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书 - 第 280 页/共 321 页
藿香叶浓朴(姜汁炒)陈皮(各七钱)半夏(汤泡七次,一两)炙甘草(一钱)
上每服三钱,姜、枣、水煎。泻甚者,加木香、肉豆蔻。
沉香散(四九)顺胃气,止呕吐。
茯苓(二钱)沉香丁香木香藿香浓朴炙甘草(各一钱)
上为末。每服一字,米饮汤调服。
玉露散(五十)治伤热吐泻。
石膏()寒水石(各五钱)甘草(一钱半)
上为末。每服五分,白汤调下。
六神散(五一)治面青啼哭,口出气冷,或泄泻不乳,腹痛曲腰,四肢厥冷。
人参白术(炒)山药(炒,各五钱)炙甘草(二钱)白茯苓白扁豆(炒,各一两)
上为末。每服二三钱,姜、枣、水煎。
香橘饼(五二)治伤冷积泻。
木香青皮(各一钱)陈皮(二钱半)浓朴神曲(炒)麦芽(炒,各半两)
上为末,蜜和为饼。每服一枚,米饮调下。
(钱氏)黄芩汤(五三)治挟热下痢,头痛胸满大渴,或寒热胁痛,脉洪大而实者。
黄芩(一两半)芍药甘草(炒,各一两)
上每服二三钱,姜、水煎。如呕,加半夏二钱。
涩肠散(五四)治小儿久痢,肠头脱出。
诃子(炮)赤石脂龙骨(各等分)
上为末,腊茶少许和药掺肠头上,绢帛揉入。
破故纸散(五五)治膀胱虚冷,夜间遗尿,或小水不禁。
破故纸(炒)
上为末。每服一钱,热汤调下。
(陈氏)肉豆蔻丸(五六)治泻痢水谷,或淡黄或白,不能止者。
肉豆蔻诃子肉白龙骨(各半两)木香砂仁(各二钱)赤石脂枯白矾(各七钱半)
上为细末,面糊为丸,黍米大。周岁儿每服三五十丸,三岁儿服百丸,温米饮下。泻甚者,煎木香散或异功散送下,不止,多服。薛按:前方治阳气虚寒肠滑之涩剂,盖肾主大便,若因肾气不固而致前证者,宜用木香散送四神丸;如不应,急煎六君子汤送四神丸补之,盖豆蔻丸涩滞之功多,补益之功少也。
宁神汤(五七)治心虚火盛,热躁惊搐等证。
人参当归身生地麦冬(各一钱)山栀仁黄连(炒)炙甘草(各二钱)石菖蒲(三分)
辰砂(入二分)
上加灯心半钱,水一盏,煎七分,调辰砂搅匀。食后温服。
当归养心汤(五八)治心虚惊悸。
归身麦冬生地(酒洗)人参炙甘草升麻(少用)
水一钟半,加灯草一团,煎七分。食远服。
(钱氏)养心汤(五九)治心血虚怯,惊痫,或惊悸怔仲,盗汗无寐,发热烦躁。
人参黄远志当归川芎枣仁五味子柏子仁肉桂白茯苓茯神半夏曲(各三钱)炙甘草(四钱)
上每服二三钱,姜、水煎。
茯神汤(六十)治胆气虚寒,头痛目眩,心神恐惧,或者惊痫。
人参黄(炒)枣仁(炒)熟地白芍(炒)柏子仁(炒)五味子(炒)茯神(各一两)
桂心甘草(炒,各五钱)
上每服二三钱,水煎。
清神汤(六一)治惊痫,心虚血热。
犀角(镑屑)远志(姜汁焙)白鲜皮石菖蒲人参甘草(等分)
上为末。每服五七分,麦门冬煎汤调服。
(钱氏)酸枣仁汤(六二)治心肺虚热,烦躁惊啼,痘疹血热血燥等证。
枣仁炙甘草人参生地麦冬当归身栀子仁(等分)
上加灯心,水一盏,煎六分。温服。
黑附子汤(六三)治慢脾风四肢厥冷。
附子(炒,去皮,三钱)木香人参(各一钱半)白附子(一钱)炙甘草(五分)
上为散。每服三钱,姜五片,水煎。若手足即温,即止后服。
钩藤散(六四)治吐利,脾胃气虚,慢惊生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