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氏锦囊秘录 - 第 50 页/共 253 页
玄参(酒浸一宿,焙干) 桑白皮(一两,去粗皮,蜜制) 共为细末,每服三钱,甘草汤下,再用后敷药。
雄黄(五分) 麝香(一分) 明矾(一钱) 半夏(二钱) 硫黄(一钱) 共为细末,清晨用水调搽,临睡根据些,饮淡酒,能戒酒更妙。
杂症大小合参卷六 方脉鼻病合参
鼻渊神方
茄花(阴干) 赤小豆(各等分) 共为细末,吹之,不三次而愈。
杂症大小合参卷六 方脉鼻病合参
苍耳散
治鼻流浊涕不止,名曰鼻渊。
辛荑仁 苍耳子 香白芷 薄荷叶 为末,每服二钱,葱茶清,食远调下。
鼻衄不止,用乳发烧灰存性,细研水服,并吹鼻中。又方,用白芨末,新汲水调服。
又法,用湿纸数十层,安顶中,以火熨之,纸干立止。又法,以线扎中指中节,左孔出血,扎左指,右孔扎右,两孔出,俱扎。
杂症大小合参卷六 方脉鼻病合参
芎犀丸
治鼻流涕不止,鼻塞头痛。见前头风门。
杂症大小合参卷六
儿科舌病
重舌者,心脾有病也。盖心候于舌,而主血,然脾脉络于舌下,火土又子母也。有热即与血气俱盛,其状附舌下,而近舌根,生形如舌,而微短小色异,亦宜针刺。如至生着颊里及上 者,即名重 。若着齿龈者,即名重龈。
木舌者,因脏腑壅滞,心脾积热,其气上冲,是以舌肿尖大,塞满口中。若不急治,则致害人,更不可用手去按,按则舌根乃损,长成语言不正。如至啼叫无声,面色频变,而惊疼者,不治,然舌病固属心脾,但肝脉亦络舌本,故伤寒邪传厥阴,则舌卷囊缩,概可见矣。
弄舌者,是脾脏小热,舌络微紧,时时舒舌,治之勿过用凉药,即有饮水者,亦脾虚津液不足耳。若于大病之末,而弄舌者,凶。凡出长而收缓者,名曰舒。微露即收,舌干肿涩者,名曰弄。若舌上无故出血者,名曰舌衄。总心脾热症也。
杂症大小合参卷六 儿科舌病
一捻金散
治鹅口口疮。
雄黄(三钱) 硼砂(一分) 龙脑(少许) 甘草(五分) 为末,干掺患处。或用蜜调拣。
杂症大小合参卷六 儿科舌病
青液散
治鹅口重舌,口疮垂痈。
龙脑(一分) 青黛 朴硝(各一钱) 一方有牛黄,为末,蜜调,用鹅翎敷上少许。
杂症大小合参卷六 儿科舌病
天南星散
治重 重龈。
天南星,生,去皮、脐,为极细末,用醋调涂脚心,男左女右。浓皮纸贴,如干时,再用醋润。
杂症大小合参卷六 儿科舌病
麦门冬散
治胃中客热,口气作臭,齿龈痛肿。
人参(一钱) 赤茯苓 麦门冬 天门冬 生地 熟地 白茅根(去皮,各二两) 水煎服。
杂症大小合参卷六 儿科舌病
当归连翘汤
治心脾有热,重舌木舌。
当归尾(三钱) 连翘(三钱) 川白芷(二钱) 大黄(一钱) 甘草(一钱) 水煎服。
杂症大小合参卷六 儿科舌病
千金方
治舌肿。用黄柏以竹沥浸一宿,点舌上。
一方
治舌退场门数寸,以冰片为末,敷愈。
杂症大小合参卷六 儿科舌病
消毒犀角饮
治内蕴邪热,咽膈不利,重舌木舌,一切热毒等症。
鼠粘子(四钱,微炒) 荆芥 甘草 黄芩(各一钱) 防风 犀角(各五分) 水煎服。
杂症大小合参卷六 儿科舌病
黑参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