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医统大全 - 第 299 页/共 402 页

榧子(四十九枚,去壳)上以砂糖水半盏,砂锅煮干,熟食之,每月上旬平旦空心服七枚,七日服尽,虫化为水永瘥。一方以百枚食尽佳,不能食者尽五十枚,经宿虫消自下,并治三尸。   圣效方 治寸白虫神效。   槟榔(半两) 南木香(二钱)上为细末每服三钱,浓米饮调下,五更空心先嚼炙肉,只咽汁,下咽,吐出肉,便服药。辰巳间虫下,尽去病根,此方简易屡验。   (《活人》)治 桃仁汤 治伤寒狐惑,唇肉生疮。   桃仁 槐角子 艾(各半两) 大枣(十五枚)水二盏半煎盏半,分二服。   雄黄锐散 治同前。   雄黄 青葙子 苦参 黄连(各一钱) 桃仁(一枚)上为末,捣新艾汁和药,捻作小指大,内谷道中,消虫食其肛也。   (《外台》)茱萸根汤 治痨热,内有白虫食脾为病同前。   茱萸根(东引者一钱) 大麻子(八钱) 陈皮(七分)水煎服。或下虫,或下黄汁,凡合药时禁声勿语,虫觉弗效。   (《外台》)五膈下气丸 治肺痨热瘦损,内有肺虫,在肺为病,令人空逆气喘,或谓忧忿气隔,寒热皆从劳之所生,名曰膏盲疾针灸不着。   麦门冬(五两) 川椒(炒出汗,一两) 远志 附子 干生姜 甘草 细辛(各半两) 桂心(二钱) 人参 黄 白术 百部(各七钱) 杏仁(二十四粒)上为末,炼蜜丸,弹子大。每服一丸,徐徐噙化,忌猪肉、雀肉、桃、李、冷水、菘菜生葱等物。   (《外台》)千金散 治肾劳热,四肢肿烧,虫生于肾中为病。   贯众(三两炒) 干漆(二两,炒烟尽) 芜荑 胡粉 槐白皮(各一两)吴茱萸(五十粒) 杏仁(四十五粒)上为细末,平旦汲井花水调服方寸匕。   (《外台》)三圣饮子 治劳热生虫在肺为病。   茱萸根(东引者五两) 桑白皮(一升) 野狼芽子(三两)上咀,以酒七升,煮取一升半,平旦服尽。   (《外台》)五凤丸 治肝劳热,虫在肝为病,令人恐畏不安。   乌鸡卵(五枚,去黄) 茱萸根(东引者,二升) 黄蜡(三两) 干漆(四两,炒烟尽) 粳米粉(半斤)上以茱萸根干漆为细末,和铜铫中溶腊丸,小豆大。隔宿勿食,清晨米饮下一百丸,小儿五十丸,虫尽烂。   (《外台》)雷公丸 治心劳发热,心有长虫,名曰蛊虫,长一尺许,贯心即死。   雷丸(炒,五枚) 陈皮 桃仁(各一两二) 干漆(一两,烧烟尽) 僵蚕(炒,十四枚) 乱发(一弹丸瓶内烧存性) 贯众 无荑 青葙子(各一两)上为末,炼蜜丸,小豆大。空心温酒下二十丸,日二服。   (《外台》)苦楝汤 治蛔虫。   苦楝根(东引不出土者)刮去皮土取内白皮二两,水三碗煎一碗半去渣,以晚米三合煮糜粥,空心先以炙肉一片嚼之,引虫向上,次吃药粥一二口,少顷,又吃些渐渐加至一碗,其虫下尽而愈。   (《正传》)经验槟榔丸 治大人小儿疳病,积气块痛,腹大有虫等症。   三棱(醋炒) 莪术(醋炒) 青皮(炒) 陈皮 雷丸 干漆(炒烟尽) 麦芽(炒) 神曲(炒黄色。各半两) 槟榔(一两) 芜荑(二钱半) 鹤虱 木香 砂仁炙甘草 胡黄连(炒。各三钱) 良姜(土炒,二钱)上为细末,醋米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空心姜汤下,今方中加使君子五钱尤妙。   (《青囊》)取传尸虫鬼哭饮子天灵盖(酥炙黄色) 鳖甲(醋炙黄色) 柴胡(二钱半) 木香(一钱二分) 桃仁(二十一枚,另研) 鼓心(醋炙黄) 青蒿(半握) 阿魏(一钱) 贯众(二钱半)安息香 甘草(各一钱)上咀,杵为粗末,先以童便二升,隔夜浸露至四更时,煎至八分去渣,分作三服,每服调后散子一帖,五更初温服,即稳卧,至三点时又进一服,至日出时觉腹中欲利,如未利又进一服,已利勿服。散子方用槟榔(二钱半) 辰砂(一钱二分) 麝香(一钱,另研) 蜈蚣(一条,姜汁浸) 乌鸡屎(先将鸡五日前用火麻子喂之,五日后则用其粪。)为细末分作三帖,各入前煎汤内服。凡合上药,择六甲建日除日合之,服后利下恶物并虫。其最奇怪者,则必传疰后人,必置之烈火,或油煎之,以绝后患。   (《青囊》)经验天灵盖散取傅尸劳虫。   天灵盖(二指大,用白檀香煎汤洗,酥油炙黄色用) 槟榔(五枚) 阿魏(二钱)辰砂(一钱,另研) 麝香(一钱,另研) 甘遂(二钱) 安息香(三分)上七味各碾极细和匀,每服三钱,后汤调下:韭白(十个茎) 青蒿(二握) 甘草(五寸) 葱白(十四寸) 桃枝 柳枝 桑枝梅枝 酸石榴枝(以上俱向东南者,各七寸)上用童便于砂锅内,文武火煎至一升,去渣分作三盏,调前末药,五更初服一盏,服后如觉欲吐以白梅肉止之,五更尽觉脏腑鸣,须转下虫及恶物黄水。若一服未下,如人行五七里,又进一服,至天明又进一服。如泻不止,用龙骨、黄连等分为末,熟水调下五钱,或吃白粥补之。此药男病女煎,女病男煎,不可令病患知,及孝人、僧人、鸡犬见。   (《青囊》)取尸虫神仙秘方桃枝 梅枝 酸石榴枝 柳枝 桑枝(皆东向者,各七寸) 青蒿(一握) 葱白(七茎) 阿魏(一钱,另研) 安息香(一钱,另研)上除阿魏、息香二味外,余用童便一升半煎七分,将药汁入阿魏、息香再煎十沸,分二服,调辰砂末、槟榔末各半两,麝香少许。上三味亦分二服,入前汤五更初进一服,三点时又进一服,至巳午必取下虫。其嘴红者,可治,青黑者不可治,但可绝后人传疰,调理禁忌俱要根据前法。   (《青囊》)神授散此方得之于河南郡王府,济世既久,功不可述。   川椒(二斤,去合口者略炒出汗)上为细末,空心米汤调服二钱,或酒米粉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渐增五六十丸,如前服或酒送。凡人得传尸痨病,血气未甚虚损者,不必多方,只以此药早服,无有不愈者。   一方 用花椒二分,苦楝根一分,丸服如法,空心服巳刻虫尽下。   (《青囊》)秘传取劳虫禁方啄木禽(一只)用朱砂四两,精猪肉四两,将肉切作片子,其朱砂杵如绿豆大块,二味拌匀,喂禽一昼夜,食肉尽为度,将盐泥固济其禽在内,刚火 一夜,来日不见太阳,取出不得打破,埋入地中二尺许,一昼夜取出,去盐泥,石器内研为细末,以无灰酒入麝香少许,作一服调下。置患者在帐中,四下紧闭,用铁箝等候,其虫必从口鼻中出,即以箝入油锅中煎杀之。虫出之后用参苓白术散(方见泻泄门),调养之。   (《青囊》)去三尸九虫贯众丸贯众(能杀伏尸诸虫,五分) 白 芦(能杀尸虫,二分) 干漆( 无烟能杀寸白虫) 浓朴(杀肺虫,各三分) 野狼芽子(杀虫) 僵蚕(杀膈虫) 雷丸(杀膈虫。各四分) 雄黄(杀尸虫,三分)上炒令黄色,为细末,炼蜜丸,梧桐子大。新汲水下五丸,三服后渐加至十丸,服之二十日,百病皆愈,三尸九虫尽灭,并无传疰。   (《青囊》)钓虫丸磁石(极紫吸铁者,两半) 腻粉(另研) 龙骨(各半两) 砂 麝香(各一钱)上溶蜡丸,芡实子大。每服一丸,针穿药青红线贯之,梢头系一大钱,早晨令病患面东正坐,温水吞下。候药下咽喉中,合口以牙咬定古钱,等候恶心便吐出其虫不一,急以沸油煎之。如无虫出,若得血丝与绵涎一二合,皆是安证,更服理中和气之药,调养数日痊。其治过药,用温水洗净尚可再治。   (《青囊》)追尸虫白兔丸白兔粪(中秋夜取四十丸) 砂(五分)上为细末,炼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七丸,甘草五钱,生槌碎,水一盏揉取浓汁。若患人瘦弱,即用炙过甘草,五更空心服,预戒患人不得心躁,冷服不妨,小瘥两日再服下虫药,一次为妙。   雄黄丸杀三尸九虫。   雄黄 松脂(各一两,另研)上溶松脂入雄,丸如莲子大,平旦吞一丸,服七日三尸尽去。   梅师方 治蛔虫攻心腹痛。   龙胆草(一两,去头切)上水二盏煎一盏,平旦顿服,隔宿不可食物,次早服药为妙。   葛氏方生艾捣取汁一升许,先隔宿不可食,次早平旦取香脯嚼咽津,然后饮艾汁,少刻下虫。      卷之七十八 诸虫门   药方   一方:雷丸(水泡软,去皮切,)焙干为末,每服一钱,饮汤调,先嚼肉后服药。   一方:金樱子(东行根锉,二两) 糯米(三十粒) 水二升煎五合空心服,须臾泻下。   一方:鹤虱草(三两为末),蜜丸梧桐子大,平旦服二十丸即瘥。   一方:治一切诸虫,鸡子(二枚),麻油(一合),芒硝(一两),和匀煎饼食之即下。   一方:治脏腑有虫,心腹胀满不能食。   羊肝(煮熟),蒜韭(如常煮),空心食之一二升,少顷下虫,寸寸皆是,不复作。口内生疮服之亦愈。   一方:治胸膈间觉有虫上下,闻葱豉则动作,此是发虫。可用油炒葱豉令香,先一日不食,将葱豉含口中,渐退口外边,虫闻香渐出随而呕之出。   又方:黑牵牛(取头末,)每用三钱空心以猪肉四两,切薄片炙熟,掺药末于上,尽食之,其虫俱下。   又方:用槟榔末三钱,葱汤调下,空心顿服。   一方:治脾胃有虫,食即痛,面黄无色,痛作无时,用芜荑二两和面炒黄为末,空心米饮调下二钱。      卷之七十九 伤损门(古方名正骨科)   病机   《内经》曰:有所堕坠,恶血留内,腹中胀满,不得前后,先饮利药。此上伤厥阴之脉,下伤少阴之络,刺足内踝下然谷之前出血,刺足肘上动脉,不已刺三毛各一,见血立已,左刺右,右刺左。   《灵枢》云:有所堕坠,恶血留于内,若有所大怒,气上而不下,积于胁下,则伤肝。又中风及有所击打,若醉入房汗出当风,则伤脾。又头痛不可取于 者,有所击堕,恶血在于内,痛不已,则侧刺不可远取也。   张子和云:诸落马坠井打扑,伤损闪肭损折杖疮,肿发 痛不止者,可峻下二三十行,痛止肿消,宜以通经散、导水丸等药,或加汤剂泻之,后服和血消肿散毒之药。      卷之七十九 伤损门(古方名正骨科)   病机   《玉机》云:打扑金刃损伤,是不因气动而病生于外,外受有形之物所伤,乃血肉筋骨受病,非如七情六淫为病,有在气有在血之分也。所以损伤一症,专从血论,但须分其有瘀血停积,而亡血过多之证。盖打扑堕坠皮不破而内损者,必有瘀血。若金刃伤皮出血,或至亡血过多,二者不可同法而治。有瘀血者,宜攻利之,若亡血多者,兼补而行之。又察其所伤,有上下、轻重、浅深之异,经络气血多少之殊,惟宜先逐瘀血通经络,和和血止痛,然后调气养血补益胃气,无不效也。顷见围城中军士被伤,不问头面、手足、胸背、轻重,医者例以大黄等药利之,又大黄缺少,遂以巴豆代之,以为不于初时泻去毒瓦斯,后则多致危殆。致于略伤手指,亦悉以药利之。殊不知大黄之药,惟与有瘀血者相宜,若亡血过多,元气胃气虚弱之人不可服。况巴豆大热有毒,止能破坚逐积,用于此疾,尤非切当。所以有服下药过后,其脉愈见坚大。医者不察,又以为瘀血未尽,而后下之,因而夭折人命,可不慎欤?   卷之七十九 伤损门(古方名正骨科)   脉候   经曰:肝脉搏坚而长色不青,当病坠若搏。因血在胁下,令人呕逆。《金匮》云:寸口脉浮微而涩,当亡血。若汗出设不出汗者,当身有疮,被刀斧所伤亡血故也。   金疮出血脉沉细者生,浮大者死。   从高颠仆内有积血,腹胀满,其脉坚强者生,小弱者死。   凡伤损脉候,既出血,脉当微小,未出血脉当浮大,若相反者死。      卷之七十九 伤损门(古方名正骨科)   治法   《良方》云:堕坠之病,《内经》、《灵枢》、《金匮》、子和所论详矣。独正骨兼金镞科,惟危氏言其整顿手法,折伤手足,各有六出臼四折骨,背脊骨折法,十不治,并用药法,至矣,尽矣。今之学人专攻治外,不行诊视,不明其脉,焉知内伤轻重?因此有误不浅浅耳。若能识折伤出臼处,搦入其窠,折伤处根据法夹缚,明脉理,何经受证,用后项次序之药,终无夭阏之祸,可不谨乎?   卷之七十九 伤损门(古方名正骨科)   治法   凡手有四折骨六出臼,手臂出臼,此骨上段骨是臼,下段骨是杵,四边筋脉锁定。或出臼,亦有锉损筋者,所以出臼也。此骨须拽手直,一人拽须用手把定此骨,搦教归窠,看骨出那边,用杉木皮或竹一片,夹定一边,一边不用夹,须在屈直处夹,才服药后,不可放定了,或时拽曲拽直。此处筋多,服药后若不屈直,则恐成固疾,日久曲直不得。   肩胛上出臼,只是手骨出臼归下,身骨出臼归上。或出左,或出右,须用舂杵一枚,矮凳一个,令患者立凳上,用杵撑在于出臼之处,或低用物垫起,杵长则垫起凳,令一人把住手拽去凳,一人把住舂杵,令一人助患人放身从上坐落,骨节已归窠矣,神效。若不用其小凳,则用两小梯相对,木棒穿,从两梯股中过,用手把住木棒正棱,在出臼腋下骨节蹉跌之处,放身从上出,骨节自然归臼矣。脚有六出臼四折骨,或脚板上父KT 处出臼,须用一人拽出,自用手摸其骨节,或骨突出在内,用手正从此骨头拽归外,或骨突向外,须用力拽归内,则归窠。若只拽不用手整入窠,必成废疾。   脚膝出臼,与手臂出臼同,或出内或出外,亦用一边缚定。此处筋脉最多,服药后时时用曲直,不可定放,又恐再出窠,时常看顾,不可疏慢。   凡跨骨从臀上出者,可用三两人捉定腿拔伸,乃用脚跨入,如跨骨从文件内出,不可整矣。   凡手骨出者,看如何出,若骨出向左,则向右边拔,若骨出向右,则向左拔入。   凡手脚骨皆有两陉,若一胫断,则可治,两胫俱断,决不可治矣。   凡伤损重者,大盖要拔伸捺正,或取开捺正,然后敷贴填涂,夹缚拔伸,当相近本骨损处,不可别去一节骨上。   凡拔伸且要相度左右骨如何出,有正拔伸者,有斜拔伸者。   凡认损处,只须揣摸骨头平正不平正,便可见。   凡左右损处,只相度骨缝子,细捻捺忖度,便见大概,要骨头归臼,要 搽皮相就入骨。   凡拔伸或用一人,或用二人三人,看难易何如。   凡骨碎断须要本处平正如何,大抵骨低是骨不曾损,左右看骨方是损处,要拔伸捺正,用药贴夹缚平正,方是捺正,复要时时转动使活。   凡皮破骨出差,又拔伸不入撙捺相近争一二分者,用快刀刮些,捺入骨,不须割肉自烂碎了,可以入骨。骨入之后,用黑龙散贴四围肿处,留疮口用风流散填,所用要快刀雕刀皆可。   凡脑骨伤损碎,轻轻用手撙令平正,若皮不破,用黑龙散敷贴,若破用风流散填疮口,绢片包之,不可见风,恐成陂伤风之患。若水与风入脑成破伤风,则必发头疼,不可复治,急用玉真散敷之。在发内者,须剪去发,然后好敷贴。   凡肩胛骨出,相度如何整,用椅一个,令患人于椅后伸两手于椅手圈住及以软衣被盛垫胁下使一人捉定,两人拔伸,坠下手腕,又着手腕绢缚之。   凡肩井骨及胁下有损,不可夹缚,只是捺平,令安贴平正,用黑龙散贴绢缚,两胁骨亦如此。   凡颔骨脱,令患人坐定,用揉脸百十遍,令患人口张开,两大拇指入患人口内,拿定牙,外用两手指将下颔往上兜,即入臼矣。   凡骨被打断,或筋骨有破处,用风流散填涂,却用针线缝合其皮,又四围用黑龙散敷贴。   凡平处骨碎皮不破,先用药贴,即用夹缚,大概看曲转处脚凹之类,不可夹缚,恐后伸不得,止用黑龙散贴帛片包缚,庶得曲转屈伸如旧。如指骨断,止用苎根夹缚,腿上用苎麻绳夹缚,如钱绳许。   凡皮破用风流散填涂,未破用黑龙散贴,须用杉木皮夹缚。   凡夹缚用杉木皮数片,周面紧夹缚留开背一缝,夹缚必三度,必要紧。   凡用杉木皮浸约如指大片,疏排令周匝用小绳三度紧缚,三日一次淋洗,换涂贴药。   凡贴药用板子一片,将皮纸或油纸,以水调黑龙散摊匀在上,然后卷之贴损处。   凡打扑坠堕,刀刃伤损,便觉气绝不能言,取药不及,挑开口,以热小便灌之妙。   凡伤重必用药水泡洗,然后涂药,如伤轻不必洗便涂药。   凡夹缚夏二三日,冬四五日可解开夹缚处,用热药水泡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