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氏锦囊秘录 - 第 46 页/共 253 页

菊花散   治鼻塞。   甘菊 防风 前胡(各五钱) 细辛 桂心(各二钱五分)   甘草(一钱五分) 为末,临卧荆芥汤下。   杂症大小合参卷六 儿科鼻病   宣明防风散   治鼻渊浊涕。   黄芩 甘草(炙) 人参 川芎 麦冬(去心,各五钱) 防风(二钱五分) 为末,百沸汤,每服一钱。   杂症大小合参卷六 儿科鼻病   茜根散   治衄血不止。   阿胶(蛤粉炒) 茜根 黄芩(各一两) 生地 侧柏叶(各一两) 甘草(炙,五钱)   水煎服。   一方   治鼻衄,用山茶花为末,童便姜汁酒调下。有加郁金者。又方,用大蒜捣泥,随左右贴足心。又法,左鼻衄,以线扎左手中指,右如之,两鼻者,双手俱扎。   杂症大小合参卷六 儿科鼻病   轻黄散   治 肉。   轻粉(一钱) 雌黄(五钱) 杏仁(一钱,去皮尖) 麝香(少许) 先将杏仁捣成泥,余药研细匀,收瓷合盖定,夜卧点米粒许于鼻中,夜一次。   杂症大小合参卷六 儿科鼻病   治赤鼻酒   黄柏 苦参 槟榔(各等分) 为末,以猪脂调敷。   杂症大小合参卷六 儿科鼻病   消鼻痔方   瓜蒂(炒) 甘遂(各四钱) 白矾(枯) 螺青(炒) 草乌尖(各五分,炒) 为末,用真麻油搜和丸,如鼻孔大,将药纳鼻,达痔肉上,其肉化为水,一日一次。   一方   治鼻下一道赤者,名曰 。以黄连末敷之。   杂症大小合参卷六   儿科唇口病   唇本脾之外候,然足阳明之脉,亦起于鼻,而环于唇,故凡停滞伤脾,必气粗唇坚而发肿,名曰唇肿。至有伤寒,或发惊候,是以眉棱骨痛,厥热眩闷,气秽颐浮,或舌苔,或齿击,或狂逆,则又色白肿甚,名曰茧唇。至若胃伤极而唇糜,壮热秽甚见痘者,名曰胃烂唇枭,十救一二。如忧愁劳极,满唇破裂者,亦名口糜。如风寒乍乘,唇青带白者,宜温胃驱风。如吐后而唇白者,治宜养胃调气。如怒气上冲,唇青者,治宜顺气,平肝和胃。更有唇口蠕动者,脾虚不能收摄也。误治为痰,则津液愈枯,筋脉失养,抽搐诸候来矣。   口疮者,心脾蕴热也。小儿阴气未生,阳热偏盛,又因将养过温,心脾积热,熏蒸于上而成疮,治宜泻心化毒,清凉为主。若月内诸病,而口无涎沫者,凶。   杂症大小合参卷六 儿科唇口病   清胃散   治舒舌弄舌。   防风 黄芩 天花粉 浓朴(姜炙) 石膏 枳壳 黄连 陈皮 甘草 水煎服。   杂症大小合参卷六 儿科唇口病   青液散   治鹅口重舌,及舌疮。   青黛 朴硝(各一钱) 龙脑(一字) 为末,鹅翎少许,敷上。   杂症大小合参卷六 儿科唇口病   千金方   治舌口一切诸疮。   升麻 射干(各三两) 柏叶(一升) 苦竹叶 地黄汁(各五合) 大青(二两)   生玄参汁(三合) 蔷薇根白皮 生芦根(各五两) 赤蜜(八合) 水四升,先将药煎至一升,去滓,入玄参汁,再煎,下地黄汁,各煎两沸,下蜜煎浓,安舌上细咽。   一方   治小儿心有客热,满口生疮。用天南星末,醋调贴脚心。又有用吴茱萸末,米醋调涂,俱妙。   杂症大小合参卷六 儿科唇口病   口角疮烂方   用乱头发, 存性,为极细末,猪脂调敷。   杂症大小合参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