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效良方 - 第 405 页/共 521 页

咽喉通治方   治喉中悬痈垂长,咽中妨闷。   上用烧盐枯矾研细,各等分和匀,以箸头点之,即消。   卷之六十一 咽喉门(附论)   咽喉通治方   治喉痈,及伤寒热后咽痛,闭塞不通,毒瓦斯上冲。   上用马牙硝细研,每服一钱,绵裹含咽津,以通为度。   卷之六十一 咽喉门(附论)   咽喉通治方   治悬痈肿痛,咽喉不利,胸中烦热。   射干 天竺黄(研) 马牙硝(研,各一两) 犀角屑 玄参 川升麻 白药 黄药 甘草(炙,各半两)   上为细末,研匀,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小弹子大,不拘时以绵裹一丸,含咽津。   卷之六十一 咽喉门(附论)   咽喉通治方   治悬痈肿痛。   硼砂(研) 马牙硝 滑石 寒水石(各二钱) 片脑(研,一钱) 白矾(枯,一钱半)   上为细末,每用半钱,不拘时新汲水调服。   卷之六十一 咽喉门(附论)   咽喉通治方   治风热客搏上焦,悬痈肿痛。   恶实(炒) 甘草(生用,各一两)   上为末,每服二钱匕,水一盏,煎六分,旋含之,食久咽下。   卷之六十一 咽喉门(附论)   咽喉通治方   五倍子 白僵蚕 甘草(各等分)   上为细末,用梅肉和丸,含化,其痈自破。   卷之六十一 咽喉门(附论)   咽喉通治方   治悬痈肿胀,咽喉闭塞,急令开口,看有蛾无蛾,若有须是针破方可。若望不见,以蓖麻子打碎,以纸卷作筒,一头烧烟起,竟以烟熏咽喉内,自然可开。才望见,即以三棱针刺破,出紫血半盏便愈。昔有贵宦之家,不容用针者,则惑之曰:用笔蘸药,先以针安笔内刺之。一方用巴豆,根据前法烧熏,或只以巴豆蓖麻子二味榨油在纸上,以纸作捻子,烧熏即愈。   卷之六十一 咽喉门(附论)   咽喉通治方   治咽喉间生肉,层层相叠,渐渐肿起,不痛,多日乃有窍子,臭气自出,遂退饮食。   上用臭橘叶煎汤,连服愈。   卷之六十一 咽喉门(附论)   咽喉通治方   杨立之自广府通判归楚州,喉间生痈,既肿溃而脓血流注,晓夕不止,寝食俱废,医者束手。适杨吉老求赴郡守招,立之两子走往邀之至,熟视良久,曰:不须看脉,已得之矣。   然此疾甚异,须先啖生姜片一斤,乃可投药,否则无法也。语毕即出,子有难色。曰喉中溃脓痛楚,岂宜食生姜?立之曰:吉老医术通神,其言不妄,试取一片啖看,如不能进,则屏去无害。遂食之,殊有甘香,稍加,益至半斤许,痛处已宽,满一斤,始觉味辛辣,脓血顿尽,粥饮入口,了无滞碍。明日招吉老,谢而问之。对曰:君居南方,多食鹧鸪,此禽好啖半夏,久而毒发,故以姜制之。今病源已清,无服他药。予记唐小说载崔魏公暴亡,医梁新诊之曰:中食毒。仆曰:常好食竹鸡。梁曰:竹鸡多食半夏苗,盖其毒也。命搅生姜汁,折齿灌之,遂复活。甚与此相类也。   卷之六十一 咽喉门(附论)   咽喉通治方   上以山豆根常常含咽津。   卷之六十一 咽喉门(附论)   咽喉通治方   治咽喉内生疮疼痛。   黄 槟榔 紫菀(洗去土) 牛蒡子 栀子仁 赤茯苓 甘草(生用,各半两) 麦门冬(去心,焙) 玄参(各一两) 川升麻 黄芩(各三分)   上锉碎,每服二钱,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时温服。   卷之六十一 咽喉门(附论)   咽喉通治方   治喉中生疮,肿赤紫色,咽嗌痛,咽物有妨。   金箔(十片) 银箔(十片) 寒水石(四两) 太阴玄精石(二两,二味捣碎,入一盒子内,火 令通赤,取出埋地土内,出火毒,研细) 铅白霜(少许) 马牙硝(研) 丹砂(研) 甘草(炙为末,各一两)   上为细末,研匀,每服一字,甘草水调下,或以稀糯米粥和丸,如豌豆大,含化咽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