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 - 第 266 页/共 976 页
□ 【午集下】【穴字部】 □ 【正字通】俗竊字。
□ 【午集下】【穴字部】 □ 【廣韻】牽繭切【集韻】牽典切,□音豤。不動也。
馈 【戌集下】【食字部】 饋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求位切【正韻】具位切,□音匱。【廣韻】餉也。【周禮天官】膳夫凡王之饋。【註】進食于尊者曰饋。 又【儀禮特牲饋食禮】特牲饋食之禮,不諏日。【註】祭祀自孰始曰饋食。饋食者,食道也。又【士虞禮】特豕饋食。【註】饋,猶歸也。以物與神及人,皆言饋。 又【左傳成十年】晉侯欲麥,使甸人獻麥,饋人爲之。【註】饋人,主治公膳者也。 【集韻】或作歸餽。 又【集韻】徒回切,音頹。餹饋,餌名,屑米和蜜蒸之。考證:〔【周禮天官】膳夫掌王之饋。【註】進食于尊曰饋。〕 謹照原文掌王之饋改凡王之饋。尊下增者字。
馘 【戌集下】【首字部】 馘 【廣韻】【韻會】古獲切【集韻】骨或切【正韻】古伯切,□音蟈。【玉篇】截耳也。【說文】軍戰斷耳也。【詩大雅】攸馘安安。【註】軍法,獲而不服,則殺而獻其左耳。【禮王制】以訊馘告。【註】訊是生者,馘是死而截耳者。【爾雅釋詁】馘,獲也。【註】今以獲賊耳爲馘。又【五音集韻】呼狊切,音洫。面也。【莊子列禦□】槁項黃馘。 【說文】本作聝。【字林】截耳則作耳旁,獻首則作首旁。 又叶况壁切,音翕。【詩魯頌】矯矯虎臣,在泮獻馘。叶上德服。考證:〔【說文】軍戰斷首也。〕 謹照原文斷首改爲斷耳。
馜 【戌集下】【香字部】 馜 【集韻】乃倚切,音柅。馜,香也。
馭 【亥集上】【馬字部】 馭 【廣韻】牛倨切【集韻】牛據切【正韻】魚據切,□語去聲。【玉篇】與御同。使馬也。【說文】卸,解車馬也。或彳或卸,皆御者之職。古作馭、□、御。御一曰侍也,進也。【周禮夏官馭夫】掌馭貳車從車使車,分公馬而駕治之。又【天官大宰】以八柄詔王馭羣臣,以八統詔王馭萬民。又【夏官大馭】掌馭玉路以祀及犯軷。【註】大馭,馭之最尊者。軷,祭行道之神也。通作御。又【地官保氏】五馭。【註】一鳴和鸞,二逐水曲,三過君表,四舞交衢,五逐禽左。【正韻】詩書皆作御。御與馭,義同者不得重押,義異者非。
騸 【亥集上】【馬字部】 騸 【正字通】式戰切,音扇。割去勢也。【臞仙肘後經】騸馬,宦牛,羯羊,閹猪,鐓雞,善狗,淨貓。 又接樹曰騸樹。【月令廣義】有騸樹法。 一作扇。【五代史郭崇韜傳】謂繼岌曰:當盡去宦官,至於扇馬,亦不可騎。
騻 【亥集上】【馬字部】 騻 【集韻】【韻會】【正韻】□所兩切,音爽。【玉篇】驌騻,古之良馬。 又通作爽。【左傳定三年】唐成公如楚,有兩肅爽馬。 又或作驦。【晉書郭璞傳】昆吾挺鋒,驌驦軒髦。【註】驦當爲騻。 又【廣韻】色莊切【集韻】【韻會】【正韻】師莊切,□音霜。義同。
驃 【亥集上】【馬字部】 驃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毗召切,音票。【玉篇】驍勇也。 又【說文】黃馬發白色。一曰白髦尾也。 又【集韻】馬行疾貌。 又驃騎,官名。【前漢武帝紀】驃騎將軍霍去病出隴西。【霍去病傳】作票騎。 又【集韻】□笑切,標去聲。馬黃色。
【巳集中】【火字部】 【玉篇】同燧。
□ 【卯集下】【斗字部】 □ 【廣韻】都歷切【集韻】丁歷切,□音的。【博雅】量也。
□ 【卯集下】【方字部】 □ 【五經文字】旐,石經作□。
□ 【備考】【卯集】【斗字部】 □ 【搜眞玉鏡】音角。
□ 【午集下】【穴字部】 □ 【廣韻】宅加切【集韻】直加切,□音茶。窊□,深貌。
□ 【未集上】【竹字部】 □ 【廣韻】莫撥切【集韻】莫葛切,□音末。捕魚竹器。【篇海】捕鰌竹器也。
馧 【戌集下】【香字部】 馧 【廣韻】【韻會】□於云切,音媼。【玉篇】葐□。【廣韻】香也。今作蒕。 又【廣韻】【集韻】□烏沒切,音□。【廣韻】□馞,大香。
馺 【亥集上】【馬字部】 馺 【唐韻】蘇合切【集韻】【韻會】【正韻】悉合切,□音趿。【說文】馬行相及也。【玉篇】馬行貌。【揚雄甘泉賦】輕先疾雷而馺遺風。【註】車騎之疾也。 又馺娑,漢殿名。【班固西都賦】經駘盪而出馺娑。 又馺娑,參差逶遲貌。
馾 【亥集上】【馬字部】 馾 【廣韻】【集韻】□丁紺切,音□。【廣韻】馬步近前。又【集韻】馬睡貌。 又【集韻】都感切,音耽。馬名。
【丑集下】【女字部】 【集韻】職日切,音質。女字。
駎 【亥集上】【馬字部】 駎 【廣韻】【集韻】□直佑切,音胄。【玉篇】馬競馳也。
飯 【戌集下】【食字部】 飯 【廣韻】扶晚切【集韻】【韻會】父遠切,□音笲。【玉篇】餐飯也。【禮曲禮】飯黍毋以箸。又【文王世子】文王一飯亦一飯,文王再飯亦再飯。 又【儀禮少牢饋食禮尸又食註】或言食,或言飯。食,大名,小數曰飯。【疏】食大名者,以其論語文多言食,故云食大名也。小數曰飯者,此少牢特言三飯五飯九飯之等,據一口謂之一飯,五口謂之五飯等,據小數而言,故云小數曰飯。 又【論語】亞飯、三飯、四飯。【註】以樂侑食之官。【白虎通】王者平旦食、晝食、晡食、暮食,凡四飯,諸侯三飯,大夫再飯。 又指本。【儀禮士喪禮】設決麗于掔自飯持之。【註】麗,施也。掔手後節中也。飯,大擘指本也。決,以韋爲之籍,有彄,彄內端爲紐,外端有橫帶,設之以紐,擐大擘指本也。 又【唐韻】符萬切【集韻】【韻會】扶萬切【正韻】符諫切,□煩去聲。【說文】食也。【汲冢周書】黃帝始炊穀爲飯。【禮曲禮】毋摶飯。【疏】取飯作摶,則易得多。是欲爭飽非謙也。 又【儀禮公食大夫禮】賔升,公揖退于箱,賔卒食,會飯三飲。【註】會飯謂黍稷也。 又叶扶霰切,音卞。【蘇轍詩】岸上遊人暮不歸,淸香入袖凉吹靣。投壺擊鞠綠楊隂,共盡淸尊餐白飯。 【廣韻】同□。俗作飰。考證:〔【儀禮註】食,大名,小數曰飯。【疏】據少數而言,故云小數飯也。〕 謹照原文少數改小數。飯也改曰飯。〔【曲禮】毋摶飯。【註】取飯作摶,則易得多。〕 謹照原文註改疏。〔【儀禮公食大夫禮】賔升,公揖退于箱,賔卒食,會飯三飯。〕 謹照原文三飯改三飲。
飳 【戌集下】【食字部】 飳 【集韻】朱戍切,音注。餌也。 又【廣韻】天口切【集韻】他口切,□音妵。【廣韻】同□。【集韻】或作飳□。
駈 【亥集上】【馬字部】 駈 【玉篇】同驅。
【補遺】【丑集】【土字部】 【五音集韻】俗韓字。 又【字彙補】人名。朱謀,著《易象通》《邃古記》《水經注箋》諸書。 又【篇海類編】于鬼切,韋上聲。,墷也。
【巳集上】【水字部】 【廣韻】古達切【集韻】【正韻】居曷切,□音葛。水名。又□,波勢也。一曰水深廣貌。【木華海賦】□浩汗。 又【玉篇】乙例切【集韻】於例切,□音瘞。【博雅】淸也。一曰蓋也。 又【集韻】於蓋切,音藹。義同。
【子集中】【人字部】 【廣韻】卽就切【集韻】側救切。【焦竑俗用雜字】任身傭作曰,音縐。
騾 【亥集上】【馬字部】 騾 【廣韻】落戈切【集韻】【韻會】盧戈切,□音摞。【廣韻】騾馬也。【正韻】同驘。【呂氏春秋】趙□子臣陽城渠胥有疾,醫云:得白騾肝則生,不得則死。□子殺所愛白騾,取肝與之。【神仙別傳】李少君死,後有人見之,在河東蒲阪,乗靑騾。帝聞之,發棺,皆無所有矣。【李賀詩】少君騎海上,人見是靑騾。
□ 【未集中】【网字部】 □ 【字彙補】古黔字。【廣川書跋】秦鐵權銘:黔首。黔字寫作□也。
□ 【未集中】【糸字部】 □ 【集韻】女介切。絮亂貌。
□ 【未集上】【竹字部】 □ 【字彙】虛放切,音况。覓魚具。
驉 【亥集上】【馬字部】 驉 【廣韻】朽居切【集韻】【韻會】【正韻】休居切,□音虛。【廣韻】駏驉,獸似騾也。
驌 【亥集上】【馬字部】 驌 【廣韻】息逐切【集韻】息六切,□音肅。【玉篇】驌騻,古之良馬。 又【集韻】所六切,音縮。義同。
驍 【亥集上】【馬字部】 驍 【唐韻】古堯切【集韻】【韻會】【正韻】堅堯切,□音澆。【說文】良馬也。 又【玉篇】勇捷也。【廣韻】驍武,漢書,梟騎。借用梟,與驍通。 又【西京雜記】古之投壷取中而不求還,郭舍人則激矢令還,一矢百餘反,謂之爲驍。又《颜氏家訓》汝南周璝、會□徽,□能一箭四十餘驍。 考證:〔【禮投壷】投壷妙者,有連花驍。驍者,矢躍出也。箭自壷躍出,復以手接之,屢投屢躍不墜地,曰驍。【西京雜記】郭舍人能投壷,一箭七十餘驍。〕 謹按投壷妙者云云壷篇無此語,所引西京雜記亦與原文不合,謹改爲:西京雜記古之投壷取中而不求還,郭舍人則激矢令還,一矢百餘反,謂之爲驍。又颜氏家訓汝南周璝會□徽□能一箭四十餘驍。
驗 【亥集上】【馬字部】 驗 【唐韻】【集韻】【韻會】□魚窆切,黏去聲。【玉篇】馬名也。 又證也,效也。【史記晉世家】獻公曰:何以爲驗。荀息對曰:使死者復生,生者不慙,爲之驗。 又考視也。【前漢楊惲傳】惲下廷尉,于定國考問,左驗明白。【註】左,證左也。言當時在其左右見此事者也。又【前漢平帝詔】其當驗者,卽驗問。【註】就其所居而問。 俗作騐驗,非。
驚 【亥集上】【馬字部】 驚 【唐韻】【集韻】舉卿切【正韻】居卿切,□音京。【說文】馬駭也。【玉篇】駭也。【易震卦】震驚百里。【詩大雅】震驚徐方。【老子道德經】得之若寵,失之若辱,是謂寵辱若驚。 又叶居陽切,音姜。【張籍祭韓愈詩】月中登高灘,星漢交垂芒。釣車擲長綫,有獲齊驩驚。
饘 【戌集下】【食字部】 饘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諸延切,音旃。【玉篇】糜也。【說文】周謂之饘,宋謂之餬。【禮檀弓饘粥疏】厚曰饘,希曰粥。 又【廣韻】【集韻】□旨善切,音□。義同。【集韻】或作□餰飦□□□□□。
饠 【戌集下】【食字部】 饠 【廣韻】魯河切【集韻】【韻會】良何切【正韻】郞何切,□音羅。【玉篇】饆饠。【集韻】餠也。【正韻】食名。 【集韻】本作□。
饨 【戌集下】【食字部】 飩 【廣韻】【集韻】□徒渾切,音屯。【玉篇】餛飩也。【正字通】今餛飩卽餃餌別名,俗屑米麫爲末,空中裹餡,類彈丸形,大小不一,籠蒸啖之。【南粵志】閩人十月一日作京飩,祀祖告冬。【食物志】餛飩,或作餫飩。餫飩,象其圜形。又【集韻】屯閏切,迍去聲。味厚也。
馠 【戌集下】【香字部】 馠 【廣韻】火含切【集韻】呼含切,□音唅。【玉篇】香也。【博雅】馠馠,香也。或作□。
馥 【戌集下】【香字部】 馥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房六切,音伏。【廣韻】香氣芬馥。 又人名。冀州牧韓馥,見【後漢袁紹傳】。 又【廣韻】符逼切【集韻】弼力切,□音愎。義同。 又【潘岳射雉賦】彳亍中輟,馥焉中鏑。【註】馥,中鏃聲也。 又【集韻】拍逼切,音堛。義同。
【巳集上】【水字部】 【集韻】覓畢切,音密。與同。溢,水貌。
馿 【亥集上】【馬字部】 馿 【正字通】俗驢字。
驆 【亥集上】【馬字部】 驆 【字彙補】邦匹切,音畢。見《釋典》《江西隨函》。
驊 【亥集上】【馬字部】 驊 【廣韻】戸花切【集韻】【韻會】【正韻】胡瓜切,□音華。【玉篇】驊騮,駿馬。周穆王八駿之一。互詳駵字註。 又或作□。【列子周穆王篇】右服□騮而左綠耳。互見艸部□字註。 又通作華。【前漢地理志】華騮綠耳之乗。【註】與驊同。 【正字通】本作□。
饖 【戌集下】【食字部】 饖 【唐韻】於廢切【集韻】烏廢切,□音穢。【說文】飯傷熱也。【廣韻】飯臭。 又【集韻】乙冀切,音懿。義同。本作饐。
饞 【戌集下】【食字部】 饞 【廣韻】士咸切【集韻】【韻會】鋤咸切【正韻】鉏咸切,□音讒。【廣韻】不廉。【集韻】饕也。 又【韻會】通作嚵。【韓愈月蝕詩】雖食八九無嚵名。
饯 【戌集下】【食字部】 餞 【廣韻】【正韻】□慈演切,音踐。【說文】送去也。【徐曰】以酒食送也。【詩邶風】飮餞于禰。【註】祖而舍軷飮酒其側曰餞。【釋文】餞,音踐。【爾雅釋詁】餞,進也。【疏】餞者,進飮食之名也。 又凡送皆曰餞。【書堯典】分命和仲宅西曰昧谷,寅餞納日。【註】寅,敬也,餞禮送行者之名。納日,方納之日也。蓋以秋分之暮夕方納之日,而識其景也。【釋文】餞,賤衍反。 又【廣韻】疾箭切【集韻】【韻會】才線切【正韻】在線切,□音賤。義同。詩邶風,飮餞,徐邈讀。 又【集韻】子賤切,音箭。義同。
饴 【戌集下】【食字部】 飴 〔古文〕【唐韻】與之切【集韻】【韻會】盈之切【正韻】延知切,□音移。【玉篇】餳也。【六書故】以米糵煎秫爲目飴也。【釋名】飴小弱于餳,形怡怡然也。【本草】膠飴乾枯者曰餳。【詩大雅】堇荼如飴。 又【周禮天官鹽人】王之膳羞共飴鹽。【註】飴鹽,鹽之恬者,今戎鹽有焉。【疏】卽石鹽是也。 又通作□。【晉書石崇傳】王愷以□澳釜。 又【集韻】【韻會】□祥吏切,音寺。本作飤。【晉書王薈傳】以私米作饘粥以飴餓者。 【集韻】亦作□粠。籀文作□。
馅 【戌集下】【食字部】 餡 【字彙】胡鑑切,音陷。凡米麫食物,坎其中,實以雜味,曰餡。或作。【歐陽修歸田錄】京師賣酸者,俚俗誤書爲酸餡。滑稽子謂爲俊叨,蓋不知餡之从臽,而誤从舀也。
首 【戌集下】【首字部】 首 〔古文〕□□【廣韻】書久切【集韻】【韻會】【正韻】始九切,□音手。【說文】頭也。【易說卦】乾爲首。【周禮春官大祝】辨九□,一曰首,二曰頓首,三曰空首。【註】稽首,拜頭至地也。頓首,拜頭叩地也。空首,拜頭至手,所謂拜手也。 又元首,君也。【書益稷】元首起哉。 又【廣韻】始也。【公羊傳隱六年】春秋雖無事,首時過則書。【註】首,始也。時,四時也。過,歷也。春以正月爲始,夏以四月爲始,秋以七月爲始,冬以十月爲始。 又【揚子方言】人之初生謂之首。 又魁帥也。【禮檀弓】毋爲戎首,不亦善乎。【註】爲兵主來攻伐曰戎首。 又標表也。【禮閒傳】苴惡貌也。所以首其內,而見諸外也。【集說】首者,標表之義,蓋顯示其內心之哀痛于外也。 又要領也。【書秦誓】予誓告汝羣言之首。【傳】衆言之本要。 又【左傳僖十五年】秦獲晉侯以歸,大夫反首拔舍從之。【註】反首,謂頭髮下垂。 又【左傳成十六年】塞井□竈,□於軍中,而疏行首。【註】疏行首者,當陣前決開營壘爲戰道。 又【禮曲禮】進劒者左首。【疏】首,劒拊環也。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廬人】五分其晉圍,去一以爲首圍。【註】首,殳上鐏也。 又貍首,樂章名。【周禮春官樂師】凡射,諸侯以貍首爲節。 又【禮檀弓】貍首之斑然。【註】木文之華。 又官名。【史記犀首傳】犀首者,魏之隂晉人也。名衍,姓公孫氏。【註】司馬彪曰:若今虎牙將軍。 又山名。【書禹貢】壺口雷首。【疏】在河東蒲坂縣南,一名首山。左傳宣二年,宣子田於首山,卽此。 又邑名。【春秋僖五年】會王世子於首止。【註】衞地,□留襄邑縣,東南有首鄕。【公羊傳】作首戴。又【左傳昭二十八年】韓固爲馬首大夫。【註】今壽陽縣。又牛首,鄭邑,見【左傳桓十四年】。又刳首,晉地,見【左傳文七年】。 又國名。【山海經】有三首國。 又咳首,八蠻之一,見【風俗通】。 又馬名。【爾雅釋獸】馬四蹢皆白,首。【註】蹢,蹄也。四蹄白者名首。俗呼爲踏雪馬。 又【禮月令】首種不入。【註】首種謂稷。【疏】百穀稷先種,故云。 又豕首,茢甄別名。見【爾雅釋草】。 又姓。【正字通】明弘治汀州推官首德仁。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舒救切,音狩。【廣韻】自首前罪。【正字通】有咎自□,及告人罪,曰首。【前漢文三王傳】驕嫚不首。【註】不首,謂不伏其罪也。首,失救反。 又服也。【後漢西域傳】雖有降首,曾莫懲革。【註】首,猶服也,音式救反。 又頭向也。【禮玉藻】君子之居恆當戸,寢恆東首。【註】首,生氣也。【釋文】首,手又反。 又【戰國策】以秦之疆首之者。【註】言以兵向之。 又叶詩紙切,音始。【揚子太□經】凍登赤天,隂作首也。虛羸踦踦,擅無已也。 又叶賞語切,音黍。【班固述高帝贊】神母告符,朱旗廼舉。粵蹈秦郊,嬰來稽首。 又叶舂御切,音恕。【晉書樂志鼓吹曲】征遼東,敵失據。威靈邁日域,公孫旣授首。考證:〔【周禮春官大祝】三曰空首。【註】空首,拜頭至手,所謂拜首也。〕 謹照原文拜首改拜手。〔【春秋僖五年】諸侯盟于首止。【註】衞地,在陳留襄邑縣,東南有首鄕。〕 謹照五年經文改爲會王世子於首止。並照原註陳留上省在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