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台秘要 - 第 105 页/共 398 页

又疗鳖症。蟹爪丸方。   蟹爪(三分) 附子(六分炮) 麝香(三分研) 半夏(六分) 生姜(四分屑) 鳖甲(六分炙) 防葵(六分) 郁李仁(八合)   上八味捣筛。蜜和为丸如梧子。空肚以酒下二十丸。日再服。以知为度。忌生冷猪肉苋菜。(并出第二卷中)   集验疗鳖症伏在心下。手揣见头足。时时转者。并心腹宿症。及卒得症方。   白雌鸡一双。绝食一宿。明旦以膏熬饭饲之。取其屎。无问多少。以小便和之。于铜器中火上熬令燥。捣筛服方寸匕。日四五服。消尽乃止。常饲鸡取屎瘥毕。杀鸡单食之。(肘后同出第六卷中)   卷第十二   米症方二首   病源人有好哑米。(哑谨按说文于革切笑也集韵无此字但有饥乙革切饥也今详哑者饥而喜食之义也下同)转久弥嗜。哑之若不得米。则胸中清水出。得米便止。米不消化。遂生症结。其人常思米而不能饮食。久则毙人。(出第十九卷中)   广济疗米症。其疾常欲食米。若不得米。则胸中清水出方。   鸡屎(一升) 白米(五合)   上二味合炒。取米焦捣筛为散。用水一升。顿服取尽。少时即吐。吐出症如研米汁碎。   若无症即吐白沫痰水。乃憎米不复食之。无所忌。(千金同)   又疗米症久不疗。羸瘦以至死方。   葱白(两虎口切) 乌梅(三十枚碎)   上二味。以水三升。宿渍乌梅。使得极浓清晨啖葱白随饮乌梅汁令尽。顷之心腹烦。欲吐。即令出之。三晨疗之。当吐去米症。瘥。无所忌。(并出第三卷中)   卷第十二   食症及食鱼肉成症方二首   病源有人卒大能食。乖其常分。因饥值生葱。便大食之。乃吐一肉块。绕畔有口。其病则愈。故谓食症。特由不幸。致此妖异成症。非饮食生冷过度之病也。(出第十九卷中)   广济疗食症病食葱瘥方。   有一人食饭七升。并羊脂饼番不论数。因于道中过饥。急食生葱。须臾吐出一实。簿而圆。绕畔有口无数。即以食投之立消。尽饭七升乃止。吐此物后。其人食病便愈。此名食症。无忌。(出第二卷中)   千金疗食鱼肉等成症。结在腹内。并诸毒瓦斯方。   狗粪(五升)   上一味烧灰末之。绵裹以酒一斗渍再宿。滤取清。分十服。日三服。三日令尽。随所食。症结即便出矣。(出第十一卷中)   卷第十二   发症方二首   病源有人因食饮内误有头发。随食而入胃成症。胸喉间如有虫下上来去者是也。(出第十九卷中)   广济疗发症。乃由人因食而入。久即胸间如有虫上下去来。唯欲得饮油方。   油(一升)   上一味。以香泽煎之。大 铹贮之。安病患头边。以口鼻临油上。勿令得饮。及敷之鼻面。并令有香气。当叫唤取饮。不得与之。必疲极眠睡。其发症当从口出饮油。人专守视之。   并浓菜。随发长短。形亦如之无忌。(千金同)   又疗胸喉间觉有症虫上下。偏闻葱豉食香。此是发虫故也方。   油煎葱豉令香。二日不食。张口而卧。将油葱豉置口边。虫当渐出。徐徐以物引去之。   无所忌。(出第二卷中)   卷第十二   虱症方一首   病源人有多虱。性好啮之。所啮既多。而腑脏虚弱。不能消之。不幸变化生症。而患者亦少。俗云患虱症人见虱必啮之。不能禁止。虱生长在腹内。时有从下部出。亦毙人。(出第十九卷中)   千金疗虱症。由啮虱在腹。生长为虱症方。   故篦子(一枚) 故梳子(一枚)   上二味各破为两分。各取一分烧作灰。末之。又取一分以水五升。煮取一升。用顿服前末尽。少时当病出。无所忌。(广济同出第二卷中)   卷第十二   鳖瘕方一首   病源鳖瘕者。谓腹内瘕结如鳖状是也。有食鳖触冷不消而生者。亦有食诸杂冷物变化而作者。皆由脾胃气弱。而遇冷即不能克消所致。瘕言假也。谓其形假而推移也。昔曾有人共奴俱患鳖瘕。奴在前死。遂破其腹。得一白鳖。仍故活。有人乘白马来看此鳖。白马忽尿堕落鳖上。即缩头及脚。寻以马尿灌之。即化为水。其主曰:吾将愈矣。即服之。果如其言得瘥。故养生云:六月勿食泽中水。令人成鳖瘕。(出第十九卷中)   崔氏疗鳖瘕方。   大黄(六铢) 干姜(半两) 附子(九铢炮) 人参(九铢) 侧子(半两炮) 桂心(六铢)   贝母(半两) 白术(二两) 细辛(十八铢) 虫(大一寸者七枚熬)   上十味捣下筛。以酒服半方寸匕。日三。忌猪肉冷水。(出第九卷中)   卷第十二   蛇瘕方一首   病源人有食蛇不消。因腹内生蛇瘕也。亦有蛇之津液。误入饮食内。亦令人病瘕。其状常苦第十九卷中)   崔氏疗蛇瘕。大黄汤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