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台秘要 - 第 347 页/共 398 页

上十味切,以水三升,煮取九合,去滓,一岁以上至五岁儿,以意量之分服。(千金云儿六十余日至百日一服二合半百余日至二百日一服三合余同)   千金疗少小咳嗽,八物生姜煎方。   生姜(七两) 干姜(四两) 桂心(二两) 甘草(三两) 杏仁(一升去尖皮) 款冬花 紫菀(各三两) 蜜(一升)   上药末之,以蜜合诸药,微火煎之使如饴 ,量其大小多少,与儿含咽之,百日小儿含如枣核许,日四五甚良。(出第五卷中)   备急疗少小咳嗽上气,杏仁汤方。   麻黄(八分去节) 杏仁(四十枚去尖)   上二味切,以水一升,煮取七合,去滓,分服,百日小儿患热气急不得服,小便赤黄,服之甚良,大人孩童以意量之,忌如常法。   又疗少小咳嗽方。   紫菀(六分) 贝母(三分) 款冬花(一分)   上三味捣为散,取豆许着乳头令儿饮之,日三,奶母忌如常法。   刘氏疗小儿咳嗽不得卧方。   甘草(六分炙) 桔梗(四分) 桑白皮 贝母 茯苓(各三分) 大青 吴蓝 五味子人参(各二分)   上九味切,以水二升,煮取八合,去滓,量多少大小与服,忌如常法。   卷第三十六   小儿咳逆上气方七首   千金杏仁丸,主大人小儿咳逆上气方。   杏仁(三升)   上一味熟捣如膏,蜜一升分为三分,以一分内杏仁捣合强,更内一分捣之如膏,又内一分捣熟止,先食含之咽汁,量其多少,日三,每可半方寸,不得过也。   又射干汤,主小儿咳逆喘息如水鸡声方。   射干(二两) 麻黄(去节) 紫菀 甘草(炙) 生姜(各一两) 桂心(五寸) 半夏(五枚洗) 大枣(二十枚去核)   上八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一升半,内蜜五合,去滓分温服二合,忌饧羊肉,生葱。   又方半夏(四两洗) 生姜(三两) 桂心 紫菀 细辛 阿胶(各二两) 甘草(二两炙)   款冬花(二合) 蜜(一合)   上九味切,以水一斗先煮半夏,取六升去滓,内诸药煮。取二升五合,去滓,两岁见饮六合,五岁儿饮一升,量大小多少加减之。   又五味汤,主小儿风冷入肺,上气气逆,面青喘迫,昼夜不息,食则吐,不下方。   五味子(二分) 麻黄(去节一分) 当归(二分) 人参(一分) 细辛(半分) 干姜(一分) 桂心(一分) 紫菀(一分) 款冬花(半分) 甘草(炙一分) 大黄(六分)   上十一味切,以水二升半,煮取九合,去滓,儿六十日至百日,服二合半,百日余至二百日,一服三合。(一方无款冬大黄有大枣三枚出第五卷中通按食则吐乃吐食也不下不大便也故用大黄以下之气降而吐自止喘自定)   千金翼疗小儿寒热咳逆,膈中有 ,乳吐不欲食。   干地黄(四两) 麦门冬(半升去心) 五味子(五合) 大黄 硝石(各一两) 蜜(半升)   上六味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消石蜜,煮令沸服二合,日三,胸中当有宿乳一升许出,儿大者服五合。又疗小儿大人咳逆短气,胸中吸吸,呵出涕唾,嗽出臭脓方。   烧淡竹沥,煮二十沸,一服一合,日五服,大人服一升。   不妨食息乳哺。(并出第十一卷中)   刘氏疗小儿上气急满,坐卧不得方。   鳖甲(一两炙令极熟捣为末) 灯心(一握)   上二味,以水二升,煎取八合,以意量之与服。   卷第三十六   小儿伤寒方三首   千金论曰,夫小儿未能冒涉霜雪,乃不病伤寒也。大人解脱之久,伤于寒冷,则不论耳,然天行非节之气,其亦得之,有时行疾疫之年,小儿出腹便患斑者也,治其时行节度,故如大人法,但用药分剂少异,药小冷耳。   又疗小儿伤寒方。   生葛汁 淡竹沥(各六分)   上二味相和,二三岁儿分三服,不宜煮,生服佳。   又疗少小未满百日,伤寒鼻衄,身热呕逆麦门冬汤方。   麦门冬(三分) 桂心(八铢) 寒水石 石膏(碎) 甘草(炙各二分)   上五味切,以水二升半,煮取一升,分服一合,日三。   又疗少小伤寒,芍药四物解肌汤方。   芍药 黄芩 升麻 葛根(各二分)   上药切,以水二升,煮取九合,去滓,分四服,期岁以上分三服。(并出第五卷中)   卷第三十六   小儿天行方八首   广济疗小儿天行壮热咳嗽,心腹胀妨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