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方 - 第 1190 页/共 3614 页
黄连散治伤寒发斑。
黄连(去须一两)槟榔(锉半两)甘草(炙半两)上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入蜜少许。
如点汤。放温服。不计时候。
玄参升麻汤治伤寒失下。不当下之。热毒在胃。发斑如锦纹。甚则烦躁谵语。兼
治喉闭肿升麻玄参甘草(炙各半两)上锉为散。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至七分。去滓。
温服。温毒亦能发。
化斑汤治斑毒。
人参石膏(各半两)葳蕤知母甘草〔各一两(分)〕上锉散。每服五钱匕。
水一盏半。入糯米一合。煎八分。取米熟为度。去滓。温服。
香豉汤治腑脏暴气斑点。
香豉(一升熬绵裹)葱须(切一两)石膏(八两碎裹)栀子仁(三两擘)生姜(六两)大青(二两)升麻(三两)芒硝(三两)上切。以水六升。煮七味。取二升五合。去滓。然后
麻黄解肌汤一二日便服之。
麻黄甘草升麻芍药石膏(各一两)贝齿(三枚)杏仁(三十枚)上末之。
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取汗出。即愈。便食豉粥补虚。即宜也。
又方
麻黄(二两)黄芩桂(各一两)生姜(三两)上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为四服。
葛根解肌汤亦可服。
葛根(四两)芍药(二两)麻黄大青甘草黄芩石膏桂(各一两)大枣(四枚)上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去滓。分为三服。微取汗。
升麻汤治大人小儿伤风寒。瘟疫。头痛发热。腹疼。斑疮已发未发。并可服。
升麻干葛甘草芍药(各等分)上咀。每服秤五钱重。水二盏。煎七分。去滓。
热服。小儿量与。一法加紫草茸煎。
鼠粘子散治伤寒斑疮。毒瓦斯盛。脉洪。大便秘涩。咽膈不利。或致疼痛。语声不
出。
鼠粘子(炒)丹参升麻甘草(炙)干薄荷叶上等分。每服三钱。水二盏半。
煎至七分。去滓。不计时候服。凡似感风热。而咽疼声重类疹证。正宜服之。
煮萍饮治斑疮甚者。
青萍紫萍(各一握净洗)上煮羹。吃三服。
神仙紫雪
黄金(十两)寒水石石膏(各四两八钱)犀角羚羊角(各一两)玄参(一两六钱)沉香木香丁香(各半两)甘草(八钱)升麻(六钱)上以水五升。煮黄金至三升。
去金。
入入盆中。更须研朱砂、麝香各三钱。急搅令匀。候凝成雪也。每服一钱匕。细细咽之。
卷一百三十四 伤寒门
伤寒发豌豆疮(附论)
凡伤寒热毒内盛。多发疮者。以病患里实表虚故也。里实。则毒瓦斯不能内消。表虚。
故乘虚发于肌内。而成疮也。其病大小形如豌豆。其色或白或赤。若头作瘭浆。载白脓者。
其毒则轻。若紫黑色作根。根在肌肉里者。其毒则重。甚则周匝遍身。五内七窍皆有也。夫表虚里实。热毒内盛。攻于脏腑。余气流于肌肉。遂于皮肤毛孔之中。结成此疮。重者匝遍其身。状如火疮。若根赤头白。则毒轻。若色紫黑。则毒重。其疮形如豌豆。亦名豌豆疮。
脉洪数者。是其候也。
方
黄连饮子治伤寒毒瓦斯未散。发豌豆疮。
黄连(一两去须)糯米(一合)寒水石(三两)上捣筛。以水二大盏。煎至一盏半。去滓。不计时候。分温服。
大青散治伤寒壮热。头痛。发疮如豌豆遍身。
大青栀子仁川大黄(锉碎微炒)犀角屑川升麻甘草(炙微赤锉以上各一两)上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煎至五分。去滓。温服。不计时候。
治伤寒热毒未解。欲生豌豆疮。发热疼痛。宜服解肌出汗方。
葛根(一两锉)石膏(二两)麻黄(一两去根节)黄芩(半两)赤芍药(半两)桂心(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上捣为细散。每服不计时候。以暖酒调下二钱。并三服。
衣盖取汗。
治伤寒病发豌豆疮。未成脓。初觉。宜服。
(出圣惠方)黄连(一两去须)上捣碎。以水一大盏。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放温顿服。便消。
不成脓也。
又方
(出圣惠方)用好蜜遍磨疮上。亦可以蜜煎升麻摩之。并数数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