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注 - 第 255 页/共 283 页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三卷□虫部   标题:蜹ruì   注解:秦晋谓之蜹,楚谓之蟁。蟁作蚊,俗。今正。蟁在□部,故不类列于此也。此为方俗殊语以举例也。从虫芮声。而鋭切。十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三卷□虫部   标题:蟰xiāo   注解:蟰蛸,双声。长股者。释虫曰:蟰蛸,长□。豳风毛传同。跂当作踦。其足长,故谓之长踦。许则显之曰长股者也。此鼅鼄之一穜,俗谓喜母。从虫肃声。古音肃在三部。今音稣雕切。俗写作蟏蛸。古音消。今音所交切。此古今之转变也。蛸篆已见上文,为□蛸字,故此不再出。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三卷□虫部   标题:□shěnɡ   注解:□虫也。有虫名□也。从虫省声。息正切。十一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三卷□虫部   标题:蜉liè   注解:商何也。释虫曰:蛶,螪何。郭云未详。陆云商失羊反。字林之亦反。按字林近古,之亦反则字本作□,而许书当作啻何矣。从虫寽声。力辍切。十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三卷□虫部   标题:蜡qù   注解:蝇□也。肉部曰:□,蝇乳肉中也。蜡□音义皆通。《周礼》:“蜡氏掌除骴。”蜡氏,秋官职也。郑曰:蜡,骨肉臭腐,蝇虫所蜡也。蜡读如狙司之狙。按狙司,卽觑伺也。蝇虫所蜡,卽蝇乳肉中之说。乳者,生子也。蝇生子为蛆。蛆者俗字,□者正字,蜡者古字。已成为蛆,乳生之曰□,曰蜡。齐民要术:作浥鱼法,勿令蝇□。其意同也。释虫:□丑罅。□千据反。卽蜡字之异者也。广韵音误而字不误。今尔雅各本误。郭云:罅者,剖母背而生。今大蝇有如是者。蚕蛹变而为蛾,亦是裂□而出。蜡字,礼记、郊特牲借为八蜡字。寻八蜡本当作昔。昔,老也。息老物也。故字林作□。李仁甫说文作蜡,年终祭名。斯为巨谬。本艹以蜡为水母之名。从虫昔声。此当依广韵七虑切。五部。自大徐鉏驾切,遂有改其义曰年终祭名者矣。葢唐韵只有蜡祭音义,不可以释此。犹系古诣切,不可以释系□也。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三卷□虫部   标题:蝡ruǎn   注解:动也。动者,作也。虫之动曰蝡。从虫耎声。而沇切。十四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三卷□虫部   标题:蚑qí   注解:徐行也。凡生之类,行皆曰蚑。依李善洞箫,琴二赋注补徐字及凡生以下八字。凡虫行曰蚑。周书曰:蚑行喘息。小弁曰:鹿斯之奔,维足伎伎。伎本亦作跂。毛传曰:舒皃。笺云:伎伎然舒者,留其羣也。按其字当作蚑蚑。毛传、郑笺正与徐行说合也。汉书:跂跂脉脉善缘壁。其字亦当作蚑蚑。凡生之类者,或行或飞,或毛或□,或介或鳞皆是也。从虫支声。巨支切。十六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三卷□虫部   标题:蠉xuān   注解:虫行也。凡虫行曰蠉。上蚑为徐行,则蠉为疾行也。羽部曰:翾,小飞也。从虫瞏声。香沇切。十四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三卷□虫部   标题:□chǎn   注解:虫申行也。各本作曳行。以读若骋定之,则伸行为是。今正。许本无伸字,只作申,故讹为曵也。从虫屮声。读若骋。屮读若彻。屮声而读骋者,以双声为用也。依说文在十一部。今读丑善切。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三卷□虫部   标题:螸yú   注解:螽丑螸,螽俗本作蠭。今依宋本、李焘本、集韵正。释虫曰:蠭丑螸。音义曰:蠭,施干作螽。施所据与许合。□腴也。腴者,腹下肥也。螽之类皆垂其腴矣。从虫欲声。余足切。三部。篇、韵皆羊朱切。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三卷□虫部   标题:□shàn   注解:蝇丑□,释虫文。字只作扇。摇翼也。也字依宋本补。从虫扇声。式战切。十四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三卷□虫部   标题:蜕tuì   注解:它蝉所解皮也。从虫兑声。兑声各本作税省声,浅人改耳。今正。输芮切。十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三卷□虫部   标题:□hē   注解:螫也。蠚螫葢本一字,若声赦声同部也。或读呼各切,山东行此音。或读式亦切,关西行此音。见释玄应书。今人乃以此篆切呼各,下篆切式亦,分而二之。从虫,若省声。呼各切。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三卷□虫部   标题:螫shì   注解:虫行毒也。周颂曰:自求辛螫。古亦叚奭为之。史记有如□宫螫将军,汉书作奭将军是也。或云□音知列切。亦作蜇。从虫赦声。施只切。古音在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三卷□虫部   标题:蝁è   注解:镻也。俗本作虺属。今依宋本及集韵正。长部曰:镻,蝁也。与此为转注。详长部下。从虫亚声。乌各切。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三卷□虫部   标题:蛘yǎnɡ   注解:骚蛘也。骚各本作搔。今正。疥字下曰:骚也。今亦作搔。搔,□也。非其意。唐人所引作瘙。瘙见号韵,乃俗字,许所无。依义当作骚。骚,骚□也。毛云动也。骚痒者,扰动于肌肤闲也。玄应引礼记蛘不敢搔。俗多用痒痒养字,葢非也。蛘从虫者,往往有虫潜于膜。故疥字亦或作□,作蚧。从虫羊声。余□切。十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三卷□虫部   标题:□shí   注解:败创也。败者,毁也。创者,伤也。毁壤之伤有虫食之,故字从虫。春秋经曰:鼷鼠食郊牛角。又曰:日有食之。字或作□。从虫人食,食亦声。乘力切。一部。按可云饰省声。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三卷□虫部   标题:蛟jiāo   注解:龙属,无角曰蛟。各本作龙之属也四字。今依韵会正。龙者,鳞虫之长,蛟其属。无角则属而别也。郭氏山海经传曰:似蛇,四脚,细颈,颈有白婴,大者数围,□生,子如一二斛瓮,能吞人。按蛟或作鲛。然鲛者鱼名,其字不相代也。从虫交声。依韵会本四字在此。古肴切。二部。池鱼满三千六百,蛟来为之长,能□鱼而飞。韵会有而字。置笱水中卽蛟去。□者,先导也。曲竹捕鱼曰笱。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三卷□虫部   标题:螭chī   注解:若龙而黄,南都赋曰:惮□龙,怖蛟螭。李注引说文蛟螭若龙而黄。按李注蛟字误衍。左思蜀都赋:或藏蛟螭。刘注云:蛟螭,水神也。一曰雌龙,一曰龙子。似亦谓蛟螭为一物。然上林赋蛟龙赤螭。文颖曰:龙子为螭。张揖曰:赤螭,雌龙也。皆刘说所本。张、左之赋皆不谓蛟螭一物也。许谓离为山神,螭为若龙而黄,与诸家说异。司马相如曰赤螭。杨雄解嘲曰:翠虬绛螭之将登乎天。不谓其色黄矣。北方谓之地蝼。吕氏春秋曰:黄帝之时,天先见大蝼大螾。史记封禅书:黄帝得土德,黄龙地螾见。地蝼之说,其本此与。非蝼蛄也。从虫□声。丑知切。古音在十七部。或云无角曰螭。六字疑后人所增,非许书本有。葢旣改虬下为有角,则注此为无角。〖注〗□字原从凶不从□。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三卷□虫部   标题:虬qiú   注解:龙无角者。各本作龙子有角者。今依韵会所据正。然韵会尚误多子字。李善注甘泉赋引说文虬,龙无角者。他家所引作有角,皆误也。王逸注离骚天问□言有角曰龙,无角曰虬。高诱注淮南同。张揖上林赋注、后汉书冯衍传注、玉篇、广韵皆曰:无角曰虬。绝无龙子有角之说。惟广雅云:有角曰□。卽虬字。无角曰□。卽螭字。其说乖异,恐转写之讹,不为典要。从虫丩声。渠幽切。三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三卷□虫部   标题:蜦lún   注解:它属也。它者,虫也。象寃曲垂尾形。蜦卽其属也。黑色,潜于神渊之中,能兴云致雨。依甘泉、江赋二注订。淮南书曰:牺牛粹毛,宜于庙牲,其于以致雨不若黑蜧。高云:黑蜧,神蛇。潜于神渊,能兴云雨。从虫仑声,读若□艹。□各本讹戾。今正。□见艹部。仑声而读□者,双声也。十三部与十五部音转冣近也。力计切。大徐力屯切。蜧,蜦或从戾。淮南书如此作。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三卷□虫部   标题:螊lián   注解:海虫也。长寸而白,可食。按自螊至蝓八篆为一类,皆介虫也。其外有□。螊其小者也。长寸而白,谓其□。可食,谓其中肉也。本艹所谓□□似蛤而长扁。蝛与螊音同。玉篇曰:螊,小蚌。可食。从虫兼声。读若嗛。按嗛户监切。则当依玉篇胡缄切。古音当在七部。大徐、广韵力盐切。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三卷□虫部   标题:蜃shèn   注解:大蛤。依韵会有此二字。罗氏愿曰:月令九月雀入大水为蛤。十月雉入大水为蜃。比雀所化为大,故称大蛤也。按郑注礼记曰:大蛤曰蜃。韦注国语曰:小曰蛤,大曰蜃。高注吕览曰:蜃,蛤也。高浑言之,郑、韦析言之。蜃与蚌虽属而别。郭注尔雅云:蚌卽蜃。蜃之用详于周礼、左传。玉部曰:珧,蜃甲也。所以饰物。珕,蜃属。天子佩刀玉琫珧珌,士珕琫珧珌。雉入水所匕。五字依广韵所据。各本作雉入海化为蜃。按自夏小正九月雀入于海为蛤,十月玄雉入于淮为蜃。故国语赵□子所说正同。而吕氏、月令皆言入大水。郑于季秋则曰大水,海也。于孟冬则曰大水,淮也。皆本小正为说。知许□不作雉入海矣。从虫辰声。时忍切。十三部。玉篇作□,入□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三卷□虫部   标题:□ɡé   注解:蜃属。属而有大小之别也。有三,目下。皆生于海,三者生于海。别于生淮者也。厉,千岁雀所匕。千当作十。雀十岁则为老矣。月令所云爵入大水为蛤也。高诱注时则训连上宾字读,云宾雀者,老雀也,栖入堂宇之闲如宾客者。秦人谓之牡厉。本艹经虫鱼上品有牡蛎。海蛤者,百岁燕所匕也。本艹经虫鱼部上品有海蛤。陶隐居云:以细如巨胜润泽光净者好。图经云:久烂者为海蛤,未烂有文理者为文蛤也。此又其一也。魁蛤,一名□絫,老服翼所匕也。服翼,蝙蝠也。详尔雅、方言。释鱼:魁。陆注曰:本艹云魁状如海蛤,圆而厚,外有理纵横,卽今之蚶也。按宋人谓之瓦屋子。今浙人食之,亦名瓦陇子,以其纹理名之。此其一也。以上三十二字今本有讹夺。依尔雅音义正。从虫合声。古沓切。八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三卷□虫部   标题:螷pí   注解:陛也。陛各本作蜌,今尔雅同。韵会作陛,卽蚌语之转也。当依玉部作玭。玭,蚌之有声者也。释鱼曰:蜌,螷。许无蜌字,故先螷而以陛释之。郭云:今江东呼蚌长而陜者为螷。陶隐居注本艹之蝏□也。蝏音亭。□蒲幸切。卽螷字。周礼鳖人醢人皆有螷。郑司农云:螷,蛤也。杜子春云,螷,蜯也。蜯卽蚌字。蚌蛤有异。故二家说不同。许用杜说也。故下文受之以蚌。修为螷,圜为蠇。毛诗传曰。修,长也。长者谓之螷,圆者谓之蠇。从虫庳声。蒲猛切。十一部。按庳声而读入十一部者,支清之合音也。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三卷□虫部   标题:蚌bànɡ   注解:蜃属。蜃当作螷。释鱼曰:蚌,含浆。郑注鳖人云:狸物,亦谓鱴刀,含浆之属。按珠出于蚌。玉部曰:玭,蚌之有声者。从虫丰声。步项切。九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三卷□虫部   标题:蠇lì   注解:蚌属。佀螊□大。螊卽上文长寸而白者。据本艹经牡蛎条注,则此物有绝大者,不得云似螊□大也。且蛤下作厉,云秦谓之牡厉。似蛤属有厉,蚌属有蠇,其字不必同,不烦以本艹牵合也。许所闻或与后人不□合。读书不贵尽信。出海中,今民食之。从虫万声。读若赖。力制切。十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三卷□虫部   标题:蜗wō   注解:蜗,此复举篆文之未□者也,当依韵会□。蠃也。蠃者,今人所用螺字。释鱼曰:蚹蠃,螔蝓。郑注周礼醢人:蠃,螔蝓。许上文蠃下亦云:一曰蠃,螔蝓。此物亦名蜗。故周礼、仪礼蠃醢,内则作蜗醢。二字□韵相转注。薛综东京赋注曰:蜗者,螺也。崔豹曰:蜗,陵螺。蜗本呙声,故蜗牛或作瓜牛。徐仙民以力戈切蜗,似未得也。力戈乃蠃字反语耳。今人谓水中可食者为螺,陆生不可食者曰蜗牛。想周、汉无此分别。蠃古多叚蠡为之。从虫呙声。古华切。十七部。旧音当如过。此篆旧在蠯蚌二篆闲。今按蠃卽螔蝓,前文蠃篆下言之,故移使相联。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三卷□虫部   标题:蝓yú   注解:虒蝓也。虒蝓读移臾二音。今生墙壁闲湿处,无□,有□角,无足,延行地上。俗□延游,卽虎蝓古语也。本艹经作□蝓,云一名陵螺。后人又出蜗牛一条。据本经则□蝓卽蜗牛。合之释虫及郑注周礼、许造说文皆不云蠃与螔蝓为二,葢螺之无□者古亦□螺,有□者正呼螔蝓,不似今人语言分别□也。陆佃、□宗奭分别之说,似非古言古义。从虫俞声。羊朱切。古音在四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三卷□虫部   标题:蜎yuān   注解:肙也。肙各本作蜎,仍复篆文不可通。考肉部肙下云:小虫也。今据正。韵会引说文井中虫也,恐是据尔雅注改。肙蜎葢古今字。释虫:蜎,蠉。蠉本训虫行,叚作肙字耳。郭云:井中小蛣蟩亦虫,一名□孒。广雅曰:□孒,蜎也。周礼:刺兵欲无蜎。注云:蜎,掉也。谓若井中虫蜎蜎。诗毛传曰:蜎蜎,蜀皃。蜀,桑虫也。其引申之义也。今水缸中多生此物,俗谓之水蛆,其变为□。从虫肙声。形声中有会意。狂兖切。十四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三卷□虫部   标题:蟺shàn   注解:夗蟺也。夗,转卧也。引申为凡宛曲之称。夗蟺叠韵。葢谓凡虫之冤曲之状。篇、韵皆云:□蟺,蚯蚓也。虽蚓有此名,而非许意。上文蜎善曲之物也,故承之以蟺。从虫亶声。常演切。十四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三卷□虫部   标题:□yōu   注解:□蟉也。三字句。□韵也。司马相如大人赋:骖赤螭靑虬之□蟉蜿蜓。谓宛转之皃也。按篇、韵皆曰龙皃,依赋文为训耳,非许有龙皃二字也。从虫幽声。于虬切。亦上声。三部。汉书作蚴。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三卷□虫部   标题:蟉liú   注解:□蟉也。从虫翏声。力幽切。亦上声。三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十三卷□虫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