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医统大全 - 第 334 页/共 402 页

丁香饼子解酒进食,温胃去痰,宽中和气,仍去积滞不消,心腹坚胀,痰逆呕哕,噫酢吞酸,胁肋刺痛,胸膈痞闷,反胃恶心等证。   半夏(制,二两) 丁香(半两) 白茯苓 白术 川姜(泡) 甘草(炙) 橘红(去白,姜汁浸) 白扁豆(制。各一两)上为末,姜汁煮面糊丸为饼,棋子大,每服一饼嚼细姜汤下。   糯米糕 治老人小便数。   用纯糯米糕一掌大,临卧炙令软,熟啖之,仍以温酒下,不能饮温汤下。坐行良久,待胸膈空快便睡。盖糯稻能缩水,凡人夜饮酒者,是夜辄不尿,此糯之力也。   青娥丸 治老人肾气虚弱,腰痛俯仰不利,秘精大益阳事。老人服此颜色还童,少年服此行步如飞。   破故纸(半两,以水净洗淘过,用香油少许炒) 杜仲(五两,麸炒黄色) 胡桃仁(五十个,以糯米粥相拌,臼内捣五六百下,只将此粥为丸)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盐汤或酒下。此方赵进道从广州太守处得之,久服有神效。遂作诗一绝以述其功:十年辛苦走边隅,造化功夫信不虚。夺得风光归堂内,青娥不笑白髭须。   服椒法陈晔为括歌曰:青城山老人,服椒得妙诀。年过九十余,貌不类期耋。再拜而请之,忻然为我说。蜀椒二斤净,解盐六两洁。糁盐慢火煮,煮透滚菊末。初服十五丸,早晚不可辍。每月渐渐增,累之至二百。盐酒或盐汤,任君意所啜。服及半年间,胸膈微觉塞。每日退十丸,还至十五粒。俟其无碍时,数服如前日。当令气薰蒸,否则前功失。饮食蔬果等,并无所忌节。一年效即见,容颜顿悦泽。目明而耳聪,须乌而发黑。补肾轻腰身,固气益精血。   椒温盐亦温,菊性去烦热。四旬方可服,服之幸无忽。逮至数十年,功与造化埒。耐老更延年,不知几岁月。嗜欲若能忘,其效尤卓绝。我欲世人安,作歌故敏切。   蜀椒(拣去梗子及闭口者,净称三斤,用净盐六两糁在椒上,用滚汤泡过椒五寸许经宿,以银石器慢火煮,止留椒汁半盏,扫干地,铺净纸,倾椒在纸上,覆以新盆,封以黄土,经宿取置盆内,将干菊花末六两拌滚令匀,更洒所余椒汁,然后横于筛子内晒干。菊花须花小色黄,叶浓茎紫,气香味甘,名曰甘菊,可作羹者为真,阴干为末。服椒法:初服一月早晚各十五粒,次月二十粒,三月堵十粒,至二百粒止。服半年后,觉胸膈间横塞,如有物碍,即每月退十粒,退至十五粒止。俟其无碍,所服仍如前。须终始服之,令椒气早晚薰蒸。如一日不服,则前功俱费矣。四旬方可服,若四十岁服,至老只如四十岁容颜,此其验也。)牢牙乌须方绍定壬辰,江淮赵大使鬼复盱眙,时纳合行省桐公名买,往来金陵。予在赵监单厅同会纳合,年逾七十鬓发髭皆黑,质其所由,谓:吾国有行台,出典藩镇,髭须皓然,数载归朝,而须发皆黑。人怪其异。自序遇一方,牢牙乌髭,岁久得效,因传其方,却不言分两。续乙巳年会张经历朝请,始得分两云:旱莲草(五两,此草有两种,紫花炉火中用之。此种乃白花,结远如莲蓬,故名旱莲。《本草》中名鲤肠草,孙真人方名金陵草,而江浙人谓之莲子草) 芝麻 (六两,是打过柚,麻枯饼子是也) 诃子(四十个,并核锉) 不蛀皂角(二定,大者) 晚蚕砂(四两) 青盐(六两,青盐遗两钱以食盐代之亦可) 川升麻(六两)上为末,醋打薄糊为丸,弹子大,捻作饼子,或焙或晒,以干为度。先用小口瓷罐子将纸筋泥固济曝干,入药饼,在瓶内糖灰火中烧令烟出。若烟淡时药尚存性,急退火,以黄泥塞罐口,候冷,次日出药,旋取数丸,旋研为末。早晚用以擦牙,少时温汤灌漱。久用之,其功极大。   八味丸刘戴花方。老人常服健体延年。   川巴戟(两半,酒浸去心,用荔枝肉一两同炒赤色,去荔枝肉不用) 高良姜(一两,锉碎,用麦门冬一两半击心同炒赤色为度,去麦冬不用) 川楝子(二两,去核,用降真香一两,锉碎同炒,油出为度,去降不用) 吴茱萸(两半泡,青盐一两同炒过,去盐) 胡芦巴(一两,用水浸过,用全蝎二十个炒,去全蝎不用) 山药(两半,同熟地黄炒焦色,去地黄不用)茯苓(一两,用川椒一两同炒赤色,去椒不用) 香附米(一两,酒洗净,同丹皮一两炒赤色,去丹皮)上一处研为细末,盐汤煮面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四五十丸,空心食前盐汤下,温酒亦得。此方温平补肝肾,清上实下,厘清浊二气,补暖丹田,接华池真水三车不败,五漏不生。   热不留于上焦,冷不侵于脾胃,令人耳目聪明。治积年冷病,除累岁沉 ,兼治遗精白浊,妇人赤白带下。其效如神。   胜骏丸 治老人元气不足,真气虚弱,诸虚寒湿气进袭,手足拳挛,屈伸不得,筋脉不舒,行步不随。常服益精气,壮筋骨,润肤,散一切风邪。   附子(一个,重八九钱,制) 当归(一两,酒浸) 天麻(酒浸) 牛膝(酒浸) 酸枣仁(炒)防风(各二两) 熟地黄(酒浸) 没药(另研) 木香 全蝎(去嘴、足、尾、梢) 羌活甘草(炙) 槟榔 萆 (炒) 苁蓉(酒浸) 破故纸(炒) 巴戟(各三两) 木瓜(四两)麝香(二钱半,另研) 乳香(半两,另研)上除乳香、没药、麝香另研外,捣罗为细末。用生地三斤净洗,石臼捣烂如泥,入无灰酒四升,烂煮如膏,以前药拌匀,杵令坚,每两分作十丸。每服一丸,细嚼,临卧酒下。服半月见效甚速。无事人服此亦壮筋力,步行如飞,故名胜骏。此药之功专在地黄膏要熬得好,惟春夏好合,有生地黄也。若合半,每味药减半即是。   地黄粥 治老人血燥,大腑秘结。   先将地黄切碎,以酥油二合,蜜一协议炒令香熟别贮之,候粥欲熟,乃下同煮取熟,空心服。有先用生地黄切二协议米下煮,再入酥蜜。   胡麻粥壮颜色润肌肤,润肺止嗽。   乌油麻不以多少去皮,蒸一炊曝干,再微炒香熟。每用白杭米一升,胡麻半升,如常煮粥法,临熟加蜜糖,空心食之,香甘极美。   乳粥补脾,滋肺,益元气。   牛羊乳五合,用白晚米五合洗净,控极干。乃以乳煎令沸,再加煎姜汤,一根据煮粥法,入米煮熟,倾起瓷樽中。每碗用真酥油半两令其自溶,如油遍覆粥上,旋搅食之为美。   山芋粥(薯蓣生于山者名山药,一名山芋)山芋取山生者为佳,圃种者无味。用时去皮细石磨如糊,每碗粥用山芋一合,酥一合,蜜一协议炒令凝,以匙挑粥,将熟投入搅匀,出食之。   栗粥小栗去壳,切如米粒,每白米一升,栗肉二合,用米煮熟,更无他法。   百合粥补肺止嗽。   生百合(一升) 蜜(一两)用水煮熟,干投入将熟粥罐中。每碗用二合,空心食。   麋角粥健筋骨,滋肾气。行步艰难者,宜食之妙。   新麋角制如粉霜,即制鹿角霜法,极研如粉。每用二合,入粥同煮,少少入盐搅粥内,空心食之。   枸杞子粥枸杷子先用蜜一匙,用水煮烂,入盐少许和入熟粥中食。有研取其汁煮粥亦可。   荠羹(俗谓荠为东风菜。方言讹而为公爹菜,谓可以奉公爹也)东坡与彼十三书云:今日食荠极美,天然之珍,虽不甘于五味,而有味外之美。其法取荠一二升许,净释,入淘子米三合,冷水二升,生姜槌二两指大,同入釜中。浇生油一蚬壳,当于羹面上,不得触动,动则生油气,不可食。不得入盐醋,君若知此味则陆海八珍皆可厌也。   天生此物以为幽人山居之禄,则以奉传不可忽也。羹以物覆则易熟,而羹极烂乃佳也。   《本草》云:荠和肝气明目。凡人夜则血归于肝,为宿血之脏,过三更不睡,则朝旦而色黄燥,意思荒浪,以血不得归故也。若肝气和则血脉流通,津液畅润。东坡尝有诗云:时绕麦田求野荠,强为僧舍煮山羹。陆放翁亦有诗云:少着盐醯助滋味,微加姜桂益精神。风炉歙钵穷家活,妙诀何曾肯授人。   笋鳜馔苏东坡回钱穆父书云:竹萌蒙佳贶,取笋蕈菘心与鳜相和,清水煮熟,用姜、萝卜自然汁及酒三物等入少盐渐渐凝洒之,过熟可食,不敢独味此,请根据法制与老叟共之。   老人有性喜茹素不忍害物者,菽水之奉在家蔬药菜,料理如法,殊益于人。枸菊芎术等苗嫩时采食之,或煮或 ,或炒或腌,悉用土苏咸豉汁加盐下饮甚良,蔓菁作整绝妙。不断五辛者,春秋嫩韭,四时探薤甚益,绿豆、紫苏、乌麻须宜贮,俱能下气。其余豉酱之徒食所不可少,须皆贮蓄。肉食心不害,但以钱买犹愈于杀,第一戒慎勿杀。若肉须新鲜,少有气息则不宜仓,烂脏损气,切须慎之,戒之。   乳香散 治泻痢和气,止脏毒泻血,腹内疼痛。   乳香(少许) 诃子皮(一钱) 当归(五钱) 木香(五分)上细锉,与乳香微炒,候当归干为度,杵为末。每服二钱,用陈米第三度泔,六分一碗煎至五分,空心午前服。此方最妙,患及百余日者服之皆愈。   匀气散 治老人大小便不通。   生姜(半两) 大葱(一茎 盐(一钱) 豉(三十粒)上捣烂,安脐中,良久便通。   香白芷散 治老人脏腑冷热不调,里急后重,阑门不和。   香白芷(二钱) 木香(钱) 茯苓 枳壳(炒。各三钱) 当归(酒洗,三钱)上为末,每服一钱,水半盏,生姜少许同煎四分温服。   七圣散 治老人脚膝疼痛,不能履地。   杜仲 牛膝(浸酒) 续断 萆 防风 独活 甘草(各一两)上为末,每服二钱,空心酒调下。   温白丸 治老人脾胃一切病,呕吐,泻痢及宿食不消。   半夏(一两,制) 白术(一两,炒) 丁香(一分)上为末,用姜汁和飞罗面作糊丸,如梧桐子大。姜汤下十丸,空心服。腹痛并呕逆,食后服。   木香人参散老人和脾胃,进饮食,止痰逆,疗腹疼。   木香 人参 茯苓 白术(炒) 陈皮 甘草(炙) 浓朴(姜制) 干姜(泡。各半两)肉豆蔻 枇杷叶(去毛) 丁香 藿香(各五分)上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一片、枣二枚,煎六分食后服。老人宜常服之。   镇心丸养老人心气,令不健忘,聪明耳目。   辰砂(另研) 远志 人参(各一两) 茯苓(二两) 麦门冬 石菖蒲 干地黄(各半两)上为末,除辰砂,余炼蜜丸,梧桐子大,朱砂为衣,空心薄荷酒吞下十丸至十五丸。   苁蓉丸平补下元,老人服之明目。   肉苁蓉(四两) 巴戟 枸杞子 菊花(各二两)上为末,炼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盐汤下。   青盐煎 治肾脏虚冷,肝膈浮热上冲,两目生翳黑花,久不愈。   青盐(一两,明净者生研) 苍术(一两,米泔浸) 木贼(一两,小便浸)上为细末,空心熟水调下一钱。如大不见物者,不过十服,小可只二三服。   木贼散 治眼有冷泪。   木贼 木耳(烧为黑。各一两)上二味同研令匀,每用二钱,以清米泔煎熟,放温调下。食后临卧各一服。   磁肾羹 治老人久患耳聋,养肾脏强骨气。   磁石(一斤,杵碎,水淘去赤,用绵裹) 猪肾(一对,细切去皮)上以水五升煮磁石取二升,去磁石投肾煮之,调和以葱、豉、姜、椒作羹,空腹食之,作粥及入酒并可。   磁石常留起,根据前法用之。   金樱子煎经霜后以竹夹子摘取,于木臼中转杵去刺勿损之,劈为两片,去其子,以水淘洗过烂捣入大锅,以水煎不得绝火,约水耗半取出,澄滤过,仍重煎似饧。每服空心两匙,暖酒一盏调服,其效不可具载。(沈存中云:金樱子止遗泄,取其温且涩。世之用者待红熟取汁熬膏,大误也。十分红熟失其本性,今取半黄采之为妙,十月、十二月采者为佳。)茯苓煎白茯苓五斤去黑皮,捣筛,以熟绢裹盛,于三斗米下蒸之,米熟即止,曝干又蒸。如此二过,乃取牛乳二斗合和,着铜器中微火煮如膏取之。每食以竹刀割取,随性任饱,服之则不饥。   如炊食,先煮葵菜汁饮之,任食无害。   茯苓面东坡与程正辅书云:旧苦痔疾二十一年,今忽大作,百药不效,欲休粮,以清净胜之而未能,今断酒肉与盐酩酱菜,凡有味物皆断,又断白米饭,惟食淡面一味,其间更食胡麻、茯苓面少许取饱。胡麻即黑芝麻也,去皮久蒸暴,白茯苓去皮入少白蜜为美,杂胡麻食之甚美。如此服食多日,气力不衰,而痔渐退。又云:既知此面及淡面更不消别药,百病自去,此长年之真法也。   小丹老人服此益寿延年,安宁神志魂魄,流滋气血脉铬,开益智能,释散风湿,耳目聪明,筋力强壮,肌肤悦泽,气孚泰定。   熟地黄 肉苁蓉(酒浸,六两) 菟丝子(酒浸) 五味子(各五两) 柏子仁(另研) 石斛巴戟(去心) 天门冬(去心) 蛇床子(炒) 覆盆子(各三两) 续断 泽泻 人参 山药远志(去心,炒焦) 山茱萸 菖蒲 桂心 白茯苓 杜仲(锉,炒断丝。各二两) 天雄(制,一两) 炼成钟乳粉(扶衰,三两;续老,二两;常服,一两。气完去之)上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食前酒服三十丸至五十丸。忌五辛、生葱、芜荑、饧、鲤。虚人多起,去钟乳倍地黄;多忘,倍远志、茯苓;少气神虚,倍覆盆子;欲光泽,倍柏子仁;风虚,倍天雄;虚寒,倍桂心;小便赤浊,三倍茯苓,一倍泽泻;吐逆,倍人参。此方补劳益血,去风冷百病,诸虚不足,老人精枯神耗,女子绝伤断绪,并皆治之。   交感丹俞居易之子通奉云:子五十一岁遇铁瓮申先生,授以秘术,确意行持,服食一年,大有补益。平日所服药切屏去,而饮食嗜好不减壮年。此药之功大矣。今年八十有五,享天然之寿。爰以秘方传之世人,普愿群生同登道果,后有牙药可同用之。   茯苓(四两) 香附子(一斤,用新水浸一宿,捞起干炒黄色方用)上为细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丸,早晨细嚼,白汤送下。   揩牙法香附子(五两,净,生姜四两同腌一宿,炒令焦黑) 青盐(一两,研细,拌同上药收)上每旦夕以少许揩。   七实丹 治老人一切泻痢。此药治久患泻痢诸药不瘥者,服此药无不瘥。若老虎寒脾泻滑,大宜服此。   附子(制) 当归 陈皮 干姜(各一两) 吴茱萸(泡) 浓朴(姜制) 南椒 舶上硫黄(各半两)上细锉,以慢火焙过,捣为末,与硫磺末拌匀,煎米醋和作两剂,却以白面半斤和令得所,亦作两剂用裹药如烧饼法,文武火煨令面熟为度,去面,于臼中捣三百下,丸如梧桐子大。   如患诸般泻痢,以米汤下二十丸,空心日午服。如患气痛宿食不消,姜盐汤下二十丸,空心日午服,其效如神。      卷之八十八 幼幼汇集(上)   形肖天地论   人禀天地阴阳之气以生,藉父母精血以成其形。人之始孕,一月如珠露,二月如桃花,三月男女分,四月形象具,五月五脏生,六月六腑成,七月关窍通,八月游其魂,九月三转身,十月受气足。及其生也,头圆象天,足方象地,五脏以法五岳,九窍以布九州,四肢分比四时,六腑配乎六律。胆视同乎日月,呼吸犹乎风云,气血行类江河,毛发比之草木。一年象三百六十节,二肠应二十四气。天有风水寒暑,人有取与喜怒。天之气升,人之气亦升;天之气降,人之气亦降;浮亦浮,沉亦沉。人与天地同一橐 ,其不与天地参者矣?   卷之八十八 幼幼汇集(上)   胎气禀受不同论   《千金》论曰:儿在母胎受其精气,一月胚,二月胎,三月血脉,四月形体成,五月能动,六月筋骨成,七月毛发生,八月脏腑具,九月谷神入胃,十月百神备而生。生后六十日瞳子成,能笑语识人,百日任脉生能反复,一百八十日尻骨成,能独立,二百一十日掌骨成,能匍匐,三百日髌骨成,能独倚,三百六十日为一期,膝骨成乃能移步。此理之常,不如是者,身不得其平矣。或有四五岁不能行立,此皆受胎气之不足者也。若筋实则多力,骨实则早行,血实则形瘦多发,肉实则少病,精实则伶利多语笑,不怕寒暑,气实则少发而体肥。   此皆受胎气之充足者也。大抵禀赋得中,阴阳纯粹,刚柔兼济,气血相和,精神全备,形体壮健。其未周之先,颅顾坚合,睛黑神清,口方背浓,骨粗臀满,脐深肚软,茎小卵大,齿细发润,声洪稳睡。此皆受胎气之得中和者也。以故听其声,观其形,则可以知其虚实寿夭矣。      卷之八十八 幼幼汇集(上)   联珠论   夫人禀阴阳二气,生疾病于三焦。然冠壮易明,童幼难治。黄帝云:吾不能察其幼小者,为别是一家调理尔,此不在黄帝图经之论也。又云:小儿如水上之波、草头之露,以意用药,毋令造次焉。惟小儿脏腑脆嫩,血气未足,肌体不密,精神未备,故称不易医也。初生曰婴儿,三岁曰小儿,十岁曰童子。大小各异,且不可一概而用药也。必明消息形候,审定生死,察病患之浅深,知药性之寒温,乃世之良工也。      卷之八十八 幼幼汇集(上)   多服种子热药遗患胎源论   东垣云:一人问中年得子,一岁之后身生红丝瘤,不救,后四子皆病红丝而死,何以然?曰:此乃肾中伏火,精气多有红丝,以气相感,生子故有此疾,俗名胎瘤是也。子试观之。果如其言。   遂以滋阴丸以泻肾火,忌酒醋辛爆热物。其妻以六味地黄丸,受胎五月之后,以黄芩白术散间而用之,后生三子。(前证不作,今已俱壮。噫!合观以上所论,则知其儆戒深矣。)   卷之八十八 幼幼汇集(上)   妊妇不守禁忌生子多疾论   古人胎养胎教之方最为慎重,所以上古之人多寿多贤,良有以也。《内则》曰:古者妇人妊子,寝不侧,坐不偏,立不跸,不食邪味,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目不视邪色,耳不听淫声,夜则令瞽诵诗道正事。   如此则生子形容端正,才过人矣。又要饮食清淡,饥饱适中。自然妊娠清气,身不受病,临产易生子,疾亦少,痘疹亦稀。此为气血贯通,所感明验。夫何后世风俗渐偷,鲜能悟道,男妇纵欲,无往弗胜。怀孕之时殊不加意,以致临产气血乖张,不能顺应。生儿下地,惊搐无时。   此盖胎中受毒,病种渊深,虽良医神剂,莫之能为。      卷之八十八 幼幼汇集(上)   婴幼论   (王隐君)婴儿初生,车篮襁褓,各随风俗。大概厥初下地之时,勿待其出声,急以帛裹指,展去舌上污血。用手一迟,啼声一出,即入腹中,斯为患矣。如下地少顷,不能出声者,急以温水一口少许灌之,即出声也。久不出声者,以其脐带倒捋入腹,然以口频进气于儿口中,则自能啼。初浴先将以猪胆汁一个,入汤温浴之,则不生疮疥。次用桃李梅根或枝各两许, 咀煎汤浴之,则去不祥。浴罢即看口中舌下并 上,或有白泡,相连去处,即便用指摘去,则无重舌等病。此其大略。凡婴儿六十日后,瞳人将成,而能应和人情,自此为有识之初,盒饭诱其正性,父母尊长渐次令其别之。僮仆婢外家不可训其手舞足蹈,无礼骂人,高举放倒,猛推闪避。   儿虽强笑,失色惊骇,乖张恶性,自此无端。乳母纵嗜浓味,纯醪煎爆,儿亦受之于乳,是以惊疳积癖泻痢由之而生。及其临病,又忌灌以苦辛之药味,姑惜隐忍,无所不致。大抵爱子之偏无出于母,所嗜之食,任其饱足,必致所伤。余幼时酷嗜甘饴,忽于一日,饴中有蚯蚓引头而出,自此不敢食饴。至长始知长上为之。不然,脾疳久患,深染难调,奈何不为残害?大抵庠序之教,礼义节文之诲,幼稚幼学,通字未真,须自千文蒙求,调其句读,候其舌便语清,始可入大学,课其文本。成性纯然,精神不耗,何病之有?凡人之病,其义有五。一曰禀受之病,与生俱生者是也。二曰果报之病,伯牛之癞,袁盎之疮者是也。三曰六淫之病,风寒暑湿燥火,外邪所侵者是也。四曰七情之病,喜怒忧思悲恐惊者是也。五曰金疮颠扑,外伤者是也。外伤之证,显而易晓。其所谓七情者,责当在谁?六淫之疾,则亦以此而召耳。      卷之八十八 幼幼汇集(上)   护养   《千金》论曰:小儿二百四十日,掌骨成,母当教以匍匐。一周满,母当扶以行步。此皆则法。若或暖衣重围,不见风日,不着地气,致令筋骨软弱,数岁不能行者有之。今观田舍小儿则反是,所以见风日得土气,筋力常健,岂贵贱之理有异哉?明乎此,则保婴之道得矣。      卷之八十八 幼幼汇集(上)   乳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