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圣心源 - 第 19 页/共 29 页
人参白虎汤
石膏(三钱) 知母(三钱) 甘草(二钱) 粳米(半杯) 人参(三钱)
米熟汤成,取大半杯,热服。
卷七 杂病解下 霍乱根原
霍乱者,饮食寒冷而感风寒也。夏秋饮冷食寒,水谷不消,其在上脘则为吐,其在下脘则为泄。或吐或泄,不并作也,一感风寒,皮毛闭寒,而宿物陈菀壅遏,中气盛满莫容,于是吐泄并作。
其吐者,胃气之上逆,其泄者,脾气之下陷。胃土之逆者,胆木之上逼也,脾土之陷者,肝木之下侵也。盖中气郁塞,脾胃不转,不能升降木气,木气郁迫,而克中宫,刑以胆木则胃逆,贼以肝木则脾陷也。肝胆主筋,水土寒湿,木气不荣,是以筋转。
吐泄无余,寒瘀尽去,土气渐回,阳和徐布,中气发扬,表邪自解。若其不解,外有寒热表证,宜以麻桂发之,而温以理中、四逆之辈。表寒既退,而脏腑松缓,痛泄自止。若其不能吐泄,腹痛欲死,可用大黄附子,温药下之,陈宿推荡,立刻轻安。病在火令,全属寒因,是以仲景立法,率主理中、四逆。变通理中、四逆之意,则病有尽而法无穷矣。倘泥时令而用清凉,是粗工之下者也。
桂苓理中汤
人参(一钱) 茯苓(二钱) 甘草(一钱) 干姜(二钱) 桂枝(三钱) 白术(三钱) 砂仁(二钱) 生姜(三钱)
煎大半杯,温服。
吐不止,加半夏。泄不止,加肉蔻。外有寒热表证,加麻黄。转筋痛剧,加附子、泽泻。
卷七/杂病解下/ 疟根原 卷七/杂病解下/ 疟根原 温疟 卷七/杂病解下/ 疟根原 瘅疟 卷七/杂病解下/ 疟根原 牝疟 卷七/杂病解下/ 伤风根原 卷七/杂病解下/ 喘根原
卷七 杂病解下 疟根原
疟者,阴邪闭束,郁其少阳之卫气也。人之六经,三阴在里,三阴在表,寒邪伤人,同气相感,内舍三阴。少阳之经,在二阳之内,三阴之外,内与邪遇,则相争而病作。
其初与邪遇,卫气郁阻,不得下行,渐积渐盛。内与阴争,阴邪被逼,外乘阳位,里束卫气,闭藏而生外寒。卫为阴束,竭力外发,重围莫透,鼓荡不已,则生战栗。少阳甲木从相火化气,及其相火郁隆,内热大作,阴退寒消,则卫气外发而病解焉。
卫气昼行六经二十五周,夜行五脏二十五周,寒邪浅在阳经,则昼与卫遇而日发,深在五脏,则夜与卫遇而暮发。卫气离,则病休,卫气集,则病作。缘邪束于外,则恶寒,阳郁于内,则发热。阳旺而发之速,则寒少而热多,阳虚而发之迟,则寒多而热少。阳气日盛,则其作日早。阳气日衰,则其作日晏。阳气退败,不能日与邪争,则间日乃作。
此以暑蒸汗泄,浴于寒水,寒入汗孔,舍于肠胃之外,经脏之间。秋伤于风,闭其腠理,卫气郁遏,外无泄路,内陷重阴之中,鼓动外发,则成疟病也。
卷七 杂病解下 疟根原
先伤于寒而后中于风,先寒后热,是谓寒疟。先中于风而后伤于寒,先热后寒,是谓温疟。以冬中风邪,泄其卫气,卫愈泄而愈闭,郁为内热。又伤于寒,束其皮毛,热无出路,内藏骨髓之中。春阳发动,内热外出,而表寒闭束,欲出不能,遇盛暑毒热,或用力烦劳,气蒸汗流,热邪与汗皆出,表里如焚。及其盛极而衰,复反故位,阴气续复,是以寒生也。
卷七 杂病解下 疟根原
其但热而不寒者,是谓瘅疟。瘅疟即温疟之重者。以其阳盛阴虚,肺火素旺,一当汗出而感风寒,卫郁热发,伤其肺气,手足如烙,烦冤欲呕。阳亢阴枯,是以但热无寒。其热内藏于心,外舍分肉之间,令人神气伤损,肌肉消铄,疟之最剧者也。
卷七 杂病解下 疟根原
其寒多而热少者,是谓牝疟。以其阴盛阳虚,卫郁不能透发,故寒多热少。盖疟病之寒,因阴邪之束闭,疟病之热,缘卫阳之郁发。其相火虚亏,郁而不发,则纯寒而无热,相火隆盛,一郁即发,则纯热而无寒。其热多者,由相火之偏胜,其寒多者,因相火之偏虚也。疟在少阳,其脉自弦,弦数者火盛则多热,弦迟者水盛则多寒,理自然耳。
柴胡栝蒌干姜汤
柴胡(三钱) 黄芩(三钱) 甘草(二钱) 人参(一钱) 生姜(三钱) 大枣(三枚) 干姜(三钱) 栝蒌(三钱)
煎大半杯,热服,覆衣。
呕加半夏。
治寒疟先寒后热者。
柴胡桂枝干姜汤
柴胡(三钱) 甘草(二钱) 人参(一钱) 茯苓(三钱) 桂枝(三钱) 干姜(三钱)
煎大半杯,热服,覆衣。
治牝疟寒多热少,或但寒不热者。
白虎桂枝柴胡汤
石膏(三钱) 知母(三钱) 甘草(二钱) 粳米(半杯) 桂枝(三钱) 柴胡(三钱)
煎大半杯,热服,覆衣。
治温疟先热后寒,热多寒少,或但热不寒者。
减味鳖甲煎丸
鳖甲(二两四钱) 柴胡(一两二钱) 黄芩(六钱) 人参(二钱) 半夏(二钱) 甘草(二钱) 桂枝(六钱) 芍药(一两) 丹皮(一两) 桃仁(四钱) 阿胶(六钱) 大黄(六钱) 干姜(六钱) 葶苈(二钱)
为末,用清酒一罐,入灶下灰一升,煮鳖甲,消化,绞汁,去渣,入诸药,煎浓,留药末,调和为丸,如梧子大,空腹服七丸,日三服。
治久疟不愈,结为 瘕,名曰疟母。
卷七 杂病解下 伤风根原
伤风者,中虚而外感也。阳衰土湿,中脘不运,胃土常逆,肺金失降,胸中宗气不得四达,时时郁勃于皮毛之间。遇饮食未消,中气胀满,阻格金火沉降之路。肺金郁发,蒸泄皮毛,宗气外达,是以不病。一被风寒,闭其皮毛,肺气壅遏,不能外发,故逆循鼻窍,嚏喷而出。湿气淫蒸,清涕流溢,譬之水气蒸腾,滴而为露也。
水生于金,肺气上逆,无以化水,故小便不利。《素问?风论》︰劳风法在肺下,巨阳引精者三日,中年者五日,不精者七日,咳出青黄涕,其状如脓,大如弹丸,从口中若鼻中出,不出则伤肺,伤肺则死矣。盖膀胱之水,全是肺气所化,水利则膀胱之郁浊下泄,肺家之壅滞全消。湿去而变燥,故痰涕胶粘,色化青黄,出于口鼻,肺脏不伤也。少年阳衰未极,肺不终郁,则气降而化水,故引精于三日。中年者五日。末年阳衰,不能引精者七日。若其终不能引,久而郁热蒸腐,则肺伤而死矣。
太阳引精,赖乎阳明之降。中气运转,阳明右降,则肺金下达而化水尿,积郁始通。阳明不降,肺无下行之路,太阳无引精之权也。法宜泻肺而开皮毛,理中而泻湿郁。湿消而郁散,气通而水调,无余事己。
紫苏姜苓汤
苏叶(三钱) 生姜(三钱) 甘草(二钱) 茯苓(三钱) 半夏(三钱) 橘皮(二钱) 干姜(三钱) 砂仁(二钱)
煎大半杯,热服,覆衣。
卷七 杂病解下 喘根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