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书 - 第 279 页/共 321 页
天麻定喘饮(三二)治喘嗽惊风。
天麻防风羌活白术甘草(炒)人参桔梗川芎半夏曲(等分)
上每服二三钱,水煎服。
补肺散(三三)一名阿胶散。治肺虚恶心喘急,久患咳嗽有痰。
阿胶(两半,炒)鼠粘子(炒)马兜铃(各半两)杏仁(七粒)糯米(一两)甘草(三钱)
上每服二三钱,水煎服。
(钱氏)阿胶散(三四)治小儿肺病,咳嗽喘急,或咳而哽气,喉中有声。
阿胶(蛤粉炒,一两)鼠粘子(炒香,二钱半)炙甘草(一钱)马兜铃(半两)杏仁(七个,去皮尖)糯米(一两)
上每二三钱,水煎。
(丹溪)保和丸(三五)治饮食酒积停滞胸膈,痞满腹胀。
神曲(炒)陈皮半夏茯苓(各一两)山楂肉(蒸晒,三两)连翘萝卜子(炒,各五钱)
上为末,粥丸,绿豆大。一方尚有炒麦芽一两,黄连五钱。
大安丸(三六)治证同前。即前保和丸加白术二两。
(杨氏)消食丸(三七)治乳食过多,胃气不能消化。
砂仁陈皮神曲(炒)麦芽(炒)三棱蓬术(各半两)香附(炒,一两)
上为末,面糊丸,麻子大。白汤送下,量儿加减。
消乳丸(三八)治呕吐,消乳食。脉沉者,伤食不化也。
香附(炒)砂仁陈皮神曲(炒)炙甘草麦芽(炒,等分)
上为末,米糊丸黍米大。每服二十丸,姜汤下。
白饼子(三九)治伤食腹中有癖,呕吐肚疼。先用此药一服,推下食积,然后调治,不可服冷药。
滑石轻粉半夏(汤浸焙)南星(各一钱)巴豆(二十四粒,去皮膜,用水一升煮干,研烂)
上为末,糯米饭丸,绿豆大。捻作饼,每服二三饼,煎葱白汤、紫苏汤下,忌热物,量儿加减。
薛曰:凡用此方及利惊丸、紫霜丸、三味牛黄丸、褊银丸之类,乃斩关夺门,起死回生之重剂也,必审形病俱实,方可施之,巩至失手,命在反掌。经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留而不去,其病乃实,实者病气实,而形气则虚也。东垣先生云:形病俱实者,当泻不当补;形病俱虚者,当补不当泻。治者审焉。
宣风散(四十)治湿痰、去积滞,通秘结,攻黑陷里实,以代百祥丸、牛李膏。
槟榔(二个)陈皮甘草(各五钱)牵牛(四两,半生半炒,取头末一两)
上为末。每服一钱,量大小增减与服,白汤调下。一方有大黄、木香,连前三味煎成后,加牵牛末调服。
人参养胃汤(四一)治外感风寒,内伤生冷,寒热如疟,或呕逆恶心。
人参浓朴(姜制)苍术(炒)半夏(制)草果仁藿香茯苓(各五钱)橘红(二钱半)
炙甘草(二钱)
上每服二三钱,姜三片,乌梅一个,水煎。
人参安胃散(四二)治脾胃虚弱,伤热乳食,呕吐泻痢。
人参(一钱)黄(二钱)生甘草炙甘草(各五分)白芍药(酒炒,七分)白茯苓(四分)
陈皮(三分)黄连(炒,一分)
上每服二三钱,水煎。
生附四君汤(四三)治吐泻不思乳食,凡虚冷病,宜先与数服以正胃气。
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附子木香橘红(等分)
上为末。每服一二钱,姜、枣、水煎服。
酿乳法(四四)治胃虚吐泻,睡中吐舌摇头,呕乳,额上汗流,惊啼面黄,令儿饥饮。
人参藿香木香沉香陈皮神曲(炒)麦芽(炒,各等分)丁香上每服四五钱,姜十片,紫苏十叶,枣三枚,水煎。每服半盏。令母食后捏去旧乳方服,卧少时却与儿饮。
按:小儿不能饮药者,凡用补泻诸剂皆宜此法。
银白散(四五)治胃虚吐泻。
糯米(炒,二两半)扁豆(蒸,二两)白术(炒,一两)炙甘草(三钱)丁香藿香(各二钱)
上为末。紫苏米饮调下。《直指方》加炮白附子、全蝎、木香、石莲子、姜,水煎。
朱君散(四六)治吐泻后而为惊为泻及粪青者。
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钩藤钩朱砂(各一钱)麝香(半分)灯心(一团)
上为末。每服一钱,白汤调下。
二顺散(四七)治中暑霍乱吐泻,烦闷燥渴,小便赤涩,便血肚疼。
白术炙甘草茯苓猪苓泽泻干姜(炒)肉桂杏仁(去皮尖,炒,各等分)
上为末。每服五七分,不拘时水调下,或用水煎服。
香朴散(四八)治积冷呕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