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第 33 页/共 103 页
治息积,癖于腹胁之下,偏胀膨满,不妨饮食,诸药不能取转。及治心脾疼痛,呕吐酸水,丈夫小肠气,妇人脾血气。
缩砂仁 桂心 木香(各一分) 甘草(炙) 茴香(炒) 丁香皮 青皮(炒) 陈皮 生干姜蓬术(炮,各半两) 胡椒 沉香(各一钱一字)
上为末。每服二钱,姜苏盐汤调下;妇人醋汤调服。
卷之八 息积证治
导引法
以两手母指压无名指本节作拳,按髀趺坐,扣齿三十六,屏气二十一息,咽气三口;再屏息,再咽,如是三作,以气通为效,遇子午卯酉时则行。然按摩导引之法甚多,随意行之皆可,不必拘此法。
卷之八
五劳证治
五劳者,皆用意施为,过伤五脏,使五神不宁而为病,故曰五劳。以其尽力谋虑则肝劳,曲运神机则心劳,意外致思则脾劳,预事而忧则肺劳,矜持志节则肾劳。是皆不量禀赋,临事过差,遂伤五脏。以脏气本有虚实,因其虚实而分寒热。世医例以传尸骨蒸为五劳者,非也。彼乃瘵疾,各一门类,不可不知。
卷之八 五劳证治
猪膏汤
治肝劳实热,关格牢涩,闭塞不通,毛悴色夭。
猪膏 生姜汁(各二升) 青蒿汁 天门冬汁(各一升)
上以微火,银石器内熬成膏。每服一匙,酒汤调下,不拘时候,。
卷之八 五劳证治
虎骨酒
治肝劳虚寒,口苦,关节疼痛,筋挛缩,烦闷。
虎骨(五两,炙焦,碎如豆大) 丹参(二两) 地骨皮 干姜 芎 (各一两) 熟地黄(一两三分)
猪椒根 五加皮 枳实(麸炒去瓤) 白术(各一两一分)
上为锉散。以绢袋盛,淳酒四斗,浸四日,初服二三合,渐加至一盏,日再服,食前。
卷之八 五劳证治
泄热汤
治心劳实热,口舌生疮,大便闭涩不通,心满痛,小肠热。
泽泻 栀子仁 黄芩(各三两) 桂心 通草(各二两) 石膏(八两) 大黄(蒸) 甘草(炙,各一两)上为锉散。每服四钱,水盏半,煎七分,去滓,食后。热盛者,煎熟,加芒硝一钱煎,不以时服。
卷之八 五劳证治
定心汤
治心劳虚寒,惊悸,恍惚多忘,梦寐惊魇,神志不定。
茯苓(四两) 桂心 甘草(炙) 白芍药 干姜(炮) 远志(去心炒) 人参(各二两)
上锉散。每服四钱,水盏半,枣两枚,煎七分,去滓,食前温服。
卷之八 五劳证治
半夏汤
治脾劳实热,四肢不和,五脏乖戾,胀满肩息,气急不安。
茯苓 白术 杏仁(麸炒,去皮尖,各一两半) 橘皮 芍药(各二两) 半夏(汤洗七次,四两)
上锉散。每服四钱,水盏半,生姜七片,枣两枚,煎七分,去滓,不以时服。
卷之八 五劳证治
茱萸膏
治脾劳虚寒,气胀咽满,食不下通,噫宿食臭。
吴茱萸(汤洗,一两三分) 白术(五两一分) 猪膏(五两) 宿姜汁(八两)
上捣茱萸、白术二味为末,纳姜汁膏中,煎成胶饴。每服一大匙,食前温酒调下。
卷之八 五劳证治
引气汤
治肺劳实热,气喘鼻张,面目苦肿。
橘皮(半两) 细辛(去苗) 白术 桂心(各三分) 紫苏(一两) 麻黄(去节汤洗) 杏仁(麸炒,去皮尖) 半夏(汤洗七次去滑,各一两一分) 石膏(八两)
上锉散。每服四钱,水两盏,姜七片,竹叶五片,煎七分,去滓,食后服。
卷之八 五劳证治
人参浓朴汤
治肺劳虚寒,心腹冷,气逆游气,胸胁气满,从胸达背痛,呕逆,饮食即吐,虚乏不足。
人参 浓朴(姜制炒) 甘草(炙,各二两) 桂心(四两) 半夏(汤洗,五两) 橘皮 麦门冬(去心,各三两)
上锉散。每服四钱,水两盏,姜七片,去滓,食前服。腹痛,加当归。
卷之八 五劳证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