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医统大全 - 第 317 页/共 402 页

熟干地黄(酒洗 五味子 柏子仁 芎 (各两半) 泽兰叶(二两) 禹余粮( 红,醋淬三遍,细研) 防风 肉苁蓉(酒浸) 白茯苓 浓朴(姜汁炒) 白芷 干姜(炮) 山药石斛 卷柏(去梗。各二两) 当归(酒洗) 本 细辛 川椒(去目,微炒) 人参 牛膝(酒浸甘草(炙。各一两) 蛇床子(炒) 芜荑(炒) 杜仲(姜炒) 续断 赤石脂( ,醋淬)石膏( 。各一两) 肉桂 艾叶 白术(各二两二分) 紫石英( ,醋淬,飞,三两)上为细末,炼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温酒或米饮下。常服养血补气,调和荣卫,充实肌肤,驻颜,令人有子,温平不热,无毒。妊妇不宜服。   胜金丹 治妇人月水过期不通,久无子息,血癖气痛,四肢浮肿,呕逆心痛,虚烦郁闷,面色痿黄,崩漏带下,寒热蒸劳,颊痛齿疼,血下无度。产前安胎,临产催生下瘀血。血气结块,腹中刺痛,手足顽麻,产后诸疾并治。   牡丹皮 本 人参 白术 白茯苓 当归 川芎 白芍药 赤石脂 玄胡索 肉桂白薇(各一两) 沉香 甘草(炙。各等分)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弹子大。每服一丸,空心温酒下。凡妊娠临月,服此五、六丸,即易产。如无子息,服二十日,当月有好,并治血风、半身不遂。种种疾病,不问年深月久,皆疗,神效。   大圣散 治妇人血海虚冷,久无子息,及产后败血冲心,中风口噤,子死腹中,灌得药入,须臾生下。并治堕胎,腹中刺痛,横生逆产,胎衣不下。血崩、血晕、血滞,及伤寒吐逆,寒热往来,赤白带下,室女经脉不通,并宜服之。   泽兰叶 石膏(另研。各二两) 卷柏 白茯苓 防风 浓朴(姜制) 细辛 柏子仁(炒)桔梗 吴茱萸(各一两) 五味子 人参 黄 白术 川乌(炮,去皮脐) 本 干姜(炮)川椒(微炒出汗) 丹参 白芷(各三分) 芜荑(微炒赤) 甘草(炙) 川芎 当归 白薇阿胶(炒成珠) 芍药(各一两) 肉桂(半两) 生地黄(两半)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空心、临卧用温酒调下。若急疾有患,不拘时服,日三次。   大效内补丸 治妇人禀气虚弱及五劳七伤,脏腑积冷、 癖、 块、虚胀,或经脉不调,亦白带下,口苦舌干,面色痿黄,心烦惊悸,头目旋晕,饮食不美,痰涎粘盛,百节疼痛无力,肌肉消瘦,子息不生,服药一月必有妊,百病皆愈。   川萆 (四两) 牛膝 五加皮 白术(各二两) 川乌(炮) 枳实 丹参(各一两)上为细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温酒下二十丸,空心,日午、晚食前各进一服。      卷之八十二 妇科心镜(上)   中风门   (与前证参看)   卷之八十二 妇科心镜(上)   中风门   妇人中风,角弓反张,风痹手足不随,偏枯口噤,口眼 斜,风眩头痛,血风,心神惊悸,癫狂,骨节痛风,血风走注,瘙痒瘾疹,风痰,香港脚,腰痛诸疾,以上诸证,虽各有方论,亦要先明其大体,察脉之虚实,辨证之冷热,相人之强弱,入脏入腑,在络在经,首以局方调治,未可孟浪处施。今之治法,先宜顺气,然后治风,万不失一。盖有中风、中寒、中 、中痰、中气,皆能令人涎潮昏塞,所谓朱紫相临,玉石不分,医者不可不详也。如中风若作中气治之,十愈八九;中气若作中风治之,十无一生。所以疑惑之间,不问中风中气,首以苏合香丸、麝香煎、五积散。如中痰则有参苏饮,如中寒则有理中汤,如中 有白虎汤。   的然中风,如三生饮、木香煮散、排风、续命、风引、大小竹沥、大八风汤、至宝丹、牛黄清心丸,辨其冷热虚实而投之,未有不安者也。然此疾积袭之久,非一日所能致。今人服药二、三服,便欲责无效,多见其不知量也。须宜大剂久服,方可奏功。孟子曰: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信夫!   卷之八十二 妇科心镜(上)   中风门   至宝丹、苏合丸,五积散、牛黄清心丸(并见前中风门。)(《和剂》)排风汤 治男子、妇人风虚湿冷,邪气入脏,狂言妄语,精神错乱,及风入五脏等。   白藓皮 白术 白芍药 桂心 川芎 当归 防风 杏仁(去皮尖,麸炒) 甘草(各二两)白茯苓 麻黄 独活(各三两)上咀,每服五钱,水盏半,姜四片,煎八分,不拘时服。   三生散 治卒中,昏不知人,口眼 斜,半身不遂,咽喉作声,痰气上壅,无问外感风寒、内伤喜怒,或六脉沉伏,或指下浮盛,并宜服之。兼治痰厥及气虚眩晕,悉有神效。   生南星(一两) 生川乌(去皮、尖) 生附子(去皮、脐。各半两) 木香(一分)上咀,每服半两,水二盏,姜十片,煎六分温服。或口噤不省人事者,用北细辛、皂角各少许为细末,或只用半夏为细末少许,用芦管吹入鼻中,俟喷嚏,其人少苏,然后进温药。   如气盛人,只用南星半两、木香一钱、生姜十四片,煎两服饮之,名星香饮。   参苏饮 治痰饮停积胸中,中脘闭塞,呕吐痰涎,眩晕嘈杂,忪悸哕逆,及痰气中人,停留关节,手足曳,口眼 斜,半身不遂,食已即呕,头疼发热,状如伤寒。   附子理中汤 治五脏中寒,四肢强直,失音不语。昔有武将守边,大雪出帐观瞻,忽然卒倒,时有随行医官,灌以此药,两剂遂苏。(二方见伤寒门。)加减小续命汤 治卒暴中风,不管人事,遂觉半身不遂,口眼 斜,手足战掉,语言謇涩,肢体麻痹,神思昏乱,头目眩重,筋脉拘挛,骨节烦疼。及治诸风,服之皆验。若治香港脚缓弱,久服得瘥。久病风人,每遇天色阴晦,节候更改,宜预服之,以防喑哑。(方见中风门。)木香煮散 治左瘫右痪,并素有风湿。此药调气,进食宽中。   羌活 麻黄(各一两) 防风(三分) 白术 陈皮 白茯苓 当归 川芎 牛膝 黑附子(炮)木香 槟榔 人参 大川乌(炮) 草豆蔻(连皮炮) 杏仁(去皮尖,麸炒) 甘草 桂心(各半两)上咀,每服四钱,水盏半,姜五片,煎八分,热服。大便不通加大黄。心腹胀加苦葶苈、滑石。膈上壅滞,咳嗽气促,加半夏、川升麻、天门冬、知母。   小风引汤防风 独活 细辛 川芎 北五味子 白茯苓 人参 白芍药 白术 甘草(各等分)上咀,每服三钱,水一盏,姜三片、杏仁五枚,去皮尖,槌碎,同煎至七分,去渣温服。   大风引子即此方加麻黄、苁蓉、附子、当归、羚羊角、五味子。   乌药顺气散 治男子、妇人一切风气攻注,四肢骨节疼痛,遍身顽麻。凡卒中风、手足瘫痪,言语謇涩者,皆宜先服此药,以疏气道,后随证投以风药。(方见风门。)神仙解语丹 治心脾二经受风,言语謇涩,舌强不转,及淫邪搏阴,神内郁塞,心脉闭滞,暴不能言。   白附子(炮) 石菖蒲 远志(去心,甘草煎水煮过十沸) 天麻 全蝎(去毒,炒)羌活 白僵蚕(炒) 牛胆南星(各一两) 木香(半两)上为细末,糊丸,梧桐子大,量入辰砂为衣。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不拘时,薄荷汤送下。   三痹汤 治妇人血气凝滞,手足拘挛。风痹、气痹等疾皆疗。   川续断 杜仲(姜汁炒) 防风 桂心 华阴细辛 人参 白茯苓 当归 白芍药 甘草秦艽 生地黄 川芎 川独活(各半两) 黄 川牛膝(各一两)上咀为末,每服五钱,水二盏,姜三片、枣一枚。煎一盏,去渣热服无时,但腹稍饥服之。   有人病左臂不随,后已痊平,而手指不便,无力,服此遂安。   五痹汤 治妇人风寒湿气客留肌肤,手足缓弱,麻痹不仁。   片子姜黄 羌活 白术 防风 甘草(炙。各一两。)上咀,每服四钱,姜七片,煎。病在上,食后服;病在下,食前服。   续命煮散、防风汤、舒经汤、茯苓丸、独活寄生汤(上方并见风门。)   卷之八十二 妇科心镜(上)   血风瘾疹瘙痒门   妇人体虚,为风邪气客于皮肤,复逢风寒相折,则起风瘙瘾疹。若赤疹者,由凉湿折于肌,肌中之极热结成赤疹也。得天热则剧,取冷则瘥。白疹者,由风气折于肌中,肌中热,热与风相搏,即为白疹。得天阴、雨冷则剧出,风中亦剧,得晴暖则减,着衣暖亦瘥也。脉当浮洪,浮即为风,洪即为气,风气相搏,则为瘾疹,身休为痒。凡人汗出,不可露卧及浴,使人振寒热生风疹也。   《局方》治妇人时发遍身瘙痒,赤肿瘾疹,五心烦热,血风攻注者,人参荆芥散、消风散、四物汤加荆芥煎。或人参当归散;或逍遥散;或服导赤丸。如不通者,食后服皂角丸。(气虚、老人不可久服。)如服皂角丸不效者,此凝滞热甚,宜先服青木香丸,以开气道,却服前药,则效。      卷之八十二 妇科心镜(上)   血风瘾疹瘙痒门   何首乌散 治妇人血风,皮肤瘙痒,心神烦闷。及血风游走不定。   何首乌 防风 白蒺藜 枳壳 天麻 僵蚕 胡麻 茺蔚子 蔓荆子(各等分)上为细末,每服二钱,茵陈煎汤,不拘时调服。   (张氏)附子酒 治妇人痛风、血风、身上瘙痒。   生附子(不去皮,重一两) 皂角刺(二十一枚) 黑豆(一合)上咀,分为两处,用好酒两瓶,入上件药,慢火 ,候干过半,两瓶合作一瓶,密封泥头,经两宿。每服一盏,温服,无时,病愈则止。   (《圣惠》)苍耳散 治女人风痒、瘾疹不止。   苍耳花、叶、子(各等分)上为细末,用豆汁、酒调下二钱。   白蜜酒 治瘾疹。   白蜜(不拘多少)上调好酒,热服,已试有效。   初虞世方 治皮肤有风热,遍身生瘾疹。   牛蒡子(水煮,一两,净熬干,炒令香) 浮萍(蒸过焙干。等分。)上为细末,每服三钱,食远葱汤调服,取微汗。   (《本草》)蝉蜕散 治风客于皮肤,搔之不已。   蝉蜕(洗净) 大叶薄荷(各等分)为末,无时,温酒调下方寸匕。   蛇蜕散 治同前。   露蜂房(洗过,蜜炙焦。) 蛇蜕(洗,炙焦。等分)为细末,温酒调下一钱,日二服。      卷之八十二 妇科心镜(上)   头目眩晕门   妇人虚风,头目眩晕及心眩,是体虚受风,上入于脑也。诸脏腑之精,皆上注于目,其血气与脉并上属于脑也。循脉引于目系,目系急,故令眩也。其眩不止,风邪甚,变成癫疾。      卷之八十二 妇科心镜(上)   头目眩晕门   (《本事》)钩藤散 治肝厥头晕。   钩藤 陈皮 半夏 麦门冬(去心) 茯苓 茯神 人参 甘菊花 防风(各半两)甘草(二钱) 石膏(一两)上咀,每服四钱,水盏半,加姜七片,煎八分,去渣热服。   许叔微方 治妇人患头风者,十居八九。每发必掉眩,如在车舟上。盖因血虚,肝有风邪袭之耳。余常处此方以治人,甚效。   川芎(一两) 羌活(半两) 当归(三钱) 旋覆花 细辛 防风 蔓荆子 石膏 本半夏曲 荆芥穗 干地黄 甘草(各半两)上咀,每服三钱,水盏半,姜三片,煎七分,温服。   头痛连齿,时发时止,连年不已,此由风寒中于骨髓,留而不去。脑为髓海,故头痛,齿亦痛,谓之厥逆头痛,宜白附子散。若血虚、气虚,宜从丹溪,方、法并见头痛门。   白附子散麻黄(连根节) 乌头(泡,去皮) 南星(泡。各半两) 白附子(泡,一两。)全蝎(炒,五枚) 辰砂(研,一分) 麝香(研,一分) 白姜(一分)上为细末,酒调一字服讫,去枕卧少时。   追风散 治年深日近偏正头疼,又治肝经久虚,血气衰弱,风毒之气上攻,头痛、头眩、目晕,心悸烦热,百节酸疼,脑昏目痛,鼻塞声重,项背拘急,皮肤瘙痒,面上游风,状若虫行,及一切头风,兼治妇人血风攻注,头目昏痛,皆治。   川乌(炮,去皮尖) 防风 石膏( ) 川芎 甘草(炙) 荆芥穗 白僵蚕(炒。各一钱)天麻 南星(泡) 羌活 地龙 白芷 白附子(泡) 全蝎(去尾。各半两) 草乌(泡,去皮尖雄黄(研。各一分) 没药(研 乳香(研。各一分。)上为细末,每服五分,入好茶少许同调,食后临卧服。常服清头目,利咽膈,消风化痰。   都梁丸 治诸风,头目眩晕,感冒,伤风,头痛。   白芷(杭州大块新色者,用沸汤洗三四次,晒干。)上为细末,炼蜜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多用荆芥点腊茶细嚼下。食后常服,只干嚼下亦可。      卷之八十二 妇科心镜(上)   干血气痨候   凡妇人室女,月经暂来忽去,迟早无期,此则痨瘵之渐机也。智者不可以其近浅而忽之。   其始由于失期,其终遂至闭绝。午后发热,咳嗽吐红,或干咳嗽,或咳痰饮,烦躁不宁,不能平睡。二便不利,六脉细数,此皆不可救之证也。今见室女十五六步以上者,天癸初至数月半年,或至或断,忽然不通,发热咳嗽,饮食无味,速用调理养血和脾,庶可获愈。今医不察,竟用破血通经辛热之药,及耗气血,益火伤脾,遂无痊日。此证盖起于脾脏,思虑感伤,气血失度,所以经至不能如期也,甚至不通,是由内火蒸烁,元气亦耗,则必死矣。善医者,当先调脾以养血,切勿竟用辛燥助火之味,如香附,须些少佐之,抚芎亦不敢多用。姜、桂、香砂、玄胡、莪术、乌药、菖蒲等破耗之药,不可轻用。如犯此类,多致不救。为良医者其深察之。      卷之八十二 妇科心镜(上)   干血气痨候   (《集验》)调卫养荣汤 治妇人室女一切月经不调,或先或后,或绝闭不通,憎寒壮热,口苦无味,饮食少思,连声咳嗽,烦躁头眩,渐成痨证者,此药主之。   陈皮 白术 当归 生地黄 沙参 麦门冬(各一钱) 牡丹皮 地骨皮(各八分) 桔梗柴胡梢(各五分) 谷芽(一钱) 甘草(四分)上水煎,加莲子、姜、枣。痰中见血加侧柏枝煎,早晚服。   烦躁口干者加炒山栀,倍麦门冬。胁下胀疼加青皮、川芎。胸膈满闷加黄连,姜炒枳实,去麦冬、地骨。夜出盗汗加黄连、黄 ,去柴胡、桔梗。大便闭结加桃仁,倍当归。咳嗽不已加栝蒌、阿胶。头眩、头痛加天麻、川芎。小水不利加木通、茯苓。烦渴不利加滑石,倍麦门冬。   (《局方》)琼玉膏 治月经不通,烦热咳嗽。   (《良方》)当归膏 治月经不调,血虚烦热,后期而至。(方见咳嗽门。)加味八珍汤、归神汤(并治前证,方见梦交门。)   卷之八十二 妇科心镜(上)   痨擦候   夫骨蒸、 、复连、尸疰、痨疰、虫疰、热疰、冷疰、食疰、鬼疰等,皆曰传尸。以疰者,注也,病自上疰下,与前人相似,故曰“疰”。其变有二十二种,或三十六种,或九十九种。   大略令人寒热盗汗,梦与鬼交,遗泄白浊,发干而耸。或腹中有块;或脑后两边有小核,连数个,或聚或散,沉沉默默,咳嗽痰涎;或咳嗽脓血如肺痿、肺痈之状。或腹下利,羸瘦困乏,不自胜持。积月累年,以至于死。死后乃疰易傍人,以致灭门者是也。更有飞尸、遁尸、寒尸、丧尸、尸疰等,谓之五尸。大小附着等证,不的知其所苦,无处不恶,乃挟诸鬼邪而害人。以三因考之,内非七情所忤,外非四气所袭,虽若丽乎不内外因,奈其证多端,传变迁移,难以推测。   故自古及今,愈此病者十不得一。所谓狸骨、獭肝、天灵盖、铜鉴鼻,徒有其说,未尝见效。   唯膏肓俞、崔氏四花穴早灸之,愈否几半,缓亦不能济也。其谓五脏之痨,二十四种蒸病,则皆不出前瘵门外也。当参详考究,用方处治亦大同焉。      卷之八十二 妇科心镜(上)   痨擦候   阿胶丸 治妇人痨嗽,并嗽血、唾、咯血。   阿胶(炒) 生地黄 卷柏叶 山药 大苏根 五味子 鸡苏(各一两) 柏子仁(微炒)人参 防风 麦门冬(去心。各半两)上为细末,炼蜜丸,弹子大。每服一丸,细嚼,麦门冬汤或浮小麦浓煎汤下。   清金散 治痨嗽。   甘草 黄芩 桑白皮 防风(各一两) 杏仁(去皮尖,二十七粒) 人参 茯神(各半两)麦门冬(一两)以前五味用米泔浸一宿,晒干,次入人参、茯神、麦冬三味。同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黄蜡一豆大煎八分,食后服。   蛤蚧散 治肌瘦、咯血、肺痿等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