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尊宿语录 - 第 226 页/共 230 页

如梁武帝亦未彻。师云。当面蹉过达磨。上曰。陷在泥坑里。   师云。只为柄不入手。不得受用。师云。   臣山野语言无伦。恐渎圣聪。上曰。这里正要与长老忘怀论道。   师云。陛下日应万机。直须向一切处著眼看。   是什么道理。上曰。天下事来即应之。师云。   可谓明镜当台物来斯照。上曰。步步踏著实地。师云。直须恁么始得。上曰。   临济因缘。可举一二。师遂举。临济在黄檗。   因第一座勉令问黄檗。如何是佛法的的大意。檗遂与三十棒。   如是三次问。每蒙赐棒。所恨愚鲁。且往诸方去。   第一座遂白黄檗云。义玄上座。虽是后生。却甚奇特。   他日为一株大树。荫覆天下人去在。他若来辞和尚。   愿垂提诲。济明日力辞黄檗。檗指往大愚处。必为汝说。   济至大愚。愚问。甚处来。济云。黄檗来。愚云。   黄檗有何言句。济遂举前话。复云。不知过在甚处。愚云。   黄檗恁么老婆心切。为汝得彻困。犹觅过在。济于是大悟。乃云。   元来黄檗佛法无多子。愚云。尿床鬼子。   适来道我不会。而今道甚无多子。是多少。扭住云。道道。   济便向大愚肋下筑三拳。愚托开云。汝师黄檗。非干我事。   济返黄檗。檗问云。来来去去有甚了期。济云。   只为老婆心切。遂举前话。檗云。这大愚老婆饶舌。待见与打一顿。   济云。说甚待见。即今便打。遂与黄檗一掌。   檗吟吟而笑云。这风颠汉。来这里捋虎须。济便喝。檗云。   侍者引这风颠汉来参堂去。上曰。悟了直是快活。师云。   沩山问仰山云。临济得大愚力。得黄檗力。仰云。   非但捋虎须。亦解坐虎头。自此临济法道大兴。上曰。源流好。   师云。臣曾有颂。上曰。举看。师举云。黄檗山头遭痛棒。   大愚肋下报冤仇。当机一喝惊天地。直得曹溪水逆流。   又问。兴化打克宾。克宾如此答。兴化如何便打。师云。   不可放过。臣有颂。上曰。举看。师举云。   罚钱出院扬家丑。兴化聱头遇克宾。父子不传真秘诀。   棒头敲出玉麒麟。师复云。昔翠岩可真禅师。   颂即心即佛非心非佛因缘曰。百万雄兵出。将军猎渭城。不闲弓矢力。   斜汉月初生。令晦堂心禅师看。后因答客问西来意。   有颂。东吴几度为闲客。南越曾经作主人。   可笑年来身老大。得同尘处且同尘。真见之云。子彻也。   且如即心即佛非心非佛。陛下如何会。上云。包含万像。师云。   包含万像底是什么。上曰。对面底是。师云。   认著依前还不是。上乃默契。上曰。长老且归观堂。师云。谨领圣旨。   乃辞下殿。继而遣中使。赐御制颂一首曰。   大暑流金石。寒风结冻云。梅花香度远。自有一枝春。   师答山颂一首曰。当阳一句子。平地步青云。踏翻关捩处。   便是主家春。初四日复进即心即佛非心非佛一颂。   即心即佛无蹊径。非佛非心有变通。直下两头俱透脱。   新罗不在海门东。上复答师颂一首曰。   欲言心佛难分别。俱是精微无碍通。跳出千重缚不住。   天涯海角任西东。师再山颂云。一句截流心路绝。   千差万别豁然通。等闲更进竿头步。莫问西来及与东。复召对赐坐。   师云。夜来今日两蒙宣示御颂。神思粲发。夜来颂好。   不如今日颂语句尤痛快。上曰。夜来得长老开发。   乃有此颂。师云。陛下前后宣诸山尊宿论道如何。上曰。   难得似长老直截。师云。闻陛下于心随万境转。   转处实能幽。随流认得性。无喜亦无忧处。得个入头。   但未曾遇人。上曰。真个如此。师云。如人学射。   久久自然中的。所以五祖演禅师云。悟了须是遇人始得。   若不遇人。十个有五双杜撰。上曰。须要遇人。师云。正是。遂举。   罗山问石霜云。起灭不停时如何。   霜云直须寒灰枯木去。一念万年去。函盖相应去。纯清绝点去。山不契。   却往岩头处问。起灭不停时如何。岩头喝云。   是谁起灭。山于此大悟。上曰。长老意谓如何。师云。   岩头与他本分草料。上曰。长老见大慧。几年后打彻。师云。   臣癸亥年有个发明了。却被禅道佛法碍。   又做十五年工夫。后到育王。一见大慧便打彻。慧一日挂牌。臣入室。   慧举。僧问赵州。如何是赵州。州云。   东门西门南门北门。你作么生会。答云。大小赵州。坐在屎窖里。慧云。   你甚处见赵州。答云。莫瞌睡。慧打一竹篦云。   只恁么做工夫。答云。莫掩彩。慧乃唤侍者问。这僧名什么。答云。   不得名。慧云。你看这漆桶乱做。答云。未为分外。便出。   又一日入室。慧问。唤作竹篦则触。不唤作竹篦则背。   如何。答云。请和尚放下竹篦。与学人相见。   慧掷下竹篦云。如何相见。答云。伎俩巳尽。慧云。你看这汉。   又来老僧头上行。答云。也是寻常行履处。礼拜便出。   又一日入室。慧问。唤作竹篦则触。不唤作竹篦则背。   不得下语。不得无语。不得意根下卜度。   不得向举起处承当。速道速道。答云。杜撰长老如麻似粟。慧云。   你是第几个。答云。今日捉败这老贼。慧深肯之。上曰。   如此相投。师云。禅家当机不让。遂举灵云见桃花悟道颂云。   三十年来寻剑客。几回叶落又抽枝。   自从一见桃花后。直至如今更不疑。玄沙云。谛当甚谛当。   敢保老兄未彻在。每举问禅和子。那里是不疑处。陛下且道。   那里是不疑处。上拟议。师云。只就疑处看。   蓦然看破不疑处。便是陛下受用不尽底。上曰。长老且道。   那里是不疑处。师云。红炉上一点雪。上乃点头。师云。   昔黑齿梵志得五神通。常在雪山说法。   得梵王帝释阎罗王洎诸天神常来听法。日说法毕。   阎罗王目视梵志而泣。志曰。大王何得视吾而泣。王曰。吾观于汝。   善能说法。七日后命终。当来吾界受诸苦痛。梵志惶怖。   求免无门。雪山诸天神谓梵志曰。欲免斯难。   唯有大觉世尊。乃能为汝免得此难。梵志曰。世尊者何人也。   天神曰。岂不闻。净饭王太子。十九出家。三十成道。   为人天师。其名曰佛。诸大菩萨八部龙天。   常转法轮度一切众生。梵志闻巳复作思惟。我去见佛。将何供养。   乃运神力。手执合欢梧桐华两株。飞空向世尊前供养。   世尊召五通梵志。志应诺。世尊云。放下著。   梵志弃左手华于世尊前。世尊又云。放下著。梵志又弃右手华于。   世尊又云。放下著。梵志云。世尊。我祇擎两株华。   一时放下了。我今空身无可放舍。世尊云。五通梵志。   吾非教汝放舍其华。汝当放舍内六根外六尘中六识。   一时舍却。到无可舍处。是汝免生死处。   梵志乃于言下悟无生法忍。上曰。只是人不向紧要处做工夫。师云。   欲得径捷。须离却语言文字真实参究。所以古德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