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 - 第 217 页/共 976 页

【寅集下】【弓字部】 【廣韻】五革切【集韻】逆革切,□音鶂。【玉篇】束弓弩。【集韻】束弓弩衣也。 又【集韻】下革切,音覈。義同。 【午集中】【疒字部】 【字彙】充夜切,車去聲。泄也。【正字通】瀉通作寫,譌作。 【午集中】【疒字部】 【廣韻】遲倨切【集韻】遲據切,□音箸。【廣韻】癡不達。 又【博雅】,尰也。 又【廣韻】抽據切【集韻】楮御切,□音絮。義同。 又【廣韻】直魚切【集韻】□如切,□音除。與□同。瘢也。 郰 【酉集下】【邑字部】 郰 【唐韻】【正韻】側鳩切【集韻】甾尤切,□音鄒。【說文】魯下邑,孔子之鄕。【左傳襄十年】郰人紇抉之,以出門者。【註】郰,魯縣。 又姓。【禮檀弓】孔子少孤,不知其墓,問于郰曼父之母。 又通作鄹。【論語】孰謂鄹人之子知禮乎。 又通作陬。【史記孔子世家】孔子生魯昌平陬邑。 又【集韻】緒纂切,音選。亭名。在新豐。 俗作□。考證:〔【禮檀弓】孔子少孤,不知父墓,問于郰曼父之母。〕 謹照原文父墓改其墓。〔【史記孔子世家】孔子生于昌平陬邑。〕 謹照原文于改魯。 郱 【酉集下】【邑字部】 郱 【唐韻】薄經切【集韻】旁經切,□音甁。地名。【春秋莊元年】齊師遷紀、郱、鄑、郚。【註】郱,在東莞臨朐縣東南。考證:〔【春秋莊元年】齊師遷紀郱鄑郚。【註】郱,在東筦臨朐縣東南。〕 謹照原文東筦改東莞。 郲 【酉集下】【邑字部】 郲 【廣韻】落哀切【集韻】郞才切,□音來。地名。【春秋隱十一年】公會鄭伯于時來。【註】時來,郲也。滎陽縣東有釐城,鄭地也。 又山名。【前漢王尊傳】行部至卭郲。【註】卭郲,山名也,在蜀郡嚴道縣。 又【廣韻】落猥切,音磥。□郲,不平貌。考證:〔【左傳隱十一年】公會鄭伯于時來。【註】時來,郲也。滎陽縣東有郲城,鄭地也。〕 謹照原文左傳改春秋。郲城改釐城。 郳 【酉集下】【邑字部】 郳 【廣韻】五稽切【集韻】硏奚切【韻會】五雞切,□音倪。國名。【春秋莊五年】秋,郳犁來來朝。【註】郳,附庸國也。東海昌慮縣東北有郳城。犁來,名也。後爲小邾子。 又姓。通作倪。 郸 【酉集下】【邑字部】 鄲 【唐韻】都寒切【集韻】【韻會】多寒切,□音單。邯鄲,古縣名。【左傳定十年】衞侯伐邯鄲午于寒氏。【註】邯鄲,廣平縣也。【前漢地理志】邯鄲,屬趙國。【註】邯,山名。鄲,盡也,邯山至此而盡也。城郭字从邑,故加邑作鄲。 又【集韻】當何切,音多。漢侯國名。【史記功臣表中元元年】封周隱爲鄲侯。 又叶都年切,音顚。【吳邁遠樂府】人馬風塵色,知從河塞還。時我有同栖,結宦遊邯鄲。還,音旋。 郹 【酉集下】【邑字部】 郹 【廣韻】古覓切【集韻】關闃切,□音湨。【說文】蔡邑也。引《左傳昭十九年》楚子之在蔡也,郹陽封人之女奔。之◎按《左傳》今本俱作郥。俗譌作鄓,非。 郺 【酉集下】【邑字部】 郺 【廣韻】【集韻】□烏孔切,音蓊。【廣韻】郺□,盛多貌。【揚子方言】郺,多也。凡大而多謂之郺。 又【廣韻】【集韻】□於容切,音邕。義同。 都 【酉集下】【邑字部】 都 〔古文〕□【唐韻】當孤切【集韻】【韻會】【正韻】東徒切,□音闍。【廣韻】天子所宮曰都。【周禮地官小司徒】四縣爲都。 又諸侯子弟封邑亦曰都。【左傳隱元年】大都不過參國之一。《莊二十八年》凡邑,有宗廟先君之主曰都。 又卿大夫食采之邑亦曰都。【禮坊記】制國不過千乗,都城不過百雉。 又【正韻】美也,盛也。【詩鄭風】洵美且都。【前漢司馬相如傳】車從雍雍,閒雅甚都。 又歎美之辭。【書臯陶謨】臯陶曰都。 又【正韻】居也。【東方朔客難】身都卿相之位。 又【廣韻】總也。【曹丕與吳質書】頃撰遺文,都爲一集。【韓愈答崔立之書】若都不可得。 又【字彙補】水所聚也。【釋名】澤中有丘曰都丘,言蟲鳥所都聚也。 又姓。【集韻】漢臨亞侯都稽。 又【集韻】張如切,音猪。與豬通。【書禹貢】大野旣豬。【又】被孟豬。【史記夏本紀】旣豬作旣都,孟豬作明都。考證:〔【左傳隱元年】大都不過參國之一。【註】凡邑有先君之廟曰都,無曰邑。〕 謹按所引註是莊二十八年左傳,非隱元年註,今照左傳原文改莊二十八年凡邑,有宗廟先君之主曰都。 【寅集中】【巾字部】 【字彙】音鑾。帶也。 【未集中】【羽字部】 【廣韻】博抱切【集韻】【韻會】補抱切【正韻】博浩切,□音寶。矢羽。【玉篇】五釆羽。 【申集上】【艸字部】 【唐韻】古勞切,音高。【玉篇】草名。其實似瓜,食之治瘧。 又【山海經】侖者之山有木焉,名曰白。 又【集韻】巨九切,音臼。亦草名也。 郾 【酉集下】【邑字部】 郾 【唐韻】【集韻】【韻會】□於建切,音堰。【說文】潁川縣名。【正字通】卽古郾子國故地,今爲開封府許州郾城縣。 又【廣韻】同鄢。 【午集中】【目字部】 【集韻】而振切,音認。視貌。一曰眩也。或作。 【午集上】【瓜字部】 【集韻】郞計切,音利。瓠子。 又瓠杓。【揚子方言】,瓠瓢也。【楚辭九歎】瓟蠹于筐簏。【丹鉛錄】今閩廣之地以鱟魚爲瓢,江淮閒或用螺之大者爲瓢,是以蟲殻代瓜匏用也。故字取義兼之。古音叢目作〈下〉。又瓥。 郿 【酉集下】【邑字部】 郿 【唐韻】武悲切【集韻】【韻會】旻悲切,□音眉。【說文】右扶風縣名。【詩大雅】申伯信邁,王餞于郿。 又魯地名。【左傳莊二十八年】冬築郿。【註】魯下邑。 又【廣韻】【集韻】□明祕切,音媚。義同。 【說文】本作□。俗作郿。 鄀 【酉集下】【邑字部】 鄀 【廣韻】而灼切【集韻】【韻會】日灼切,□音若。國名。【左傳僖二十五年】秦晉伐鄀。【註】秦楚界上小國,其後遷于南郡鄀縣,遂爲楚邑。【史記吳世家】楚恐而去郢遷鄀。【註】鄀,楚邑。 又【集韻】敕略切,音綽。邑名。 鄂 【酉集下】【邑字部】 鄂 【唐韻】【韻會】五各切【集韻】【正韻】逆各切,□音諤。國名。【史記殷本紀】以西伯、九侯、鄂侯爲三公。 又楚地。【史記楚世家】中子紅爲鄂王。【註】《九州記》曰:鄂,今武昌。【輿地記】今鄂州武昌,楚之東鄂也。 又晉邑。【左傳隱六年】逆晉侯于隨,納諸鄂,晉人謂之鄂侯。【註】晉別邑。 又【玉篇】南陽有西鄂。【前漢地理志】南陽郡西鄂縣。【註】江夏有鄂,故加西。 又鄂然,外見貌。【詩小雅】鄂不韡韡。 又鄂鄂,辨厲也。【大戴禮立事篇】君子出言以鄂鄂。 又垠也。【揚雄甘泉賦】紛被麗其亡鄂。 又幽州人謂額曰鄂。【釋名】額,鄂也。有垠鄂也。 又與諤通。【史記趙世家】不聞周舍之鄂鄂。【註】《韓詩外傳》:周舍立門下三日夜,簡子使人問之,對曰:願爲鄂鄂之臣。 又與愕通。【史記五帝紀】象鄂不懌。又【前漢霍光傳】羣臣皆驚鄂失色。 又與噩通。【爾雅釋天】歲在酉曰作噩。【史記天官書】作作鄂。 又姓。漢安平侯鄂千秋。【說文】本作。俗作鄂。 鄃 【酉集下】【邑字部】 鄃 【唐韻】式朱切【集韻】【韻會】舂朱切,□音舒。漢縣名。【史記河渠書】田蚡爲丞相,其奉邑食鄃。【註】鄃縣,屬淸河郡。 又【玉篇】庾娛切【廣韻】羊朱切,□音兪。義同。 鄄 【酉集下】【邑字部】 鄄 【五音集韻】古縣切,音絹。衞地。【春秋莊十四年】單伯會齊侯、宋公、衞侯、鄭伯于鄄。【註】今東郡鄄城是也。【通雅】鄄城,古顓頊之墟,春秋衞成公都此,漢爲濟隂鄄城縣,今爲山東濮州,屬東昌府。 又周邑。【左傳成十一年】王使劉子復之盟于鄄而入。 又【集韻】諸延切,音旃。稽延切,音堅。之人切,音眞。於巾切,音駰。義□同。 鄅 【酉集下】【邑字部】 鄅 【廣韻】【集韻】□王矩切,音禹。【說文】妘姓之國。【春秋昭十八年】邾人入鄅。【註】鄅國,今琅邪開陽縣。 又姓。【廣韻】鄅子之後,以國爲姓,去邑从禹。 又【韻會】果羽切【五音集韻】俱禹切,□音矩。義同。 鄆 【酉集下】【邑字部】 鄆 【唐韻】【集韻】【韻會】王問切【正韻】禹問切,□音運。魯地名。【春秋文十二年】城諸及鄆。【註】莒、魯所爭者,以其遠逼外國,故帥師城之。又【成四年】冬城鄆。【註】公欲叛晉,故城而爲備。又【九年】楚公子嬰齊帥師伐莒,莒潰,楚人入鄆。【註】鄆,莒別邑。又【十六年】晉人執季孫行父,公還待于鄆。【註】魯西邑東郡廩丘縣有鄆城。又【襄十二年】莒人伐我東鄙,圍台,季孫宿帥師救台,遂入鄆。又【昭元年】取鄆。【左傳】趙孟曰:魯、莒爭鄆,爲日久矣。又【二十六年】公至自齊,居于鄆。【六書故】春秋有二鄆,莒在魯東,莒、魯所爭,東鄆也。公待于鄆者,西鄆也。文公城諸及鄆,不聞與莒爭,及成公時,楚伐莒入鄆,則鄆自爲莒邑,而四年所城者西鄆也。 又州名。【韻會】古兗州之域,魯附庸國,漢爲東平國,隋置鄆州。 又【集韻】河內沁水鄕名。 又姓。【廣韻】魯大夫,食采于鄆,後因氏。 又【集韻】于分切,音云。義同。考證:〔【春秋成九年】楚公子嬰齊帥師伐莒,莒潰,楚遂入鄆。〕 謹照原文遂改人。 鄿 【酉集下】【邑字部】 鄿 【集韻】居希切,音機。【前漢地理志】沛郡有鄿縣。高帝破黥布,都尉治。【正字通】一說作蘄。◎按蘄爲楚地,不屬沛郡,不可强合爲一也。 鄇 【酉集下】【邑字部】 鄇 【唐韻】胡遘切【集韻】胡豆切,□音□。【說文】晉之温地。【左傳成十一年】晉郤至與周爭鄇田。【註】鄇,溫別邑。河內懷縣西南有鄇人亭。 又【廣韻】戸鉤切【集韻】下溝切,□音侯。義同。 鄈 【酉集下】【邑字部】 鄈 【廣韻】渠追切【集韻】【韻會】【正韻】渠惟切,□音葵。【說文】河東臨汾地,卽漢祭后土處。【正韻】鄈地有三,一在汾隂,一鄈丘,在河南,又在□留。《春秋》作葵丘,在汾隂者亦作葵。 【午集中】【目字部】 【廣韻】亡逼切【集韻】密逼切,音近密。【玉篇】暫視也。【廣韻】細視也。【吳萊尚志賦】瞭目以霧披。 又【廣韻】莫北切【集韻】密北切,□音墨。義同。 【午集下】【禾字部】 【玉篇】羽俱切【集韻】雲俱切,□音于。禾不秀也。 □ 【未集中】【缶字部】 □ 【廣韻】【集韻】□時戰切,音膳。□或作□,瓦器緣也。 又【集韻】尺戰切,音繟。義同。 【午集下】【石字部】 【廣韻】口交切【集韻】丘交切,□音敲。磝,城名。今濟州是也。 □ 【未集中】【糸字部】 □ 【廣韻】【集韻】□胡計切,音系。籀文系字。 釰 【戌集上】【金字部】 釰 【集韻】入質切,音日。鈍也。 鄋 【酉集下】【邑字部】 鄋 【唐韻】所鳩切【集韻】疎鳩切,□音搜。【說文】北方長狄國也。在夏爲防風氏,在殷爲汪芒氏。【左傳文十一年】鄋瞞侵齊。【註】鄋瞞,狄國名。防風氏之後,姓漆。 又【集韻】蘇遭切,音騷。義同。 【說文】作□。考證:〔【說文】北方長狄國也。在夏爲防風氏,在殷爲汪芸氏。〕 謹照原文芸改芒。 【午集上】【瓦字部】 【集韻】戸管切,音緩。瓦器大口。 又戸瓦切,音踝。甖大口曰□。或省。 鈍 【戌集上】【金字部】 鈍 【唐韻】【韻會】徒困切【正韻】杜困切,□音遯。【說文】錭也。 又【玉篇】頑鈍也。【史記□丞相世家】士之無恥頑鈍嗜利者,亦多歸漢。 又【正字通】凡質魯者曰鈍。【前漢鮑宣傳】臣宣呐鈍于辭。 又【廣韻】不利也。【前漢賈誼傳】莫邪爲鈍兮。【□琳檄吳文】兵不鈍鋒。 又【博物志】寶劒名。鈍鉤,歐冶子所作。 又【淮南子覽冥訓】鈍悶以終。【註】鈍悶,無情也。 又通作頓。【賈誼治安策】芒刃不頓。【前漢翟方進傳】遲頓不及事。 鈎 【戌集上】【金字部】 鈎 【字彙】俗鉤字。 鈏 【戌集上】【金字部】 鈏 【廣韻】余忍切【集韻】【韻會】以忍切,□音引。【爾雅釋器】錫謂之鈏。【疏】錫,金白鑞也。一名鈏。【釋文】鈏,音引。 又【集韻】時刃切,音愼。又【五音集韻】時忍切,音腎。又【唐韻】【集韻】□羊晉切,音胤。義□同。又【廣韻】鑯鈏。【五音集韻】鉄鈏。 鈐 【戌集上】【金字部】 鈐 〔古文〕□【唐韻】巨淹切【集韻】【韻會】其淹切,□音箝。【說文】鈐□,大犂也。一曰類耜。 又【玉篇】車轄也。 又【廣韻】兵鈐以閉房,神府以備非常。 又【廣韻】鉤鈐,星名。【前漢天文志】熒惑守房之鉤鈐。鉤鈐,天子之御也。【註】房爲天駟,其隂右驂旁有二星,曰鉤鈐,故曰天子御也。【石氏星經】二星主法,明則羣臣奉職,天下道洽。【孝經內事】昆弟親睦,則鉤鈐不離房。【晉書天文志】鉤鈐主關籥,王者孝,則鉤鈐明。 又山名。【山海經】西次二經之首曰鈐山。 又鏁也。【爾雅序】六藝之鈐鍵。【疏】鈐,鏁也。 又【揚子方言】矛,其柄謂之鈐。【註】巨巾反。 又【集韻】胡南切,音含。釱也。 又千尋切,音侵。義同。 鈑 【戌集上】【金字部】 鈑 【集韻】【韻會】【正韻】□補綰切,音版。鉼金曰鈑。【爾雅釋器】鉼金謂之鈑。【釋文】鈑,音版。【周禮秋官職金】祭五帝供金鈑。【賀知章詩】鈑鏤銀盤薦蛤蜊。 又【字彙補】與版同。【莊子徐無鬼】金鈑六弢。 鈒 【戌集上】【金字部】 鈒 【唐韻】蘇合切【集韻】悉合切,□音趿。【說文】鋋也。【陸雲答車安茂書】舉鈒成雲,下鈒成雨。 又【廣韻】鈒鏤。【六書故】細鏃金銀爲文曰鈒鏤。又【國史補】四姓,滎陽鄭、岡頭盧、澤底李、土門崔,皆爲鼎甲。大原王亦四姓之匹,時號鈒鏤王家,喩銀質金飾也。 又【廣韻】色立切【集韻】【正韻】色入切,□音歰。【廣韻】戟也,鋋也。 又【集韻】或作鎩。又作闟。【史記商君傳】持矛而操闟戟者,旁車而趨。【註】闟,亦作鈒。所及反。 又【集韻】迄及切,音吸。義同。 又息入切,音靸。小鋒。 鈓 【戌集上】【金字部】 鈓 【集韻】同銋。 鈔 【戌集上】【金字部】 鈔 【唐韻】【韻會】【正韻】楚交切【集韻】初交切,□音。【說文】叉取也。【徐鉉曰】今俗別作抄。【廣韻】略也。【後漢公孫瓚傳】尅會期日,攻鈔郡縣。 又【韻會】或作摷。【張衡東京賦】摷昆聊。 又作抄。【杜甫詩】飯抄雲子白。 又姓。【正字通】明鈔秀,鈔奇。 又【增韻】謄寫也。【抱朴子金丹卷】余令略鈔金丹之都,較以示後之同志者。 又【博雅】强也。 又【廣韻】初敎切【集韻】【韻會】【正韻】楚敎切,□音勦。【周禮夏官射鳥氏敺烏鳶註】烏鳶善鈔,盜便汙人。【釋文】鈔,初敎反。 又【正字通】楮貨名。宋史,紹興二十四年,女眞以銅少,循宋交子法,造鈔引一貫、二貫、三貫、五貫、十貫五等謂之大鈔。一百、二百、三百、五百、七百五等謂之小鈔。與錢□用,以七年爲限,納舊易新,諸路置交鈔庫官受之,每貫取工墨錢十五文,公私便焉。 又【韻會定正】官收物而給印信文憑也。卽今鈔關。 又與杪同。【管子幼官篇】敎行於鈔。【註】鈔,末也。【又】聽於鈔,故能聞未極。【註】鈔,深遠也。 又【集韻】齒紹切,音□。取也。考證:〔【周禮夏官射鳥氏敺烏鳶註】烏鳶喜鈔盜,便汙人。〕 謹照原文喜改善。 鈕 【戌集上】【金字部】 鈕 〔古文〕【唐韻】【集韻】【正韻】□女九切,音狃。【說文】印鼻也。【正韻】又鏡弩鼻。【正字通】凡物鉤固者,皆曰鈕。 又【楚辭九思】遺失兮鈕樞。【註】玉斗鈕樞,皆所寶者。 又姓。【何氏姓苑】東晉有鈕□,吳興人。 又【集韻】敕九切,音丑。與杻同。械也。 □ 【未集中】【网字部】 □ 【玉篇】同网。 □ 【未集中】【糸字部】 □ 【集韻】【韻會】□徂聰切,音叢。【類篇】合絲織也。 【寅集下】【弓字部】 【廣韻】【集韻】□平祕切,音備。【廣韻】以筋貼弓。【類篇】以絲飾弓也。 【午集下】【石字部】 【廣韻】【正韻】安古切【集韻】於五切。塢隖□同。【說文】本作隖,小障也。一曰庳城也。 又【正韻】山阿也。 又【廣韻】哀都切。音烏。義同。 鈖 【戌集上】【金字部】 鈖 【篇海】敷文切,音分。玉名。 又方文切,音賔。義同。 鈗 【戌集上】【金字部】 鈗 【唐韻】余準切【集韻】【韻會】庾準切,□音尹。【說文】侍臣所執兵也。引周書,一人冕執鈗。○按今書顧命作銳。孔潁達疏云:銳,當作鈗,音允。據孔說,銳爲鈗字之譌。今蔡沈傳引說文,不知說文本孔疏也。 又【集韻】兪芮切,音叡。又【五音集韻】杜外切,音兌。義□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