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 - 第 204 页/共 976 页

辧 【酉集下】【辛字部】 辧 同辨。【說文】判也。 【字彙】从力與从刀不同,力取致力之義,刀取判別之義。 辨 【酉集下】【辛字部】 辨 【集韻】【韻會】皮莧切【正韻】備莧切,□音辯。【說文】判也。【廣韻】別也。【易乾卦】問以辨之。【禮學記】離經辨志。【註】辨,謂考問得其定也。【周禮天官】弊羣吏之治,六曰廉辨。【註】辨,謂辨然于事分明,無有疑惑也。 又【韻會】牀足笫閒也。【易剝卦】剝牀以辨。【疏】牀足之上,牀身之下,分辨處也。【程傳】牀之幹也。 又變也。【楚辭九辨註】辨者,變也。謂□道德以變說君也。 又井地之數也。【禮王制註】京陵之地,九夫爲辨,九辨而當一井。 又姓。 又【集韻】□見切,音徧。與徧通。帀也。【史記禮書】萬民和喜,瑞應辨至。【註】同徧。 又【廣韻】苻蹇切【集韻】【韻會】平免切【正韻】婢免切,□辯上聲。義同。 又【集韻】邦免切,鞭上聲。義同。 又與貶通。【禮玉藻】立容辨□,無讇。【註】辨作貶。容雖貶損□降,不傾側柔媚也。 又【廣韻】普麪切【集韻】【正韻】匹見切,□音片。革中斷也。【爾雅釋器】革中絕謂之辨,革中辨謂之韏。【註】革中斷之名辨,復中分其辨名韏。【集韻】作。 □ 【未集上】【竹字部】 □ 【廣韻】徒協切【集韻】【韻會】達協切,□音牒。《集韻》簸也。考證:〔【廣韻】徒協切,【集韻】弋陟切,【韻會】達協切,□音蝶。簸也。〕 謹按弋陟切集韻作弋涉切,與徒協逹協切之音皆不合,今省去弋陟切三字。照集韻三十帖□字註改集韻韻會逹協切,□音牒。增集韻二字於簸也上。蝶改牒。 【巳集下】【犬字部】 【韻會】本作狗。詳狗字註。 辩 【酉集下】【辛字部】 辯 同辨。【說文】判也。【廣韻】別也。【易履卦】君子以辯上下,定民志。 又詳審也。【周禮天官】惟王建國,辯方正位。 又明悉也。【易大有】明辯晳也。 又【集韻】巧言也。【禮王制】言僞而辯。【史記荀卿傳】鄒衍之術,迂大而閎辯。 又爭辯也。【禮鄕飮酒義】不慢不爭,則遠于鬭辯矣。 又【說文】治也。【書酒誥】勿辯乃司。【左傳昭元年】主盟者誰能辯焉。【註】辯,治也。 又微辯,諷諭也。【禮儒行】其過失可微辯而不可面數也。 又與徧通。【禮樂記】其治辯者其禮具。【註】辯,徧也。【史記五帝紀】辯于羣神。【書舜典】作徧。 又與平通。【字彙補】平均也。【史記五帝紀】辯秩東作,辯秩西成。【書堯典】作平。 又【五音集韻】下辯,地名。在武鄕。 又【集韻】【韻會】筆列切【正韻】必列切,□音。與貶同。【周禮秋官士師】若邦凶荒,則以荒辯之法治之。【註】辯,當爲貶。遭饑荒,則□罰、國事有所貶損。 【申集上】【艸字部】 【直音】同苒。 辬 【酉集下】【辛字部】 辬 【廣韻】布還切【集韻】逋還切,□音班。【說文】駁也。【廣韻】同斑。 辭 【酉集下】【辛字部】 辭 〔古文〕□【唐韻】似兹切【集韻】詳兹切,□音詞。辭說也。【易乾卦】修辭立其誠。【書畢命】辭尚體要。 又【說文】訟辭也。【周禮秋官小司□】以五聲聽其獄訟,一曰辭聽。【書呂□】明淸于單辭,罔不中聽獄之兩辭。【疏】單辭謂一人獨言也,兩辭謂兩人競理也。 又與辤同。【正韻】卻不受也。【書大禹謨】稽首固辭。【中庸】爵祿可辭也。又謝也。【前漢韓王信傳】溫顏遜辭。 又別去也。【楚辭九歌】入不言兮出不辭。 辮 【未集中】【糸字部】 辮 【廣韻】薄泫切【集韻】婢典切【韻會】平免切【正韻】婢免切,□音辨。【說文】交也。【增韻】繆也。與編通。詳編字註。【廣韻】簿泫切【集韻】婢典切【正韻】婢免切,□音扁。【說文】交織也。【增韻】繆也。【張衡思□賦】辮貞亮以爲鞶兮,雜技藝以爲珩。 【集韻】从糸。【正韻】亦作編。 辯 【酉集下】【辛字部】 辯 同辨。【說文】判也。【廣韻】別也。【易履卦】君子以辯上下,定民志。 又詳審也。【周禮天官】惟王建國,辯方正位。 又明悉也。【易大有】明辯晳也。 又【集韻】巧言也。【禮王制】言僞而辯。【史記荀卿傳】鄒衍之術,迂大而閎辯。 又爭辯也。【禮鄕飮酒義】不慢不爭,則遠于鬭辯矣。 又【說文】治也。【書酒誥】勿辯乃司。【左傳昭元年】主盟者誰能辯焉。【註】辯,治也。 又微辯,諷諭也。【禮儒行】其過失可微辯而不可面數也。 又與徧通。【禮樂記】其治辯者其禮具。【註】辯,徧也。【史記五帝紀】辯于羣神。【書舜典】作徧。 又與平通。【字彙補】平均也。【史記五帝紀】辯秩東作,辯秩西成。【書堯典】作平。 又【五音集韻】下辯,地名。在武鄕。 又【集韻】【韻會】筆列切【正韻】必列切,□音。與貶同。【周禮秋官士師】若邦凶荒,則以荒辯之法治之。【註】辯,當爲貶。遭饑荒,則□罰、國事有所貶損。 逬 【酉集下】【辵字部】 逬 【廣韻】【集韻】【韻會】比諍切【正韻】比孟切,□幷去聲。【說文】走散也。【正韻】逸走也,涌也。 又與屛同。【禮王制】屛諸遠方。【大學】逬諸四夷。【朱註】屛、逬古字通用。 又【集韻】披耕切,音怦。與伻同。使也。 又悲萌切,音綳。義同。 俗省作迸。譌作□。 辰 【酉集下】【辰字部】 辰 〔古文〕□□□【唐韻】植鄰切【集韻】【韻會】【正韻】丞眞切,□音晨。【說文】辰,震也。三月陽氣動,雷□振,民農時也。【釋名】辰,伸也。物皆伸舒而出也。 又時也。【書臯陶謨】撫于五辰。【註】謂五行之時也。 又日也。【左傳成九年】浹辰之閒。【註】自子至亥,十二日也。 又歲名。【爾雅釋天】太歲在辰曰執徐。 又三辰,日月星也。【左傳桓二年】三辰旂旗。【疏】日照晝,月照夜,星運行于天,昏明遞匝,民得取其時節,故三者皆爲辰也。 又日月合宿謂之辰。【書堯典】曆象,日月星辰。【註】辰,日月所交會之地也。 又北辰,天樞也。【爾雅釋天】北極謂之北辰。【註】北極,天之中,以正四時。 又大辰,星名。【春秋昭十七年】有星孛于大辰。【公羊傳】大辰者何,大火也。大火爲大辰,伐爲大辰,北辰亦爲大辰。【註】大火謂心星,伐爲參星。大火與伐所以示民時之早晚,天下所取正。北辰,北極天之中也,故皆謂之大辰。 又【爾雅釋訓】不辰,不時也。【詩大雅】我生不辰。又【小雅】我辰安在。 又叢辰,術家名。【史記日者傳叢辰註】猶今之以五行生尅擇日也。 又【韻會】州名。古沅陵郡,隋置辰州,以辰溪名。 又叶時連切,音禪。【韓愈詩】吾懸日與月,吾繫星與辰。叶先韻。考證:〔【左傳桓二年】三辰旂旗。【註】日照晝,月照夜,星運行于天,昏明遞匝〕 謹照原文註改疏。 辱 【酉集下】【辰字部】 辱 〔古文〕□【唐韻】而蜀切【集韻】儒欲切,□音蓐。【廣韻】恥也。【禮曲禮】孝子不登危,懼辱親也。 又汙也。【左傳襄三十年】使吾子辱在塗泥久矣。 又屈也。【禮曲禮】君言至,則主人出拜君言之辱。【註】屈辱尊命之臨也。 又僇也。【說文】辱,从寸,在辰下。失耕時於封疆上僇之也。 又姓,見【姓苑】。 農 【酉集下】【辰字部】 農 〔古文〕□辳□□□□□莀【唐韻】【集韻】□奴冬切,音儂。【說文】耕也,種也。【書洪範】農用八政。【註】農者,所以厚生也。【周禮天官大宰】以九職任萬民。一曰三農生九穀。【註】三農:山農、澤農、平地農也。【左傳襄九年】其庶人力于農穡。【註】種曰農,斂曰穡。 又神農,古炎帝號。【前漢食貨志】闢土植穀曰農。炎帝敎民植穀,故號神農氏,謂神其農業也。又萬山氏有子曰農,能植百穀,後世因名耕甿爲農。 又司農,官名。【前漢百官志】秦曰治粟內史,漢景帝更名大司農。 又弘農,郡名。【前漢地理志註】武帝元鼎四年置。 又姓也。【風俗通】神農氏後。 又叶奴當切,音囊。【潘岳籍田頌】思樂甸畿,薄采其芳。大君戾止,言籍其農。 又叶奴刀切,音猱。【束皙勸農賦】惟百里之置吏,各區別而異曹。考治民之踐職,美莫富乎歡農。 邝 【酉集下】【邑字部】 鄺 【廣韻】【集韻】□古晃切,音廣。【廣韻】姓也。出廬江縣。 又【廣韻】【集韻】□呼光切,音荒。義同。 辳 【酉集下】【辰字部】 辳 【玉篇】古文農字。註詳六畫。 【未集下】【舟字部】 【廣韻】北萌切,音繃。艣,舟具。又【集韻】舟名。 【辰集中】【木字部】 【唐韻】楚鳩切【集韻】初尤切,□音搊。【博雅】,桊枸也。【玉篇】牛桊也。【類篇】牛鼻繫繩具。 又【廣韻】板木不正也。 又【集韻】【類篇】□窻兪切,音芻。義同。 □ 【未集中】【糸字部】 □ 【篇海】音旬。縫也。○按音義與同。卽字之譌也。 車 【酉集下】【車字部】 車 〔古文〕□【廣韻】九魚切【集韻】【韻會】【正韻】斤於切,□音居。【廣韻】車,輅也。【古史考】黃帝作車,引重致遠。少昊時加牛,禹時奚仲爲車正,加馬。【書舜典】車服以庸。【易大有】大車以載。【論語疏】大車,牛車,平地載任之車也。小車,駟馬車、田車、兵車、乘車也。 又山車,自然之車也。【禮禮運】山出器車。【疏】謂其政太平,山車垂鉤,不揉治而自員曲也。 又巾車,官名。【周禮春官】巾車,掌公車之政令。【註】巾,猶衣也。巾車,車官之長,車皆有衣以爲飾,故名。 又公車,署名。【後漢光武紀】詔公卿、司隸、州牧,舉賢良方正各一人,遣詣公車。【註】公車令一人,掌殿司馬門。天下上書及徵召,皆總領之。公車所在,因以名焉。 又揭車,香草名。【屈原離騷】畦留夷與揭車。【註】留夷、揭車,皆香草也。 又覆車,網名。【爾雅釋器】罦,覆車也。【註】今之翻車,有兩轅,中施罥以捕鳥。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昌遮切,音硨。【說文】輿輪總名。 又牙車,牙所載也。【左傳僖五年】輔車相依。【註】輔,頰輔。車,牙車。【疏】車,牙下骨之名也。或又謂之頷車。輔爲外表,車爲內骨,故云相依。 又姓。漢丞相田千秋,以年老,得乘小車出入省中,時人謂之車丞相。其子孫因以爲氏。又子車,複姓。【詩秦風】子車仲行。 又叶倉何切,音磋。【程曉伏日詩】平生三伏日,道路無行車。閉門避暑臥,出入不相過。又□。□hōng,衆車聲。 軋 【酉集下】【車字部】 軋 【廣韻】於黠切【韻會】【正韻】乙黠切,□音扎。【說文】車輾也。【六書故】車載重,蹍軋有聲也。 又□名。【前漢匈奴傳】罪小者軋,大者死。【註】謂輾轉轢其骨節,若今之厭踝也。又勢相傾也。【莊子人閒世】名也者,相軋也。【唐書李宗閔傳】樹黨相磨軋。 又軋芴,緻密也。【前漢司馬相如傳】縝紛軋芴。【史記】作軋沕。 又軋忽,長遠之貌。【前漢禮樂志】淸風軋忽。 又軮軋,無涯際也。【揚雄甘泉賦】軮軋無垠。 又【集韻】膺眼切,音□。義同。 又叶乙役切,音鬱。【張衡南都賦】流湍投濈,砏汃輣軋。長輸遠逝,漻淚淢汨。【註】輣軋,波相激之聲。 【午集上】【甘字部】 【廣韻】許兼切【集韻】馨兼切,□音薟。與馦同。【博雅】馦馦,香也。 又【集韻】火占切,音□。義同。 【午集上】【瓜字部】 【集韻】魯猥切,音磥。□,瓜中。 又【正字通】一曰傷熟瓜。 軌 【酉集下】【車字部】 軌 〔古文〕□□【廣韻】居洧切【集韻】【韻會】矩鮪切,□音宄。【說文】車轍也。【孟子】城門之軌。【註】車轍迹也。 又車軸也。【禮少儀】其在車,左執轡,右受爵,祭左右軌范乃飮。【註】軌,謂轊頭也。又【正韻】法也,則也。【左傳隱五年】講事以度軌量謂之軌。【前漢賈山傳】軌,事之大者也。【註】軌謂法度,故凡不循法度者,謂之不軌。 又【正韻】循也。【史記天官書】星辰軌道。【註】謂循其常道也。【前漢賈誼傳】諸侯軌道。【註】言循法度也。 又與宄通。【左傳成十七年】亂在外爲姦,在內爲軌。御姦以德,御軌以□。【註】軌本作宄。 又【儀禮公食大夫禮】宰夫設黍稷六簋于俎西。【註】簋,古文作軌。 又叶居有切,音九。【詩邶風】濟盈不濡軌,雉鳴求其牡。 又叶果許切,音舉。【陸機凌霄賦】削陋跡于介丘兮,省仙遊而投軌。覬情累以遂濟兮,豈時俗之云阻。○按《周禮冬官考工記匠人》經涂九軌。註:軌,謂轍廣,非。軌卽轍也。《韻會》,輪有高下廣狹,皆定于軌。輪中之軌旣同,則轍迹亦同,因謂車轍亦曰軌。其實軌乃轊頭也。自《說文》以軌爲車轍,後人沿之,遂專以車轍訓軌,失其字之本義矣。《郉昺孝經序》疏云:兩轍之閒曰軌,車所轢曰轍。此爲確詁云。 軍 【酉集下】【車字部】 軍 〔古文〕□【廣韻】舉云切【集韻】【韻會】拘云切,□音君。【玉篇】衆也。【周禮地官】五師爲軍。【註】萬二千五百人。周制:天子六軍。諸侯大國三軍,次國二軍,小國一軍。 又軍禮。【周禮春官】大宗伯以軍禮平邦國。【註】謂威其不協僭差者。 又師所駐曰軍。【左傳桓六年】軍於瑕以待之。【戰國策】軍于邯鄲之郊。【註】屯也。 又姓。冠軍侯之後,因氏。 又【說文】軍,圜圉也。一曰軍,兵車也。 軎 【酉集下】【車字部】 軎 【玉篇】于劌切,音衞。【說文】車軸頭也。 又【廣韻】祥歲切【集韻】旋歲切,□音篲。義同。 【集韻】或从彗从慧从惠,音義□同。考證:〔【玉篇】干劌切。〕 謹照原文改于劌切。 辉 【酉集下】【車字部】 輝 【廣韻】許歸切【集韻】呼韋切,□音揮。【集韻】光也。火之光也。 【說文】作煇。 軏 【酉集下】【車字部】 軏 【廣韻】【集韻】【韻會】□魚厥切,音月。【說文】車轅端持衡者。【論語】小車無軏。 又【廣韻】【集韻】【正韻】□五忽切,音兀。義同。 【說文】本作。今通用軏。 軐 【酉集下】【車字部】 軐 【廣韻】【集韻】□先見切,音線。轉軐,車迹也。 又【玉篇】之刃切,音震。車也。 又【集韻】思晉切,音信。義同。 軳 【酉集下】【車字部】 軳 【集韻】薄交切,音庖。【廣韻】戾也。 又車軫也。 辿 【酉集下】【辵字部】 辿 【篇海】丑延切,音脠。緩步也。 又人名。【魏志】鍾會子名辿。【註】辿,敕連反。 锅 【戌集上】【金字部】 鍋 【廣韻】【韻會】【正韻】□古禾切,音戈。【玉篇】車釭。【揚子方言】車釭,齊燕海岱之閒謂之鍋。 又【玉篇】盛膏器。【揚子方言】自關而西,盛膏者乃謂之鍋。 又【廣韻】溫器。【正字通】俗謂釜爲鍋。 又【玉篇】公禍切,音過。義同。 又【集韻】古火切,音果。刈鉤也。與鐹同。 【集韻】或作鈛□。 軑 【酉集下】【車字部】 軑 【廣韻】特計切【集韻】【韻會】【正韻】大計切,□音地。【說文】車輨也。【屈原離騷】齊玉軑而□馳。 又【廣韻】車輪也。【揚子方言】韓楚之閒謂輪曰軑。又【正韻】度柰切,音大。地名。【前漢地理志】江夏郡有軑縣。【後漢王霸傳】子符徙封軑侯。譌作軑。○按字書□無軑字,《集韻》收軑字,音義□同軑。字彙又譌作軚,□可刪。軑字从車从犬。 軒 【酉集下】【車字部】 軒 【廣韻】【集韻】【韻會】□虛言切,音掀。【說文】曲輈轓車也。【徐曰】載物則直輈。軒,大夫以上車。轓,兩旁壁也。【左傳閔二年】鶴有乘軒者。【註】軒,大夫車。【又】歸夫人魚軒。【註】魚軒,夫人車。又【定九年】與之犀軒。【註】犀軒,卿車。夫人車以魚爲飾,卿車以犀皮爲飾也。 又車前高曰軒,前下曰輊。【詩小雅】戎車旣安,如輊如軒。【註】輊,車覆而前也。軒,車却而後也。【後漢馬援傳】居前不能令人輊,居後不能令人軒。【註】言爲人無所輕重也。 又檐宇之末曰軒。【左思魏都賦】周軒中天。【註】周軒,長廊有窗而周迴者。 又殿堂前檐特起曲椽無中梁者亦曰軒。天子不御正座而御平臺,曰臨軒。【前漢史丹傳】天子自臨軒檻。【註】軒檻,欄版也。 又軒縣,樂縣也。【周禮春官小胥】諸侯軒縣。【註】軒縣三面,其形曲,故又謂之曲縣。 又笑貌。【後漢方技傳】軒渠笑自若。【天祿外史】韓王軒然仰笑。 又舞貌。【淮南子道應訓】軒軒然迎風而舞。 又自得之貌。【唐書孔戣傳】軒軒自得。又與憲通。【禮樂記】致右憲左。【註】憲讀爲軒,足仰也。 又黎軒,國名。【史記大宛傳】北有奄蔡、黎軒。【註】國在西海之西。 又姓。黃帝號軒轅,後因爲氏。又軒丘,複姓。梁相軒丘豹。 又【集韻】【韻會】□許建切,音憲。【禮內則】麋鹿田豕,麕皆有軒。【註】切肉大如藿葉也。 又【集韻】居言切,音鞬。人名。【前漢功臣表】衆利侯伊卽軒。 又【集韻】許偃切,音幰。車軾。 又【篇海】呼旱切。與通。人名。鄭有軒虎。 又叶許斤切,音欣。【陸雲夏府君誄】丘園靡滯,鸞驥憑軒。豈方伊類,捉髮躬勤。考證:〔【禮樂記】坐右憲左。〕 謹照原文坐右改致右。 軓 【酉集下】【車字部】 軓 同□。【周禮夏官大馭】左執轡,右祭兩軹,祭軓。【鄭氏曰】軓,車軾前也。【杜子春曰】軓當爲□。 【寅集上】【宀字部】 【唐韻】莫禮切【集韻】母禮切,□音米。【說文】寐而未厭也。【集韻】熟寐也,或作□。 軔 【酉集下】【車字部】 軔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而振切,音刃。【說文】礙車也。【徐曰】止輪之轉,其物名軔。 又止物之行皆曰軔。【後漢申屠剛傳】光武嘗欲出遊,剛諫不聽,遂以頭軔乘輿輪。【註】謂以頭止車輪也。 又去軔,輪動而車行,故凡事始啓行曰發軔。【屈原離騷】朝發軔于天津。又【後漢馮衍傳】發軔新豐兮徘徊鎬京。 又與仞同。【孟子】掘井九軔。 軖 【酉集下】【車字部】 軖 【廣韻】巨王切【集韻】曲王切,□音劻。【說文】方車也。一曰一輪車。【正字通】卽今役夫運載者。 又【集韻】渠王切,音狂。車戾也。 【說文】本作□。俗省作軖。又譌作□。 軘 【酉集下】【車字部】 軘 【廣韻】【集韻】【韻會】徒渾切【正韻】徒孫切,□音屯。【說文】兵車也。【左傳宣十二年】晉人懼二子之怒楚也,使軘車逆之。 軙 【酉集下】【車字部】 軙 【玉篇】古文□字。註詳阜部八畫。【廣韻】作敶。 軚 【酉集下】【車字部】 軚 【正字通】軑字之譌。 軛 【酉集下】【車字部】 軛 【廣韻】於革切【集韻】【韻會】【正韻】乙革切,□音厄。【正韻】轅端橫木,駕馬領者。【周禮冬官考工記】輈人衡任。【註】衡任謂兩軛之閒也。【疏】服馬有二,一馬有一軛。軛者,厄馬領不得出也。 【集韻】或作枙。【莊子馬蹄篇】加之以衡枙。 又叶乙役切,音鬱。【古詩】南箕北有斗,牽牛不負軛。良無磐石固,虛名復何益。 軜 【酉集下】【車字部】 軜 【廣韻】【正韻】□奴荅切,音納。【說文】驂馬內轡,繫軾前者。【詩秦風】鋈以觼軜。【疏】謂白金飾皮爲觼,以納物也。四馬八轡,而經傳皆言六轡,明有二轡,當繫之馬之有轡者,所以制馬之左右,令之隨逐人意。驂馬欲入,則逼於脅驅,內轡不須牽挽,故知納者,納驂內轡,繫於軾前也。考證:〔【詩秦風】鋈以觼軜。【箋】謂白金飾皮爲觼,以納物也。〕 謹照原書箋改疏。 軝 【酉集下】【車字部】 軝 【廣韻】巨支切【集韻】【韻會】翹移切【正韻】渠宜切,□音奇。【說文】長轂之軝。【詩小雅】約軝錯衡。【註】約,束也。以皮纏束車之轂,而朱之也。錯,文也。【詩詁】軝,轂之旁出者也。○按《考工記》參分其轂長,二在外一在內,以置其輻。是轂之外者長,而內者短也。軝非轂名,乃轂之外長而旁出者。凡在輪中者通名爲轂。轂之旁出者爲軝。 軞 【酉集下】【車字部】 軞 【篇海】莫袍切,音毛。公車也。【詩魏風殊異乎公路箋】公路,主君之軞車,庶子爲之。 通作旄。【左傳宣二年】趙盾爲旄車之族。 軟 【酉集下】【車字部】 軟 俗輭字。詳後輭字註。 軠 【酉集下】【車字部】 軠 【集韻】尼心切,音絍。紡車。 郘 【酉集下】【邑字部】 郘 【廣韻】力舉切【集韻】兩舉切,□音呂。亭名。考證:〔【集韻】雨舉切。〕 謹照原文雨舉改兩舉。 軡 【酉集下】【車字部】 軡 【集韻】渠今切,音琴。地名,在江南。 又其淹切,音黔。軡中,地名。通作黔。 【午集上】【瓜字部】 【玉篇】徒門切,音屯。【博雅】□,瓜屬也。【類篇】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