼠李   (《本经》下品)【释名】楮李(钱氏)、鼠梓(《别录》)、山李子(《图经》)、牛李(《别录》)、皂李(苏恭)、赵李(苏恭)、牛皂子(《纲目》)时珍曰:鼠李,方音亦作楮李,未详名义。可以染绿,故俗称皂李及乌巢。巢、槎、赵,皆皂子之音讹也。一种苦楸,亦名鼠梓,与此不同。见梓下。   【集解】《别录》曰:鼠李生田野,采无时。   颂曰:即乌巢子也。今蜀川多有之。枝叶如李。其实若五味子,色 黑,其汁紫色,熟时采,晒干用。皮采无宗 曰:即牛李也。   木高七、八尺。叶如李,但狭而不泽。子于条上四边生,生时青,熟则紫黑色。至秋叶落,子尚在枝。是处皆有,今关陕及湖南、江南北甚多。   人采其嫩者,取汁刷染绿色。   子   【气味】苦,凉,微毒。   【主治】寒热瘰 疮(《本经》)。水肿腹胀满(大明)。下血及碎肉,除疝瘕积冷,九蒸酒渍,服三合,日再服。又捣敷牛马六畜疮中生虫(苏恭)。痘疮黑陷及疥癣有虫(时珍)。   【发明】时珍曰:牛李,治痘疮黑陷及出不快,或触秽气黑陷。古昔无知之者,惟钱乙《小儿直诀》必胜膏用之。云牛李子即鼠用银、石器熬成膏,瓷瓶收贮,常令透风。每服一皂子大,煎桃胶汤化下。如人行二十里,再进一服,其疮自然红活。入麝香少许尤妙。如无生者,以干者为末,水熬成膏。又《九卫生方》亦云:痘疮黑陷者,用牛李子一两(炒研分,温服。   【附方】新二。   诸疮寒热毒痹,及六畜虫疮:鼠李生捣敷之。(《圣惠方》)齿 肿痛:牛李煮汁,空腹饮一盏,仍频含漱。(《圣济录》)。   皮   【气味】苦,微寒,无毒。   恭曰:皮、子俱有小毒。忌铁。   【主治】身皮热毒(《别录》)。风痹(大明)。诸疮寒热毒痹(苏恭)。口疳龋齿,及疳虫蚀人脊骨者,煮浓汁灌之,神良(孟诜)。   【发明】颂曰:刘禹锡《传信方》:名牛李子)、蔷薇根(野外者)各(细切)五升,水五大斗,煎半日,汁浓,即于银、铜器中盛之,重汤煎至一、二升,待稠,瓷瓶收贮。每稍稍含咽,必瘥。忌酱、醋、油腻、热面及肉。   如发背,以帛涂贴之,神效。襄州军事柳岸妻窦氏,患口疳十五年,齿尽落,龈亦断坏,不可近,用此而愈。   木部第三十六卷 木之三   女贞   (《本经》上品)【释名】贞木(《山海经》)、冬青(《纲目》)时珍曰:此木凌冬青翠,有贞守之操,故以贞女状之。《琴操》载鲁有处女见女贞木而作歌者,即此也。晋 苏彦女贞颂序云:女贞之木,一名冬青。负霜葱翠,振柯凌风。故清士钦其质,而贞女慕其名。是矣。别有冬青与此同名。今方书所用冬青,皆此女贞也。近时以放蜡虫,故俗呼为蜡树。   【集解】《别录》曰:女贞实生武陵川谷。立冬采。   弘景曰:诸处时有。叶茂盛,凌冬不凋,皮青肉白,与秦皮为表里。其树以冬生可爱,仙方亦服食之。俗方不复用,人无识者。   恭曰:女贞叶似冬青树及枸骨。其实九月熟,黑似牛李子。陶言与秦皮为表里,误矣。   秦皮叶细冬枯,女贞叶大冬茂,殊非类也。   颂曰:女贞处处有之。《山海经》云“泰山多贞木”是也。其叶似枸骨及冬青木,凌冬不凋。五月开细花,青白色。九月实成,似牛李子。或云即今冬青树也。而冬青木理肌白,纹如象齿,实亦治病。岭南一种女贞,花极繁茂而深红色,与此殊异,不闻入药。   时珍曰:女贞、冬青、枸骨,三树也。女贞即今俗呼蜡树者,冬青即今俗呼冻青树者,枸骨即今俗呼猫儿刺者。东人因女贞茂盛,亦呼为冬青,与冬青同名异物,盖一类二种尔。   二种皆因子自生,最易长。其叶浓而柔长,绿色,面青背淡。女贞叶长者四、五寸,子黑色;冻青叶微团,子红色,为异。其花皆繁,子并累累满树,冬月 鹆喜食之,木肌皆白腻。今人不知女贞,但呼为蜡树。立夏前后取蜡虫之种子,裹置枝上。半月其虫化出,延缘枝上,造成白蜡,民间大获其利。详见虫部白蜡下。枸骨详本条。   实   【气味】苦,平,无毒。时珍曰:温。   【主治】补中,安五脏,养精神,除百病。久服,肥健轻身不老(《本经》)。强阴,健腰膝,【发明】时珍曰:女贞实乃上品无毒妙药,而古方罕知用者,何哉?《典术》云:女贞木乃少阴之精,故冬不落叶。观此,则其益肾之功,尤可推矣。世传女贞丹方云:女贞实(即冬青树子)去梗叶,酒浸一日夜,布袋擦去皮,晒干为末。待旱莲草出多,取数石捣汁熬浓,和丸梧桐子大。每夜酒送百丸。不旬日间,膂力加倍,老者即不夜起。又能变白发为黑色,强腰膝,起阴气。   【附方】新二。   虚损百病:久服发白再黑,返老还童。用女贞实(十月上巳日收,阴干,用时以酒浸一日,蒸透晒干)一斤四两,旱莲草(五月收,阴干)十两(为末),桑椹子(三月收,阴干)十两,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淡盐汤下。若四月莲捣汁和药,即不用蜜矣。(《简便方》)。   风热赤眼:冬青子不以多少,捣汁熬膏,净瓶收固,埋地中七日。每用点眼。(《济急仙方》)   叶   【气味】微苦,平,无毒。   【主治】除风散血,消肿定痛,治头目昏痛。诸恶疮肿, 疮溃烂久者,以水煮乘热贴之,频频换易,米醋煮亦可。口舌生疮,舌肿胀出,捣汁含浸吐涎(时珍)。   【附方】新三。   风热赤眼:《普济方》:用冬青叶五斗捣汁,浸新砖数片,五日掘坑,架砖于内盖之,日久生霜,刮熬成一切眼疾:冬青叶研烂,入朴硝贴之。《海上方》也。(《普济   木部第三十六卷 木之三   冬青   (《纲目》)【校正】原附女贞下,今分出。   【释名】冻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