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 - 第 209 页/共 976 页
【子集下】【又字部】 【玉篇】古文友字。註見本畫。【說文】从二手相交。【徐曰】二手相順也。有佐佑之義,故从二手。
【午集上】【玉字部】 【字彙】同□。
邠 【酉集下】【邑字部】 邠 【廣韻】府巾切【集韻】悲巾切【韻會】補巾切,□音賔。【說文】周太王國,在右扶風美陽縣,亦作豳。互詳豕部豳字註。 又【廣韻】州名,今屬陝西西安府。 又與彬同。文貌。【揚子太□經】斐如邠如,虎豹文如。
鈝 【戌集上】【金字部】 鈝 【篇海】夷斟切,音淫。見釋典。
郩 【酉集下】【邑字部】 郩 【集韻】胡交切,音肴。【玉篇】邑名。 又【集韻】山名。在弘農。 又【廣韻】烏皓切,音襖。邑名。
邡 【酉集下】【邑字部】 邡 【唐韻】府良切【集韻】分房切,□音方。【說文】□邡,廣漢縣名。 又【廣韻】【集韻】□敷亮切,音訪。與訪通。【穀梁傳昭二十五年】邡公也。【註】邡,當爲訪。謀納昭公也。
邢 【酉集下】【邑字部】 邢 【唐韻】戸經切【集韻】【韻會】乎經切【正韻】奚經切,□音形。【說文】周公子所封國,地近河內懷縣。【左傳隱五年】鄭人郉人伐翼。【註】郉國,在廣平襄國縣。 又【韻會】州名。春秋郉國,隋置郉州,宋攺郉臺,今因之。 又姓。郉侯,爲衞所滅,因爲氏。 又【集韻】古幸切,音耿。【史記殷本紀】祖乙遷于郉。【註】郉,音耿。今河東皮氏有耿鄕。【括地志】絳州龍門縣東南十二里耿城,故耿國也。 本作郉。經史通作邢。
那 【酉集下】【邑字部】 那 【唐韻】【廣韻】諾何切【集韻】【韻會】囊何切【正韻】奴何切,□音儺。【說文】西夷國安定有朝那縣。 又【玉篇】何也。【左傳宣二年】棄甲則那。 又多也。【詩小雅】受福不那。 又【集韻】安貌。【詩小雅】有那其居。 又姓。【廣韻】西魏有那椿。 又上聲。【廣韻】【正韻】奴可切【集韻】乃可切,□音娜。【集韻】何也。【玉篇】俗言那事。 又去聲。【廣韻】奴箇切【集韻】【韻會】【正韻】乃箇切,□音哪。語助也。【後漢韓康傳】公是韓伯休那。【杜甫詩】杖藜不睡誰能那。 又叶奴故切,音怒。【陸雲陸丞相誄】攺容肅至,傾蓋寵步。鞶帶翻紛,珍裘阿那。 【說文】本作□。俗作□。
邥 【酉集下】【邑字部】 邥 【廣韻】【集韻】□式任切,音沈。地名。【左傳文十七年】周甘□敗戎于邥垂。【註】邥垂,周地河南新城縣北有垂亭。 又姓也。【集韻】與沈同。考證:〔【左傳文十七年】周甘□敗戎于邥□。【註】邥□,周地河南新城縣北有□亭。〕 謹照原文三□字□改垂。
□ 【未集上】【米字部】 □ 【玉篇】俗糒字。
邦 【酉集下】【邑字部】 邦 〔古文〕□□邫【唐韻】博江切【集韻】【韻會】悲江切,□音梆。【說文】國也。【周禮天官】大宰掌邦之六典,以佐王治邦國。【註】大曰邦,小曰國。 又【釋名】邦,封也。封有功于是也。【書蔡仲之命】乃命諸王邦之蔡。 又姓。【正字通】明有邦嚴。 又叶卜工切,音崩。【詩小雅】以畜萬邦,叶上訩。【又】保其家邦。叶上同。又【大雅】御于家邦。叶上恫,凡《詩》《易》邦字□同此音。
【午集中】【疒字部】 【集韻】同□。
【申集中】【虫字部】 【唐韻】倉紅切【集韻】麤叢切,□音悤。蜻蜓也。【淮南子齊俗訓】蝦蟆爲鶉,水蠆爲。詳前蜻蛉註。
邧 【酉集下】【邑字部】 邧 【廣韻】【集韻】【韻會】□愚袁切,音元。【廣韻】秦邑名。【左傳文四年】晉侯伐秦,圍邧新城。 又【唐韻】虞遠切【集韻】【正韻】五遠切,□音阮。義同。
邨 【酉集下】【邑字部】 邨 【集韻】【韻會】麤尊切【正韻】倉尊切,□音村。【玉篇】地名。 又墅也。與村同。 又【廣韻】【集韻】□徒渾切,音豚。義同。(村)【唐韻】此尊切【集韻】麤尊切【正韻】倉尊切,□寸平聲。【廣韻】墅也。【增韻】聚落也。字从邑从屯。經史無村字,俗通用。【晉陶潛歸田園詩】曖曖遠人村。【桃花源記】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
邩 【酉集下】【邑字部】 邩 【唐韻】呼果切【集韻】虎果切,□音火。【說文】地名。 一作□。
邪 【酉集下】【邑字部】 邪 【廣韻】似嗟切【集韻】【韻會】【正韻】徐嗟切,□音斜。【廣韻】不正也。【正韻】姦思也,佞也。【易乾卦】閑邪存其誠。【書大禹謨】去邪勿疑。 又【韻會】辟邪,獸名。 又【唐韻】以遮切【集韻】【韻會】【正韻】余遮切,□音耶。【說文】琅邪,郡名。 又莫邪,劒名。吳大夫莫邪作寶劒,因名。 又呼韓邪,匈奴王名。【前漢宣帝紀】呼韓邪單于來朝。 又若邪,水名。在越州會稽縣。又胥邪,木名。【司馬相如上林賦】留落胥邪。【註】胥邪,似椶櫚,皮可爲索。 又汙邪,下地田也。【史記滑稽傳】汙邪滿車。 又助語,又疑辭,經傳俱作邪,俗作耶。 又【集韻】羊諸切,音余。與餘同。【史記歷書】歸邪於終。【註】邪,餘分也。終,閏月也。 又【集韻】時遮切,音闍。瑞星名。【史記天官書】如星非星,如雲非雲,命曰歸邪。【註】邪,音蛇。 又【字彙補】子可切,音左。【前漢司馬相如傳】邪與肅愼爲鄰。【註】邪讀爲左,謂東北接也。 又叶詳於切,音徐。【詩邶風】其虛其邪,旣亟只且。【註】邪,亦作徐。緩也。 又叶伊宜切,音移。【尚書考靈曜】虛爲秋□,昴爲冬期。隂氣相左,德乃不邪。考證:〔【史記天官書】如星非星,如雲非雲,名曰歸邪。〕 謹照原文名改命。〔【詩□風】其虛其邪,旣亟只且。〕 謹照原文□改邶。
邫 【酉集下】【邑字部】 邫 【字彙補】古文邦字。【洞靈經】有邫國者,謂其有人衆也。餘詳本畫。
【午集上】【瓦字部】 【集韻】普孟切,烹去聲。罌屬。 又蒲孟切,音膨。屬。
【午集上】【玉字部】 【廣韻】市玉切【集韻】殊玉切,□音蜀。玉名。
邬 【酉集下】【邑字部】 鄔 【唐韻】【正韻】安古切【集韻】【韻會】於五切,□音隖。縣名。【左傳隱十一年】王取鄔、劉、蔿、邘之田于鄭。【註】河南緱氏縣西南有鄔聚。 又晉地。【左傳昭二十八年】司馬彌牟爲鄔大夫。【註】今汾州介休縣有故鄔城。 又【廣韻】哀都切【集韻】汪胡切,□音烏。又【廣韻】依倨切【集韻】依據切,□音飫。義□同。考證:〔【左傳隱十一年】王取鄔劉蔿之田于鄭。〕 謹照原文改邘。
邭 【酉集下】【邑字部】 邭 【廣韻】九遇切【集韻】俱遇切,□音屨。【說文】地名。 又【廣韻】權俱切【集韻】其俱切,□音衢。【玉篇】地名。
□ 【未集中】【糸字部】 □ 【五經文字】綌作□。譌。
【午集上】【瓦字部】 【廣韻】市朱切【集韻】【韻會】慵朱切【正韻】尚朱切,□音殊。【廣韻】小甖。【韻會】罃也。【博雅】,甁也。【揚子方言】罃,□魏宋楚之閒曰,或曰。
邮 【酉集下】【邑字部】 邮 【廣韻】以周切【集韻】夷周切,□音由。【玉篇】左馮翊高陵縣有邮亭。 又【廣韻】鄕名。 又【唐韻】徒歷切【集韻】亭歷切,□音笛。義同。(郵)【唐韻】羽求切【集韻】【正韻】于求切,□音尤。【說文】境上行書舍也。【廣韻】郵,驛也。【風俗通】漢攺郵爲置,置亦驛也,度其遠近置之也。【增韻】馬傳曰置,步傳曰郵。【爾雅釋言】郵,過也。【註】道路所經過也。 又【集韻】田閒舍也。【禮郊特牲】郵表畷。【註】郵若郵亭,謂田畯于田畔相連畷處造亭居之,以督民之耕也。 又【正韻】過也。與尤通。【禮王制】郵罰麗于事。【註】郵,過也。麗,附也。過人、罰人,當各附于其事,不可假他以喜怒也。【前漢成帝紀】以顯朕郵。 又【正韻】最也。殿最亦曰殿郵。【列子穆王篇】魯之君子,迷之郵者。【註】郵,與尤同。 又【廣韻】督郵,古官號。【釋名】主諸縣罰負郵殿糾攝之。【晉書陶潛傳】郡遣督郵至縣。 又高郵,州名。 又姓。【左傳哀二年】有郵無恤。 又【集韻】是爲切,音垂。地名。在衞。 又叶于其切,音移。【詩小雅】不知其郵。叶上僛。 【正字通】《說文》本作□。从□。□,遠邊也。俗省作郵、□。【集韻】作缷。(郵)考證:〔【晉書陶侃傳】郡遣督郵至縣。〕 謹按所引出陶潛傳,侃改潛。
邯 【酉集下】【邑字部】 邯 【唐韻】胡安切【集韻】【韻會】【正韻】河干切,□音寒。【玉篇】趙國有邯鄲縣。互詳後鄲字註。 又水名。【後漢西羌傳】侯霸復上置東西邯屯五部。【註】邯,水名。邯分流左右,在今廓州。 又【廣韻】【集韻】【韻會】□胡甘切,音酣。【集韻】邯,漢縣名,屬樂浪郡。 又【集韻】戸感切,音頷。【前漢王莽傳】封都匠仇延爲邯淡里附城。【註】邯淡,豐盛之意。
辴 【酉集下】【辰字部】 辴 【廣韻】【集韻】【韻會】□止忍切,音軫。【廣韻】笑貌。【莊子達生篇】桓公辴然而笑。一作囅。 又【廣韻】丑饑切【集韻】抽遲切,□音絺。又【廣韻】【集韻】【韻會】□丑忍切,音趁。義□同。
辵 【酉集下】【辵字部】 辵 【廣韻】丑略切【集韻】敕略切,□音。【說文】乍行乍止也。 又【六書故】循道疾行也。 又與躇通。【公羊傳宣六年】躇階而走。【註】躇,一作辵。 【六書正譌】从彳从止,會意。隸作辶。有與足□彳三部相通者。互見本註。
□ 【未集中】【糸字部】 □ 【廣韻】胡官切,音桓。○按《說文》絙作□。詳絙字註。
边 【酉集下】【辵字部】 邊 〔古文〕□【集韻】【韻會】【正韻】□□眠切,音編。【玉篇】畔也,邊境也。【禮玉藻】其在邊邑。【註】邊邑,九州邊鄙之邑。【左傳成十三年】蕩搖我邊疆。 又【正韻】旁近也。【前漢高帝紀】齊邊楚。 又側也。【禮檀弓】齊衰不以邊坐。【疏】喪服宜敬,起坐宜正,不可著齊衰而偏坐也。 又邊璋,半文飾也。【周禮冬官考工記】邊璋七寸。 又姓。周大夫邊伯之後。南唐有邊鎬。《說文》作□。考證:〔【左傳成十三年】搖蕩我邊疆。〕 謹照原文搖蕩改蕩搖。
辽 【酉集下】【辵字部】 遼 【唐韻】落蕭切【集韻】【韻會】憐蕭切【正韻】連條切,□音僚。【說文】遠也。【楚辭九歎】山修遠其遼遼兮。 又【集韻】水名,在遼陽縣。 又【韻會】國名,契丹之後,至耶律德光,號大遼。
达 【酉集下】【辵字部】 达 【廣韻】【集韻】□他計切,音替。【字林】足滑也。【王褒洞簫賦】其妙聲則淸靜厭瘱,順敘□达。【註】达,滑也。 又【集韻】他達切,音闥。與同。【博雅】逃也。一曰行不相遇。 又陁葛切,音達。與達同。通也。一曰迭也。 俗作迖、迏,□非。考證:〔【王褒洞簫賦】其妙聲,則淸靜厭瘱,順敘□达。〕 謹照原文瘱改瘱。
迀 【酉集下】【辵字部】 迀 【唐韻】【韻會】古寒切【集韻】居寒切,□音干。【說文】進也。
迁 【酉集下】【辵字部】 迁 俗遷字。(遷)〔古文〕□□拪□□【唐韻】七然切【集韻】親然切,□音韆。【說文】登也。【廣韻】去下之高也。【詩小雅】遷于喬木。 又遷徙也。【易益卦】君子以見善則遷,有過則攺。【書益稷】懋遷有無化居。【註】懋,勉其民,徙有於無,交易變化,其所居積之貨也。 又移物曰遷。【禮曲禮】先生書策琴瑟在前,坐而遷之。【註】諸物當前,跪而遷移之。 又變易也。【左傳昭五年】吾子爲國政,未攺禮,而又遷之。 又徙國曰遷。【周禮秋官小司□】二曰詢國遷。【註】謂徙都攺邑。 又徙官曰遷。【前漢賈誼傳】誼超遷,歲中至大中大夫。 又貶秩曰左遷。【史記韓王信傳】項王王諸將近地,而王獨遠居,是左遷也。又【張蒼傳】吾極知其左遷。【註】是時尊右□左,故謂貶秩爲左遷。 又【正韻】謫也,放逐也。【臯陶謨】何遷乎有苗。 又君遷,木名。【左思吳都賦】平仲君遷。 又姓。 又西烟切,音仙。【前漢王莽傳】立安爲新遷王。【註】服曰:遷,音仙。師古曰:遷,猶仙耳。不勞假借。 又叶七情切,音淸。【□琳大暑賦】樂以忘憂,氣變志遷。爰速嘉賔,式燕且殷。【李翺祭韓愈文】疏奏輒斥,去而復遷,升黜不攺,正言時聞。(遷)考證:〔【書益稷】何遷乎有苗。〕 謹照原書改爲臯陶謨。〔【左思吳都賦】君遷平仲。〕 謹照原文改爲平仲君遷。
迂 【酉集下】【辵字部】 迂 【廣韻】羽俱切【集韻】【韻會】雲俱切,□音于。【玉篇】遠也。【史記孟軻傳】迂遠而闊于事情。【後漢王暢傳】其言若迂,其效甚近。 又曲也。【書盤庚】恐人倚乃身,迂乃心。【註】恐浮言之人迂汝心,使邪僻也。【管子君臣篇】民迂則流之,民大流則迂之。【註】迂,曲不行,則通之使行。流,蕩不返,則屈之使止也。 又迂久,良久也。【後漢劉寬傳】迂久大醉而還。 又【說文】避也。 又【玉篇】廣大也。 又【唐韻】憶俱切,音紆。義同。 本作迃。通作于。考證:〔【後漢王龔傳】其言甚迂,其效甚近。〕 謹照原文龔改暢。甚迂改若迂。〔【管子君臣篇】民迂則流之,民大流則迂之。〕 謹照原文大流改流通。
迄 【酉集下】【辵字部】 迄 【唐韻】【集韻】【韻會】許訖切【等韻】呼訖切,□音汔。【說文】至也。【詩大雅】以迄于今。又【周頌】迄用有成。 又竟也。【後漢孔融傳】才疏意廣,迄無成功。 又與訖通。【書禹貢】聲敎訖于四海。
□ 【未集中】【糸字部】 □ 【廣韻】昌善切,音闡。【說文】偏緩也。 又【廣韻】徐翦切【集韻】似淺切。義□同。 又【集韻】直碾切,廛去聲。義同。 又【集韻】延面切,音衍。義同。【篇海】纏也。
【丑集下】【女字部】 【集韻】與嬭同。
迅 【酉集下】【辵字部】 迅 【唐韻】息進切【集韻】【韻會】【正韻】思晉切,□音信。【說文】疾也。【楚辭九章】羌迅高而難當。又【爾雅釋獸】狼,其子獥,絕有力,迅。【註】狼子絕有力者曰迅。【疏】迅,疾也。 又【廣韻】私閏切【集韻】須閏切,□音浚。義同。
逜 【酉集下】【辵字部】 逜 【廣韻】【集韻】【正韻】□五故切,音誤。【集韻】寤也。謂相干寤也。 又【集韻】阮古切,音五。過也。 【正字通】與遻迕□□通。
迆 【酉集下】【辵字部】 迆 【唐韻】移爾切【集韻】【韻會】演爾切【正韻】養里切,□音以。【說文】邪行也。 又【正韻】迆邐,連接也。 又邪倚也。【周禮冬官考工記】戈柲六尺有六寸,旣建而迆。【註】謂著戈於車邪倚也。 又【廣韻】弋支切,音移。亦邪行也。
过 【酉集下】【辵字部】 過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古臥切,戈去聲。【玉篇】度也,越也。【正韻】超也。【易繫辭】範圍天地之化而不過。【禮檀弓】過之者,俯而就之。【史記贾生傳】自以爲過之,今不及也。 又過失也。【書大禹謨】宥過無大。【註】過者,不識而誤犯也。【前漢文帝紀】俱去細過,偕歸大道。 又罪愆也。【周禮天官大宰】八柄,八曰誅,以馭其過。 又責也。【史記項羽紀】聞大王有意督過之。 又卦名。易大過,小過。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古禾切,音戈。【廣韻】經也。【書禹貢】東過洛汭,北過洚水。 又過所也。【釋名】過所至關津以示也。或曰傳轉也,轉移所在,識以爲信。 又國名。【左傳襄四年】處澆于過。【註】過,國名。東萊掖縣有過鄕。 又名。【詩大雅】溯其過。 又姓。【後漢劉陶傳】過晏之徒。【註】過,姓,過國之後。 【正韻】經過之過,平聲。超過、過失之過,去聲。考證:〔【史記賈誼傳】自以爲過之,今殆不及也。〕 謹照原 書賈誼傳改贾生。又原文無殆字今省。〔【史記高帝紀】聞將軍有意督過之。〕 謹按所引出項羽紀不出高帝紀,謹照原書高帝紀改項羽紀。將軍改大王。〔【釋名】過所至關津以示也。或曰,傳過也。移所在識以爲信。〕 謹按太平御覽引釋名原文傳轉也,轉移所在,識以爲信。今照改。
迳 【酉集下】【辵字部】 逕 【廣韻】【集韻】□古定切,音徑。【玉篇】路徑也。【集韻】步道也。 又【玉篇】近也。【集韻】直也。 又【正韻】至也,過也。 又逕庭,言相去遠也。【莊子逍遙遊】大有逕庭。
【午集中】【疒字部】 【廣韻】都合切【集韻】德合切,□音答。【字林】肥貌。 又【集韻】鄂合切,音□。【玉篇】病寒也。【五音集韻】寒□。 又呼合切,音欱。義同。
【申集中】【虫字部】 【集韻】良脂切,音犁。螏,蟲名。見蛆字註。 又合,見《論衡》。詳蜊字註。 又憐題切,音黎。義同。 【爾雅】本作藜。或作□。
鉌 【戌集上】【金字部】 鉌 【廣韻】【正韻】戸戈切【集韻】【韻會】胡戈切,□音和。【廣韻】鉌,鸞鈴也。通作和。
迈 【酉集下】【辵字部】 邁 【廣韻】莫話切【集韻】【韻會】莫敗切【正韻】莫懈切,□音。【說文】遠行也。【詩王風】行邁靡靡。又【小雅】我日斯邁。 又【正韻】往也。【詩魯頌】從公于邁。又【小雅】後予邁焉。【註】過也。 又老也。【書秦誓】日月逾邁。【後漢皇甫規傳】年齒之不邁。 又天子以時巡行曰邁。【詩周頌】時邁其邦。 又邁邁,不顧也。【詩小雅】視我邁邁。 又與勵通,勇往力行之意。【書大禹謨】臯陶邁種德。【註】言臯陶勇往力行,以布其德也。又【說命】予惟克邁乃訓。 又叶力制切,音利。【詩唐風】日月其邁。叶上逝。 【說文】作□。
迊 【酉集下】【辵字部】 迊 【廣韻】子答切【集韻】作答切,□同帀。周也。从反之而帀也。或作迊。【正韻】俗譌作匝。
迋 【酉集下】【辵字部】 迋 【唐韻】【集韻】【正韻】于放切【韻會】于况切,□音旺。【說文】往也。【左傳襄二十八年】君使子展迋勞于東門之外。 又【集韻】欺也。【詩鄭風】人實迋女。【左傳定十年】是迋吾兄也。 又恐懼也。【左傳昭三十一年】子無我迋。【司馬相如長門賦】魂迋迋若有亡。 又【廣韻】【集韻】【正韻】俱往切【韻會】求往切,□音俇。又【集韻】【韻會】□古况切,音誑。又【集韻】曲王切【正韻】去王切,□音匡。又【集韻】渠王切,音狂。義□同。
迍 【酉集下】【辵字部】 迍 【廣韻】陟綸切【集韻】【韻會】株倫切,□音屯。【玉篇】迍,邅也。 又【廣韻】徒渾切,音豚。義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