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书 - 第 316 页/共 321 页

又四神散:雄黄雌黄硫黄明矾各等分,先浴令通身微汗,以姜蘸擦之,再以热汤淋洗,当日色淡,五月除根。   汗斑四方(二九四)   大黄(二钱)枯矾椒红(各五分)   上用猪脂、沙糖同捣烂,俟浴起以细麻布包擦至痛而止,数日即愈。或止用硫黄少入麻油研如糊,浴用麻布蘸擦数次即愈。   又方:密陀僧硫黄(各三钱)轻粉(二钱)雄黄(一钱)人言(五分)   上为末,姜汁调。用茄蒂蘸擦,三日内不沐妙。   又方:雌黄雄黄(各一钱)硫黄(五分)麝(半分)   浴后姜蘸擦,二三日勿洗。   又方:硫黄一两,用醋煮半白,海螵蛸三个共为末。浴后以生姜蘸擦患处,须避风少时,数度即愈。   漆疮方(二九五)   用香油调铁锈涂之。胃气实者,内服黄连解毒汤,胃气弱者,以漆毒侵犯中气致虚,多有作呕不能饮食者,宜用六君加砂仁、藿香、酒炒芍药之类。又解漆毒法见因阵二三五。   手足甲疽(二九六)   凡手足间或因修甲伤肉,或因损足成疮,溃烂上脚。用绿矾置铁板上,沸色赤如熔金色者为真,沸定取起研末,以盐汤洗搽。   坐板疮(二九七)肿痛多脓者。   密陀僧生矾大黄等分为极细末。敷之。   疮神效膏(二九八)治疮脚疮。   先看疮形大小,用棉纸裁成四框十二张,四角用小捻钉住听用。外以好香油二两,用铜杓以文武火熬之,先下花椒四十九粒,煎黑取起。次下槐枝长一寸者四十九节,煎黑又取起。   再次下黄占一两,轻粉二分,枯矾一分溶清,却入前纸浸油内令透,不可令焦,取起听用。   凡贴疮时,先将槐枝、葱、椒煎汤洗疮令透,拭干,乃以此膏纸粘贴,外面再以油单纸盖护,乃用软帛缚定,一日取下,揭去一层,复用汤药洗净,又贴之,尽十二张,无有不愈者。   隔纸膏(二九九)治疮神效。   黄末(五钱)轻粉乳香没药(各一钱)银朱(一钱)血竭(五分)铜绿(二分)   上为细末,真香油调成膏,摊油纸上。再用油单纸一层,以针刺孔数十,掩膏药上贴之,一日一易其膏。   二味隔纸膏(三百)治疮湿毒疮。   石膏()枯矾(等分)   上为末,用桐油调成膏,作隔纸膏贴之,更服荆防败毒散。如数剂不愈,再服黄人参汤。   烂腿疮久不愈方(三百一)   用米糖即胶饴也,以碗盛于饭锅内蒸化,先用花椒、荆芥、防风等药煎汤洗疮净,乃将胶饴薄摊疮上,外以软竹箬盖定,用绢缚之,数日即愈,神效。   冻疮方(三百二)   沥青末黄蜡(各一两)麻油(一两)   上三味溶化。搽患处。   汤火六方(三百三)   凡初被汤火所伤,速用冷灶柴草灰一二升,入盐少许,以凉水调如稀糊,尝味微咸为度,用以浓摊伤处,觉热则易之,连易数次,则火毒皆拔于灰中,必肿痛随散,结痂而愈,诚神妙方也。   又方:治溃烂肿痛者。用生桐油调人中白敷之即愈,亦妙方也。   又方:用皂矾研细,和以冷水浇伤处,其疼立止,其肿即消。   又方:用大黄、芒硝等分为末,鸡子清调贴之神效。   又方:用石膏末香油调敷即愈。   又赤石脂散治汤火伤肉烂赤痛。   赤石脂寒水石大黄(等分)   上为末。新汲水调涂。   汤火至圣膏(三百四)治汤火伤疮,用鸡子黄置银石器内熬油,调胡粉敷之。锦衣杨永兴厨下夜间回禄,凡睡此房已死将死者,灌以生萝卜汁,良久悉愈。凡遇此患者,以此治之,其应如响。   汤火止痛散(三百五)止痛生肌。   大黄末(微炒)当归末(等分)   上用麻油调搽,或干掺亦可。   小儿丹毒(三百六)   此毒多生头面四肢,色赤或肿,游走不定,甚者宜用前瓷锋砭法,使毒血遇刺皆出,更以神功散敷之,内服荆防败毒散,或五福化毒丹,若使毒瓦斯入腹则不治。或愈而复发,皆因母食辛辣炙以致肉热,宜于母药中加漏芦煎服,或令自服亦愈。   小儿鹅口(三百七)   凡小儿口内白屑满口者为鹅口疮,则不能饮乳。用发或软绢缠指,醮井水拭舌上使净。   如屑不能脱,浓煮栗木汤以绵缠箸头拭洗,却用飞过黄丹搽之。   加味太乙膏(三百八)一切疮疡并宜贴之。先用隔蒜炙,更服活命饮以收全功。   当归生地黄芍药玄参大黄(各二两)加甘草(四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