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书 - 第 300 页/共 321 页

葛根管仲甘草豆豉牛蒡子(半生半炒,各二钱)   上水煎服。   犀角地黄汤(四六)治胃火血热妄行,吐衄或大便下血。   犀角(镑为末)生地牡丹皮芍药(各一钱半)黄芩(炒)升麻(各一钱)   上水煎熟,入犀角末服。   犀角升麻汤(四七)治时毒或风热,头面痛,或咽喉不利,或鬓疽腮等证。   犀角(镑)升麻防风羌活(各钱半)白芷白附子黄芩(各一钱)甘草(六分)   上水煎服,入犀角末服。   玄参升麻汤(四八)治心脾壅热,舌上生疮,或木舌重舌,或连颊两边肿痛,或咽痛发斑并治之。   元参升麻赤芍药犀角(镑末)桔梗(炒)管仲黄芩(各一钱)甘草(五分)   水二钟,煎八分,入犀角末。食后服。   升麻黄连汤(四九)治胃经热毒,腮肿作痛,或发寒热。   升麻川芎当归(各一钱半)连翘黄连牛蒡子白芷(各一钱)   上水煎服。若肿连太阳,加羌活,连耳后,加山栀、柴胡。   (《秘传》)连翘汤(五十)治痈疽时毒肿痛肿。   连翘升麻朴硝(各一两)玄参芍药白蔹防风射干(各三钱)大黄(一两二钱)   甘草(炙,五钱)杏仁(八十个,去皮尖,面炒黄,另研)   上每服五七钱,水煎服。下恶物后,服内托之类。   五香连翘汤(五一)治脑疽、痈疽、时毒、邪气郁滞不行者。   乳香木香沉香丁香香附黄射干连翘升麻木通独活桑寄生甘草(各一钱)   上水煎服。   复元遥气散(五二)治乳痈、便毒肿痛,及一切气滞肿毒,或打扑损伤,闪跌作痛,及疝气尤效。   木香舶上茴香(炒)青皮陈皮白芷甘草贝母(去心)穿山甲(炙)   漏芦(等分)一方有玄胡索、白牵牛(炒用)无白芷、漏芦。   上为末。每服二三钱,温酒调下。   当归散(五三)通经络,行血滞。   当归穿山甲(灰炒)蒲黄(炒,各半两)辰砂(一钱)麝香(少许)   上为末。每服三钱,热酒调下,如不饮酒,薄荷醋汤亦可。   方脉流气饮(五四)治瘰流注,郁结肿块,或走注疼痛,或心胸痞闷,咽塞不利,胁腹膨胀,呕吐不食,上气喘急,咳嗽痰盛,面目四肢浮肿,大小便秘。   当归川芎芍药(炒)茯苓黄(炙)炙甘草紫苏青皮乌药半夏(制)   桔梗(炒)枳实(麸炒)防风陈皮(各一钱)木香大腹皮枳壳(麸炒)槟榔(各五分)   水二钟,姜三片,枣一枚,煎八分。食远服。   疮科流气饮(五五)治流注,及一切恚怒气结肿痛,或胸膈痞闷,或风寒湿毒搏于经铬,致成肿块,肉色不变或漫肿木闷无头。   人参当归(酒拌)黄(盐水炒)芍药官桂浓朴(制)甘草防风紫苏枳壳乌药桔梗(炒,各七分)槟榔木香川芎白芷(各五分)   上水煎服。   (陈氏)独圣散(五六)凡患疮疡,皆因气血凝滞,宜服香剂,盖香能行气通血也。   如疮初作,便宜以此入茶饮之。   香附子姜汁浸一宿,焙干研末。   上无时,以白汤调服二钱。溃后以《局方》小乌沉汤为尤妙。   乳香定痛丸(五七)治疮毒损伤,血凝气滞,壅肿拘挛,筋骨疼痛。   乳香没药(各另研)羌活五灵脂独活(各三钱)川芎当归真绿豆粉肉桂白芷白胶香(各半两)   上为末,炼蜜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细嚼薄荷汤或酒送下。手足损痛不能举动,加草乌五钱,盐汤送下。   消毒散(五八)治乳痈吹乳并便毒,如憎寒壮热,或头痛者,宜先服人参败毒一二剂,方可服此药;如无前证,即服此药三二剂;或肿不消,宜服托里散。   金银花青皮天花粉柴胡僵蚕(炒)贝母当归(酒拌)白芷(各二钱)   水二钟,煎一钟。食远服。如治便毒,加大黄一二钱煨用,空心服。   清热消毒散(五九)治一切痈疽阳证肿痛,发热作渴。   黄连(炒)山栀(炒)连翘当归甘草(各一钱)川芎芍药生地(各一钱半)   金银花(二钱)   上水煎服。   (东垣)黄连消毒散(六十)治脑疽背疽,肿疼痛,或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