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方 - 第 1192 页/共 3614 页

(出圣济总录)   治伤寒热毒。发疮如豌豆。   牡丹皮山栀子仁黄芩(去黑心)大黄(锉炒)木香麻黄(去根节)上等分。   锉如麻豆大。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   化毒汤   (出圣济总录)   治伤寒发斑豌豆疮。欲出。   甘草(微炙一两)黄连(去须微炒一分)上锉如麻豆大。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计时候。   内消散   (出圣济总录)   治伤寒热病。欲生豌豆疮。毒未出。令不成。   用墨一分。以酒二合磨。令顿服之。   紫草饮   (出圣济总录)   治伤寒热病生疮。烦躁迷闷。   用紫草并根。细锉二两。捣筛。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竹叶汤治伤寒时气。发疮如豌豆。烦闷。   苦竹叶(切)小麦(各二两)石膏(碎三两)上捣筛。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至一盏。   去滓。温服。不计时候。   龙脑丸   (出圣济总录)   治伤寒时疾发豌豆疮。赤疮子未透。心烦狂躁。气喘妄   语。或见神鬼用龙脑一钱。细研。旋滴猪心血和丸。如鸡头实大。每服一丸。紫草汤化下。少时心神便定。得睡。疮复发透。根据常将息。遂安。   黑散子   (出圣济总录)   治伤寒热病。初出豌豆疮三五个。便服此。令疮不出。   用腊月猪粪。以新砂瓶子盛。瓦盖口。炭火烧令通赤。取出安地上。出火毒。入乳钵研细。每服。空心。新汲水调一钱匕。   紫草汤   (出圣济总录)   治伤寒发斑疹豌豆疮。   紫草荆芥恶实(等分)上捣筛。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   晋中书令王。伤寒身验方。   用桦皮。浓煮汁。冷冻饮料。主伤寒时行。热毒发疮。特良。今之豌豆疮也。   治伤寒发豌豆疮。未成脓。   (出千金方)用芒硝。以猪胆相和。涂疮上。立效。(出千金方。痂落无痕。仍用黄土抹上。良。)   木香散   (出活人书)   治疮。烦痛者。   青木香(一两)薰陆香矾石丁香(各一两)麝香(半两)上咀。以水四升。   煮取一升半。分再服。热毒盛者。加犀角一两。无犀角。以升麻代。病轻者。去矾石。神验。   治豌豆疮。初发觉欲作脓者方。   (出千金方)用煮大黄五两。服之。愈。   卷一百三十四 伤寒门   伤寒鼻衄(附论)   夫伤寒衄者。鼻中血出者是也。杂病衄者。责热在里。伤寒衄者。责热在表。何以言之。   病源曰。人之肝藏血。肺主气。开窍于鼻。血得热则散。随气上从鼻中出。则为衄。是杂病者。责热在里也。经曰。伤寒脉浮紧。不发汗。因致衄者。宜麻黄汤。伤寒不大便六七日。   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其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当须发汗。头痛者必衄。宜桂枝汤。以此观之。是伤寒衄者。责热在表也。千金翼曰。吐血有三种。一曰肺疽。二曰伤胃。   三曰内衄。既吐血家谓之内衄。其鼻中出血者。可谓之外衄。是经络之血妄行也。经络热盛。阳气拥重。迫血妄行。出于鼻则为衄。经曰。其人发烦目瞑。剧者心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阳气重故也。又曰。阳盛则欲衄。阴虚小便难。言衄为经中阳盛烦。伤寒脉浮。鼻中燥。口干。但欲漱水。不欲咽者。是欲衄也。经曰阳明病。口干鼻燥。能食者。则衄。又有不应发汗。而强发汗。因致衄。经曰。少阴病。但厥无汗。而强发之。必动其血。未知从何道出。或从口鼻。或从目出。是名下厥上竭。为难治是也。衄家。虽为邪热在经。而又不可发汗。经曰。衄家。不可发汗。发汗。则额上陷。脉紧急。直视。不能。不得眠。前云桂枝汤麻黄汤治衄者。非治衄也。即是发散经中邪气尔。若邪气不得发散。拥盛于经。逼迫于血。则因致衄也。即非桂枝麻黄汤专治衄也。太阳病。脉浮紧。发热。身无汗。自衄者愈。是经中之邪随而散。则解矣。故知衄者。不得桂枝汤麻黄汤发散之也。衄者。若但头汗出。身无汗。及汗出不至足者死。黄帝又皆为下治之疾。临病之际。审而治。则不失矣。   歌曰。太阳自衄病将解。衄后仍将脉审详。有汗脉浮虽用桂。紧而无汗用麻黄。   桂即桂枝汤也。麻黄即麻黄汤也。太阳病。自衄。及服诸表药后自衄者。为欲解也。有汗脉浮。再用桂枝汤。无汗脉紧。再与麻黄汤。脉微者。犀角地黄汤。又黄芩芍药汤。茅花汤。衄而渴欲饮。水入即吐。先服五苓散。次竹叶汤。阴证无热汗有血。少阴证但厥而无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