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氏锦囊秘录 - 第 23 页/共 253 页

杂症大小合参卷三   垂痈(胎症)   垂痈、悬痈者,宛如芦箨盛水之状,治宜刺之,令泄去青黄赤血,盐汤洗拭,蜜调一字散少许,敷之,再生再刺可也。   杂症大小合参卷三   重重龈(胎症)   重 者,附生上 ,有物胀起,宛如悬痈者是也。如着齿龈者,即名重龈。是脾胃挟热,气血不能收敛,治法速宜绵缠长针露锋,刺肿之处,去其恶血则消。若再生再刺,否则有妨乳食。总小儿出胎之后,血气收敛成血,则口肉舌上喉颊皆净。若血气不敛,胎毒上攻,则乃成矣。   杂症大小合参卷三   滞颐(儿科)   脾液为涎,脾胃虚冷,不能收摄,故涎流出,而溃于颐间也,宜用温脾敛温为主。   《经》又曰:舌纵涎下,皆属于热,当兼脉俗参详可也。更有时时吐唾者,由肾气先天禀受不足,玄池不能收摄精华,宜用地黄丸服之。   杂症大小合参卷三 滞颐(儿科)   温脾丹   治脾冷滞颐,廉泉穴不能收摄所致。   丁香 木香(各一两) 半夏(一两) 同生姜六两,捣细,炒,令黄,去姜,青橘皮、白米、干姜(炒)各五钱,为末,面糊丸饮下。一方加人参、肉豆蔻。甘草。又方加益智仁。   杂症大小合参卷三 滞颐(儿科)   清脾饮   治脾经蕴热,而舌下廉泉穴,不能挟制而下者。   人参(四分) 黄连(酒炒,四分) 茯苓(八分) 山药(饭锅上蒸熟,炒黄,六分)   米仁(炒黄,一钱) 石斛(五分) 石膏( ,一钱) 半夏(四分) 微姜水拌,加莲子去心七粒,灯心七茎,水煎,食远服。   杂症大小合参卷三   考变蒸(儿科)   凡视芽儿之病,须审变蒸之期,当此误投药石,蒸长生气全消。凡三十二日为一变,六十四日为蒸。三十二日一变者,以人三十二齿相应也。共有二十八齿者,以不足日变也。人有三百六十五骨,内除手足中四十五碎骨外,则止三百二十数,自生下一日,则主十段,十日即百段,三十二日,则三百二十段为一变,其骨之余气,自脑分入龈中而为齿,自生下三十二日一变,而生癸肾脏气,属足少阴经,主身热而耳 俱冷,唇起白泡。六十四日则二变一蒸,而生壬膀胱腑气,属足太阳经,主寒热将发而频喷嚏, 乳多嗔,上唇微肿,肾与膀胱属水,水数一,故先变生之。九十六日则三变,而生丁心脏气,属手少阴经,主体热汗出,恐畏虚惊。一百二十八日,则四变二蒸,而生丙小肠腑气,属手太阳经,主壮热浑身,心与小肠俱火,火数二,故二蒸成之。一百六十日则五变,而生乙肝脏气,属足厥阴经,主掌骨成而学匍匐。一百九十二日则六变三蒸,而生甲胆腑气,属足少阳经,主情昏神倦,眼闭不开,盖肝胆属木,木数三,故三蒸成之。二百二十四日,则七变而生辛肺脏气,属手太阳经,主情思 惶,而爱多哭。   二百五十六日,则八变四蒸,而生庚大肠腑气,属手阳明经,主微利肠鸣,而蒸热,盖肺与大肠属金,金数四,故四蒸成之。二百八十八日,则九变而生已脾脏气,属足太阴经,主身热吐泻。三百二十日则十变五蒸,而生戊胃腑气,属足阳明经,主不食腹痛,吐乳微汗,盖土数五,故五蒸成之。心胞络为脏,属手厥阴经,三焦为腑,属手少阳经,二者,俱无形状,故不变,而又不蒸。若至十变五蒸既讫,则共三百二十日矣。复有三大蒸焉,以六十四日一蒸之数而计之,则又有一百九十二日,与前变蒸之数,共五百一十二日矣。自后再加一蒸,而至五百七十六日之期,变蒸方定,儿乃成人,方生寸脉,变者,变生五脏而易其情态也。蒸者,蒸养六腑而长其骨节也。凡变始得之一日以至七日,上唇中心,必有白珠泡子,形如鱼目,目睛微亦,轻则身热有汗而微惊,耳与尻冷,重则壮热或汗或不汗,脉乱不食而呕哕,如身耳尻皆热者,则又兼犯他证也。其受兼蒸者,必上唇微肿,如卧蚕类,身休壮热,头额颅热,或乍热乍凉,唇口鼻干,哽气吐逆,而脉乱汗出或不汗不食,时惊多啼 乳,自始得之一日,至十三日变蒸既足,方无所苦,其三大蒸者,则必唇口干燥。咳嗽喘急,闷乱哽气腹疼,身体骨节皆痛,或目上视,时多惊悸,然七日之内有病,但数呵其囟门,勿轻服药。若有不惊不热,无他苦者,是受胎壮实而暗变也。然前之论变蒸者,以天一生水,地二生火,天三生木,地四生金,天五生土为论,自内而长,自下而上之义也。复有以东方甲乙木为首之义,则一变肝,二变胆,三变心,四受小肠,五受脾,六变胃,七变肺,八变大肠,九变肾。   十变膀胱,此主于子母相生之义,相生所以相继也。更有以《素问》春应木,而亦以肝为首,则一变肝,二变肺,三变心,四变脾,五变肾,此主于夫妻相克之义,相克所以相治也。然大抵阴阳造化,五行五脏相生者顺,相克者逆,况变蒸者,是长养气血,滋荣五脏,相生之义,此理昭然者耶。   《灵枢》曰:人生十岁,五脏始定,血气已通,其气在下,故好走。二十岁血气始盛,肌肉方长,故好趋。三十岁五脏大定,肌肉坚固,血脉盛满,故好步。四十岁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皆大盛以平定,腠理始疏,荣华颓落,发颇斑白,平盛不摇,故好坐。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胆汁始减目始不明。六十岁心气始衰,善忧悲,血气懈惰,故好卧。七十岁脾气虚,皮肤枯。八十岁肺气衰魄离,故言善误,九十岁肾气焦,四脏经脉空虚。百岁五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   杂症大小合参卷三 考变蒸(儿科)   惺惺散   治小儿变蒸,发热咳嗽,痰涎鼻塞声里。   人参 白术 白茯苓 甘草 芍药 天花粉 桔梗(各五钱) 细辛(二钱五分,去叶,只用根) 为粗末,每服二钱,姜一片,薄荷一叶,水煎服。   杂症大小合参卷三   齿迟(儿科)   《经》曰:丈夫八岁肾气实,齿更发长。盖以阴阳交与。阴气不胜其阳则成男,阴精蕴蓄于内,阳中有阴,老阴之数,极于十,少阴之数次于八,男为少阳之气,其数当七,而反八者,因阴蓄于中,故以少阴合之。少阴者,肾经也。肾主骨,遇八则少阴之数正而肾气动,故男子八月而生齿,八岁而 ,明阴阳气和,乃能生成其形体也。又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者,亦以阴阳交合,阳气不胜其阴而成女,阳精蓄于内,阴中有阳,老阳之数极于九,少阳之数次于七,女为少阴之气而属于八,今以少阳七数偶之者,亦以阳蓄于内,放至少阳之数,则内蓄之气始动而肾气盛,故女子七月而生齿,七岁而 。有齿迟者,禀受肾气不足,而髓不强,齿为骨余,骨为肾余,骨之所络而为髓,髓不足,故不能上充于齿而迟也。若能调养血气,固本复元,则齿自生,而骨力坚凝矣。更有二三岁后,或乳食互进,或醉后房劳,乳儿致成肾疳,啼时满口皆血,名曰宣露。或齿黑碎片,名曰崩砂。久则秽甚,牙根俱落,名曰腐龈。亦有风热相搏,忿怒烦劳,其齿痛肿者,是手阳明足太阳之脉,系于齿,故牙根肿涌,名曰龋齿。有喜嗜甘肥而生虫,即名虫齿。若跌扑所伤者,或急疳所坠者,则久落难生矣。   杂症大小合参卷三 齿迟(儿科)   芎黄散   治齿迟。   川芎(四钱) 山药 当归 芍药(炒) 甘草(各三钱) 熟地黄(一两) 为末,白汤调化,食后服,并将干药末搽齿根。   杂症大小合参卷三 齿迟(儿科)   固齿膏   治齿根摇动。   何首乌 生地 牛膝(各等分) 旱莲草取汁,上煎百沸,将成膏,入食盐在内,每日取用漱口。   一方   治齿落不生。黑豆三十粒,将牛粪裹煨,令烟尽,入麝少许为末,先将挑破不出齿处,令出血,方涂药上。   杂症大小合参卷三   发迟(儿科)   足少阴之经,其华在发,发迟者,胎元不足,血气有亏,不能上荣于发也。外用涂擦以治标,内迸滋补以救本。   杂症大小合参卷三 发迟(儿科)   香粉膏   香蒂(一两) 胡粉(五钱) 猪胆(二钱五分)   水煎香薷三分,入胡粉,猪胆调匀涂头上,一日三次。   杂症大小合参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