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方 - 第 1159 页/共 3614 页

不进。大便秘涩不通。医者多以其饮食不进。胃气虚弱。不肯疏转。致令倾损性命。   此缘热毒之气。蒸郁脏腑。伤损正气。所以不能食。凡患伤寒之人。经及五六日。未   曾得汗。头痛壮热。心神烦躁。浑身骨节。四肢八节。俱痛。大便热秘不通者。虽饮   食不得。亦当疏转。形不病。气即自然平安。饮食增进。凡下疏药。先当审五脏脉气   。观何脏得病。然后下药取之。即万无一失。但三部之中。一部偏大紧者。是即其脏得   病也。若脉候未精。只吃此百解散。永无差误。缘此方。皆治五脏之病也。若是狂言   妄语。急吃后面药。转下便安。效。   (出护命方)前胡(去毛)柴胡(去毛)知母贝母牡丹皮(去心)桔梗羌活独活荆芥穗黄芩参秦食后临卧。去滓。热服。留滓。再煎服。若大便不通。忽狂言妄语。即煎此药取汁。用调后面半夏(半两)芎大黄(各一分)牵牛(二两)硝石(十铢)上研硝石。并杵罗众药。合后临卧转后。   加味二陈汤   (出活人书)   治三五日之内。发热发寒。干呕。饮水即吐。粥食   入口即吐。   陈皮(二钱)茯苓(三钱)半夏(三钱炮洗)甘草(三钱)枳实(二钱)竹茹(三钱)上以尽   治伤寒热病。经四五日。热毒上冲心胸。噎塞满闷。浑身壮热。头痛不止。大便不   通。胸中黄芩麻黄(去根)柴胡(去毛)桔梗羌活连翘子玄参木香具母(各一分)牡丹末)上为片。   芎术散   (出卫生家宝方)   治解截四时伤寒。或以病四五日。表里未分者。亦   可服。   川芎甘草(微炮)升麻香附子白芷羌活苍术人参当归白芍药(各等分)上脉缓。头轻为效。   卷一百三十 伤寒门   伤寒六日候   (附论)夫伤寒六日。是厥阴受病。厥阴者。肝之经也。其脉循阴器。络于肝。故得病六日。烦满而寸俱脉缓者。必囊不缩。外证必发热恶寒似疟。为欲愈。宜桂枝麻黄各半汤。若尺寸脉俱沉短者。   必是囊缩。毒瓦斯入脏。宜承气汤下之。大抵伤寒病。脏腑传变。阳经先受病。故次第传入阴经。似阳主生。故太阳水传。   是阳明土。土传。是少阳木。微为邪也。阴主杀。故木传。是大阴上。土传。是少阴水。   水传。是厥阴木。至六七日。当传厥阴肝木。为移气克于脾土。   困而危殆。卫营不通。耳聋。囊缩。不知人而死矣。速用承气汤云。脾热病。则五脏危。又云。土败木贼。则死。若第六七日。   脾胃脉也。故知脾气全。不再受克。邪无所容。否极泰来。营卫而大汗解矣。   方   小柴胡汤   (出圣惠方)   治伤寒病六日。其病深结在脏。是三阴三阳俱受病   。若五脏六腑营卫柴胡(二两去苗)黄芩(一两)赤芍药(一两)半夏(半两汤浸七次去滑)枳实(半两麸炒盏。   入生   大承气汤   (出圣惠方)   治伤寒六日。体重。四肢烦疼。多渴。或谵语不知人   事。如此病证者川大黄(二两锉碎微炒)枳实(二两麸炒微黄)川芒硝(二两)浓朴(一两去粗皮涂生姜汁利为   泻心汤   (出圣惠方)   治伤寒六日。心胸妨闷。烦热不解。面赤大渴。壮热。   身体疼痛。此证半夏(半两汤浸七次去滑)人参(半两去芦头)木通(一两锉)甘草(一两炙微赤锉)黄芩枣三枚。   人参散   (出圣惠方)   治伤寒六日。呕哕不定。头疼体痛。时有虚汗。此证是   冷热未和。   人参(三两去芦头)柴胡(三两去苗)黄芩(一两)甘草(一两炙微赤锉)白术(一两)半用水一   黄芩汤   (出圣惠方)   治伤寒六日。发汗不解。呕逆。小便不利。胸胁痞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