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书 - 第 320 页/共 321 页
治疮疡肝脾血虚,内热发热,或遍身瘙痒,寒热,或肢体作痛,头目昏重,或怔忡颊赤,口燥咽干,或发热盗汗,食少不寐,或口舌生疮,耳内作痛,或胸乳腹胀,小便欠利。
防风通圣散(三六二)方在攻阵十六。
治时毒热毒,便秘热燥邪实等症,若非大满大实者,不可服用此药。
消风散(三六三)方在散阵四七、四九。
治风热瘾疹瘙痒,及妇人血风瘙痒,或头皮肿痒,或诸风上攻,头目昏眩,项背拘急,鼻出清水,喷嚏声重,耳作蝉鸣。
犀角散(三六四)方在痘疹六三。
治时毒痈疡热盛,烦躁多渴,赤斑等症。
黄连解毒汤(三六五)方在寒阵一。
治疮疡痛,烦躁饮冷,脉洪数,或发狂言。
普济消毒饮(三六六)方在寒阵十三。
治天行时毒,头面肿痛,或咽喉不利,若饥馑之后患此者最宜用之,仍当兼固胃气。
栀子清肝散(三六七)方在寒阵六十。
治三焦、足少阳风热,耳内作痒生疮,或出水疼痛,或胸乳间作痛,或寒热往来。
柴胡清肝散(三六八)方在寒阵五九。
治鬓疽,及肝胆三焦风热怒火之症,或头胸作痛,或疮毒发热。
加味龙胆泻肝汤(三六九)方在寒阵六四。
治肝经湿热,或囊痈便毒,下疳悬痈,肿作痛,或溃烂不愈,或睾丸悬挂,小便涩滞,或妇人阴疮痒痛,或男子阴挺,痔漏,肿痛,或出脓水。
清心莲子饮(三百七十)方在寒阵三二。
治膀胱阴虚湿热,玉茎肿痛,或茎窍涩滞,口苦咽干,小便色赤,或白浊,夜安静而昼发热。
黄芩清肺饮(三七一)方在寒阵三八。
治疮疡肺经阴虚火燥而小便不通。
(东垣)清胃散(三七二)方在寒阵五四。
治膏粱积热,唇口肿痛,齿龈溃烂痛,上连头面,或恶寒发热。
竹叶石膏汤(三七三)方在寒阵五。
治痈疽胃火盛,肿痛作渴。
竹叶黄汤(三七四)方在寒阵七。
治痈疽气血虚,胃火盛而作渴。
滋肾丸(三七五)方在寒阵一六三。
治疮疡肾经阴虚发热,作渴便赤,足热腿软等证。凡不渴而小便秘,热在下焦血分也,最宜此药。经云:无阴则阳无以化,若脾肺燥热所移,此当清其化源。
泻青丸(三七六)方在寒阵百五一。
治肝经实热,瘰肿痛寒热,或胁乳作痛,大便秘结。
大芦荟丸(三七七)方在小儿百十五。
治肝火下疳溃烂,或肿作痛,或治小儿疳膨食积,口鼻生疮,牙龈蚀烂等疮,并虫蚀肛门痒痛。
五苓散(三七八)方在和阵一八二。
治疮毒下部湿热,小便短少。
五淋散(三七九)方在寒阵百十七。
治膀胱有热,水道不通,或尿如豆汁,或如砂石,或如膏油,或热沸便血。
八正散(三百八十)方在寒阵百十五。
治下疳便毒,小便淋漓,脉证俱实者。
清肺饮(三月八一)方在和阵三五一。
治疮疡渴而小便不利,乃肺经有热,是绝寒水生化之源,宜用此药以清化源,其水自生而便自利。
益元散(三八二)方在寒阵百十二。
治疮疡小水不利,内生烦热作渴。
四顺清凉饮(三八二)方在攻阵二五。
治疮疡烦躁饮冷,痛脉实,大便秘结,小便赤涩。
玉烛散(三八四)方在攻阵二四。
治便痈初起,肿痛发热,大小便秘,宜用此行散之。若邪实毒甚者,宜桃仁承气汤。
人参平肺散(三八五)方在寒阵三七。
治火克肺金,传为疽痿,咳嗽喘呕,痰涎壅盛,胸膈痞满,咽嗌不利。
葶苈大枣泻肺汤(三八六)方在和阵百四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