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 - 第 275 页/共 603 页
蠼 尿疮:以醋和胡粉敷之。(《千金方》)。
诸虫入耳:凡百节、蚰蜒、蚁入耳,以苦酒注入,起行即出。(钱汤火伤灼:即以酸醋淋洗,并以醋泥涂之甚妙,亦无瘢痕也。。
野狼烟入口:以醋少许饮之。(《秘方》)。
足上冻疮:以醋洗足,研藕敷之。
胎死不下,月未足者:大豆煮醋服三升,立便分解。未下再服。(胞衣不下,腹满则杀人:以水入醋少许, 面鬼击卒死:吹醋少许入鼻中。(《千金》)。
乳痈坚硬:以罐盛醋,烧热石投之二次,温渍之。冷则更烧石投之,不过三次即愈。(《千金》)。
疔肿初起:用面围住,以针乱刺疮上,铜器煎醋沸,倾入围中,令容一盏。冷即易,三度。根即出也。
谷部第二十五卷 谷之四
酒
(《别录》中品)【校正】《拾遗》糟笋酒、社酒,今并为一。
【释名】时珍曰:按:许氏《说文》云:酒,就也。所以就人之善恶也。一说:酒字篆文,象酒在卣中之状。《饮膳》标题云:酒之清者曰酿,浊者曰盎;浓曰醇,薄曰 ;重酿曰酎,一宿曰醴;美曰醑,未榨曰醅;红曰醍,绿曰 ,白曰 。
【集解】恭曰:酒有秫、黍、粳、糯、粟、曲、蜜、葡萄等色。凡作酒醴须曲,而葡萄、蜜等酒独不用曲。诸酒醇藏器曰:凡好酒欲熟时,皆能候风潮而转,此是合阴阳也。
诜曰:酒有紫酒、姜酒、桑椹酒、葱豉酒、葡萄酒、蜜酒,及地黄、牛膝、虎骨、牛蒡、大豆、枸杞、通草、仙灵脾、狗肉汁等,皆可和酿作酒,俱各有方。
宗 曰:《战国策》云:帝女仪狄造酒,进之于禹。《说文》云:少康造酒,即杜康也。然《本草》已着酒名,《素问》亦有酒浆,则酒自黄帝始,非仪狄矣。古方用酒,有醇酒、春酒、白酒、清酒、美酒、糟下酒、粳酒、秫黍酒、葡萄酒、地黄酒、蜜酒、有灰酒、新熟无灰酒、社坛余胙酒。今人所用,有糯酒、煮酒、小豆曲酒、香药曲酒、鹿头酒、羔儿等酒。
江浙、湖南北又以糯粉入众药,和为曲,曰饼子酒。至于官务中,亦有四夷酒,中国不可取以为法。今医家所用,正宜斟酌。但饮家惟取其味,罔顾入药何如尔,然久之未见不作疾者。
盖此物损益兼行,可不慎欤?汉赐丞相上尊酒,糯为上,稷为中,粟为下。今入药佐使,专用糯米,以清水白面曲所造为正。古人造曲未见入诸药,所以功力和浓,皆胜余酒。今人又以造者,盖止是醴,非酒也。《书》云:若作酒醴,尔惟曲 。酒则用曲,醴则用 ,气味甚相辽,治疗岂不殊也?颖曰:入药用东阳酒最佳,其酒自古擅名。《事林广记》所载酿法,其曲亦用药。今则绝无,惟用麸面、蓼汁拌造,假其辛辣之力,蓼亦解毒,清香远达,色复金黄,饮之至醉,不头痛,不口干,不作泻。其水秤之重于他水,邻邑所造俱不然,皆水土之美也。处州金盆露,水和姜汁造曲,以浮饭造酿,醇美可尚,而色香劣于东阳,以其水不及也。江西麻姑酒,以泉得名,而曲有群药。金陵瓶酒,曲米无嫌,而水有碱,且用灰,味太甘,多能聚痰。山东秋露白,色纯味烈。苏州小瓶酒,曲有葱及红豆、川乌之类,饮之头痛口渴。淮南绿豆酒,曲有绿豆,能解毒,然亦有灰不美。
时珍曰:东阳酒即金华酒,古兰陵也,李太白诗所谓兰陵美酒郁金香即此,常饮入药俱良。山西襄陵酒、蓟州薏苡酒皆清烈,但曲中亦有药物。黄酒有灰。秦、蜀有咂嘛酒,用稻、麦、黍、秫、药曲,小罂封酿而成,以筒吸饮。谷气既杂,酒不清美,并不可入药。
米酒
【气味】苦、甘、辛,大热,有毒。
诜曰:久饮伤神损寿,软筋骨,动气痢。醉卧当风,则成癜风。醉浴冷水成痛痹。服丹砂人饮之,头痛吐热。
士良曰:凡服丹砂、北庭、石亭脂、钟乳、诸 石、生姜,并不可长用酒下,能引石药气藏器曰:凡酒,忌诸甜物。酒浆照人无影,不可饮。祭酒自耗,不可饮。酒合乳饮,令人气结。同牛肉食,令人生虫。酒后卧黍穣,食猪肉,患大风。
时珍曰:酒后食芥及辣物,缓人筋骨。酒后饮茶,伤肾脏,腰脚重坠,膀胱冷痛,兼患痰饮水肿、消渴挛痛之疾。一切毒药,因酒得者难治。又酒得咸而解者,水制火也,酒性上而咸润下也。又畏枳 、葛花、赤豆花、绿豆粉者【主治】行药势,杀百邪恶毒瓦斯(《别录》)。通血脉,浓肠胃,润皮肤,散湿气,消忧发怒,宣言畅意(藏器)。养脾气,扶肝,除风下气(孟诜)。解马肉、桐油毒,丹石发动诸病,热饮之糟底酒(三年腊糟下取之) 开胃下食,暖水脏,温肠胃,消宿食,御风寒,杀一切蔬菜毒(《日华》)。止呕哕,摩风瘙、老酒(腊月酿造者,可经数十年不坏) 和血养气,春酒(清明酿造者亦可经久) 常服令人肥白(孟诜)。蠼 尿疮,饮之至醉,须臾虫出如米也(李绛《兵部手集社坛余胙酒(《拾遗》) 治小儿语迟,纳口中佳。
又以喷屋四角,辟蚊子(藏器)。饮之治聋。
时珍曰:按:《海录碎事》云:俗传社酒治聋,故李涛有“社翁今日没心情,为寄治聋酒一瓶”之句。
糟笋节中酒
【气味】咸,平,无毒。
【主治】饮之,主哕气呕逆,或加小儿乳及牛乳同服。又摩 疡风(藏器)。
东阳酒
【气味】甘、辛,无毒。
【主治】用制诸药良。
【发明】弘景曰:大寒凝海,惟酒不冰,明其性热,独冠群物。
药家多用以行其势,人饮多则体弊神昏,是其有毒故也。《博物志》云:王肃、张衡、马均三人,冒雾晨行。一人饮酒,一人饱食,一人空腹。空腹者死,饱食者病,饮酒者健。
此酒势辟恶,胜于作食之效也。
好古曰:酒能行诸经不止,与附子相同。味之辛者能散,苦者能下,甘者居中而缓。
用为导引,可以通行一身之表,至极高之分。味淡者则利小便而速下也。古人惟以麦造曲酿黍,已为辛热有毒。今之酝者加以乌头、巴豆、砒霜、姜、桂、锻石、灶灰之类大毒大热之药,以增其气味。岂不伤冲和,损精神,涸荣卫,竭天癸,而夭夫人寿耶?震亨曰:《本草》止言酒热而有毒,不言其湿中发热,近于相火,醉后振寒战栗可见矣。又性喜升,气必随之,痰郁于上,溺涩于下,恣饮寒凉,其热内郁,肺气大伤。其始也病浅,或呕吐,或自汗,或疮疥,或鼻 ,或泄利,或心脾痛,尚可散而去之。其久也病深,或消渴,或内疽,或肺痿,或鼓胀,或失明,或哮喘,或劳瘵,或癫痫,或痔漏,为难名之病,非具眼未易处也。夫醇酒性大热,饮者适口,不自觉也。理宜冷冻饮料,有三益焉。过于肺,入于胃,然后微温。肺先得温中之寒,可以补气。次得寒中之温,可以养胃。冷酒行迟,传化以渐,人不得恣饮也。今则不然,图取快喉舌焉尔。
颖曰:人知戒早饮,而不知夜饮更甚。既醉既饱,睡而就枕,热拥伤心伤目。夜气收敛,酒以发之,乱其清明,劳其脾胃,停湿生疮,动火助欲,因而致病者多矣。朱子云:以醉为节可也。
机曰:按:扁鹊云:过饮腐肠烂胃,溃髓蒸筋,伤神损寿。昔有客访周 ,出美酒二石。
饮一石二斗,客饮八斗。次明,时珍曰:酒,天之美禄也。面曲之酒,少饮则和血行气,壮神御寒,消愁遣兴;痛饮则伤神耗血,损胃亡精,生痰动火。《邵尧夫诗》云:美酒饮教微醉后。此得饮酒之妙,所谓醉中趣、壶中天者也。若夫沉湎无度,醉以为常者,轻则致疾败行,甚则丧邦亡家而陨躯命,其害可胜言哉?此大禹所以疏仪狄,周公所以着酒诰,为世范戒也。
【附方】旧十,新七。
惊怖卒死:温酒灌之即醒。
鬼击诸病,卒然着人,如刀刺状,胸胁腹内切痛,不可抑按,或吐血、鼻血、下血,一名鬼排:以醇酒吹两鼻内,良。(《肘后》)马气入疮或马汗、马毛入疮,皆致肿痛烦热,入腹则杀人。多饮醇酒,至醉即愈,妙。
(《虎伤人疮:但饮酒,常令大醉,当吐毛出。(《梅师》)。
蛇咬成疮:暖酒淋洗疮上,日三次。(《广利方》)。
蜘蛛疮毒:同上方。
毒蜂螫人:方同上。
咽伤声破:酒一合,酥一匕,干姜末二匕,和服,日二次。(《十三十年耳聋:酒三升,渍牡荆子一升,七日去滓,任性饮之。(《天行余毒,手足肿痛欲断:作坑深三尺,烧热灌酒,着屐踞坑上,以衣壅之,勿令泄气。
(《类要方》)。
下部痔疮:掘地作小坑,烧赤,以酒沃之,纳吴茱萸在内坐之。不产后血闷:清酒一升,和生地黄汁煎服。(《梅师》)。
身面疣目,盗酸酒浮,洗而咒之曰:疣疣,不知羞。酸酒浮,洗你头。急急如律令。咒七遍,自愈。(《外台》)。
断酒不饮:酒七升,朱砂半两,瓶浸紧封,安猪圈内,任猪摇动,七日取出,顿饮。又方:正月一日酒五升,淋碓头杵下,取饮之。千止。(《千金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