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书 - 第 299 页/共 321 页

上姜、枣、水煎服。   参补肺汤(三十)治肺证咳喘短气,或肾水不足,虚火上炎,痰涎壅盛,或吐脓血,发热作渴,小便短涩。   人参黄白术当归陈皮茯苓(各一钱)山药山茱萸(各二钱)五味子炙甘草(各五分)熟地黄(一钱半)麦门冬牡丹皮(各八分)   上姜、枣、水煎服。   益气养营汤(三一)治怀抱抑郁,或气血损伤,四肢颈项等处患肿,不问软硬,赤白肿痛,或日晡发热,或溃而不敛。   人参黄(盐水炒)当归川芎熟地芍药(炒)贝母香附茯苓陈皮(各一钱)   白术(二钱)柴胡(六分)甘草桔梗(各五分)   上姜、水煎服。口干加五味子、麦门冬;往来寒热加软柴胡、地骨皮;脓清加人参、黄;脓多加川芎、当归;脓不止加人参、黄、当归;肌肉迟生加白蔹、官桂。   补阴八珍汤(三二)治瘰等疮,足三阴虚者。   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当归川芎熟地芍药黄柏(酒炒)知母(酒炒,各七分)   上水煎服。   参术姜附汤(三三)治疮疡真阳亏损,或误行汗下,或脓血出多,失于补托,以致上气喘急,自汗盗汗,气短头晕泄泻。   人参附子(炮,去皮脐,各一两)干姜白术(各五钱)   上作二剂,水煎服。   附子理中汤(三四)治疮疡脾胃虚寒,或误行攻伐,手足厥冷,饮食不入,或肠鸣腹痛,呕逆吐泻。   附子人参白茯苓白芍药(各三钱)白术(四钱)   上水煎服。   六物附子汤(三五)治四气流注于足太阴经,骨节烦疼,四肢拘急,自汗短气,小便不利,或手足浮肿。   附子(制)防己桂枝(各四钱)炙甘草(二钱)白术茯苓(各三钱)   上作二剂,水一钟半,姜三片,煎一钟。食远服。   附子八物汤(三六)治疮疡阳气脱陷,呕吐畏寒,泄泻厥逆。   附子(炮)干姜(炮)芍药(炒)人参炙甘草茯苓(各一钱)肉桂(一钱)   白术(二钱)   上水煎,食远服。   回阳汤(三七)治脾肾虚寒,疮属纯阴,或药损元气,不肿痛,不腐溃,或腹痛泄泻,呕吐厥逆,及阳气脱陷等证。   人参白术黄(各三钱)干姜(炮)附子(炮)甘草(炙)陈皮当归(各二钱)   柴胡升麻(各五分)   上酒、水煎服。如不应,倍加姜、附。   (薛氏)加减八味丸(三八)治疮疡痊后及将痊,口干渴甚,或舌上生黄,或未患先渴。   此皆肾水枯竭,不能上润,以致心火上炎,水火不能相济,故烦躁作渴,小便频数,或白浊阴痿,饮食不多,肌肤渐消,或腿肿脚先瘦。服此以降心火,滋肾水,则诸证顿止。及治口舌生疮不绝。   熟地(八两,酒蒸捣膏)山茱萸(酒浸,杵膏)山药(各四两)泽泻(蒸,焙)   白茯苓牡丹皮(各三两)桂心(一两)北五味(四两半,炒)   上为细末,入二膏加炼蜜少许丸,桐子大。每服六七十丸,五更初、言语前,或空心用盐汤送下。此即陈氏加减八味丸也,方在补阵一二三。   加味地黄丸(三九)治肝肾阴虚,疮毒,或耳内痒痛出水,或眼昏,痰气喘嗽,或作渴发热,小便赤涩等证。   熟地山药山茱萸白茯苓泽泻牡丹皮柴胡北五味(各为末,等分)   上将地黄掐碎,酒拌湿蒸烂杵膏,入诸药和匀,加炼蜜为丸,桐子大。每服百丸,空心白汤送下。如不应,用加减八味丸。   当归川芎散(四十)治手、足少阳经血虚疮证,或风热耳内痒痛,生疮出水,或头目不情,寒热少食,或妇女经水不调,胸膈不利,胁腹痞痛。   当归川芎柴胡白术芍药(各一钱)山栀(炒,一钱二分)牡丹皮茯苓(各八分)   蔓荆子甘草(各五分)   上水煎服。   加味败毒散(四一)治足二阳经热毒流于脚根,赤肿痛,寒热如疟,自汗短气,大小便不利,或无汗恶寒,表里邪实者宜之。   羌活独活前胡柴胡桔梗人参茯苓枳壳甘草川芎大黄苍术(各一钱)   水二钟,姜三片,煎服。   九味羌活汤(四二)方在散阵四四。治疮疡风热郁遏,肿作痛,或遍身作痛,或拘急不利,及头痛恶寒脊强,脉浮紧。   加味羌活汤(四三)即前汤加金银花、连翘,用解疮毒。   白芷胃风汤(四四)治手、足阳明经气虚风热,面目麻木,或牙关紧急,眼目动。   白芷升麻(各二钱半)葛根苍术(米泔炒,各八分)炙甘草当归(各一钱半)   草豆蔻黄柏(炒)柴胡本羌活麻黄(去节,各四分)蔓荆子僵蚕(各三分)   上水煎服。   葛根牛蒡汤(四五)治时毒肿痛,而便利调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