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方 - 第 1163 页/共 3614 页

张仲   石膏汤治伤寒八九日。三焦热。其脉滑数。昏愦。身体壮热。沉重拘挛。或呼   呻而已攻内。体犹沉重拘挛。由表未解。今直用解毒汤。则挛急不瘥。直用汗药。则   毒因加剧。而方无表里疗者。意思以三黄汤。以救其内。有所增加。以解其外。是故   名石膏汤。   石膏黄连黄柏黄芩(各三两)香豉(一升绵裹)栀子(十枚擘)麻黄(三两去节)上分两日服。常令微汗出。拘挛烦愦即瘥。得数行利。心开令语。毒折也。忌诸肉、冷水。   桂附汤治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吐。脉浮虚   而涩者。此   术附汤治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   而涩者。桂白术(二两)甘草(一两炙)附子(一个半炮去皮)上锉如麻豆大。每服五钱。   生姜五片。   其便疗伤寒八九日。至十日余。大烦渴。热盛。而三焦有疮者。多下。或张口吐舌。呵吁。   目之井   治伤寒八九日间。发热如狂。不解。小腹满痛。有瘀血。   桃仁(三十个去皮尖麸炒赤色别碎)虻虫(三十枚去翅)水蛭(二十枚各炒)川大黄(一两)恶物。便   卷一百三十一 伤寒门   伤寒可汗   (附论)夫伤寒病。汗之而愈者。以初得病。一日至三日。阳经受邪。未传诸阴。其邪在表。故当发热。   而弱汗合脉迟汗出多。微恶寒者。表未解。可与桂枝汤。又阳明烦热。汗出如疟。或日晡发潮热,而脉用盖去积耳。少阴初得病。脉沉。反热者。温之。而微取其汗。用麻黄细辛附子汤。下利。   手用   方   葱豉汤治伤寒初觉一二日。头项腰脊痛。恶寒。   葱白(十二茎)豉(半合炒)干姜(炮裂一分)麻黄(去根节)桂(去粗皮)芍药(各半两)   葱粥方治伤寒服葱豉汤后。未得汗。再服。   葱白(十一茎)豉(三合炒)生姜(半两拍碎)上用水五盏。入前三味。煎至二盏半。   去滓   葛根汤治伤寒服葱豉汤不得汗。可服。   葱白(十四根)豉(一升绵裹)葛根(三两切)上咀。以水五升。煮取二升。   分为再服。   麻黄葛根汤治伤寒初得一二日。出汗。   麻黄(一两半去根节)葛根(锉)柴胡(去苗各一两)芍药(三分)上捣筛。   每服五钱。水热服   解毒汤治伤寒初觉烦热。头脚疼痛。   柴胡(半两去苗)黄芩(去黑心)荆芥穗(各一分)上锉如麻豆大。每服五钱。   水一盏半。   葛根汤治伤寒一二日。头疼壮热。遍身疼痛。其脉洪数。   葛根(锉)白术干姜(炮各半两)芍药(半两)麻黄(去根节)桂(去粗皮各三分)甘草子半两   石膏人参解肌汤治伤寒初得一二日。头疼。壮热恶寒。脉浮紧者。   石膏(碎)麻黄(去根节各一两)柴胡(去苗)人参(各半两)桂(去粗皮)甘草(炙各一滓。   热   荆芥汤治伤寒初得一二日至三日。头疼。痰逆。肢体烦躁。恶风。身热憎寒者。   荆芥穗(四两)前胡(去芦头)旋复花(各三两)甘草(炙二两)白术半夏(汤洗七遍焙煎至七   五味桂枝汤治伤寒一二日。头痛体疼。发表。   桂(去粗皮)葛根(锉各一两)麻黄(去根节一两)山栀子仁(半两)石膏(一分)上捣筛以葱   五解汤治伤寒三日内。表证不解者。   麻黄(去根节二两)白术(一两半)葛根(锉)甘草(炙锉)山栀子仁桔梗(炒)石膏(同煎   六味桂枝汤治伤寒头痛。发热恶寒。解表。   桂(去粗皮)麻黄(去根节)石膏干姜(炮)白术(生用)苍术(米泔浸麸炒各一两)上   人参汤   (出圣济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