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林疏语考证 - 第 25 页/共 42 页

韩文曰。善医者不视人之肥瘠而察其脉。 ○献曝   见上。 ○王衍   晋王衍。字夷甫。神情明秀。风姿详雅。尝造山涛。既去。涛目送之曰。何物老妪生宁馨儿。 ○韩符   韩文曰。符公之子。按公墓铭及登科记。公之子曰昶。登长庆四年进士第。符岂昶之小字耶。   保痳痘   伏以痘疹为灾已极有生之苦。修禳有术须归无上之尊。特具短章。聊申鄙悃。 切念(某)近因天行遂染痘疫。诚虑宿愆之有障乃尔倾危。复忧命运之多屯长兹疢疾。不凭圣典。曷度病关。恭展蝼蚁之诚。恳叩狮猊之座。(入佛事)伏愿(某)五行俱顺三命无虞。不须越人之方居然痊愈。喜见老莱之戏于以愉恬。 ○屯   易屯。本义曰。屯难也。 ○疢疾○蝼蚁○越人○老莱   并见上。   痘后还愿   昔沾痘疹曾极仰祷之勤。今竭葵忱思答垂慈之力。恭陈梵典。用践良盟。 切念(某)顷因天运之灾。骤染色身之疾。随兹苦键难免危疑之忧。爰立良盟遂获平康之喜。恩酬厚德。乃展微诚。(入佛事)伏愿鉴其宿诚。锡之介福。不灾不害。划祲沴以氷消。曰寿曰康。蔼吉祥而云委。 ○葵忱   见上。 ○祲沴   文选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云。象物方臻。视祲告沴。 ○云委   坡诗注。云委言其多也。   禅林疏语考证卷之二   禅林疏语考证卷之三   荐悼门   荐父首七(诸七切念俱可通用)   无父何怙悲风惨一七之辰。有佛可依湛云覆三千之界。负肩酬德。绕足投诚。 切念(亡考某)四生凡品。五浊浮躯。顷婴无妄之灾深期有永。岂意有为之幻遽作无常。嗟嗟撒手以便行。切切承颜而莫得。虽娑婆海上载乘明月以旋归。然痴慢山前恐碍飞云之来往。爰痛南垓之念。敬修西竺之缘。(入佛事)伏愿(亡父)空空了了解除久久之愆尤。是是非非结绝初初之公案。长揖秽土以超生。顿开妙莲而见佛。 ○无父何怙   诗蓼莪曰。无父何怙。无母何恃。 ○负肩酬德   父母恩难报经曰。父母於子有大增益。乳哺长养随时将育。四大得成。设若右肩负父左肩负母。经历千年。正使便利背上。未足报父母恩。 ○绕足投诚   圆觉经曰。於是文殊师利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 ○四生○五浊○无妄之灾   并见上。 ○切切   家语六本曰。切切而悲。 ○承颜   隽不疑见暴胜之曰。窃伏海濒。闻暴公子旧矣。今乃承颜接辞。 ○南垓之念   毛诗有南垓篇。有声无词。晋束晢补亡诗序曰。南陔孝子相戒以养也。   二七   一十四日幽阴莫侍严君之训。千百亿身显化可胜调御之悲。假佛慈以报父慈。必佛道乃成子道。 切念(亡父某)苦海浮沤尘寰幻迹。因际啮藤之厄。遽惊曳杖之歌。肃然容。忾然声。莫返幽都之魄。发是心。作是念。敬修净土之因。(入佛事)伏愿先君(某)渡初江之巨浪。登法海之慈舟。七宝池中尽洗业障报障烦恼障。九莲台上常闻妙音梵音海潮音。 ○严君   易下彖曰。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 ○调御   谓如来十号之一也。 ○啮藤之厄   见上庆生之注。 ○曳杖之歌   记檀弓曰。孔子蚤作。负手曳杖消摇於门。歌曰。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既歌而入当户而坐。子贡闻之曰。泰山其颓则吾将安仰。梁木其坏哲人其萎则吾将安放。夫子殆将病也。遂趋而入。夫子曰。赐尔来何迟也。夏后氏殡於东阶之上则犹在阼也。殷人殡於两楹之间则与宾主夹之也。周人殡於西阶之上则犹宾之也。而丘也殷人也。予畴昔之夜梦坐奠於两楹之间。夫明王不兴而天下其孰能宗予。予殆将死也。盖寝疾七日而没。 ○肃然容忾然声   记祭义曰。祭之日。入室僾然。必有见乎其位。周还出户。肃然必有闻乎其容声。出户而听。忾然必有闻乎其叹息之声。 ○幽都之魄   楚辞曰。魂兮归来。君无下此幽都。注幽都地下后土所治也。地下幽冥故称幽都。 ○初江   谓十王第二初江王也。   三七   父止於慈已参宋帝之陛。子竭其孝宜阐觉皇之规。作般若因。成涅盘果。 切念亡父(某)有凡夫名。无寿者相。槐柯国内忽迷梦蝶之魂。枣叶世间遽绝蜗庐之影。眼看白璧曷胜忍死之情。魄入黄泉孰是超升之所。爰恳佛力。用资冥途。(入佛事)伏愿亡父(某)礼十号之慈尊。悟一乘之妙道。好着脚处超登解脱之楼。是转身时直入光明之藏。 ○父止於慈   大学曰。为人父止於慈。 ○宋帝   谓十王第三宋帝王也。 ○般若○涅盘   并见名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