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 第 410 页/共 658 页
○攻斩孙伏都等下令
内外六夷,敢称兵仗者斩之。(《晋书·载纪·石虎传》下,又《十六国春秋》十八。)
○今城内
近日孙刘构逆,支党伏诛,良善一无与也。今日民後,与官同心者留,不同心者各任所之。(《十六国春秋》十八,《晋书·载纪·石虎传》下有未二句。)
○颁令斩胡
内外赵人,斩一胡首,送凤阳门者,文官进位三等,武职悉拜牙门。(《晋书·载纪·石虎传》下,又《十六国春秋》十八。)
○下令改国号姓
孔子曰,勿而王七月者,七十有三国,继赵李谶书炳然。且德星镇卫,宜改国号曰魏,复姓冉氏。(《十六国春秋》十九)
○遣使临江告晋
胡逆乱中原,今已诛之。若能共讨者,可遣军来也。(《晋书·载纪·冉闵传》,又《十六国春秋》十九。)
续咸
咸字孝宗,上党人。师事杜预,永嘉中历廷尉平东安太守。刘琨承制,以为从事中郎,後没于石勒,为理曹参军律学祭酒,拜廷尉。至石虎时卒,年九十七,赠仪同三司,有《远游志》十卷,《异物志》十卷,《汲冢古文释》十卷。
○上石勒书谏营新宫
臣闻唐虞之治,采椽茅茨,士阶三尺,彰美于诗书,汉文惜百金,不营露台,称之于千古。迨夏商之琼台瑶陛,楚之章华,秦之阿房,资财内竭,华夷外叛。(《十六国春秋》十三,建平三年。)
夔安
安为石勒将,累迁左司马。勒僭号,以为尚书,迁镇军将军,石弘嗣位,领左仆射。石虎居摄,以为侍中太尉,守尚书令,寻拜太保。
○因获玄玉玺又劝进
臣等谨案大赵水德,玄龟者,水之精也,玉者,石之宝也,分之数以象七政,寸之纪以准四极,昊天成命,不可久违,辄下史官,择吉日,具礼仪,谨晃死上皇帝尊号。(《晋书·载纪·石虎传》上,虎称大赵天王武乡长城徙人韩强,获玄玉玺,方四寸七分,龟纽金文,诣邺献之,拜强,骑都尉,复其一门,羲安等又劝进云云,又见《十六国春秋》十五。)
韦讠叟
讠叟字宪道,京兆人。仕石勒,为黄门郎,石虎以为散骑常侍,历守七郡,征廷尉,四登九列,六在尚书,三为侍中,再为太子太傅,封京兆公。冉闵僭位,拜光禄大夫,见杀,追赠大司徒。
○谏石虎微行
臣闻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万乘之主,行不履危。陛下虽天生神武,雄据四海,乾坤冥赞,万无所虑。然白龙鱼服,有豫且之祸,海若潜游,罹葛陂之酷,愿陛下清宫跸路,思二神为元鉴,不可忽天下之重,轻行斤斧之间。一旦有狂夫之变,龙腾之勇,不暇施也,智士之计,岂及设哉!又自古圣王之营建吕室,未始不于三农之隙,所以不夺农时也。今或盛功于耘艺之辰,或烦役于收获之月,顿毙属途,怨声塞路,诚非圣君仁后所忍为也。昔汉明,贤君也,锺离一言,而德阳役止。臣诚识惭昔士,言无可采,陛下道越前王,所宜哀览。(《晋书·载纪》,石虎传上,虎畋猎无度,晨出夜归,又多微行,躬察作役之所侍中韦讠叟谏云云,又见《十六国春秋》十六。)
○启谏冉闵(题从《晋书·载纪·冉闵传》。)
胡羯皆我之仇敌,今来归附,苟存性命耳。万一为变,悔之何及,请诛屏降胡,去单于之号,以防微杜渐。(《十六国春秋》二十二韦讠叟传,闵拜其子胤为大单于,以降胡一千处之麾下讠叟谏云云。《晋书·载纪·冉闵传》作启谏,而不载其文。)
○驳寒食议
案《春秋》,藏冰失道,阴气发泄为雹。自子推已前,雹者复何所致?此自阴阳乖错所为耳。且子推贤者,曷为暴虐如此,求之冥趣,必不然矣。今虽为冰室,惧所藏之冰,不在固阴Ё寒之地,多皆川池之侧,气泄为雹也。以子推忠贤,令绵、介之间奉之为允,于天下则不通矣。(《晋书·载纪·石勒传》下,《十六国春秋》十三。)
王度
度,大原人,仕石虎,为中书著作郎。
○奏禁奉佛
夫王者郊祀天地,祭奉百神,载在祀典,礼有常飨,佛出西域,外国之神,功不施民,非天子诸华所应祀奉。往汉明感梦,初传其道,惟听西域人得立寺都邑,以奉其神,其汉人皆不得出家。魏承汉制,亦循前轨。今大赵受命,率由旧章,华戎制异,人神流别,外不同内,飨祭殊礼,华夏服礼,不宜杂错,国家可断赵人,悉不听诣寺烧香礼拜,以遵典礼。其百辟卿士,下逮众隶,例皆禁之。其有犯者,与淫祀同罪,其赵人为沙门者,还从四民之服。(《高僧传》九,《晋书·佛图澄传》,又《御览》六百五十三引《晋书》,又《广宏明集》六,又《十六国春秋》十五。)
○扇上铭
牛明赫离光,启片来清风,服嗽云露,体夷神自融。(《初记》三)
王擢
擢仕石虎,为镇远将军,苻健入关,奔张重华,为征东大将军。
○表免雍秦望族戍役
雍秦二州望族,自东徙已来,遂在戍役之例。既衣冠华胄,宜蒙优免。(《晋书·载纪·石虎传》上,又《十六国春秋》十五。)
王波
波仕石虎,为中书令,徙中书监,为赵揽所赞腰斩,追赠司空。
○遣李宏还蜀事议
今李宏以死自誓,若得返魂蜀汉,当鸠率宗族,混同王化。若遣而果也,则不烦一旅之师,而坐定梁益,就有进退,岂在逃命一夫。寿既号并日月,跨僭一方,今若制诏,或敢酬反,则取诮戎裔。宜书答之,并赠以苦,使寿知我遐荒必臻也。(《晋书·载纪·石虎传》上,李寿将李宏自晋奔于石虎,寿致书请之,题曰赵王石君,虎不悦,中书监王波议云云,又见《十六国春秋》十六。)
申锺
锺仕石虎,至司徒。
○谏任石宣石韬
庆赏刑威,后皇攸执,名器至重,不可以假人。皆以防奸杜渐,以示轨仪,太子国之储贰,朝夕视膳,而不及政也。庶人邃往以闻政致败,殷鉴不远,宜革而弗遵。且二政分权,甚不及祸,周有子颓之畔,郑有叔段之难,此皆由宠之不道,所以乱国害亲,惟陛下览之。(《晋书·载纪·石虎传》上,又见《十六国春秋》子六。案,文云览之,知非口谏。)
阙名
○西门豹祠堂东石柱铭
赵建武中所也。(《水经·浊漳水注》。)
○华山玉版文
岁在申酉,不绝如线。岁在壬子,真人乃见。(《晋书·载纪·慕容传》,初石虎使人搜策于华山,得玉版文,又见《十六国春秋》二十七。)
卷一百四十九
前燕
慕容
字奕洛环,昌黎棘城鲜卑人,武帝时袭父涉题位为鲜卑单于。惠帝时,王浚承制以为散骑常侍、冠军将军、前锋大都督、大单千,愍帝以为镇军将军昌黎辽东二国公。元帝承制以为假节散骑常侍都督辽左杂、夷流人诸军事、龙骧将军、大单于、昌黎公,并不受,大兴中拜监平州诸军事、安北将军、平州刺史,寻加使持节都督幽平二州东夷诸军事、车骑将军、平州牧,进封辽东郡公。成帝即位,加侍中,位特进,又加开府仪同三司,不受,咸和八年卒,策赠大将军,谥曰襄,慕容僭号,追谥曰武宣皇帝。
○与陶侃笺
明公使君毂下、振德耀威,抚宁方夏,劳心文武,士马无恙,钦高仰止,注情弥久。王途险远,隔以燕越,每瞻江湄,延首遐外。
天降艰难,祸害屡臻,旧都不守,奄为虏庭,使皇舆迁幸,假势吴楚。大晋启基,祚流万世,天命未改,玄象著明。是以义烈之士,深怀愤踊。猥以功薄,受国殊宠,上不能扫除群羯,下不能身赴国难,仍纵贼臣,屡逼京辇。王敦倡祸于前,苏峻肆毒于後,凶暴过于董卓,恶逆甚于催汜,普天率士,谁不同忿!深怪文武之士,过荷朝荣,不能灭中原之寇,刷天下之耻。
君侯植根江阳,发曜荆衡,杖叶公之权,有包胥之志,而令白公、五员,殆得极其暴,窃为丘明耻之。区区楚国子重之徒,犹耻君弱臣强(《晋书》无此二字,臣上有群字。)不及先大夫,厉己戒众,以服陈郑;越之种蠡,尚能弼佐句践,取威黄池。况今吴土,英贤比肩,而不闻辅翼圣主,陵江北伐。以义声之直,讨逆暴之羯,檄命旧都之士,招怀存本之人,岂不若因风振落,顿坂走输哉!且孙氏之初,以长沙之众,摧破董卓,志匡汉室。虽中罹寇害,雅志不遂,原其诚心,乃忽身命。及权据杨越,外杖周张,内凭顾陆,拒魏赤壁,克取襄阳。自兹以降,世主相袭,咸能侵逼徐豫,令魏朝旰食。不知今之江表,为贤俊匿智,藏其勇略邪?将吕蒙、凌统,高踪旷世哉?况今凶羯虐暴,中州人士,逼迫势促,颠沛之危,甚于累卵。假号之强,众心所去,敌有衅矣,易可震荡。王郎、袁术,虽自诈伪,皆基浅根微,祸不旋踵,此皆君侯之所见闻者矣。
王司徒清虚寡欲,善于全己,昔曹参亦崇此道,著画一之称也。庾公居元舅之尊,处申伯之任,超然高蹈,明智之权。于寇难之际,受大晋累世之恩,自恨绝域,无益圣朝,徒系心万里,望风怀愤。今海内之望,足为楚汉轻重者,惟在君侯。若戮力尽心,悉五州之众,据兖豫之郊,使向义之士,倒戈释甲,则羯寇必灭,国耻必除。在一方,敢不竭命。孤军轻进,不足使勒,畏首畏尾,则怀旧之士,欲为内应,无由自发故也,故远陈写,言不尽宣。(《晋书·载纪·慕容传》,又见《十六国春秋》二十三。)
慕容皇
皇字元贞,第三子,建武初拜冠军将左贤王,封望平侯,太宁末拜平北将军,进封朝鲜公,卒嗣位,行平州刺史。明年,成帝遣使拜镇军大将军、平州刺史、大单于、辽东公,咸康七年策拜燕王。永和四年卒,慕容僭号,追谥文明皇帝。
○上晋成帝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