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方 - 第 1199 页/共 3614 页

障翳。悉主之漏芦黄连翘黄芩麻黄(去节)白蔹升麻甘草(炙各二两)大黄(切)枳实(炙各三两)上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分三服。相去二食顷。更服。热甚者。可加芒硝二两。忌海藻、菘菜等物。   秦皮汤治毒病冲眼。忽生赤翳。或白。或肤肿起。或赤痛。不得视光。痛入肝   心。或眼外秦皮前胡常山黄芩升麻芍药白蔹枳实(炙)甘草(炙以上各二两)大黄(二两)上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二服。相去二食顷。更服。若盛热者。可加芒硝二两。   忌   秦皮汤   (出圣惠方)   治伤寒病。热毒瓦斯入眼。生赤脉赤膜。白肤白翳者。及赤   痛。不得见光秦皮升麻黄连(各一两)上切。以水洗去尘。用水四升。煮取二升半。冷之。分用三合。仰眼。以绵绕箸头。取汤以滴眼中。如屋漏状。尽三合止。须臾复用。日五六遍。乃佳。忌猪肉、冷水。   又方   (出圣惠方)用冷水渍清布。以掩目。   治伤寒热毒在肝。善怒。筋脉疼痛。神昏不欲见人。两胁胀满。不思饮食。诊其   脉。左手关薄荷荆芥穗羌活独活山栀黄芩牡丹皮连翘大黄(各一两)硝石(四铢)牵牛(一两半)半夏(二铢)上件药。除牵牛、半夏、硝石三味。独作一处杵。所余众药。   只合作一处杵。每服六钱。众药末四钱。牵牛等末二钱。以水一盏半。先煎汤令服。方入众药末四钱。葱三枝。煎一沸。急漏泻。取汁一盏。调下牵牛等末。食后和滓服。   卷一百三十四 伤寒门   伤寒咽喉痛(附论)   夫伤寒过经而不愈。脉反沉迟。手足厥逆者。此为下部脉不至。阴阳隔绝。邪中于足少阴之经。毒瓦斯上熏。故咽喉或痛而生疮也。伤寒咽喉痛者。少阴受邪。邪毒壅遏于上焦。微则咽喉痛。甚则痛而生疮。又伤寒过经。邪热内盛。熏于上焦。令人咽喉肿痛。各随其证。   以法治之。   歌曰发斑唾血成阳毒。阴虚咽中必有疮。汗出阴阳俱紧涩。法当咽痛号亡阳。   又论曰。阴证者。少阴也。阴阳脉俱紧。主无汗。有汗者。曰亡阳。属少阴。法当咽痛也。治在自汗亡阳条。大抵咽痛。甘桔汤。猪肤汤。阴阳证皆可用也。证治论。口疮赤烂。   蜜渍黄柏。咽汁。又升麻六物汤。又有非其时暴寒。伏于少阴之经。脉微弱。而咽痛。次必下利。古方谓之肾伤寒。先用半夏桂甘汤。次四逆汤。一二日当瘥。应少阴经伤寒皆谓肾伤寒也。亦多表里无热。但苦烦。愦默而极不欲见光明者。时腹痛。或脉沉细。旧用四顺汤。   古人知其然而用。云肾病而体犹有热者。可服黄连龙骨汤。若已十余日。下利不止。手足彻冷。凡热证者。四顺汤。诸方书中即不曾载。黄连龙骨汤。即于黄连鸡子汤。去鸡子。加龙骨半两也。四顺汤丸即理中汤丸中。加甘草一倍是也。咽喉痛。阴毒发成斑。肢冷。咽疮。   肾着证脉紧无阳。咽亦痛。脉微。下利。   又论云。咽喉不利。或痛或疮。谷不入而呕吐者。毒瓦斯上冲所致也。阳毒必然发斑。少阴四肢必冷。其有不利者。可与之甘桔汤。半夏散。入甘草、生姜。其不下利。或小便赤而去衣者。可与桔梗汤。入玄参、枳壳。使大便通顺。则黑奥之毒泄矣。续以甘草、生姜煎汤调之。甘草、生姜解其毒也。肾病。咽痛不利。身犹热者。未可用四顺汤。且与黄连龙骨汤。   即黄连鸡子汤。去鸡子。加龙骨汤。阳毒咽痛。发斑。吐脓血。脉洪数。用药有本条。各少阴咽痛。咽疮。脉沉迟。厥冷。可吐利。又阴阳脉俱紧。反自汗。为无阳。法当咽痛。而复吐利。亦属少阴。并不可汗下重熨。汗出。以本粉敷之。咽痛。用甘桔汤。猪肤汤。若沉冷甚者。半夏散。通脉四逆。去芍药。加桔梗与之。咽痛通用甘桔汤。上焦壅热。加枳壳、前胡。伤寒一证。乃非时暴寒中人。有伏于少阴之经。头疼腰痛。其脉微。若初咽痛。似伤寒。次必下利。非咽闭之比。咽痛。半夏桂甘汤。即半夏散是也。下利。四逆汤。或四顺汤主之。证治论。口疮赤烂。用蜜浸黄柏一宿。取汁含。热用升麻六物汤。咽中闭塞。乌扇。伤寒六七日。大下之。寸脉沉迟。尺脉不至。咽喉不利。唾脓血。手足厥。利不止者。难治。麻黄。升麻汤。   夫咽喉痛。有阴阳二证。脉浮数。面赤斑斑如锦纹。咽喉痛。唾脓血者。此阳证也。脉沉迟。手足厥冷。或吐利而咽中痛。此少阴证也。病源云。此为下部脉都不至。阴阳隔绝。   邪客于足少阴之络。毒上冲。故咽喉不利。或痛而生疮也。伤寒脉阴阳俱紧。反汗出者。亡阳也。此属少阴。法当咽痛。而复吐利。此候汗下重熨。俱不可。汗出者。以本粉敷之。   咽喉痛者。甘草汤。桔梗汤。猪肤汤。半夏散。通脉四逆。去芍药。加桔梗汤。麻黄升麻汤。   可选而用之。又有伏气之病。谓非时有暴寒中人。伏气于少阴经。始不觉病。旬月乃发。脉微弱。法先咽痛。似伤寒。非喉痹之病。次必下利。始用半夏桂甘汤。次四逆散主之。此病只一二日便瘥。古方谓之肾伤寒也。   方   射干散   (出圣惠方)   治伤寒毒瓦斯攻咽喉痛。心烦躁热。胸膈滞闷。大小便难。   射干枳壳(麸炒微黄去瓤)川升麻马牙硝木通(锉)川大黄(锉碎微炒)玄参(各一两)犀角屑(三分)甘草(半两生用)上为散。每服四钱。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马蔺子散   (出圣惠方)   治伤寒毒瓦斯攻咽喉。闭塞疼痛。不可忍。   马蔺子(微炒)地骨皮川升麻黄芩犀角屑甘草(生用)大青(各半两)马牙硝(二令稠。   不计时候。取一茶匙。含咽津。   木通散   (出圣惠方)   治伤寒咽喉闭塞不通。小便赤涩。宜服。   木通(锉)羚羊角屑川升麻射干芦根(锉)甘草(生用各一两)赤芍药(半两)上为散。每服五钱。水一大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麦门冬散   (出圣惠方)   治伤寒热毒在心脾。口舌干燥。咽喉肿痛。   麦门冬(去心)川大黄(锉碎微炒)汉防己葛根(锉)滑石玄参木通(锉各半两)木香甘草(生用各一分)上为散。每服五钱。水一大盏。入生姜半分。葱白二茎。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升麻散   (出圣惠方)   治伤寒心胸气壅。闭塞不通。咽喉疼痛。   川升麻木通(锉)羚羊角屑前胡(去芦头)桑根白皮(锉)川大黄(锉碎微炒各半两)马蔺根川朴硝(各一两)上为散。每服五钱。水一大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