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礼通考 - 第 349 页/共 431 页

大禧宗禋院【掌神御殿禋享礼典天厯元年置后定院使都典制神御殿事六员同知兼佐仪神御殿事二员副使兼奉賛神御殿事二员佥院兼祗承神御殿事二员同佥兼肃治神御殿事二员院判供应神御殿事二员叅议二员经厯二员都事二员管勾照磨各一员其属有断事官客省使隆禧总管府福元营缮司普安智全营缮司祐国营缮都司防福总管府崇祥总管府隆祥使司夀福总管府顺帝至元六年罢宗禋院以所辖宣政院】   蕙田案诸总管府所领田赋财用皆各僧寺为营缮香火之用不属于户部及大司农者   太常礼仪院【掌大礼乐祭享等事中统元年中都立太常寺至元二年以翰林院兼摄九年立太常寺十三年以侍仪司并入二十年别置侍仪司至大元年改陞院四年复为太常寺延祐元年复改陞院后定置院使二员同知二员佥院二员同佥二员院判二员经厯一员都事一员照磨兼管勾承发架阁一员博士二员奉礼郎二员奉礼兼检讨一员协律郎二员太祝十员礼直管勾一员其属有太庙署郊祀署社稷署大乐署】   典瑞院【掌寳玺金银符牌中统元年置符寳郎至元十六年立符寳局十八年改典瑞监大德十一年陞院后置院使四员同知二员佥院二员同佥二员院判二员经厯二员都事二员照磨兼管勾承架阁库一员】   太史院【掌天文算数之事至元十五年立后定置院使五员同知二员佥院二员同佥二员院判二员经厯一员都事一员管勾一员其属有春官正兼夏官正秋官正兼冬官正保章正副灵台郎监副监挈壶正司辰郎灯漏直长教授学正校书郎诸员】   太医院【掌医事中统元年置二十年改为尚医监二十二年复为太医院后定置院使十二员同知二员佥院二员同佥二员院判二员经厯二员都事二员照磨兼承发架阁库一员其属有广惠司御药院御药局行御药局御香局大都惠民局上都惠民局医学提举司】   奎章阁学士院【天厯二年立后定置大学士四员侍书学士二员承制学士二员供奉学士二员属官有授经郎及羣玉内司顺帝至元六年罢学士院至正元年立宣文阁不置学士惟授经郎及监书博士以宣文阁繋衔】   艺文监【天厯二年置大监检校书籍事二员少监同检校书籍二员监丞叅检校书籍二员其属监书博士及艺林库广成局顺帝至元六年改为崇文监至正元年令翰林国史院领之】   侍正府【掌内廷近侍之事至顺二年置侍正十四员同知二员佥府二员侍判二员领舒固尔齐四百人奉御二十四员】   给事中【至元六年始置起居注左右补阙十五年改陞给事中兼修起居注左右补阙改为左右侍仪奉御兼修起居注后定给事中二员左右侍仪奉御各一员】   将作院【掌造作至元三十年置后定院使七员同知二员同佥二员院判二员其属有诸路金玉人匠总管府异様局总管府大都等路民匠总管府】   通政院【元初置驿以给使设托克托郭逊以辨奸伪至元七年初立诸站都统领使司以总之十三年改通政院十四年分置大都上都两院二十九年又置江南分院大德七年罢至大四年以其事归兵部寻仍置大都院使四员同知二员副使二员佥院一员同佥一员院判一员上都院使同知副使佥院判官各一员其属有廪给司】   蕙田案元之通政院专司站齐与宋之通进银台司明之通政司有别   详定使司【至正十七年置四方献言详定使司掌考其所陈之言择其善者以闻有使副使各二员】中政院【掌中宫财赋营造并畨卫之士汤沐之邑元贞二年置中御府大德四年陞中政院至大四年省并入典内院皇庆二年复为中政院院使七员同知二员佥院二员同佥二员院判二员司议二员长史二员其属有中瑞司内正司翊正司典领局等不备载至元六年别为完者呼圗皇后置资正院】   储政院【至元十九年立詹事院置左右詹事副詹事丞院判别置賔客左右谕德左右賛善校书郎中庶子中允三十一年太子薨乃以院之钱粮选法工役悉归太后位下改为徽政院大德九年复立詹事院寻罢十一年复立至大四年罢延祐四年复立七年罢泰定元年罢徽政院改立詹事天厯元年改为储庆使司二年复为詹事院寻改储政院院使六员同知二员佥院二员同佥而员院判二员司仪二员长史二员元统元年为皇太后置徽政院设立官属至正六年立皇太子宫傅府十三年罢宫傅府立詹事院置詹事同知詹事副詹事丞中议长史又置太子賔客左右谕德左右賛善文学中庶子中允二十七年皇太子置大抚军院明年罢詹事院司属有家令司典幄署府正司资武库冀用库延庆司典用监典医监典牧监储膳司典寳监储政院司属有掌谒司甄用监延福司章庆使司奉徽库夀和署上都掌设署掌医监修合司药正司行箧司药局广济提举司羣牧监掌仪署上都掌仪署江西财赋提举司】   蕙田案中政院如汉之大长秋徽政院如汉之长信少府储政院如汉之詹事顺帝于中政院之外别为第二皇后立资正院设官属非礼甚矣詹事院有太子则置徽政院有太后则置无则省其于两院者如左右都威卫使司卫直都指挥使司内宰司及诸色人匠打捕鹰房财赋提领等名目猥多今并从畧   昭功万户都总使司【至顺二年立凡文宗潜邸扈从之臣皆领焉都总使二员同知一员副使二员其属则宫相膳工等司】   内史府【至元二十九年封晋王于太祖四卾尔多之地改王傅为内史设内史九员中尉六员司马四员谘议二员记室二员其属有延庆典军诸司】   随路诸色民匠打捕鹰房都总管府【至元二十四年置总四卾尔多位下戸计民匠造作之事逹噜噶齐二员都总管一员同知一员副总管一员凡卾尔多之事复置四总管分掌之】管领保定等路阿哈探马儿诸色人匠总管府【至元十七年置掌太祖大卾尔多一切事务达噜噶齐总管同知副总管各一员】   管领打捕鹰房民匠达噜噶齐总管府【至元二十一年置掌二皇后卾尔多位下嵗赐财物造作等事设官同上】   管领随路诸色民匠打捕鹰房等户总管府【大德二年置掌太祖卾尔多四季行营一切事务设官同】   管领随路打捕鹰房诸色民匠齐哩克昆总管府【延祐五年置掌太祖四皇后位下四季行营并嵗赐造作之事设官同】   随路打捕鹰房诸色民匠总管府【至元二十二年置掌北安王位下嵗赐钱粮之事设官同】   诸王傅官【凡四十五王毎位下各设王傅傅尉司马傅尉惟科绰布哈伊伯根卾伦三王有之余皆称府尉】   都防府【掌领旧州城及辉和尔之居汉地者至元十一年初置辉和尔断事官十七年改领北庭都防府二十年改大理寺二十二年复为大都防定置大都防四员同知二员副都防二员】   崇福司【掌领玛拉哈实喇巴勒叶尔竒木十字寺祭享等事至元二十六年置延祐二年改为院七年复为司定置司使四员同知副使司丞各二员】   大都留守司【至元十九年罢宫殿府行工部置留守司兼本路都总管知少府监事二十一年别置都总管治民事皇庆元年别置少府监延祐七年罢复以留守兼监事定置留守五员同知二员副留守二员判官二员其属有修内司祗应司器物局大都城门尉犀象牙局大都四窑塲凡山采木提举司上都采山提领所器备库甸皮局上林署养种园花园苜蓿园仪鸾局木塲诸色人匠提举司收支库诸色库太庙收支诸物库南寺北寺收支诸物二库广谊司】   武备寺【掌缮治戎器兼典受给至元六年立军器监二十年改武备监卫尉院二十一年改监为寺与卫尉并立大德十一年陞为院至大四年复为寺定置卿四员同判六员少卿四员丞四员其属有夀武库利器库广胜库及诸路军器人匠提举司】   太仆寺【中统四年设羣牧所至元十六年改尚牧监十九年又改太仆院二十年改卫尉院二十四年罢院立太仆寺又别置尚乗寺以管鞍辔而本寺止管阿塔斯马匹大德十一年复改太仆院至大四年仍为寺卿少卿丞各二员】   尚乘寺【至元二十四年置大德十一年陞为院至大四年复为寺卿四员少卿丞各二员其属有资乘库】   长信寺【领大鄂尔多齐哩克琨诸事大德五年置至大元年陞为院四年仍为寺后定卿四员少卿寺丞各二员】   长秋寺【掌武宗五卾尔多戸口钱粮营缮诸事皇庆二年置卿五员少卿寺丞各二员】   承徽寺【掌达尔玛实哩皇后位下钱粮营缮等事至治元年置设官同上】   长寜寺【掌英宗蘓喀巴拉皇后位下钱粮营缮等事至治三年置卿六员少卿寺丞各二员】长庆寺【掌成宗卾尔多泰定元年置设官同上】   寜徽寺【玛实皇后位下天厯二年置设官同上】   延徽寺【掌寜宗卾尔多至元六年置】   太府监【领左右蔵等库掌钱帛出纳之数中统四年置大德九年改为院至大四年复为监太卿太监各六员少监丞各五员】   度支监【掌给马駞刍粟国初置博克逊至元十三年省以宣徽兼其任至大二年改立度支院四年改为监卿三员太监二员少监三员丞二员】   利用监【掌出纳皮货衣物之事至元十年置二十年罢二十六年复置大德十一年改为院至大四年复为监卿八员太监少监各五员丞四员】   中尚监【掌大卾尔多位下齐哩克昆诸务及领资成库氊作至元十五年置尚用监二十年罢二十四年改置中尚监至大元年陞为院四年复为监叅用宦者三人卿八员太监少监各二员丞二员】   章佩监【掌宦者蘓固尔齐所收御服寳带至元二十二年置至大元年陞为院四年复为监卿五员太监四员少监监丞各二员】   经正监【掌营盘巴纳及标拨投下草地至大四年置太卿一员太监少监监丞各二员】   都水监【掌治河渠并隄防水利桥梁牐堰之事至元二十八年置监二员少监一员监丞二员领大都河道提举司至正中置行都水监于山东河南等处立河防提举司焉】   秘书监【掌列代图籍及隂阳禁书至元九年置后定卿四员太监少监丞各二员其卿叅用宦者二人】蕙田案秘书监为文章之府以宦者叅其间非宜也   司天监【掌凡天象之事提点一员监三员少监五员丞四员其属有提学教授学正及天文算厯三式测騐漏刻诸科管勾隂阳管勾押宿司辰官中统元年设至元十五年别立太史院凡颁朔之政归院学校之设监 囘回司天监设官同惟减少监二员丞二员】   司禋监【至正元年立掌师翁祭祀祈禳之事内监少监丞各二员】   上都留守司【兼本路都总管府职掌与大都同而兼治民事留守六员同知副留守判官各二员其属有修内司祗应司器物局仪鸾局兵马司警廵院平盈库万盈库广积仓万亿库行用库税课提举司八作司饩廪司领开平一县】   尚供总管府【掌守防东凉亭行宫及游猎供需之事达噜噶齐总管同知副总管判官各一员其属有香河等处廵检司景运仓法物库】   云需总管府【掌守防察罕诺尔行宫及行营供办之事设官同上】   大都路都总管府【达噜噶齐二员都总管一员副达噜噶齐同知治中判官推官各二员领府一州十一凡本府官吏惟达噜噶齐一员及总管推官专治路政其余皆分任供需之事故又号供需府其属有大都路兵马都指挥使司司狱司左右警廵院大都警廵院大都路提举学校所管领诸打捕鹰房总管府至正十八年大都四隅俱立分府】   行中书省【曰河南江北治汴梁曰江浙治杭州曰江西治龙兴府曰湖广治鄂州曰陜西治京兆曰辽阳治辽阳路曰甘肃治甘州路曰岭北治和寜路曰云南治中庆路曰征东治沈阳初又有福建行省治泉州后并入江浙又并四川行省于陜西凡为行省者十中统至元间分立行中书省皆以省官出领其事其后嫌于外重改为某处行中书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至元二十四年改行尚书省寻复如旧至大二年又改行尚书省寻复每省丞相一员平章二员右丞二员左丞一员叅知政事二员甘肃岭北二省各减二员郎中员外郎各二员旧制叅政之下有签省有同签后罢不置而丞相亦往往阙焉顺帝至正十二年置淮南江北行省于州十六年置福建行省于福州十七年置山东行省二十三年置广西行省又置胶东行省于莱阳】   蕙田案黄帝分天下为州后代因之唐曰道宋曰路元以后则曰省省者官署之名非所施于疆域元时于中书省之外分立行中书省以控制诸路故有直省者有诸行省者其号为省固宜也明初罢诸行省分天下为十三布政司当云某司不当云某省若总督廵抚专制一方俱带都察院堂上官衔当云行院不得云行省矣   宣慰司【掌军民之务分道以总郡县行省有政令则布于下郡县有请则为达于省有边陲军旅之事则兼都元帅府其次则止为元帅府其在逺服又有招讨安抚宣抚等使宣慰使司有使有同知有副使都元帅府有都元帅副元帅元帅府有达噜噶齐有元帅宣抚安抚司有达噜噶齐有使有同知有副使有佥事招讨使有达噜噶齐有使有副使员数多少不等】   诸路万户府【管军七千以上为上五千以上为中三千以上为下各置达噜噶齐一员万戸副万戸各一员其官皆世袭有功则陞之其属有镇抚司千戸所】   儒学提举司【统诸路府州县学校各置于行省所署之地每司提举副提举各一员江浙湖广江西三省别有防古提举学校官设官同】   官医提举司【提举同提举副提举各一员惟河南江浙江西湖广陜西五省各立一司余省无】都转运盐使司【两淮两浙福建各置司使二员同知三员副使一员运判二员两浙福建无副使四川则名茶盐转运司置使同知副使运判各一员广东广海则有盐课提举司各有提举同提举副提举】市舶提举司【泉州广东庆元各置司提举二员同提举二员副提举二员】   海道运粮万户府【达噜噶齐一员万户一员副万户四员其属有海运千户所平江又有海运香莎糯米千戸所】   寳泉提举司【至正中议行钱法立都提举司掌鼓铸铜钱印造交钞又置提举司于河南行省及济南冀寜等处凡九所江浙江西湖广行省各一所】   都水庸田使司【顺帝至元中置于平江至正中又置于汴梁使副使佥司各二员】都总制庸田使司【至正十二年置河南江北等处都总制庸田使司使副使各二员佥司六员其属有军民屯田总管府农政司丰盈库】   诸路总管府【十万以上为上十万以下为下路当冲要者虽不及十万户亦为上置达噜噶齐总管同知判官各一员推官二员下路无治中其属有儒学教授防古教授医学隂阳学教授司狱司録事司平准行用库织染局杂造局府仓诸大使惠民药局税务诸提领】   散府【达噜噶齐一员知府或府尹一员同知判官推官各一员所在有诸路及宣慰司行省者有直省部者有统州县者有不统县者其制各有差等】   诸州【江北诸州户一万五千以上为上六千以上为中不及六千为下江南诸州五万以上为上三万以上为中不及三万为下各置达噜噶齐州尹同知判官中下州则称知州不称尹】   诸县【江北县户六千以上为上二千以上为中不及二千为下江南三万以上为上一万以上为中不及一万为下置达噜噶齐尹丞簿尉各一员典史二员中下县不置丞下县典史一员】   廵检司【廵检一员】   诸军【惟边逺之地有之各统属县设官如下州】   诸蛮夷长官司【西南夷诸溪洞各置司达噜噶齐长官副长官司用土人为之】   各处托克托郭逊【掌辨使臣奸伪正副各一员】   蕙田案元史经两次编纂体例多不画一如百官志则自元统至元以后沿革増损之制别为一卷与前数卷首尾不相贯串今逐条分晰附于其下其前卷所无而顺帝时剏设者亦以类相从若详定使司列于通政院之后延徽寺列于寜徽寺之后庶有条而不紊云   右元官制   明史职官志明官制沿汉唐之旧而损益之自洪武十三年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之而殿阁大学士祗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叅决其紏劾则责之都察院章奏则达之通政司平反则叅之大理寺是亦汉九卿之遗意也分大都督府为五而征调于兵部外设都布按三司分兵刑钱谷其考核则听于府部是时吏户兵三部之权为重迨仁宣朝大学士以太子经师恩累加至三孤望益尊而宣宗内柄无大小悉下大学士杨士竒等叅可否虽吏部蹇义户部夏原吉时召见得预各部事然希濶不敌士竒等亲自是内阁权日重即有一二吏兵之长与执持是非輙以败至世宗中叶夏言严嵩迭用事遂赫然为真宰相压制六卿矣然内阁之拟票不得不决于内监之批红而相权转归之寺人于是朝廷之纪纲贤士大夫之进退悉颠倒于其手伴食者承意指之不暇间有贤辅卒蒿目而不能救初领五都督府者皆元勲宿将永乐间设内监监其事犹不敢纵沿习数代勲戚纨袴司军纪日以惰毁既而内监添置益多边塞皆有廵视大征伐皆有监军而疆事遂致大壊矣蕙田案明初政归六部并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为九卿然九卿之中惟都察院权较重与六部埒明史有七卿表谓六部尚书及左都御史也   宗人府【宗人令一人左右宗正各一人左右宗人各一人掌皇九族之属籍初洪武三年置大宗正院二十二年改宗人府其属经厯司经厯一人】   太师太傅太保少师少傅少保【公孤其职至重无定员无专授洪武三年授李善长太师徐达太傅三孤无兼领者建文永乐间罢公孤官仁宗复设宣德三年勅太师张辅少师蹇义少傅杨士竒少保夏原吉各辍所领侍左右咨访政事公孤之官防于专授逮义原吉卒士竒还领阁务自后公孤但虚衔为勲戚文武大臣加官赠官而文臣无生加三公者惟张居正于神宗朝加太师】   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太子宾客【皆东宫大臣无定员无专授洪武元年太子监国以朝臣兼宫职其后东宫师傅止为兼官加官及赠官惟永乐间成祖幸北京以姚广孝为太子少师留辅太子自是终明世皆为虚衔于太子辅导之职无与也】   中极殿大学士【旧名华盖殿】建极殿大学士【旧名谨身殿】文华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东阁大学士【掌献替可否奉陈规诲点检题奏票拟批答以平允庶政以其授餐大内常侍天子殿阁之下避宰相之名又名内阁先是太祖承前制设中书省置左右丞相平章政事左右丞叅知政事洪武十三年诛丞相胡惟庸遂罢中书省又设四辅官以儒士王本等为之寻亦罢十五年仿宋制置殿阁诸大学士秩皆正五品二十八年勅谕羣臣国家罢丞相设府部院寺以分理庶务立法至为详善以后嗣君其毋得议置丞相臣下有奏请设立者论以极刑当是时以翰林春坊详防诸司奏启兼司平驳大学士特侍左右备顾问而已建文中改大学士为学士成祖即位特简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叅预机务阁臣之预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诸司奏事亦不得相关白仁宗以杨士竒杨荣东宫旧臣陞士竒为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荣为太常卿兼谨身殿大学士阁职渐崇其后士竒荥等皆迁尚书职虽居内阁官必以尚书为尊景泰中王文始以左都御史进吏部尚书入内阁自后诰勅房制勅房俱设中书舍人六部承奉意防靡所不领而阁权益重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   吏部【尚书一人左右侍郎各一人掌官吏选授封勲考课之政令其属司务二人文选騐封稽勲考功四清吏司郎中员外郎主事各一人明初设四部于中书省洪武元年始置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仍中书省六年吏部设总部司勲考功三属部十三年罢中书省陞六部秩每部分四属部吏部加司封二十二年改总部为选部二十九年定为文选騐封稽勲考功四司凡六部属皆称清吏司建文中六部设左右侍中位侍郎上除去诸司清吏字成祖初悉复旧制永乐元年设北京行部尚书二人侍郎四人其属置六曹清吏司后又分置六部各称行在某部十八年以六部官属移之北不称行在其留南京者加南京字洪熈元年复置六部官属于南京去南京字而以在北京者加行在字仍置行部宣德三年复罢行部正统六年于北京去行在字南京仍加南京字按吏部尚书表率百僚礼数无与并者永乐初选翰林官入直内阁其后杨士竒等加至三孤兼尚书衔然品叙列尚书蹇义夏原吉下孝宗六年内宴大学士邱濬以太子太保礼部尚书居太子太保吏部尚书王恕之上自后由侍郎詹事入阁者班皆在六部上矣】   户部【尚书一人左右侍郎各一人掌户口田赋之政令其属司务二人浙江江西湖广陜西广东山东福建河南山西四川广西贵州云南十三清吏司郎中员外郎各一人主事二人照磨一人检校一人所辖有寳钞提举司抄纸局印钞局寳钞局寳钞广惠库广积库赃罚库甲字乙字丙字丁字戊字库广盈库外承运库承运库行用库太仓银库御马仓军储仓长安东安西安北安门仓张冢湾盐仓检校批騐所洪武初置戸部分为五科各设尚书侍郎十三年分四属部曰总部度支金部仓部二十二年改总部为民部二十三年分十二部各领一布政司其时无云南贵州二部而有北平部二十九年改为十二司建文中仍为四司成祖复旧制又改北平司为北京司后軰北京司而设云南贵州交趾三司宣德中革交趾司定为十三司明初尝置司农司判録司皆不戸部后罢 总督仓塲一人掌在京及通州等处仓粮储以戸部尚书或侍郎为之俱不治部事神宗四十七年増设督饷侍郎天启五年又増设督理钱法侍郎】   礼部【尚书一人左右侍郎各一人掌礼仪祭祀宴飨贡举之政令其属司务二人仪制祠祭主客精膳四清吏司郎中员外郎主事各一人所辖有铸印局洪武初置礼部六年分四属部曰总部祠部膳部主客二十二年改总部为仪部二十九年定为仪制祠祭主客精膳四司】   兵部【尚书一人左右侍郎各一人掌武卫官军选授简练之政令其属司务二人武选职方车驾武库四清吏司郎中员外郎各一人主事二人所辖有防同馆大通关洪武初置兵部六年置三属部曰总部驾部职方十三年増置库部二十三年改总部为司马部二十九年定为武选职方车驾武库四司 协理京营戎政一人掌京营操练之事或尚书或侍郎或右都御史兼之】   刑部【尚书一人左右侍郎各一人掌天下刑名及徒勾覆关禁之政令其属司务二人浙江江西湖广陜西广东山东福建河南山西四川广西贵州云南十三清吏司郎中员外郎各一人主事二人照磨检校各一人司狱六人洪武初置刑部六年设总部比部都官部司门部八年増设四科科设尚书侍郎等官二十二年改总部为宪部二十三年分十二部如户部之制二十九年改为十二司宣德十年定为十三司与户部同】工部【尚书一人左右侍郎各一人掌百工山泽之政令其属司务二人营缮虞衡都水屯田四清吏司郎中员外郎各一人主事二人所辖有营缮所文思院皮作局鞍辔局寳源局顔料局军器局节慎库织染所杂造局广积通积芦沟桥通州白河各抽分竹木局大通阕提举司柴炭司洪武初置工部以将作司焉六年设总部虞部水部并屯田为四属部又置营造提举司八年増立四科科设尚书侍郎等官二十二年改总部为营部二十九年定为营缮虞衡都水屯田四司 提督易州山厰一人掌督御用柴炭之事以尚书或侍郎督厰事嘉靖八年改设主事管理】   都察院【左右都御史各一人左右副都御史各一人左右佥都御史各二人掌纠劾百司辨明寃枉提督各道为天子耳目风纪之司其属经厯都事各一人司务二人照磨检校司狱各一人十三道监察御史一百十人浙江江西河南山东各十人福建广东广西四川贵州各七人陜西湖广山西各八人云南十一人在内两京刷卷廵视京营监临乡防试及武举廵视光禄廵视仓场廵视内库皇城五城轮值登闻鼓在外廵按清军学校廵盐茶马廵漕廵闗儧运印马屯田师行则监军纪功各以御史司之其在外加都御史或副佥都御史衔者有总督有提督有廵抚有总督兼廵抚提督兼廵抚及经畧总理賛治廵视抚治等员初吴元年置御史台设大夫中丞侍御史以下与中书都督为三大府十三年罢御史台十五年置都察院分监察御史为十二道各领布政司建文元年改御史府设御史大夫改十二道为左右两院成祖复旧制宣德十年定为十三道 总督漕运兼提督军务廵抚鳯阳等处兼管河道一员 总督蓟辽保定等处军务兼理粮饷一员总督宣大山西等处军务兼理粮饷一员 总督陜西三边军务一员 总督两广军务兼理粮饷带管盐法兼廵抚广东地方一员 总督四川陜西河南湖广等处军务一员 总督浙江福建江南兼制江西军务一员 总督陜西山西河南湖广四川五省军务一员总督鳯阳地方兼制河南湖广军务一员 总督保定地方军务一员 总督河南湖广军务兼廵抚河南一员 总督九江地方兼制江西湖广军务一员 总理南直河南山东湖广四川军务一员 总理河漕兼提督军务一员 总理粮储提督军务兼廵抚应天等府一员 廵抚浙江等处地方兼提督军务一员 廵抚福建地方兼提督军务一员 廵抚顺天等府地方兼整饬蓟州等处边备一员 廵抚保定等府提督紫荆等关兼管河道一员 廵抚河南等处地方兼管河道提督军务一员 廵抚山西地方兼提督雁门等关军务一员 廵抚山东等处地方督理营田兼管河道提督军务一员 廵抚辽东地方賛理军务一员 廵抚宣府地方賛理军务一员 廵抚大同地方賛理军务一员 廵抚延绥等处賛理军务一员 廵抚寜夏地方賛理军务一员 廵抚甘肃等处賛理军务一员廵抚陜西地方赞理军务一员 廵抚四川等处地方兼提督军务一员 廵抚湖广等处地方兼賛理军务】   【一员 廵抚江西地方兼理军务一员 廵抚南赣汀韶等处地方提督军务一员 廵抚广东地方兼賛理军务一员 廵抚广西地方一员 廵抚云南兼建昌毕节等处地方賛理军务兼督川贵粮饷一员 廵抚贵州兼督理湖北川东等处地方提督军务一员 廵抚天津地方賛理军务一员 廵抚登莱地方賛理军务一员 廵抚安庐地方賛理军务一员 廵抚偏沅地方賛理军务一员 廵抚宻云地方賛理军务一员廵抚淮地方賛理军务一员 廵抚承天賛理军务一员 抚治郧阳等处地方兼提督军务一员 賛】   【理松潘地方军务一员】   蕙田案总督廵抚之名始于南北朝后周书文帝纪大统十六年拜章武公导为大将军总督留守诸军武帝纪建德二年诏皇太子赟廵抚西土又南史吴明彻吾为总督必须身居其后是也明初命京卿廵抚地方有军事则命总督军务因事而设事已旋罢原未为一定之官称其后各省俱有之遂为定员而布按二司之权轻矣   通政使司【通政使一人左右通政各一人左右防议各一人掌受内外章疏敷奏封驳之事其属经厯知事各一人洪武三年置察言司寻罢十年始置通政使司建文中改司为寺使为卿通政叅议为少卿寺丞増置左右补阙左右拾遗各一人成祖复旧制成化二年置提督誊黄右通政后革】   大理寺【卿一人左右少卿各一人左右寺丞各一人掌审谳平反刑狱之政令其属司务二人左右寺寺正各一人寺副二人评事四人吴元年置大理司洪武元年革三年置磨勘司寻亦革十四年复置大理寺又置审刑司共平庶狱十九年罢审刑司】   蕙田案刑部都察院并大理寺谓之三法司而大理寺独以平反为职凡三法司防审初审刑部都察院为主覆审则大理寺为主   詹事府【詹事一人少詹事二人府丞二人掌辅导太子其属主簿一人録事二人通事舍人二人 左春坊大学士左庶子左谕德各一人左中允左賛善左司直郎各二人左清纪郎一人左司諌二人右春坊亦如之 司经局洗马一人校书正字各二人 洪武初东宫官属自三少賔客外则有左右詹事同知詹事院副詹事詹事丞及左右率府使同知副使谕德賛善大夫皆以勲旧大臣兼领又有文学中舍正字侍正洗马庻子及賛读等官十五年更定左右春坊司经局官二十二年始置詹事院二十五年改院为府凡坊局之事悉总之建文中又置资德院成祖复旧制按詹事府多由他官兼掌成化以后率以礼部尚书侍郎由翰林出身者兼之其协理者无常员春坊大学士司直司諌清纪郎俱不常置中叶以后出阁讲读每点别员本府坊局仅为翰林官迁转之阶】   翰林院【学士一人掌制诰史册文翰之事备天子顾问侍读学士侍讲学士各二人侍读侍讲各二人掌讲读经史五经博士九人典籍二人侍书二人待诏六人孔目一人史官修撰编修检讨庶吉士无定员吴元年初置翰林院十四年令编修检讨典籍同左春坊左司直郎正字賛读考驳诸司奏启平允则署其衔曰翰林院兼平驳诸司文字某官某列名书之建文时设承防改侍读侍讲两学士为文学博士成祖初复旧又特简讲读编检等官叅预机务谓之内阁然解缙胡广等既直文渊阁犹相继署院事洪熈以后杨士竒等加至师保礼絶百僚始不复署内阁本翰林之职故嘉隆以前文移关白犹称翰林院以后则竟称内阁矣其在六部自成化以后礼部尚书侍郎必由翰林吏部两侍郎必有一由于翰林其由翰林者尚书则兼学士侍郎则兼读讲学士其在詹事府暨坊局官视其品级必带本院衔】   王氏圻曰英宗天顺中大学士李贤建议请专选进士科充翰林院官遂为制自后非进士起家不得居翰林为孤卿非翰苑出身不得入内阁居宥宻   国子监【祭酒一人司业一人掌国学诸生训导之政令其属监丞一人五经博士五人助教十五人学正十人学録七人典簿一人典籍一人掌馔二人明初即置国子学洪武八年又置中都国子学十五年改为国子监二十六年罢中都国子监建文中陞监丞为堂上官革学正学録成祖初复旧祭酒司业明初择有学行者任之后皆由翰林官迁转】   蕙田案明制府院寺监设丞俱为堂上官独国子监丞领绳愆防事为属员   太常寺【卿一人少卿二人寺丞二人掌祭祀礼乐之事其属典簿二人博士二人协律郎二人賛礼郎九人司乐二十人天坛地坛朝日坛夕月坛先农坛帝王庙祈谷殿长陵献陵景陵裕陵茂陵泰陵显陵康陵永陵昭陵各祠祭署俱奉祀二人祀丞二人牺牲所吏目一人吴元年置太常司三十年改为寺 提督四夷馆少卿一人掌译书之事初翰林院后増太常卿少卿各一员为提督嘉靖中裁卿一员】   光禄寺【卿一人少卿二人寺丞二人掌祭享宴劳酒醴膳羞之事其属典籍二人録事一人大官珍羞良醖掌醢四署各署正一人署丞四人监事四人司牲司大使副使各一人司牧局大使一人银库大使一人吴元年置宣徽院洪武元年改为光禄寺八年改寺为司三十年复为寺】   太仆寺【卿一人少卿二人寺丞二人掌牧马之政令其属主簿一人常盈库大使一人所辖各牧监监正监副録事各一人各羣羣长一人洪武初置羣牧监于荅荅失里营所六年更置羣牧监于滁州旋改为太仆寺后定所辖牧监十四羣九十有七三十年置行太仆寺于北平永乐以后以行太仆寺为太仆寺其旧在滁州者为南京太仆寺】   鸿胪寺【卿一人左右少卿各一人左右寺丞各一人掌朝防賔客吉凶仪礼之事其属主簿一人司仪司賔二署各署丞一人鸣賛四人序班五十人吴元年置侍仪司九年改为殿庭仪礼司三十年改为鸿胪寺】尚寳司【卿一人少卿一人司丞三人掌寳玺符牌印章太祖初设符壐郎吴元年改为尚寳司】吏户礼兵刑工六科【都给事中各一人左右给事中各一人给事中吏科四人户科八人礼科六人兵科十人刑科八人工科四人掌侍从规諌补阙拾遗稽察六部百司之事明初设给事中洪武六年始分为六科十年承敕监十二年改通政司十三年置諌院有左右司諌及正言后又置諌议大夫寻皆罢二十二年改给事中为源士未防复旧】   中书科【中书舍人二十人掌书冩诰敕制诏银册铁劵等事 直文华殿东房中书舍人掌奉防书冩书籍直武英殿西房中书舍人掌奉防篆冩册寳图书俱无定员 内阁诰敕房中书舍人制敕房中书舍人并无定员诰敕房掌书办文官诰敕畨译敕书并外国文书揭帖兵部纪功勘合底簿制敕房掌书办制敕诏书诰命册表寳文玉牒讲章碑额题奏揭帖一应机宻文书各王府敕符底簿洪武七年设直省舍人中书省后改中书舍人与给事中俱承敕监建文中革中书舍人改为侍书翰林院成祖复旧制寻设中书科定舍人员宣德间内阁置诰敕制敕两房皆设中书舍人嘉靖二十年选各部主事大理寺评事带原衔直诰敕制敕两房】   蕙田案明代中书舍人有三其直文华武英殿者率取善书画者充之其直诰敕制敕两房者则为内阁之属嘉靖以后多选部寺诸臣入直归有光以太仆寺丞直制敕房则各寺堂上官亦有直两房者矣两房舍人与文华武英殿舍人及中书科舍人名同实异明史并为一条今姑从之而附辨于后   行人司【司正一人左右司副各一人行人三十七人掌捧节奉使之事洪武十三年置建文中鸿胪寺后复旧】   钦天监【监正一人监副二人掌天文厯数占推歩之事其属主簿一人春夏中秋冬五官正各一人五官灵台郎八人五官保章正二人五官挈壶正二人五官监三人五官司书二人五官司晨八人漏刻博士六人明初设太史监吴元年改监为院洪武元年改为司天监又置囘回司天监三年改曰钦天监三十一年罢囘囘钦天监】   太医院【院使一人院判二人掌医疗之法其属御医四人吏目一人生药库惠民药局各大使一人副使一人太祖设医学提举司寻改为太医监吴元年改监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