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 - 第 236 页/共 976 页

鑲 【戌集上】【金字部】 鑲 【唐韻】汝羊切【集韻】汝陽切,□音穰。【說文】作型。中腸也。【正字通】或曰型者,鑄器之法。凡作型,先以繩爲坯胎,型固,則從竅繩緒耑,繩窮而型存,有類於腸也。 又【廣韻】鉤鑲,兵器。【釋名】鉤鑲,兩頭曰鉤,中央曰鑲。或椎鑲,或鉤引,用之之宜也。 又【廣韻】息良切【集韻】思將切,□音襄。又【廣韻】女良切【集韻】尼良切,□音孃。義□同。 鑳 【戌集上】【金字部】 鑳 【玉篇】同鍵。 鑴 【戌集上】【金字部】 鑴 【唐韻】戸圭切【集韻】【韻會】懸圭切,□音攜。【說文】瓽也。 又【廣韻】大鐘。 又【揚子方言】餽也。【註】鑴,音攜。 又【集韻】一曰日旁氣刺日。【周禮春官□祲】掌十輝之灋,以觀妖祥,辨吉凶。一曰祲、二曰象、三曰鑴。【註】鑴,謂日旁氣,四面反鄕,如輝狀也。 又【廣韻】許規切【集韻】【韻會】翾規切,□音隓。【廣韻】大鍾。【集韻】鼎屬。一曰日旁氣。【周禮釋文】鄭康成讀。 又【集韻】宣爲切,音眭。亦日旁氣也。【周禮釋文】劉昌宗讀。亦作下圭反。 又【集韻】涓畦切,音圭。錐也。 鑵 【戌集上】【金字部】 鑵 【集韻】古玩切,音貫。汲器。 鑶 【戌集上】【金字部】 鑶 【集韻】慈郞切,音藏。鈴聲。 鑷 【戌集上】【金字部】 鑷 【廣韻】【正韻】尼輒切【集韻】昵輒切,□音聶。鑷子。【釋名】鑷,攝也。攝取物也。【雲仙雜記】王僧虔晚年惡白髮,一日對客,左右進銅鑷。僧虔曰:却老先生至矣,庶幾乎。 又首飾。【後漢輿服志】簪以瑇瑁爲擿,長一尺,端爲華勝,上爲鳳凰爵,以翡翠爲毛羽,下有白珠垂,黃金鑷。【崔瑗釵銘】三珠璜釵,鑷髮鑽瑩。 【集韻】或作鑈。【類篇】亦作銸。 鑸 【戌集上】【金字部】 鑸 【唐韻】洛猥切【集韻】魯猥切,□音磊。【說文】鍡鑸,不平也。 鑹 【戌集上】【金字部】 鑹 【廣韻】七亂切【集韻】取亂切,□音竄。小矟也。【正字通】隋紀有嶺南排鑹手,卽今小矟。與通。 鑺 【戌集上】【金字部】 鑺 【唐韻】其俱切【集韻】權俱切,□音劬。【說文】兵器也。【廣韻】戟屬,或作戵。 鑻 【戌集上】【金字部】 鑻 【字彙】普諫切,攀去聲。腰帶鑻面。【正字通】按六書通作□。俗加金旁,非。 鑿 【戌集上】【金字部】 鑿 〔古文〕□【唐韻】在各切【集韻】【韻會】【正韻】疾各切,□音昨。【廣韻】鏨也。【古史考】孟莊子作鑿。【師古曰】鑿所以穿木也。 又【說文】穿木也。【易繫辭刳木爲舟疏】刳鑿其中。 又【詩豳風】二之日鑿冰冲冲。【朱註】鑿冰,取冰於山也。 又黥□。【前漢□法志】其次用鑽鑿。【註】鑿,黥□也。 又開也。【前漢張騫傳】然騫鑿空。【註】鑿,開也。空,通也。騫始開通西域道也。 又造也。【公羊傳成十三年】公鑿行也。【註】鑿,猶更造之意。【釋文】鑿,在洛反。猶造意也。 又【韻會】六情曰六鑿。【莊子外物篇】心無天游,則六鑿相攘。【註】六情也。 又【正字通】恣意不求合義理,謂之鑿。【孟子】爲其鑿也。【前漢禮樂志】以意穿鑿。 又書名。緯書有【乾坤鑿度】。 又【廣韻】則落切【集韻】【韻會】【正韻】卽各切,□音作。【集韻】鮮明貌。【詩唐風】白石鑿鑿。【傳】鑿鑿,鮮明貌。【釋文】鑿,子洛反。 又【九章算術】粟率五十,鑿二十四。言粟五斗,爲米二斗四升。【左傳桓二年】粢食不鑿。【註】不精鑿。【釋文】鑿,子洛反。【杜甫詩】秋菰成黑米,精鑿傳白粲。 又【廣韻】【集韻】□昨木切,音族。【廣韻】鑿鏤花葉。 又【集韻】【韻會】【正韻】□在到切,漕去聲。【集韻】穿空也。【增韻】孔寵。【周禮冬官考工記輪人】凡輻,量其鑿深以爲輻廣。【釋文】鑿,曹報反。又如字。【前漢楚元王傳】羊入其鑿。【師古註】鑿,在到反。謂所穿冢藏者。【楚辭九辯】何時俗之工巧兮,滅規矩而攺鑿。獨耿介而不隨兮,願慕先聖之遺敎。 又【集韻】七到切,音操。宂也。 又【唐韻正】平聲,音漕。【水經注】桓□有問鼎之志,乃漕一洲,以充百數。漕卽鑿字。 又【韻補】叶脞五切,租上聲。【易林】鉛刀攻玉,無不鑽鑿。龍體具舉,魯班爲輔。 钀 【戌集上】【金字部】 钀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魚列切,音孽。【玉篇】鑣也。【爾雅釋器】鑣謂之钀。【註】馬勒旁鐵。【釋文】钀,魚列反。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語訐切,音。義同。 又【集韻】魚羈切,音宜。與轙同。車衡載轡者。 又【集韻】語綺切,音螘。義同。 钁 【戌集上】【金字部】 钁 【唐韻】居縛切【集韻】【韻會】【正韻】厥縛切,□音矍。【說文】大鉏也。【博雅】櫡謂之钁。【淮南子精神訓】負钁臿。【註】钁,斫也。音矍。 钃 【戌集上】【金字部】 钃 【集韻】殊玉切,音蜀。【玉篇】鉏也。【釋名】钃,誅也。主以誅除物根株也。【荀子榮辱篇】所謂以狐父之戈钃牛矢也。 又【玉篇】陟玉切,音瘃。義同。 又【正韻】钃鏤,劒名。亦作屬。 钉 【戌集上】【金字部】 釘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當經切,音丁。【說文】鍊鉼黃金。 又【正韻】鈴釘,矛名。【郭璞曰】鶴厀矛,江東呼爲鈴釘。一曰鐵釴。 又【正韻】鐵釘。又【晉書陶侃傳】竹頭木屑,悉令掌之,及桓溫伐蜀,以所貯竹頭,作釘裝船。 又國名。【山海經】有釘靈之國。【註】吳任臣云:釘靈,今丁靈國。又名丁令。亦作丁零。 又【抱朴子黃白卷】光明美色,可中釘也。 又【集韻】都挺切,音頂。【前漢王子侯者年表】有利侯劉釘。【註】音丁。又音鼎。 又【集韻】煉鉼金。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丁定切,音矴。義同。 又【增韻】以釘釘物也。 又【五音集韻】郞丁切,音靈。【字類】撞□。 【卯集下】【支字部】 【廣韻】竹垂切【集韻】株垂切,□音箠。敆,不齊。 又【集韻】渠羈切,音奇。垂也。 钊 【戌集上】【金字部】 釗 【唐韻】止遙切【集韻】【韻會】【正韻】之遙切,□音招。【說文】刓也。 又【揚子方言】遠也。燕之北郊曰釗。 又【說文註】鄭樵曰:釗,或以爲弩機。 又姓。【正字通】明釗劒佩,三河人。 又【爾雅釋詁】釗,勉也。【揚子方言】釗薄勉也。秦晉曰釗,自關而東,周鄭之閒,曰勉釗。 又【廣韻】見也。【汲冢周書】釗我周王。 又【廣韻】古堯切【集韻】堅堯切,□音澆。義同。 又周康王名。【史記三代世表】康王釗。【註】索隱曰:克堯反。又音昭。 又【集韻】莊交切,音□。周康王名。【書顧命釋文】徐邈讀。 钌 【戌集上】【金字部】 釕 【廣韻】都了切【集韻】丁了切,□音鳥。【廣韻】釕鈌,帶頭飾。【集韻】鋌釕也。 又【集韻】【韻會】□朗鳥切,音了。義同。 钎 【戌集上】【金字部】 釬 【唐韻】【集韻】【韻會】侯旰切【正韻】侯幹切,□音翰。【說文】臂鎧也。 又【廣韻】釬,金銀器令相著。【集韻】固金鐵藥。【正字通】釬藥,以硼砂合銅爲之,用胡桐汁合銀,堅如石。今玉石刀柄之類,釬藥加銀一分,其中永不脫。 又【管子戒篇】弛弓脫釬。【註】釬,所以鉤弦。 又【集韻】居寒切,音干。器也。 又急也。【莊子列禦□】有緩而釬。【註】釬,胡旦反。又音干。急也。 【集韻】亦作銲。 雑 【戌集中】【隹字部】 雑 【字彙】俗雜字。 钏 【戌集上】【金字部】 釧 【唐韻】尺絹切【韻會】【正韻】樞絹切,□音竁。【說文】臂環也。【玉篇】釵釧。【正字通】古男女同用,今惟女飾有之。【何偃與謝尚書】珍玉名釧,因物寄情。【庾信竹杖賦】玉關寄書,章臺留釧。【墨莊漫錄】唐文宗問宰臣,金條脫何物。宰臣未對。文宗曰:古詩:輕衫穩條脫,卽今臂釧也,別作玔。 又姓。【萬姓統譜】萬曆閒,撫州照磨釧國賢,閬中人。貴陽縣丞釧佩,雲南人。 又【類篇】昌緣切,音穿。車釧。 钐 【戌集上】【金字部】 釤 【廣韻】【集韻】【韻會】□所鑒切,音。【玉篇】大鎌也。【韻會】鏟屬。【抱朴子逸民卷】推黃鉞以適釤鎌之持。【韓愈李大夫墓誌】鎛釤鉏斸。【註】釤,大鏟。斸,大鋤。 又【集韻】思廉切,音銛。刀名。 又【集韻】師咸切【韻會】師銜切,□音攕。人名。晉有沙樓國帥釤加。 又姓。【晉書東夷傳】釤加。又明有玉田人釤資。 钓 【戌集上】【金字部】 釣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多嘯切,音弔。【說文】鉤魚也。【詩召南】其釣維何。【傳】釣者,以此有求于彼。【淮南子說山訓】詹公釣千歲之鯉。【呂氏春秋】太公釣于滋泉,以遇文王。【宋玉釣賦】昔堯舜禹湯之釣也。以聖賢爲竿,道德爲綸,仁義爲鉤,祿利爲餌,四海爲池,萬民爲魚。 又取也。【淮南子主術訓】虞君好寶,而晉獻以璧馬釣之。 又姓。【正字通】宋紹興進士釣宏。 【午集中】【疒字部】 【廣韻】落胡切【集韻】龍都切,□音盧。癰類。 又與廬同。【漢□】廬江太守作江。 又【廣韻】洛故切【集韻】魯故切,□音路。與□同。痞也。 【午集下】【石字部】 【正字通】碈珉玟□同。【禮聘義】君子貴玉而賤。 又叶彌延切,音眠。【傳毅洛都賦】通谷岋,石瀨寒泉。砥碬所出,爰有碝。 钗 【戌集上】【金字部】 釵 【唐韻】楚佳切【集韻】【韻會】初佳切,□音叉。【說文】筓屬。本只作叉,此字後人所加。【玉篇】婦人岐筓也。【司馬相如美人賦】玉釵挂臣冠。【秦嘉與婦徐淑書】今致寶釵一雙,可耀首。【曹植美女篇】頭上金爵釵。 又金釵股,藥名。【本草綱目】李時珍曰:石斛,狀似金釵,故名。又忍冬藤,解毒。亦號金釵股。 又【韻補】叶稱支切,音鴟。【繁欽定情詩】何以慰別離,耳後玳瑁釵。 又叶千古切,音楚。【毛詩註疏】欲買赭,不謂竈下有黃土。欲買釵,不謂山中自有楛。 钜 【戌集上】【金字部】 鉅 【唐韻】其呂切【集韻】【韻會】【正韻】臼許切,□音巨。【說文】大剛也。从金巨聲。【商子論兵篇】怨如鉅鐵。【史記禮書】宛之鉅鐵。【註】徐廣曰:大剛曰鉅。正義曰鉅,剛鐵也。 又大也。同巨。【史記禮書】宜鉅者鉅,宜小者小。 又天子曰鉅公。【前漢郊祀志】吾欲見鉅公。【註】張晏曰:天子爲天下父,故曰鉅公。師古曰:鉅,大也。 又【正字通】尊者通稱。【李賀高軒過詩】文章鉅公。 又【說文】弓名。【荀子性惡篇】繁弱、鉅黍,古之良弓也。 又劒名。【荀子性惡篇】干將、莫邪、鉅闕、辟閭,此皆古之良劒也。 又【正韻】呂矩,矯貌。【莊子列禦□】一命而呂鉅。 又【五音集韻】澤名。 又地名。【史記殷本紀】盈鉅橋之粟。【註】服虔曰:鉅橋,倉名。許愼曰:鉅鹿水之大橋有漕粟也。又【項羽紀】章邯令王離涉閒圍鉅鹿。又【王子侯者年表】鉅合侯劉發。【註】鉅合,在平原。【前漢武帝紀】上耕于鉅定。【註】服虔曰:地名。近東海。應劭曰:齊國縣也。又【地理志】山陽郡鉅壄縣,齊郡鉅定縣。 又人名。【前漢古今人表】封鉅黃帝師。又【藝文志】將鉅子五篇。【註】六國時人。 又草名。【爾雅釋草】蕎,邛鉅。【註】今藥草,大戟也。【本草】大戟,一名邛鉅,苗名澤漆。 又【韻會】鉤鉅。【潘岳西征賦】弛靑鯤於網鉅。【註】鉅,鉤也。 又同詎。【戰國策】臣以爲王鉅速忘矣。【註】鉅,詎通。 又與遽同。【荀子正論篇】是豈鉅知見侮之爲不辱哉。 钝 【戌集上】【金字部】 鈍 【唐韻】【韻會】徒困切【正韻】杜困切,□音遯。【說文】錭也。 又【玉篇】頑鈍也。【史記□丞相世家】士之無恥頑鈍嗜利者,亦多歸漢。 又【正字通】凡質魯者曰鈍。【前漢鮑宣傳】臣宣呐鈍于辭。 又【廣韻】不利也。【前漢賈誼傳】莫邪爲鈍兮。【□琳檄吳文】兵不鈍鋒。 又【博物志】寶劒名。鈍鉤,歐冶子所作。 又【淮南子覽冥訓】鈍悶以終。【註】鈍悶,無情也。 又通作頓。【賈誼治安策】芒刃不頓。【前漢翟方進傳】遲頓不及事。 钞 【戌集上】【金字部】 鈔 【唐韻】【韻會】【正韻】楚交切【集韻】初交切,□音。【說文】叉取也。【徐鉉曰】今俗別作抄。【廣韻】略也。【後漢公孫瓚傳】尅會期日,攻鈔郡縣。 又【韻會】或作摷。【張衡東京賦】摷昆聊。 又作抄。【杜甫詩】飯抄雲子白。 又姓。【正字通】明鈔秀,鈔奇。 又【增韻】謄寫也。【抱朴子金丹卷】余令略鈔金丹之都,較以示後之同志者。 又【博雅】强也。 又【廣韻】初敎切【集韻】【韻會】【正韻】楚敎切,□音勦。【周禮夏官射鳥氏敺烏鳶註】烏鳶善鈔,盜便汙人。【釋文】鈔,初敎反。 又【正字通】楮貨名。宋史,紹興二十四年,女眞以銅少,循宋交子法,造鈔引一貫、二貫、三貫、五貫、十貫五等謂之大鈔。一百、二百、三百、五百、七百五等謂之小鈔。與錢□用,以七年爲限,納舊易新,諸路置交鈔庫官受之,每貫取工墨錢十五文,公私便焉。 又【韻會定正】官收物而給印信文憑也。卽今鈔關。 又與杪同。【管子幼官篇】敎行於鈔。【註】鈔,末也。【又】聽於鈔,故能聞未極。【註】鈔,深遠也。 又【集韻】齒紹切,音□。取也。考證:〔【周禮夏官射鳥氏敺烏鳶註】烏鳶喜鈔盜,便汙人。〕 謹照原文喜改善。 钟 【戌集上】【金字部】 鐘 【唐韻】職容切【集韻】【韻會】諸容切,□音鍾。【說文】樂鐘也。【廣韻】世本曰:垂作鐘。【釋名】鐘,空也。內空受氣多,故聲大也。【詩周南】鐘鼓樂之。 又【韻會】律名,黃鐘十一月,夾鐘二月,林鐘六月,應鐘十月。◎按《周》《禮》皆作鍾,古字通用。互詳前鍾字註。 又地名。【春秋桓十一年】公會宋公于夫鐘。【註】夫鐘,郕地。 又山名。【廣輿記】鐘山屬金陵。 【集韻】或作銿。 【申集上】【艸字部】 【集韻】口已切,音起。藥草。【本草】,味辛,無毒,主治金瘡。 钢 【戌集上】【金字部】 鋼 【廣韻】古郞切【集韻】【韻會】【正韻】居郞切,□音岡。【玉篇】鍊鐵也。【列子湯問篇】鍊鋼赤刃,用之切玉,如切泥焉。【魏文帝樂府】羊頭之鋼。【筆談】世煅鐵謂鋼者,用熟鐵屈盤之,以生鐵陷其閒,泥封煉之,煅令相入,謂之團鋼,亦謂之灌鋼,此乃僞鋼耳。余出使磁州煅坊,始識凡鐵有鋼者,如麫中有筋,鍛百餘火,一煆一輕,至絫煅斤兩不減,則純鋼也。【本草】李時珍曰:鋼分三種,有生鐵夾熟鐵煉成者,有精鐵百煉出鋼者,有西南海山中生成,狀如紫石英者。凡刀劒諸刃,皆是鋼鐵也。 又【廣韻】古浪切【集韻】居浪切,□岡去聲。義同。考證:〔【列子殷湯篇】鍊鋼赤刃,用之以切玉,如切泥焉。〕 謹照原書改湯問篇。 钤 【戌集上】【金字部】 鈐 〔古文〕□【唐韻】巨淹切【集韻】【韻會】其淹切,□音箝。【說文】鈐□,大犂也。一曰類耜。 又【玉篇】車轄也。 又【廣韻】兵鈐以閉房,神府以備非常。 又【廣韻】鉤鈐,星名。【前漢天文志】熒惑守房之鉤鈐。鉤鈐,天子之御也。【註】房爲天駟,其隂右驂旁有二星,曰鉤鈐,故曰天子御也。【石氏星經】二星主法,明則羣臣奉職,天下道洽。【孝經內事】昆弟親睦,則鉤鈐不離房。【晉書天文志】鉤鈐主關籥,王者孝,則鉤鈐明。 又山名。【山海經】西次二經之首曰鈐山。 又鏁也。【爾雅序】六藝之鈐鍵。【疏】鈐,鏁也。 又【揚子方言】矛,其柄謂之鈐。【註】巨巾反。 又【集韻】胡南切,音含。釱也。 又千尋切,音侵。義同。 钥 【戌集上】【金字部】 鑰 【廣韻】以灼切【集韻】【韻會】【正韻】弋灼切,□音藥。【說文】本作□。關下牡也。【揚子方言】戸鑰,自關而西謂之鑰。【抱朴子至理卷】堅玉鑰於命門,結北極於黃庭。 又通作籥。【戰國策】齊君之魯,魯人投其籥,不果內。【史記蕭相國世家】高祖出征,何每居守管籥。 又入也。【淮南子原道訓】排閶闔,鑰天門。【註】鑰,入也。 【巳集下】【牛字部】 【集韻】而振切,音刃。本作牣。詳前牣字註。 钦 【辰集下】【欠字部】 欽 〔古文〕□【廣韻】去金切【集韻】【韻會】【正韻】祛音切,□音衾。【說文】欠貌。一曰敬也。【書堯典】欽明文思安安。又【太甲】欽厥止。 又【正字通】今御音曰欽敕,御使曰欽命,俗曰欽差,皆取敬意。 又欽欽,思望意。【詩秦風】憂心欽欽。【毛傳】思望之,心中欽欽然也。 又鐘聲有節。【詩小雅】鼓鐘欽欽。 又諡法。【汲冢周書】威儀悉備曰欽。 又州名。亦江名。【韻會】梁安州,隋改欽州,取欽江名。【廣輿記】屬廣東廉州府。州有欽江,有龍門江。 又山名。【山海經】欽山多金玉而無石,師水出焉。又欽口。【前漢地理志】魏郡武安縣欽口山,白渠水所出。 又欽、欽原,俱鳥名。見【山海經】。 又姓。【何氏姓苑】吳人也。宋有欽德載,自號壽巖老人。 又去聲。按也。【李翊俗呼小錄】按謂之欽。欽,去聲。【王琚射經】欽身微曲,註目視的。又:開弓發矢,要欽身弝外,分明認帖。 又【集韻】魚音切,音唫。與吟同。呻也。【山海經】剛山多神□,其音如欽。【郭璞註】欽亦吟字假音。○按《漢志》內曰恭,外曰欽。又鄭康成云:敬事節用謂之欽。欽本兼內外言,不得專屬外也。卽敬事節用,亦於欽義未全,故不入正訓,附記於此。 钧 【戌集上】【金字部】 鈞 〔古文〕銞【唐韻】居勻切【集韻】【韻會】規倫切,□音均。【說文】三十斤也。【孟康曰】萬一千五百二十銖。【書五子之歌】關石和鈞。【疏】三十斤爲鈞,四鈞爲石,鈞石所以一天下之重輕,而立民信也。 又【集韻】一曰陶旊輪。【正字通】陶人模下圓轉者爲鈞。【前漢賈誼傳師古註】陶家名轉者爲鈞,蓋取周回調均之義。 又大鈞,天也。【前漢賈誼傳】大鈞播物,坱圠無垠。【註】如淳曰:陶者作器于鈞上,此以造物爲大鈞也。言造化爲人,亦猶陶之造瓦耳。又【杜甫詩】八荒開壽域,一氣轉洪鈞。 又樂名。【張衡西京賦】饗以鈞天廣樂,帝有醉焉。 又劒名。【淮南子覽冥訓】淳鈞之器成。【註】淳鈞,古劒。 又地名。【左傳昭四年】夏啓有鈞臺之享。【註】河南陽翟縣南有鈞臺陂。 又水名。【前漢霍去病傳】涉鈞者。【註】鈞耆,水名。 又姓。【風俗通】楚大夫元鈞之後,漢有侍中鈞喜。 又與均同。平也。【詩大雅】四鍭旣鈞。【註】矢鏃重羽輕,必參亭而三分之,一在前,二在後,得平均也。 又等也,同也。【左傳成六年】善鈞從衆。【註】鈞,等也。又【襄二十六年】多鼓鈞聲。【註】鈞,同其聲。 【集韻】或書作□。 钩 【戌集上】【金字部】 鉤 【廣韻】古侯切【集韻】【韻會】【正韻】居侯切,□音溝。【玉篇】鐵曲也。 又【廣韻】劒屬。【韻會】古兵有鉤,有鑲,皆劒屬。引來曰鉤,推去曰鑲。【前漢韓延壽傳】鑄作刀劒鉤鐔。【註】鉤,亦兵器也。似劒而曲,所以鉤殺人也。 又劒環。【戰國策】無鉤竿鐔,蒙須之便。【註】鉤,劒頭環。【史記楚世家】楚國折鉤之喙,足以爲九鼎。【註】凡戟有鉤喙,鉤口之尖也。言楚國戟之鉤,口尖有折者,足以爲鼎也。 又劒名。【淮南子修務訓】純鉤魚腸。【註】純鉤,利劒名。 又刀名。【鮑照樂府】錦帶佩吳鉤。【沈括曰】吳鉤,刀名也。刀彎,今南蠻用之,謂之葛黨刀。【李賀詩】男兒何不帶吳鉤。 又釣鉤。【莊子外物篇】任公子爲大鉤巨緇,五十犗以爲餌,蹲乎會稽,投竿東海,旦旦而釣。 又帶鉤。【孟子】豈謂一鉤金。【註】鉤,帶鉤也。 又刈禾鐮曰刈鉤。【前漢龔遂傳】遂爲渤海太守,賊棄弓弩而持鉏鉤。 又幔鉤。【隋書蘇威傳】威見宮中以銀爲幔鉤,盛□節儉之美,帝爲攺容。 又馬頷鉤。【詩大雅】鉤膺鞗革。【註】婁頷之鉤。 又凡縣物者曰鉤。亦曰鹿觡,曰鉤格。見【揚子方言】。 又鉤物也。【左傳襄二十三年】或以戟鉤之。 又【正字通】鉤索義理,猶言窮理也。【易繫辭】鉤深致遠。【疏】物在深處,能鉤取之。又繞也。【儀禮鄕射禮】豫則鉤楹內。【註】鉤楹,繞楹而東也。 又屈也。【戰國策】弓撥矢鉤。【註】鉤,矢鋒屈也。或作拘。古通。 又留也。【前漢鮑宣傳】使吏鉤止丞相掾史。【註】鉤,留也。 又致也。【前漢趙廣漢傳】善爲鉤距,以得事情。【註】鉤,致也。距,閉也。使對者無疑,示若不問而自知,衆莫覺所由,以閉其術爲距也。【前漢□萬年傳】咸皆鉤校發其姦臧。 又規也。【前漢揚雄傳】帶鉤矩而佩衡兮。【註】鉤,規也。矩,方也。 又牽引也。【後漢靈帝紀】皆爲鉤黨下獄。【註】鉤,謂相牽引也。 又車名。【禮明堂位】鉤車,夏后氏之路也。【註】鉤,有曲輿者也。 又車心木。【易小畜輿脫輻疏】謂輿下縛木,輿軸相連,鉤心之木是也。【周禮冬官考工記車人】以鑿其鉤。【註】鉤,鉤心。 又射具。【詩小雅】決拾旣佽。【疏】決,鉤弦也。 又服飾名。【儀禮士虞禮】鉤袒。【註】如今擐衣也。【疏】若漢時人擐衣以露臂,故云如今擐衣也。 又星名。【後漢班固傳兩都賦】周以鉤□之位。【註】前書音義曰:鉤□,紫宮外星也。宮衞之位,亦象之。又鉤鈐,詳前鈐字註。 又【字彙補】鉤芒,神名。與句芒同。【前漢揚雄傳】麗鉤芒與驂乗蓐收兮。 又漢宮名。【前漢車千秋傳】鉤弋夫人。【註】鉤弋,宮名。趙婕妤好居之,故號鉤弋夫人。又【列仙傳】鉤弋夫人發手,得一玉鉤,故號焉。 又宦者署。【前漢昭帝紀】上耕於鉤盾弄田。【註】鉤盾,宦者近署。 又官名。【前漢百官公卿表】又中書,謁者,黃門,鉤盾,尚方,御府,永巷內者,宦者,八官令丞。【註】鉤盾,主近苑囿。 又地名。【前漢李陵傳】遮鉤營之道。【註】單于要害道。 又山名。【山海經】鉤吾之山。 又水名。【爾雅釋水】九河,八鉤盤。【註】水曲如鉤流盤桓也。【疏】在東光之南,鬲縣之北。 又草名。【爾雅釋草】鉤芺。【註】大如拇指,中空,莖頭有臺,似薊,初生可食。【疏】薊類也。一名鉤。一名芺。【又】鉤,藈姑。【註】鉤,□也。一名王瓜。實如瓝瓜正赤,味苦。【博雅】茛,鉤吻也。 又藤名。【山海經】其上多桃枝鉤端。【註】郭云:鉤端,桃枝屬。吳任臣曰:鉤端,藤也。 又鳥名。【山海經】有鳥焉,其狀如鳧而鼠尾,善登木,其名曰絜鉤。 又姓。【正字通】宋鉤光祖。 又藏鉤。【風土記】京師人,□日後爲藏鉤之戲,分二曹,鬭勝負。【李商隱詩】隔坐送鉤春酒暖。 又【正韻】與鬮同。【荀子君道篇】探籌投鉤。 又交鉤,語不止也。【歐陽修詩】異日說交鉤。 又鉤輈,鷓鴣鳴聲。【林逋詩】雲水叫鉤輈。 又【集韻】權俱切,音劬。鉤町,西南夷國名。【前漢西南夷傳】立亡波爲鉤町王。【註】鉤音鉅于反,町音大鼎反。 又【集韻】居□切,音冓。鉤梯,攻城具。【詩大雅】以爾鉤援。【傳】鉤,鉤梯也。所以鉤引上城者。【釋文】鉤,古□反。又古侯反。 又【韻補】叶音拘。【古日出東南隅行】羅敷善采桑,采桑城南隅。靑絲爲籠繩,桂枝爲籠鉤。 钫 【戌集上】【金字部】 鈁 【唐韻】府良切【集韻】分房切,□音方。【說文】方鍾也。【博雅】鑍謂之鈁。 又【廣韻】鑊屬。 钭 【戌集上】【金字部】 鈄 【廣韻】天口切【集韻】他口切,□音□。姓也。【姓苑】宋處州刺史鈄滔。 又【集韻】徒口切,音。義同。 又【六書原】鈄,俗□字。註詳十畫。 本作鈄。 钮 【戌集上】【金字部】 鈕 〔古文〕【唐韻】【集韻】【正韻】□女九切,音狃。【說文】印鼻也。【正韻】又鏡弩鼻。【正字通】凡物鉤固者,皆曰鈕。 又【楚辭九思】遺失兮鈕樞。【註】玉斗鈕樞,皆所寶者。 又姓。【何氏姓苑】東晉有鈕□,吳興人。 又【集韻】敕九切,音丑。與杻同。械也。 钯 【戌集上】【金字部】 鈀 【唐韻】伯加切【韻會】【正韻】邦加切,□音巴。【說文】兵車也。从金巴聲。【玉篇】□車也。【司馬法】晨夜內鈀車。 又【說文】一曰鐵也。 又【正字通】鉏屬。五齒,平土除穢用之。俗呼耙。 又【廣韻】普巴切【集韻】披巴切,□音葩。【廣韻】江東呼鎞箭。【博雅】鈀,錍鏑也。【揚子方言】凡箭鏃胡合嬴者,廣長而薄鐮謂之錍。或謂之鈀。【註】音葩。 钱 【戌集上】【金字部】 錢 【唐韻】昨先切【集韻】財仙切【正韻】才先切,□音前。【玉篇】財也。【集韻】貨泉也。其藏曰泉,其行曰布。取其流行無不徧也。【正字通】冶銅爲錢,易貨也。古之爲市,所有易所無,布幣金刀龜貝之法窮,錢始行。周制以商通貨,太公望立九府圜法,錢外圓而內孔方,輕重以銖。圜者爲均通也。九府者,掌財帛之官也。歷代便之。周景王鑄大錢,曰寶貨,肉好有輪郭,以勸農贍不足,百姓蒙其利。錢形似璧,故亦稱肉好。或謂肉爲邊,不知錢邊曰郭,肉在邊之中也。漢以後,大小輕重不一,名稱各殊,國家攺元必更錢,以年號爲文,輪郭如舊。紀錢制者,唐張台封演有泉譜,陶岳有貨泉錄,宋洪遵有泉志,馬端臨有錢幣考,彼此異同,本註不具載。 又與泉同。【史記天官書】下有積錢,金寶之上皆有氣,不可不察。【註】錢古作泉字。 又【朝野僉載】張鷟號靑錢學士,謂萬選萬中也。 又縣名。【前漢地理志】會稽郡錢唐縣。【註】武林山,武林水所出。 又【後漢梁冀傳】意錢之戲。【何承天纂文】一曰詭億,一曰射意,一曰射數,一曰持掩,卽今攤錢也。【潛夫論】或以遊博持掩爲事。【註】博,博六也。掩,意錢也。【歐陽修詞】堂上簸錢堂下走。 又馬飾。【古樂府】鐵金面靑連錢。【庾信楊柳歌】連錢障泥渡水騎。【晉書王濟傳】作連乾。 又綠錢,苔別名。【沈約詩】賔階綠錢滿,客位紫苔生。又【岑參詩】楡莢小於錢。【張籍詩】蓮葉出水大如錢。 又連錢,鴒別名。【廣韻】頸有錢文。一名錢母。又姓。晉有歷陽太守錢鳳。 又【唐韻】卽淺切【集韻】【韻會】子淺切【正韻】子踐切,□音翦。【說文】銚也。古田器。【詩周頌】庤乃錢鎛。【傳】錢,銚也。 又【集韻】在演切,音踐。義同。 又【字彙補】古與盞通。酒器也。【續鐘鼎銘】有雀錢。考證:〔【正字通】冶銅爲錢,易貨也。太公望立九府圖法〕 謹照原文圖法改圜法。〔【詩周頌】痔乃錢鎛。〕 謹照原文痔改庤。 陃 【戌集中】【阜字部】 陃 【集韻】補永切,音丙。人名。宋有鮑邴。 【丑集下】【女字部】 【字彙補】居希切,音飢。【楊氏正韻箋】律有姦罪條,將男作女。 □ 【未集中】【糸字部】 □ 【集韻】都甘切,音儋。【類篇】緩也。 钲 【戌集上】【金字部】 鉦 【唐韻】【集韻】【韻會】諸盈切【正韻】諸成切,□音征。【說文】鐃類也。似鈴,柄中上下通。【玉篇】鉦以靜之,鼓以動之。一云鐲也。【詩小雅】鉦人伐鼓。【濮斗南曰】周禮,鼓人以金鐲節鼓,以金鐃止鼓,無鉦名。鐲鐃,通謂之鉦。【蘇軾詩】樹頭初日掛銅鉦。又【周禮冬官考工記】鳧氏爲鍾,鼓上謂之鉦。【註】鼓所擊處,鍾腰之上,居鍾體之正處曰鉦。 又石鼓名。【郡國志】洞庭山宮門東石樓,樓下兩石鼓,扣之聲淸越,世謂之神鉦。【晉孝武樂章】神鉦一震,九域來同。 钳 【戌集上】【金字部】 鉗 【唐韻】巨淹切【集韻】【韻會】其淹切,□音箝。【說文】以鐵有所刼束也。从金甘聲。【前漢高帝紀】自髠鉗爲王家奴。【註】鉗,以鐵束頸也。【後漢光武紀】弛解鉗衣。【註】倉頡篇曰:鉗,釱也。釱足鉗。又【五行志】廣漢鉗子謀攻牢。【師古註】鉗子,謂鉗徒也。【晉律】鉗重二斤,翹長一尺五寸。【集韻】或作鉆。 又銸也。【後漢梁冀傳】妻孫壽,性鉗忌。【註】鉗,取也。言性忌害如鉗之能銸物也。 又【揚子方言】惡也。南楚,凡人殘罵謂之鉗。 又【家語】無取鉗鉗。【註】鉗鉗,妄行不誠也。 又【呂氏春秋】後時者,小莖而麻長,短穗而厚糠小米,鉗而不香。 又澤名。【張衡南都賦】其陂澤則有鉗盧玉池。 又姓。【正字通】唐元和中長令鉗耳。 又與拑通。【後漢袁紹傳】道路以目,百辟鉗口。【註】以木銜其口也。或作拑。渠廉反。 又【集韻】其嚴切,音黔。義同。 又【集韻】五甘切,音玵。刃也。考證:〔又鋷也。【後漢梁冀傳】妻孫壽,性鉗忌。【註】鉗,取也。言性忌害如鉗之能鋷物也。〕 謹按漢書注鋷本作銸,音輒,又音聶,拔髮也。鋷音最,錐屬,與鉗物之義不同。今照原文鋷也改銸也。鋷物改銸物。 钴 【戌集上】【金字部】 鈷 【廣韻】【集韻】□公戸切,音古。【玉篇】鈷也。 又【集韻】洪孤切,音胡。盛黍稷器名。同瑚。本作鍸。 又【集韻】古慕切,音顧。斷也。 钸 【戌集上】【金字部】 鈽 【五音集韻】博孤切,音逋。【玉篇】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