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尊宿语录 - 第 205 页/共 230 页
和泐潭乾长老见寄。
泐潭乾老真净翁。白头彼此雪霜蒙。
道人不必重相见。千里长同月下风。
长爱末山尘世外。老来无用更深藏。
人间是事只如此。岩穴谁同一炷香。
答新昌簿求圆通颂。
何妨识取主人公。妙性虽空用不空。
王事更繁皆自了。未闻裴楷独清通。
送昭禅者。
马驹踏处水云深。问道无非特访寻。
别我又投三祖去。取鱼不在一清浔。
和杨川秀才见别。
诗句清新巳出尘。西来祖道更能亲。
虽然头戴乌纱帽。心是莲花社里人。
龙湫。
参天四面碧崔嵬。中有龙湫偃石堆。
往往山前为雨雹。正应从此起风雷。
别江西漕王正言。
涤尽尘劳破尽疑。廓然还得本心时。
荒田不拣拈来草。生杀临风自在施。
和人岁旦。
剃发内惊雪满刀。年华须信不相饶。
逃生脱死勤为佛。莫谓明朝与后朝。
送华禅者。
此心本是法中王。南北东西岂有方。
若遇风云轰霹雳。任教群雁不成行。
奇程承事。
老也须知不老身。同行同坐有精神。
虽然无相无容貌。能为群生作主人。
筠洪中路。有驿名大通。其傍精舍曰竹下。
因投宿题之。
有寺路傍名竹下。去洪一驿大通前。
偶来投宿满窗月。伴我寥寥永夜禅。
送晓化主。
滕王阁上江山胜。洪井城中万事闲。
祖意西来本清净。不须更要离人间。
仙游观愚溪阁。
济用古今流不尽。阁中谁是不言人。
此心若似愚溪水。天下悠悠总任真。
观彭学士。会黄檗老宿觉林院颂。
遂乃咏之。
性觉莹无垢。廓然圆满心。发生功若地。长养行如林。
居士从元大。禅师复本深。相逢一家内。僧俗出殊钦。
雪朝升座。僧问。雪上踪由事若何。师云。
片片色无别。
高僧因雪问。长老令当行。片片色无别。纷纷性共明。
一阳曾告报。万物待生成。不独资禅悦。临机要尽情。
吊黄龙和尚塔。
示灭师何速。空遗塔此中。僧闲四海锡。谁复九年风。
鸟外千峰绕。人间一径通。寥寥朝与暮。唯有白云同。
新荷示徒。
浊泥终不染。况在梵宫生。洁性一池碧。幽香满座清。
团团初映水。短短渐分茎。更待莲花出。禅心妙可明。
投老庵示众。
九峰山色里。拙者草庵深。投老遂疏懒。问禅徒访寻。
欲知诸祖道。不越众人心。彼此同成佛。聊为直指吟。
题清居柏树。
昔人曾指出。今古道传馨。祖意凭君悟。禅心使我惺。
故知非俗物。还长在僧庭。凡木几回老。高标依旧青。
呈筠守徐朝议辞有峰命二首。
舍家从学道。无用乐天真。岂谓至愚者。仍惭老病身。
不堪为度世。止合作闲人。乞放归山去。
翛然老百春六十四年期。归闲巳是迟。一身终有限。万事毕无时。
学道当求静。为僧亦合宜。蜀江贤太守。外护却应知。
张文结再任洪州。
洪都王者府。复镇见君臣。不责辞南越。唯佳奉老亲。
江山千里旧。宾主一时新。曾对谈禅客。惭非下榻人。
大宁山堂。
禅家能自静。住处是深山。门外事虽扰。座中人亦闲。
渔歌闻别浦。雁阵下前湾。即此非他物。何妨洪府间。
散珠亭。
一一分龙口。当轩号散珠。若教收拾得。却恐久长无。
合浦圆相似。隋庭夜不殊。岂惟能善利。万物有工夫。
拟王元泽题凤凰台。
凤去台长在。园林别屿连。因伤故国事。愿学老卢禅。
净练澄江地。余霞散绮天。六朝人不见。极目旧山川。
寄西庵法眼安师。
不闻庵外事。此意有谁知。林壑路穷处。世途心尽时。
钟声来旧寺。月色下新池。却笑承风者。区区老若为。
寂轩。
本来心自寂。不必更论禅。我欲辞多事。谁来共少缘。
万杉青霭里。五老碧峰边。第一幽藏处。庐山小洞天。
留题天水居士静宴阁。
收心安养处。静不在山中。冬暖一炉火。夏凉三面风。
遣时缘既薄。乐道意何穷。莫问人间事。劳生总是空。
洞山讷庵。
寂寂坐无语。何人知此心。别传来自昔。密付到如今。
胡氏田园上。雷家洞府深。高僧庵舍在。谁为讷相寻。
留题东轩。
佛子异行藏。开轩亦有方。故因迎夜月。仍得待朝阳。
群木烟初暖。幽兰花正芳。坐来禅性澹。蜂蝶自轻狂。
寄香城顺禅师。
灵观抛头后。名山护有神。道场千古旧。法席几翻新。
废去何由物。兴来故在人。况师先达者。不与众同尘。
寄程承事。
七十六七八。时来又共新。青烟池上柳。白发镜中人。
但逐年华转。焉知佛性真。寄言程老子。有酒且歌春。
答靖安黄尉问疾二首。
书来蒙慰问。外护力何偏。槌鼓会云侣。焚香开雪笺。
满池莲出水。迥汉月生天。又似新裁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