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书 - 第 294 页/共 321 页
上为极细末,以棉胭脂汁或油胭脂调匀。先用银针挑破黑疔,拭去恶血,乃点药疔上。
(万氏)四圣散(百十六)治痘不起发,变黑而痛者,痘疔也。亦名鬼痘。
绿豆(四十九粒)豌豆(四十九粒,各烧存性)珍珠(一分)油头发(烧存性,一分)
上为细末,用胭脂水调,先以簪脚拨开黑痘,以此涂之。
神效隔蒜灸法(百十七)治痘疔毒瓦斯炽盛,使诸痘不能起发,已起发者不能灌脓,已灌脓者不能收靥,或大痛,或麻木,痛者灸至不痛,不痛者灸至痛,其毒随火而散。其法用大蒜头切三分浓,安痘疔上,用小艾炷于蒜上灸之,每五壮易蒜再灸,若紫血出后,肿痛不止,尤当用灸,治者审之。愚在京师,尝见治痘疔者,即以线针挑破出毒血,诸痘随即灌脓。
若挑破不痛,不出血者难治,若用此法灸之,即知痛,更用针挑破,紫血随出,诸痘随灌,亦有生者。
胡荽酒(百十八)辟秽气,使痘疹出快。
用胡荽一把,以好酒二盏,煎一两沸。令乳母每含一两口,喷儿遍身,或喷头面。房中须烧胡荽香以辟除秽气,能使痘疹出快。煎过胡荽悬房门上最妙。或用枣炙之,儿闻枣香,尤能开胃气,进饮食,解毒瓦斯。按:此酒惟未出之前,及初报之时宜用之,若起胀之后,则宜避酒气,亦忌发散,皆不可用也。
茵陈熏法(百十九)
用干茵陈研末,捣枣膏和丸,如鸡子大,晒干,用烈火烧烟熏之。
水杨汤(百二十)治倒陷之良方。
水杨,即忍冬藤也。春冬用枝,秋夏用枝叶,生水边,细叶红梗,枝上有圆果,满果有白须散出。切断,用长流水一大釜,煎六七沸,先将三分之一置浴盆内,以手试其适可,仍先服煎药,然后浴洗,渐渐添汤,以痘起发光壮为度,不拘次数。洗毕照视,若累累然起处觉晕,晕有系,此浆影也。如浆不满,宜再浴之。
若弱者,只浴头面手足亦可。此则不厌多洗,洗后如无起势,乃气血败而津液枯,多不可治。
秘传茶叶方(一二一)铺床席用。
茶叶要多,楝去粗梗,入水一煮取起,再楝去梗,湿铺于床上,用草纸隔层,令儿睡上一夜,则脓水皆干。
猪髓膏(一二二)治痘疹不靥,及痂靥不落者,涂之即落。
猪骨髓白蜜上二味,以火熬一二沸,退凉,用鸡翎扫上即落。
百花膏(一二三)治痘燥痂皮溅起作痛,或疮痂欲落不落者。
蜜不拘多少,略用汤和,时时以鹅翎润痛处,疮痂亦易落,无痕。
荞麦散(一二四)治痘疮溃烂,以此敷之。
荞麦一味,磨取细面,痘疮破者,以此敷之;溃烂者,以此遍扑之,绢袋盛扑,或以此衬卧尤佳。
胭脂汁(一二五)治黑痘之良方。
先用升麻一味,煎浓汤,去滓,却用棉胭脂浸于汤内揉出红汁,就以本棉蘸汤于疮上拭而涂之。
败草散(一二六)治痘疮挝搔成疮,脓血淋漓,谓之斑烂。用盖屋盖墙烂草,多年者佳,或旷野自烂者尤佳,为末搽掺之。或气血虚,热不愈而遍身患者,须多掺席铺上,令儿坐卧其上,其疮即愈。
白龙散(一二七)治烂痘及抓破者。
用干黄牛粪在风露中多久者,火成灰,取中心白者为末,以薄绢囊盛裹,于疮上扑之。
救苦灭瘢散(一二八)治烂痘以此敷面,如误抓破者,用之敷贴最良。
密陀僧滑石(各二两)白芷(半两)
上为细末。湿则干掺之,或用好蜜调敷。
灭瘢散(一二九)治痘后面疮,以此敷之。
密陀僧白附子白僵蚕白芷鹰矢白(等分)
上研极细末,以水调搽面,神效。
辟邪丹(百三十)用烧于房中,能辟一切秽恶邪气。
苍术(以黄连代之更妙)
乳香降真香甘松北细辛芸香(各等分)
上为末,水丸,如豆大。每焚一丸熏之,良久又焚一丸,不可太多,只是略有香气,使之不断可也。
砭法(一三一)治丹瘤。
用细瓷器击碎取锋者,以箸一根,劈开头夹定,用线缚住,两指轻捻箸梢,令瓷锋正对毒顶,悬高寸许,另用一箸轻击箸头,令毒血遇刺而出,即可解散。
蜞针法(一三二)治痘痈及丹瘤。
用水蛭大者五六根,放肿毒头上吮去恶血,可以消丹瘤,决痈肿。
雄黄散(一三三)治痘后牙龈生疳蚀疮。
雄黄(一钱)铜绿(二钱)
上为末,干掺之。
绵茧散(一三四)治痘疮余毒,肢体关节生疳蚀疮,脓水不绝。
出蛾绵茧(不拘多少)生白矾(入茧内,以炭火枯)
上为细末,干贴疳疮口内。此总治疮毒脓水淋漓,收敛之外剂。
搽牙散(一三五)治痘后余毒攻牙生疳,一日烂进一分,急用此搽之。
铜绿雄黄五倍子枯矾胡黄连北细辛乌梅(同褐子包固,火存性)
上等分为末搽之。
吹口丹(一三六)治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