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 - 第 237 页/共 976 页

钹 【戌集上】【金字部】 鈸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蒲撥切,音跋。【玉篇】鈴也。【集韻】鈴屬。【韻會】樂書銅鈸,南齊穆士素所造,其圓數寸,大者出於扶南高昌疎勒之國,其圓數尺,隱起如浮漚,以韋貫之,相擊以和樂。唐燕樂法曲,有銅鈸相和之樂。【正字通】亦謂之銅盤,司馬承禎制□眞道曲,大羅天曲,有鐃鈸,蓋其小者,今亦用之以節樂。或謂之草子。或謂之鋪鈸。 钺 【戌集上】【金字部】 鉞 【廣韻】【集韻】【韻會】□王伐切,音越。【廣雅】鉞,斧也。【書牧誓】王左杖黃鉞。【左傳昭十五年】鏚鉞秬鬯。【疏】鉞大而斧小。【太公六韜】大柯斧重八斤。一名天鉞。【釋名】鉞,豁也。所向莫敢當前,豁然破散也。 又星名。【史記天官書】東井爲水事,其西曲星曰鉞。 【說文】本作戉。大斧,鉞車鑾聲,呼會切,引《詩》:鑾聲鉞鉞。【徐鉉曰】俗作鐬。以鉞作斧戉之戉。非是。【正字通】按徐說迂曲難通。《說文》越狘皆从戉聲,鉞从戉,讀若誨,別訓鑾聲,自相矛盾。徐渭俗作鐬非,不知从戉無嘒聲,尤非。古作戉。司馬法,从戉。詩書周禮史傳,□从鉞。鉞當卽戉之重文也。 钻 【戌集上】【金字部】 鉆 【唐韻】敕淹切【集韻】丑廉切,□音覘。【說文】鐵銸也。 又【說文】一曰膏車鐵鉆。 又【廣韻】巨淹切【集韻】其淹切,□音箝。【廣韻】持鐵者。【集韻】以鐵有所刼束也。【字彙補】同鉗。【倉頡篇】鉆,持也。【正字通】凡器兩頭交合,用鐵片錮之,或轉角處,鐵片兩頭拘定之,皆曰鉆。 又與鍼通。【周禮夏官射鳥氏註】鍼箭。【釋文】鍼,其炎反。或作鉆。 又□具。【後漢章帝紀】鉆鑽之屬,慘苦無極。【□寵傳】絕鉆鑽諸慘酷之科。 又【廣韻】【韻會】□託協切,音帖。【廣韻】鉆箸物也。 又【集韻】知林切,音碪。鬼谷子有飛鉆揣摩篇。【正字通】言察是非,飛而鉗持之。 又【集韻】知廉切,音霑。又渠金切,音琴。義□同。 又【正韻】同銛。【揚子法言】筆不鉆而獨加諸砥。○按法言本作銛,音簽。譌作鉆。正韻譌引。 钾 【戌集上】【金字部】 鉀 【廣韻】【集韻】【韻會】□古狎切。與甲同。鎧也。【晉載記】姚弋仲貫鉀上馬。【廣韻】今單作甲。 又【集韻】轄□切,音盍。鉀鑪。【揚子方言】箭其小而長,中穿二孔者謂之鉀鑪。 又【廣韻】古盍切【集韻】谷盍切,□音閤。義同。 或作鑉。 钿 【戌集上】【金字部】 鈿 【唐韻】待年切【集韻】【韻會】【正韻】亭年切,□音田。【說文】金華也。【六書故】金華爲飾田田然。【庾肩吾詩】縈鬟起照鏡,誰忍去金鈿。 又【正韻】陷蚌曰螺鈿。【正字通】螺鈿,婦人首飾,用翡翠丹粉爲之。又【唐史王鉷傳】以寶鈿爲井幹引泉,號自雨亭。 又【廣韻】【集韻】【韻會】□堂練切,音電。義同。 【集韻】或作□。 铃 【戌集上】【金字部】 鈴 【唐韻】【集韻】【韻會】□郞丁切,音靈。【說文】令丁也。【廣韻】似鍾而小。【正韻】爲圜形,半裂以出聲,錮銅珠於內以鳴之。【左傳桓二年】錫鸞和鈴,昭其聲也。【註】鈴在旂,有鳴聲。【釋文】鈴,音零。【爾雅釋天】旌旂有鈴曰旂。 又【唐制】學士院深嚴,懸鈴索備警,長慶中河北用兵,常夜作聲以鳴緩急。【李德裕詩】銀花懸院榜,風撼引神鈴。 又【博雅】鈴鈴,聲也。【前漢天文志】丙戌,地大動鈴鈴然。 又書名。【抱朴子對俗卷】按玉鈴經中篇。 又【揚子方言】好說而不見諸仲尼說鈴也。【註】喩小說不合大雅也。 又馬兜鈴,藥名。【本草】一名土靑木香。蔓生,葉脫時,其實尚□,如馬項鈴,故名。 又草名。【正字通】鈴兒草,卽沙薓,象花形。【墨莊漫錄】明宣德年,帝夢神語,雨打無聲鼓子花,帝口占,風吹不響鈴兒草,至今傳爲絕對。 又花名。【夢華錄】菊黃色而圓曰金鈴。 又與軨通。【周禮春官巾車】大祭祀,鳴鈴以應雞人。【註】鈴或作軨。 又【說文】霆雷餘聲也。鈴鈴所以挺出萬物。 又通作令。【詩齊風】盧令令。【註】纓環聲。 铄 【戌集上】【金字部】 鑠 【唐韻】書藥切【集韻】【韻會】【正韻】式灼切,□音爍。【說文】銷也。【孟子】非由外鑠我也。【史記張儀傳】衆口鑠金。 又【爾雅釋詁】美也。【詩周頌】於鑠王師。【傳】鑠,美也。【史記李斯傳】鑠金百鎰。【註】索隱曰:鑠,美也。 又【揚子方言】摩也。 又【後漢馬援傳】矍鑠哉是翁也。【註】矍鑠,勇貌。 又好目也。【揚子方言】宋衞韓鄭之閒曰鑠。【註】言光明也。 又【何晏景福殿賦】故其華表,則鎬鎬鑠鑠。【註】皆謂光顯昭明也。 又【集韻】或作燿。【前漢藝文志】燿金爲刃。 又【集韻】弋灼切,音藥。烙也。【莊子胠篋篇】鑠絕竽瑟。 又一曰銷也。 又【集韻】狼狄切,音秝。鼎屬也。本作。 铅 【戌集上】【金字部】 鉛 【唐韻】與專切【集韻】【韻會】余專切,□音沿。【說文】靑金也。【玉篇】黑錫也。【正字通】錫類。生蜀郡平澤,今銀坑處皆有之。一名黑錫。錫白,故鉛爲黑錫。李時珍曰:鉛,易沿流,故謂之鉛。【書禹貢】鉛松怪石。【寶藏論】鉛有數種,波斯鉛堅白,爲第一。草節鉛出犍爲,銀之精也。銜銀鉛,銀坑中之鉛,內含五色。上饒、樂平鉛次之,負版鉛鐵苗也。獨孤滔曰:雅州釣腳鉛,形如皁莢,大如蝌蚪子,黑色,生沙中,亦可乾汞。 又鉛粉,亦名胡粉。卽鉛華也。【曹植洛神賦】鉛華勿御。【正字通】鉛粉,卽今化鉛所成。一曰粉錫,非以錫爲之,其法縣鉛塊于酒缸中,封閉四十九日,鉛化爲粉,不白者,炒爲黃丹。蘇恭謂炒錫造之,朱震亨謂胡粉乃錫粉,以陶弘景化鉛之說爲誤,□非也。 又縣名。【唐書地理志】信州鉛山縣。 又與延同。人名。【前漢古今人表】鉛陵卓子。 又【正韻】循也。【荀子榮辱篇】鉛之重之。【註】謂撫循之申重之也。 铆 【戌集上】【金字部】 鉚 【集韻】力九切,音柳。美金。 【未集下】【肉字部】 【集韻】虛尤切,音休。腹脊閒謂之。【篇海】齊人謂瘠腹曰。 【集韻】或作脙。 □ 【未集中】【糸字部】 □ 【篇海】蒲禾切,音婆。【篇海】音絛。義闕。 铉 【戌集上】【金字部】 鉉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戸畎切,音泫。【說文】舉鼎也。【易鼎卦】六五鼎黃耳金鉉,利貞。【疏】鉉,所以貫鼎而舉之也。 又【集韻】涓熒切。與扃通。【儀禮士冠禮】設扃鼏。【鄭註】扃,古螢反。今文扃爲鉉。【陸德明音義】扃鼎扛也。又【士喪禮】右人抽扃。【士虞禮】左人抽扃。【註】扃,卽鉉字。 又【集韻】居閑切,音閒。又姑還切,音關。又圭懸切,音涓。義□同。 又【字彙補】讀作弦。【戰國策】矛戟折,鐶鉉絕。 又【韻補】叶音焄。【蔡邕楊司空□詞】包羅五典,本根道眞,頻歷卿校,五登鼎鉉。 又叶音懸。【史孝山出師頌】鼓無停響,旗不暫褰。澤霑荒遐,功銘鼎鉉。 阌 【戌集上】【門字部】 閿 【五音集韻】無分切,音文。低視也。與闅同。 又【前漢武五子傳】閿鄕。【註】孟康曰:閿,古聞字。从門从□。建安中攺作聞。師古曰:閿字本从門从□,其後轉訛誤,遂作門中受耳。郭璞乃音汝授反,蓋失理遠耳。◎按說文闅訓低目視,廣韻闅俗作閿,漢書註則以閿爲古聞字,闅與聞旣異義,又以閿爲古字,尤不可解,自應以廣韻爲正。 铊 【戌集上】【金字部】 鉈 【唐韻】食遮切【集韻】【韻會】時遮切【正韻】石遮切,□音闍。【說文】短矛也。 又或作鍦。【揚子方言】矛,吳揚江淮南楚五湖之閒謂之鍦。【註】常蛇反。 又【廣韻】式支切,音施。又【類篇】施智切,音翅。義□同。○按《廣韻》視遮切註:又音夷,五攴韻闕此一音。考證:〔【廣韻】式支切,音詩。〕 謹按詩音申之切與鉈不同音。施音商支切與鉈同音。謹改音詩爲音施。又类篇施智切,音屍。謹按屍音升脂切與鉈不同音。翅音施智切與鉈同音。謹改音屍爲音翅。 铍 【戌集上】【金字部】 鈹 【唐韻】敷羈切【集韻】【韻會】攀糜切【正韻】篇夷切,□音帔。【說文】大針也。 又【說文】劒如刀裝者。【揚子方言】錟謂之鈹。【左傳襄十七年】使賊殺其宰華吳賊六人,以鈹殺諸盧門。又【昭二十七年】夾之以鈹。【註】《說文》云劒也。 又官名。與鉟同。【史記高祖功臣年表】長鈹都尉擊項羽,有功。【索隱曰】徐廣以長鈹爲官名。鈹,音敷皮反。【前漢書】作鉟。 又與披同。【荀子正名篇】吏謹將之無鈹滑。【註】鈹,與披同。滑與汨同。言不使紛亂披汨也。 【巳集上】【水字部】 【集韻】倪結切,音齧。水名。 【未集下】【肉字部】 【集韻】迷浮切,音謀。脊也。【玉篇】脊也。 铎 【戌集上】【金字部】 鐸 【唐韻】待各切【集韻】【韻會】【正韻】達各切,□音度。【說文】大鈴也。軍法,五人爲伍,五伍爲兩,兩司馬執鐸。【玉篇】所以宣敎令也。【釋名】鐸,度也。號令之限度也。【書胤征】遒人以木鐸徇于路。【傳】木鐸,金鈴木舌,所以振文敎。【周禮天官小宰】徇以木鐸。【註】古者將有新令,必奮木鐸以警衆。木鐸,木舌也。文事奮木鐸,武事奮金鐸。又【地官鼓人】以金鐸通鼓。【註】鐸,大鈴也。振之以通鼓。 又牛鐸。【世說】晉荀勗逢趙賈人牛鐸鳴,識其聲,及掌樂,音未調,曰得趙賈牛鐸則諧矣。下郡國,悉送牛鐸,得之果諧。 又【開元遺事】宮中簷閒縣碎玉片,風搖如環珮聲,名占風鐸。 又地名。【左傳僖十六年】狄侵晉,取狐受鐸。【註】受鐸,晉地,在汾北。 又國名。【左傳宣十六年】晉士會帥師,滅赤狄甲氏,及留吁鐸辰。【註】鐸辰,留吁之屬。 又宮名。【左傳哀三年】司鐸火。【註】司鐸,宮名。 又姓。【左傳成十八年】鐸遏□爲上軍尉。【前漢藝文志】鐸氏微三篇。【註】楚太傅鐸椒也。 又人名。【左傳僖二十八年】曹叔振鐸。又【昭十三年】司鐸射。【註】魯大夫。考證:〔【周禮地官封人】以金鐸通鼓。〕 謹照原文封人改鼓人。〔【左傳宣十六年】晉士會帥師,滅赤甲狄氏,及留吁鐸辰。〕 謹照原文赤甲狄氏改赤狄甲氏。 铒 【戌集上】【金字部】 鉺 【正韻】而至切,音二。【玉篇】鉤也。【韓愈城南聮句】脩箭裊金鉺。 铗 【戌集上】【金字部】 鋏 【唐韻】吉叶切【集韻】【韻會】吉協切【正韻】古協切,□音頰。【說文】可以持冶器鑄熔者也。从金夾聲。一曰若挾持。【徐曰】金鐵夾持鑄鍋者。 又【玉篇】劒也。【戰國策】馮驩彈鋏,歌曰:長鋏歸來乎。【左思吳都賦】毛羣以齒角爲矛鋏。【註】鋏,刀身劒鋒,有長鋏短鋏。 又通作夾。【莊子說劒篇】韓魏爲夾。【註】夾,古協反。把也。一本作鋏。 铙 【戌集上】【金字部】 鐃 【唐韻】女交切【集韻】【正韻】尼交切【韻會】泥交切,□音呶。【說文】小鉦也。軍法,卒長執鐃。【玉篇】似鈴無舌,軍中所用也。【釋名】鐃,聲鐃鐃也。【周禮地官鼓人】以金鐃止鼓。【註】鐃如鈴,無舌,有柄,執而鳴之,以止擊鼓。 又奏樂所用也。【禮樂記】始奏以文,復亂以武。【註】文謂鼓,武謂金,鐃樂始奏先擊鼓,亂猶言終也。鼓聲爲陽,故謂文。鐃聲爲隂,故謂武。文以始之,武以收之,言節奏得宜也。 又【博古圖】漢舞鐃二,其形上圜下方,下作疏櫺,中含銅丸,謂之舌鼓,動有聲。 又樂府有鐃歌,軍中鼓吹曲也。 又與譊通。【後漢五行志童謠】今年尚可,後年鐃。○按風俗通作譊。 又【集韻】【正韻】□女敎切,與橈同。【莊子天道篇】萬物無足以鐃心者。考證:〔【周禮地官封人】以金鐃止鼓。〕 謹照原文封人改鼓人。 铛 【戌集上】【金字部】 鐺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都郞切,音當。【說文】鋃鐺,鎖也。互詳鋃字註。 又【集韻】【韻會】□他郞切,音湯。與鏜同,鼓聲也。【史記司馬相如傳】鏗鎗鐺。【註】鐺,鼓音。 又【廣韻】楚庚切【集韻】【韻會】楚耕切,□音鎗。□屬。【通俗文】鬴有足曰鐺。【緯略】三足溫酒器也。唐薛大鼎、賈敦頤、鄭德本,號鐺脚御史。【宋史太祖紀】雷德驤判大理寺,言趙普強市人第宅。上怒叱曰:鼎鐺猶有耳,汝不聞普吾社稷臣乎。考證:〔【史記司馬相如傳】鏗鎗鐺。【註】鐺,鼓音。〕 謹照原文兩字□改。 铜 【戌集上】【金字部】 銅 【唐韻】徒紅切【集韻】【韻會】徒東切,□音同。【說文】赤金也。【本草集解】銅有赤白靑三種。赤銅出川廣雲貴等處,山中土人穴山采礦,鍊取之。白銅出雲南,靑銅出南番。【廣韻】金之一品。【前漢律歷志】凡律度量用銅者,取爲物至精,不爲燥濕寒暑變節,不爲霜露風雨攺形也。 又自然銅。一名石髓鉛。 又銅靑。【本草集解】銅之精華,卽空綠,以次空靑也。【抱朴子金丹卷】銅靑塗脚,入水不腐。 又地名。【左傳成九年】執諸銅鞮。【註】銅鞮,晉別縣,在上黨。【前漢地理志】益州郡銅瀨縣。 又山名。【前漢吳王濞傳】吳有豫章郡銅山。 又官名。【前漢百官公卿表】水衡都尉屬官有辨銅令丞。【註】辨銅,主分別銅之種類也。 又宮名。【左傳襄三十一年】銅鞮之宮數里。【註】銅鞮,晉離宮。 又人名。【前漢古今人表】銅鞮伯華。 又【前漢宣帝紀】金芝九莖,產于函德殿銅池中。【註】銅池,承霤也。以銅爲之。 又【古今注】秦始皇有名馬曰銅爵。 又【史記孝文本紀】初與郡國守相爲銅虎符。 又與洞通。【山海經】洞庭之山。【註】洞,或作銅。考證:〔【左傳襄三十一年】銅鍉之宮數里。【註】銅鍉,晉離宮。〕 謹照原文兩鍉字□改鞮。 【備考】【寅集】【巾字部】 【龍龕】同希。 □ 【子集上】【一字部】 □ 【海篇】音資。定也。 铠 【戌集上】【金字部】 鎧 【唐韻】苦亥切【正韻】可亥切,□音愷。【說文】甲也。【釋名】鎧,猶塏也。塏,堅重之言也。【書說命惟甲冑起戎註】甲鎧也。【管子地數篇】葛盧之山,發而出水,金從之,蚩尤受而制之,以爲劒鎧。【廣韻】甲,介鎧也。【周禮夏官司甲疏】古用皮,謂之甲。今用金,謂之鎧。【初學記】首鎧謂之兜鍪,亦曰冑。臂鎧謂之釬。頸鎧謂之錏鍜。【雲笈軒轅紀】蚩尤始作鎧甲兜鍪,時人不識,以爲銅頭鐵額。 又【梵書】袈娑爲忍辱鎧。 又【廣韻】苦蓋切【集韻】【韻會】口漑切【正韻】丘蓋切,□音慨。義同。 【卯集中】【手字部】 【唐韻】巨今切【集韻】渠金切,□音琴。與捦同。【說文】捦或从禁。詳捦字註。 又【玉篇】【廣韻】【集韻】□巨禁切。持也,與鈘同。 【卯集中】【手字部】 【玉篇】古莫切【集韻】光霍切,□音郭。同擴。又【集韻】闊霍切,音廓。亦與擴同。詳擴字註。 铢 【戌集上】【金字部】 銖 【唐韻】市朱切【集韻】【韻會】慵朱切,□音殊。【說文】權十分黍之重也。一曰十黍爲絫,十絫爲銖。又八銖爲鍿,二十四銖爲兩。又孟康曰:黃鍾一龠容千二百黍,爲十二銖。【禮儒行】雖分國如鍿銖。 又【博雅】鈍也。【淮南子本經訓】其兵戈銖而無刃。【註】楚人謂刀頓爲銖。 又姓。【正字通】明弘治舉人銖炫,德興人。 又人名。【前漢宣帝紀】右賢王銖婁渠堂入侍。【註】銖音殊。 铣 【戌集上】【金字部】 銑 【唐韻】【集韻】【韻會】□穌典切,音跣。【說文】金之澤者。【爾雅釋器】絕澤謂之銑。【疏】金之最有光澤者名銑。 又【說文】一曰小鑿也。 又【晉語】銑者,寒甚矣。【註】銑,灑也。灑灑,寒貌,言不和潤也。 又【說文】一曰鍾兩角謂之銑。【周禮冬官考工記】鳧氏爲鍾,兩欒謂之銑。【註】銑,鍾口兩角也。【疏】古樂器,應律之鍾,如今之鈴不圜,故有兩角。 又【爾雅釋器】弓以金者謂之銑。【註】以金飾弓之兩頭也。【疏】飾弓以金者名銑。 铤 【戌集上】【金字部】 鋌 【唐韻】徒鼎切【集韻】【韻會】待鼎切,□音挺。【說文】銅鐵樸也。从金廷聲。【廣韻】金鋌也。【南史梁廬陵王傳】嗣子應不慧,見內庫金鋌,問左右,此可食否。 又箭鋌。【周禮冬官考工記】冶氏爲殺矢,刃長寸,圍寸,鋌十之。【註】箭足入稾中者也。【釋文】鋌,徒頂反。 又【博雅】盡也。【音釋】鋌,逵鼎反。【揚子方言】物空盡者曰鋌。鋌,賜也。【又】鋌空也。語之轉也。 又【張協七命】耶谿之鋌,赤山之精。【註】鋌,銅鐵也。 又【集韻】他頂切,音脡。【廣雅】鑖,鋌也。 又【左傳文十七年】鋌而走險,急何能擇。【註】鋌,疾走貌。【釋文】鋌,他頂反。 铨 【戌集上】【金字部】 銓 【唐韻】此緣切【集韻】【韻會】逡緣切,□音詮。【說文】衡也。【廣韻】量也,次也,度也。【爾雅釋言】銓也。【疏】謂銓量輕重也。【前漢王莽傳】考量以銓。【註】銓,權衡也。 又【玉篇】平木器。 又三銓。【唐六典】吏部有三銓法,尚書典其一,爲尚書銓。侍郞分其二,爲中銓東銓。以四事擇其才,曰身言書判。以三類觀其異,曰德才勞。凡流外兵部禮部舉人,郞官得自主之,曰小選。【註】尚書掌七品以上選,侍郞掌八品以下選。 又姓。漢捕羌校尉銓徵。 【集韻】或作輇。【莊子外物篇】輇才諷說之徒。【註】輇量人物也。亦作硂。 【未集下】【舟字部】 【廣韻】側鳩切【集韻】甾尤切,□音鄒。艆,海船也。 又【集韻】莊俱切,音。義同。 【申集上】【艸字部】 【集韻】虛到切,音耗。【類篇】草名。 铩 【戌集上】【金字部】 鎩 【唐韻】所拜切【集韻】【韻會】所戒切,□殺去聲。【說文】鈹有鐔也。【韻會】一曰長矛。【賈誼過秦論】非銛於句戟長鎩也。【釋文】鎩,所拜反。【漢書註】音山列反。【集韻】或作□。亦作□。【韻會】或作□。 又【廣韻】剪翮。【左思蜀都賦】鳥鎩翮。【註】鎩,殘也。【顏延年五君詠】鸞翮有時鎩,龍性誰能馴。 又【廣韻】所八切【集韻】【韻會】【正韻】山戛切,□音殺。又【韻會】式列切,音設。義□同。 又【廣韻】【集韻】□所例切,音。戟屬。 又【集韻】色入切,音歰。鋋也。本作闟。 又叶式吏切,音試。【張衡東京賦】郞將司階,虎戟交鎩。龍輅充庭,雲旗拂霓。霓去聲。 铫 【戌集上】【金字部】 銚 【唐韻】以招切【集韻】【韻會】餘招切,□音遙。【說文】溫器也。【廣韻】燒器。【正字通】今釜之小而有柄有流者亦曰銚。 又【揚子方言】□,宋楚魏之閒,或謂之銚銳。 又【說文】一曰田器。 又姓。【後漢銚期傳】銚期,字須况,潁川郟人。 又國名。【前漢禮樂志】銚四會員十二人,齊四會員十九人。【註】銚,國名。音姚。 又【馬融長笛賦】剺櫟銚,晢龍之慧也。【註】皆分別節制之貌。 又【集韻】千遙切,音□。臿也。【詩周頌庤乃錢鎛疏】世本云:垂作銚。宋仲子註云:銚,刈也。然則銚刈物之器也。【釋文】銚,七遙反。【莊子外物篇】銚鎒于是乎始修。【註】銚,七遙反。削也。能有所穿削也。又他堯反。 又【廣韻】吐彫切【集韻】他彫切,□音祧。義同。 又【廣韻】【集韻】【韻會】□徒弔切,音調。燒器。【集韻】或作鑃鑵。 又【集韻】他弔切,音糶。義同。 又弋笑切,音燿。與□同。□芅,草名。【爾雅釋草】長楚銚芅。【註】今羊桃也。或曰鬼桃。葉似桃,華白,子如小麥,亦似桃。○按釋文銚,音姚,與集韻音異。 又【集韻】田聊切,音迢。長矛也。【呂氏春秋】長銚利兵。考證:〔【詩周頌痔乃錢鎛】〕 謹照原文痔改庤。 铬 【戌集上】【金字部】 鉻 【唐韻】【集韻】□歷各切,音洛。【說文】□也。【正字通】言□去髮也。【梵書】鬚髮自鉻。通作落。 又【廣韻】古伯切【集韻】各頟切,□音格。【玉篇】鉤也。【抱朴子君道卷】武則鉤鉻摧於指掌。【釋文】鉻,居額切。 铭 【戌集上】【金字部】 銘 【唐韻】莫經切【集韻】【韻會】忙經切,□音冥。【說文】記誦也。【集韻】志也。【釋名】銘,名也,記名其功也。【又】述其功美,使可稱名也。【禮祭統】夫鼎有銘。銘者,自名也,自名以稱揚其先祖之美,而明著之後世者也。【註】銘,謂書之刻之,以識事者也。【禮大學】湯之盤銘曰。【註】銘,銘其器以自警之詞也。 又【禮檀弓】銘,明旌也。【周禮春官小祝】設熬置銘。【註】銘,今書或作名。鄭云:銘,書死者名于旌。 【申集上】【艸字部】 【集韻】珍離切,音知。【類篇】母,藥草,本作知。考證:〔【集韻】離珍切,音知。〕 謹照原文離珍改珍離。 鏍 【戌集上】【金字部】 鏍 【集韻】同□。 鏏 【戌集上】【金字部】 鏏 【唐韻】【集韻】□于歲切,音衞。【說文】鼎也。【玉篇】銅器。三足有耳也。 又【廣韻】祥歲切【集韻】旋芮切,□音彗。又【集韻】胡桂切,音慧。義□同。 鏐 【戌集上】【金字部】 鏐 【唐韻】【集韻】□力幽切,音蟉。【說文】弩眉也。 又【說文】黃金之美者。【廣韻】紫磨金。【爾雅釋器】黃金謂之璗,其美者謂之鏐。【註】鏐卽紫磨金。【詩小雅鞞琫有珌箋】大夫鐐琫而鏐珌。【釋文】鏐,力幽反。又力幼反,又力虬反。黃金之美者。 又人名。【五代史】吳越王錢鏐。 又與璆通。【書禹貢】厥貢璆鐵銀鏤砮磬。【註】璆,紫磨金。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力求切,音留。又【集韻】渠幽切,音虯。又力救切,音溜。義□同。 又【集韻】憐蕭切,音聊,白金也。考證:〔【詩小雅鞸琫有珌箋】大夫鐐琫而鏐珌。〕 謹照原文鞸琫改鞞琫。 鏑 【戌集上】【金字部】 鏑 【唐韻】都歷切【集韻】【韻會】【正韻】丁歷切,□音的。【說文】矢鏠也。【釋名】鏑,敵也。可以禦敵也。【史記秦楚之際月表】銷鋒鏑。【註】鏑,音的。一作鍉。又【匈奴傳】作爲鳴鏑。【註】鏑,箭也。如今鳴射。 鏒 【戌集上】【金字部】 鏒 【玉篇】思感切,音糂。金鏒也。【五音集韻】鐵器之貌。 又【集韻】千遙切,音□。以箴紩衣。通作繰。 又五音集韻】七紺切,音謲。鋤也。 【寅集上】【尸字部】 【說文】屑字。 销 【戌集上】【金字部】 銷 【唐韻】相邀切【集韻】【韻會】思邀切,□音宵。【說文】鑠金也。【史記秦始皇紀】收天下兵,聚之咸陽,銷以爲鍾鐻。 又釋也,盡也。【前漢鄒陽傳】積毀銷骨。【王勃滕王閣序】虹銷雨霽。【杜甫詩】金吼霜鐘徹,花催蠟炬銷。 又【禮樂記】禮減而不進則銷。【註】銷,音消。言不自進,則禮道銷衰也。 又【莊子則陽篇】其聲銷。【註】銷,音消。小也。 又【張協七命】銷踰羊頭。【註】銷,生鐵也。【淮南子修務訓】羊頭之銷。【註】羊頭之銷,白羊子刀。 又姓。【山海經】帝鴻生白民,白民銷姓。 又【釋名】鍤或曰銷。銷,削也。能有所穿削也。【淮南子齊俗訓】剞劂銷鋸。【註】銷,音削。 又通作消。【周禮冬官考工記栗氏爲量攺煎金錫則不耗註】消湅之精,不復減也。 锁 【戌集上】【金字部】 鎖 【唐韻】【正韻】蘇果切【集韻】【韻會】損果切,□音瑣。【說文】鐵鎖,門鍵也。【集韻】鋃鐺也。【前漢王莽傳】以鐵鎖琅當其頸。【註】琅當,長鏁也。【班固敘傳】繫名聲之韁鎖。【抱朴子逸民卷】屈龍淵爲錐鎖之用。 又【正字通】鎖子甲,五環相互,一環受鏃,諸環拱護,故箭不能入。【杜甫詩】雨拋金鎖甲。 【集韻】或作鏁。 【寅集上】【宀字部】 【廣韻】【集韻】□於加切,音鴉。□,不正也。 又去聲。【玉篇】於價切,音亞。懸貌。 【未集下】【肉字部】 【集韻】職吏切,音志。黑子也。 又【集韻】,古作。註詳四畫。 【未集下】【舟字部】 【集韻】符咸切,音凡。舟上幙。與舤帆□同。【韓愈南海廟□】祥飈送。 又【廣韻】扶泛切,音梵。義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