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台秘要 - 第 342 页/共 398 页
又疗小儿心下生痞,痰 结聚,腹大胀满,身体壮热,不欲哺乳,芫花丸方。
芫花 黄芩(各四分) 大黄 雄黄(细研各十铢)
上四味捣筛为末,蜜和,更捣一千杵。三岁儿至一岁以下,服如粟米一丸,欲服丸,内儿喉中,令母与乳,若长服消病者,当以意消息与服之,与乳哺相避良。
又疗小儿痰实,结聚宿癖,羸露瘦,不能饮,真珠丸方。
真珠(半两研) 麦门冬(一两去心) 蕤仁(五十枚一云二百个) 巴豆(七枚去心皮熬一云四十枚)
上四味捣筛,蜜和丸,期岁儿服二丸小豆大,二百日儿服如麻子二丸,渐增,以知为度,当下病赤黄白黑葵汁,勿绝药,病尽下自止。久服令小儿肥白无病,已试验。(并出第五卷中)
刘氏疗小儿冷癖 癖气,不下食瘦,时时肋下痛方。
防葵 当归 枳实(炙) 浓朴(炙) 楮实 人参 黄 茯神 白术 诃黎勒皮(各八分) 郁李仁(去皮) 柴胡 大麻仁 芍药 橘皮 防风 紫菀(洗去土) 薏苡仁(各六分)
附子(二枚炮)干姜(末二分) 甘草(炙) 干地黄(各十分) 大黄(十分) 五味子(四分) 槟榔(四颗) 牛膝(二分)
上三十味捣筛,蜜丸如梧子,大小增减,以意量之,须饮服之良。
卷第三十五
小儿痰结方二首
千金疗少小宿食癖气痰饮,往来寒热,不欲食,消瘦芒硝紫丸方。
芒硝(四分熬) 大黄(四两) 半夏(二两洗) 代赭(一两) 甘遂(二两熬) 巴豆(三百枚去心皮熬) 杏仁(一百二十枚)
上七味捣筛,别治巴豆杏仁,令如膏,捣数千杵,令相和,如强内少蜜,百日儿服如胡豆十丸,过百日至一岁,服二十丸,随儿大小,以意节度之,当候儿大便中药出为愈,若不出,复与加初。(出第五卷中)
古今录验疗八岁以上儿热结痰实,不能下食方。
大黄(十二分) 柴胡(九分) 黄芩 知母(各十二分) 升麻(十分) 枳实(炙)
杏仁(各六分) 芍药 栀子(各八分) 细辛(二分半) 竹叶(切一升)
上十一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八合,分四服,十岁儿分三服以下,以意消息多少量之。(千金有桔梗黄连无枳实杏仁)
卷第三十五
小儿因食痞满羸瘦不下食肚胀方四首
短剧疗四五岁儿因食及在胎中宿热,乳母饮食粗恶辛苦,乳汁不起儿,哺不为肌肤,心腹痞满,痿黄瘦瘠,四肢痿 缭戾,服之令充悦方。
芍药(十分炙令黄) 黄 鳖甲(炙) 人参(各四分) 柴胡(八分) 茯苓(六分) 甘草(炙) 干姜(各二分如热以枳实代)
上八味捣筛,蜜和为丸如大豆,服五丸,日二服,忌如常法。(千金有大黄无黄 云服一丸一岁以上乳服三丸七岁儿服十丸日二)
千金疗少小伤寒,久病不除,瘥复剧,羸瘦骨立,五味子汤方。
五味子(十铢) 大黄(六铢) 芒硝(五分) 麦门冬(六分去心) 石膏(一两) 甘草(炙) 当归 黄芩 黄连 前胡(各一分)
上十味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服二合,下利即止效。
又疗小儿羸瘦 ,常服不妨乳方。
甘草(五两炙)
上一味捣筛,蜜丸如小豆,一岁儿服十丸,日三,尽即更合。(并出第五卷中)
刘氏疗小儿肚胀,渐瘦不食,四肢热不调方。
甘草(炙) 鳖甲(炙) 柴胡 茯神 子芩(各六分) 诃黎勒皮(十分) 槟榔(兼皮三颗研) 芍药 橘皮(各三分) 生姜 当归(各四分) 知母(五分) 大黄(八分)
上十三味切,以水一升半,煎取七合,分为数服,得泻病瘥。
卷第三十五
小儿食不下及不消不嗜食方四首
广济疗小儿心腹满,吃食不下,地黄饮子方。
生地黄汁(三合) 生姜汁(三合) 诃黎勒(四分末) 白蜜(一匙)
上四味相和调匀,分温服之,微利尤良。
短剧疗小儿宿食不消,发热,九味当归汤方。
当归 甘草(炙) 芍药 人参 桂心 黄芩 干姜(各一分) 大枣(五枚) 大黄(二分)
上药切,以水一升半,煎取六合,去滓分服。
千金疗少小五六日不食,气逆,桂心橘皮汤方。
桂心(半两) 橘皮(三两) 薤白切(五合) 黍米(五合) 人参(半两)
上五味切,以水七升,先煮药,取二升,次下薤米,米熟汤成,稍稍服之。
又疗少小胃气不调,不嗜食,生肌肉地黄丸方。
干地黄 大黄(各五分) 茯芩(三分) 当归 柴胡 杏仁(各二分)
上六味末之,以蜜丸如麻子大,服五丸,日三服。(并出第五卷中)
卷第三十五
小儿霍乱方一十二首
广济疗小儿霍乱,心腹刺痛,吐痢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