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世社会龌龊史 - 第 5 页/共 6 页
忽然一天接了一封信,拆开一看,却是善后局提调伍太守请客,约定晚上七下钟在大房子秀玲家,并有“千万请到,大有机缘”的话。佐君便等到晚上,坐了车子去。伍太守接着,寒喧已毕,伍太守说道:“兄弟今天并不请客,不过在这里摆个半桌(天津妓家有此风气),所请除了佐翁之外,只有一个人,却是佐翁不曾会过的,等一会兄弟介绍你们相见,或者有个交易。”佐君道:“多谢费心得很,事成自当报谢。”伍太守也谦逊了两句,便去与秀玲兜搭,过了一会,外场报客到,伍太守连忙敛容迎接,一面指与佐君相见,说道:“这一位是现在这里督宪的孙少大人。”又对孙少大人道:“这是加士梯洋行军装买办张守佐君。”彼此一揖就坐。秀玲便招呼摆席。
孙少大人道:“再没客了么?”伍太守道:“今日是专诚请孙少大人来奉谈儿句,因为佐卿不是外人,才请来奉陪的。”孙少大人道:“天津现成有军装洋行在这里,怎么我们老头子尽着叫人到上海去买?这也无谓极了。”伍太守道:“正是为了这个,请孙少大人来商量。”不知商量些甚么,且听下回分解。
第十六回
荐生意伍太守分肥遭骗局张佐君叫苦
且说伍太守向在直隶候补,虽然不十分红,却也不是黑路里的人;道府班中,也算有数人物。前几天闻得上头要办一票军装,为数颇大,便设法营谋这个差使,上头也答应了,不知怎样被别人走了小路,把这件事捺住,其势就要改委别人了,因此心中大怒,正是一块到手的肥肉,凭空被人夺去,如何不怒?因想出一个两败俱伤的法子,弄一个大家拉倒。所以才请那孙少大人与张佐君当了面,偏要对了孙少大人再四的提及佐君是个军装买办。孙少大人随任在衙门里,虽然各样公事轮不到他多管,然而出了一个差事,总有人去钻谋。凡钻谋的人是无孔不钻的,就如这回出了买军装的事,不定有人走到他的门路,他也不免有点晓得,所以伍太守故意提出一声军装买办来,就惹起他何必委人到上海去买的话。伍太守引出他这句话来,便道:“何况佐君兄,他从前在上海极著名的军装洋行当过多年买办;人又老实可靠,以后如果出了生意,求孙少大人照应了他。”张佐君接着道:“能得孙少大人栽培,自然要格外报效。”孙少大人道:“这个商量起来看罢。我是无所为的,只要老头子肯答应,我叫你当面去见。”佐君道:“老帅那里,倒是和洋东一起禀见过的,真是一位福人。”孙少爷道:“为甚么事见的?”佐君道:“也就是为拉拢生意起见。”孙少爷道:“我们老头子真是老糊涂了!既然见过面,提过这事情,怎么会就忘了?”佐君道:“老人家公事忙,那里记得许多小事!”当下三个人谈谈说说,一面吃酒。伍太守一边是在孙少爷的马后尽拍,一边是代张佐君的牛下尽吹。又谈了许多定购军装的筋络,委员舞弊的神通。
孙少大人一一听入耳内,记在心头。席散之后,回到衙门,径归上房。听说制军还在内书房里,就踱进去请晚安。制军正在那里吃杏仁茶,看见孙子进来请安,便道:“你吃过点心没有?叫他们替你拿一碗杏仁茶来,就在我这里吃了去。”孙少大人道:“孙儿才吃了东西,这会不饿。”制军道:“那么你坐一坐去。”孙少大人就在一旁坐下。制军道:“你这几天都在那里?方才晚饭时候,我吃的一碗口蘑汤很好,我只吃了两片口磨,喝了一口汤,余下的叫人给你送去,说你没在家吃饭。”
孙少大人道:“今天是一个朋友约到外头上馆子去的,倒代爷爷打听了一件事情出来。”制军道:“又打听了甚么?”孙少大人道:“原来这里早开了一家军装洋行;咱们往后办军装,可以不必到上海去了。”制军道:“只怕还是上海的靠得祝”孙少大人道:“左右他那枪炮都是从外国运来的,天津、上海所开的洋行,一样的代外国的厂家经手罢了,有甚么分别?”
制军想了一想,点头道:“也罢,明儿交代他们就近在这里办了,不必到上海去罢。倒是省了一笔盘费。”孙少爷道:“只怕委员得了札子,早动身去了。”制军道:“这两天我事忙,札子还没下去。”孙少大人道:“采办军装是一个著名的好差使,他们不知要分到多少回佣?现成的洋人孩尼低在海大道开着加士梯洋行,买办张辅还是个分省补用知府,前回还来见过爷爷的。明日叫人传了他那买办来,爷爷当面和他定了,岂不爽快?委员们多要他们回佣,左右是开在价钱里面;爷爷自己买定,不要这笔回佣,价钱自然便宜许多。”制军笑道:“当面买也好,不过要磋磨价钱,订立合同,要费多少话,我那里有这些精神?这么罢,那札子我也不下了,这件事就是你去办了罢。你也去多少拿他们儿个回佣,好去花销,省得常常向我覼琐。你去睡罢,那篇帐我明日给你。”孙少大人不胜之喜,别过祖父,自去安歇。
一宿无话。次日方才起来,门房家人便传进来一个手版,举目一看,正是张佐君。暗想:我此时看他,没甚话说;况且那篇帐也不曾拿着,见他做甚么?便摇了一摇头。那家人会意,便出来挡驾。张佐君见不着孙少大人,便回轿到善后局去拜伍太守。偏偏伍太守在公馆里,不曾到局,只得自回行里去。又过了两天,伍太守打发人拿了片子来请,佐君即刻便坐车到善后局去相见。寒喧已毕,伍太守道:“此刻生意便有一票,只是上头的意思是要派委员到上海去办。孙少大人答应了,可以设法留在本地办,但是里头恐怕要打点打点,阁下的意思怎样?
商最起来,我们做这一票交易。”佐君道:“不知有多少数目?又是怎样打点法?还要请教。”伍太守道:“生意大约有二十多万。至于打点之法,原无一定,只请阁下想法便了。”
佐君道:“事前打点,兄弟没有这个力量;至于事成之后,前路要多少好处,无非都开在价钱上面,这是有老例的。”伍太守道:“这是上头的话。这两个经手人呢?”佐君想了一想道:“那就提一个九五回佣出来,交给太尊去开发便了。”伍太守道:“既如此,我们就好商量。”佐君道:“兄弟本打算请请孙少大人,但是初次相见,不好冒昧。请太尊代为转致一声如何?”伍太守道:“这倒不必,孙少大人不轻易赴席的。我这边说妥了,再请过来商量罢。”佐君只得罢休。
又谈了一会,便别了回去,对俞梅史说知。梅史道:“二十来万虽是小生意,然而混了两三个月下来,才算捞着一点,从此做开了头,以后便是熟手了。”佐君道:“伍太尊那边要了一个九五,我们本行不知如何?也得先要对洋东说明白了。”
梅史道:“这个自然。我们只要问洋东要了实价,由得我们加入佣钱,然后再由前路去加好处。洋东是都不管的,我们要开多少是多少。”佐君听了,自然欢喜。
又过了两天,伍太守打发人来请佐君,说是请到公馆里去。
佐君连忙坐车前去,只见孙少大人已经先在那里了。相见之后,由伍太守交给佐君一篇帐,开的甚么单响毛瑟枪多少,五响毛瑟枪多少,又是甚么吉林炮、过山炮。佐君接了过来,看了一遍,彼此复伸前议。说妥了,佐君便先告辞回去,把这篇帐交给梅史,梅史自拿去交给孩尼低。等孩尼低逐款开出帐来,合算一算,不多不少,恰好是十六万。梅史对佐君道:“我们加四万上去,除了伍太守的九五一万,我们落个三万,你用二万,我用一万,如何?”佐君道:“未免加的大多罢?”梅史道:“你放心,我这个加得极平情的。那个伤天害理的加起来,你还没看见呢!”佐君只得听他。加好了,佐君便拿去交给伍太守。说明九五回佣,只能照这二十万的价算,若是前路加多少,那是不能算回佣的。伍太守道:“这个自然。你听信罢。”
过一天,把帐单送得去,佐君一看,谁知他们一加就是十万;十六万的原帐,登时就变了三十万了。梅史道:“如何?
这才是有天没日呢!”于是把帐单拿给孩尼低看,孩尼低也没甚话说照样另写了一张,又写了一张草合同,一并交给梅史;梅史交给佐君,佐君送给伍太守,伍太守交给孙少大人,孙少大人拿回衙门去交给制军,扬扬得意的说道:“爷爷,不是孙儿夸口,昨天孙儿在善后局查见一笔老帐,照这篇帐一样的,买了三十七万多呢!孙儿这回不是替国家省下七万多银子了?”
制军欢喜道:“这是你的能干,我慢慢的再赏你。”于是叫传翻译委员。委员来了,制军叫看那合同帐单,委员看了一遍道:“写的都对。但是向来买洋货,所开价钱总是金磅,或是马克,或是佛郎。怎么这篇帐却开的是两数,又不注明是什么秤呢?”孙少大人在旁呆了一呆道:“这个倒没弄清楚,待我去问明白了来。”于是拿了出来,到善后局问伍太守,伍太守也莫名其妙,叫人请了佐君来问;佐君也不懂,只得回去问梅史。梅史见问,忙道:“只怕弄错了,我同你去问洋东来。”
两个人一齐去见孩尼低。梅史用洋话和他对答了许久,回头对佐君道:“照例要开金磅的。因为开了金磅,我们中国也不过伸银子给价,金磅时价涨落不定,每每中国人吃亏,洋东初次到天津来开行,为招徕生意起见,格外将就,所以预先伸了银数。至于甚么秤的话,向来洋人只知道中国的关秤,其余都不知道,所以没有注上。他们既然问到,就和他注上罢。”说话时,孩尼低已在合同帐单上部添注了两个洋字。佐君便去回复伍太守;伍太守回复了孙少大人,孙少大人回了乃祖。又传了翻译委员来看过,说明原委,那委员自然不好再说甚么了。制军在合同上画了个‘行”,孙少大人拿出来交给伍太守,伍太守这回却亲自到加士梯洋行,和梅史佐君当面见过孩尼低,请他签了字,自己也签了中人字;然后梅史、佐君都画了押。孩尼低便说明日再送正式合同过去,伍太守点头应允。
到了明日,佐君拿了正式合同去见伍太守,伍太守亲自送给孙少大人。到了下午,孙少大人和伍太守两个亲自送银子到加士梯行里。原来向外洋定买货物,照例订定合同之日,先交全价三分之一;等外国货物上船之日,电报来了,再交三分之一,交货之日,找足全价。这是官场向洋行里定军装千篇一律的办法,所以孙少大人这天领了十万两的票子,自己先到票号里扣下三万三千两,伍太守又扣下三千三百两,换了六万三千七百两票子,亲去交定。好在彼此都是狼狈为奸的,虽彰明较著,亦不妨事。当下佐君自然招呼应酬。他从前本是官场,自然一切都从容不迫。只有俞梅史一向不曾见过大人物,只忙得他屎屁直流,叫泡条、泡好茶,递吕宋烟,开洋酒,摆点心,如同办大差一般,却义毫无秩序。孙少大人交出票子,叫写十万两收条,佐君接了,交给梅史;梅史拿了进去,一会儿拿了收条出来,双手躬身递给孙少大人。孙少大人略坐一会,便起身要去。梅史又拉死拉活的要请吃了晚饭去,佐君在后面暗暗拉了他一把,方才罢了。
却说张佐君自从做成一票生意之后,心中十分得意,以为再来这么一票,便可以还李闲士那笔款了。所以又在侯家后应酬了两天官场,酒落欢肠,最易动兴,便在南班子里留恋了两三天。这一天回到行里,要向梅史分那三分之一的回佣,谁知梅史不在行里。问帐房先生时,那帐房先生道:“前天下午出去了,便没有回来过。”佐君听说,暗想:“到那里去了?”
便走到拿离士洋行找周济川问讯。谁知到得拿离士时,那里正在七张八嘴乱做一堆。佐君问济川可在家?一个人答道:“我们也找他呢!先生可知道,我们行里出了奇事,洋东买办一齐不见了。”佐君吃了一惊,暗想我们那里莫非也是如此?忙忙回到行里,找着那细崽,问他洋东可在家?细崽道:“两天没回来了。”佐君暗想不好了,一定也是那行径了!走到梅史卧房,推一推门,是虚掩着的,进去一看,只见床帐等东西都还照旧,四五个衣箱还在那里。此时心中动了大疑,也顾不得前后,扭开了一个衣箱的锁,打开一看,只见装满了的都是破旧字纸砖头瓦石之类。不禁身子冷了半截,暗暗叫苦。呆定了一会,方才想出一个主意来。不知是何主意,且听下回分解。
第十七回
变面貌鲁薇园割须逞机心柏养芝铸镜
且说张佐君查见梅史的衣箱,知道落了骗局。呆了一会,瞥见他卧房的钥匙在桌上,索性拿过来代他锁了房门,然后到房里去。暗想他们骗了官家这笔巨款,却拿我串在当中;此刻他们逃走了,却又把我丢在这里。我如果不走,这件事便都栽在我一个人身上了。想到这里,又不禁自怨自艾,悔不该拐了闲士巨款,跑到这里来受这种骗局。闲士那里发作起来,我还有个交情可讲,这件事关系官款,如何担当得起?在这里又苦没个人商量,方老办虽是精明人,到底是个初交,这等事如何好叫他知道?思来想去,三十六着,走为上着。但是走虽定了,这一回的事,不比闲士,一旦发作起来,是要行文通缉的。前回不过改换姓名,这回还要改换面目才好。
想定了主意,便取出表一看,见入京火车将近开车时候了,便叫人挑了两个衣箱,直到车站上去,所有帐被等件不敢带了。
好在自己卧室就在楼下,楼上是洋人的写字房,帐房却设在三层楼。这便是俞梅史等的用心,早就预备下的。至于佐君也住在楼下的原故,梅史因他虽不是一党,然而终日在外应酬的时候多,还不碍事,恰好楼下一个空房,所以由他住了。此刻却便宜了佐君,在外头叫了挑夫来,等把箱子挑出了大门之外,才告诉他到车站上去,所以行里的甚么出店、茶房,都不知他是到那里的。到车站上了火车,到了北京。佐君下车,又叫人挑了箱子,到一家京城土人开的小客店里歇下。洗了个脸,便取出两张鲁薇园的片子来,一张放在身边;一张交给店家。看官,他此刻又光复了鲁薇园的姓名了,我这个做小说的,只得又跟着称他鲁薇园了。
且说薇园当下交代店家道:“行李寄在你这里,我此刻到会馆出拜同乡,倘使会馆住得下,我打发长班来取,就拿这个片于做凭据。你见了这么一样的片子,就交东西给他便了。”
店家答应了。薇园记了客店招牌,便走到街上一家剃头店里夫剃头。剃过头之后,便叫待诏(京谚称剃发匠为待诏)把胡子剃了,待诏不肯。原来各处的剃发匠都有这条规矩,只代人家留胡子,若是留好的胡子叫他剃下来,他却不肯的,若是一定要他剃去,他必要你自己先剃下一点来,方才肯代剃的。且说鲁薇园留得好好的胡子,又为甚忽然要剃了呢?只因他在天津受了那个骗局,恐怕发作起来,自己虽然亦在受骗之列,然而官场一边是断不肯原谅的;既然不肯原谅,一定把自己作为同党,那时如何得了?好在在天津时改了姓名,此刻只要还了旧时姓名,便是两个人了。只有面貌是生成的,无可改革;只得把胡子剃了,掩人耳日。好在从前捐官时年纪尚轻,填的年貌是身中、面白、无须,此时要捐过班,就是没有胡子也不要紧。所以定了主意,把它剃了。然而无端剃了胡子,叫人家看见,未免诧异;所以他不在天津剃,不在客店里剃,却到剃头店里去剃。他等剃了之后,再到别处去,叫人到客店去取行李,使得客店的人只知道是有胡子的客人来取行李了。他后到的地方,只知道来了个没胡子的客人。就是京里面相识的朋友,与及同乡,都是多年阔别的,这番相见,也不过以为他没留胡子罢了。至于那待诏是个先不知姓名,后不知踪迹的,绝不妨事。他定了这个好主意,所以叫待诏剃了。待诏道:“老爷好好的胡子,为甚么要剃了?我们照例是不能代人家剃胡子的。”薇园道:“我这胡子不过是留着玩的,此刻留了几个月,觉得讨厌了。”
待诏道:“老爷要剃,请先自己剃下点来,我们才好剃。”
薇园无奈,左手拿了镜子,右手拿了剃刀,要剃下去,只是不敢,恐怕割伤了皮肉。为难了半晌,还是待诏想出个法子来,递给他一把剪刀。薇园放下剃刀,接了过来,齐根剪了一撮道:“这可好了。”待诏这才飕飕的一阵,把它剃下。
薇园拿起镜子一照,居然变了光下巴的少年郎君,不觉心中又喜又恼。打好了辫子,便出了剃头店,走到骡马市大街广升客店里,拣了一个房,叫广升的茶房拿了片子,到那边客店里取了行李来。开了箱子,取出银子,现成置办被褥。料理妥当,然后出门去拜两个同乡。因为,京师密迩天津,不敢过于耽搁,匆匆捐过了道班,办了引见,仍旧归到山东,从旱路上赶回济南。不料在半路上得了个病,病了四五个月。待他病好赶到济南时,那位抚院陈惠裳已经交卸,新抚龙中丞已经到任多时了。鲁薇园和龙中丞是同乡世好,薇园上辕销假,并禀知捐过道班。龙中丞一见,便不胜之喜道:“你来得好,我正在这里惦记你,有多少事情要找你帮忙呢!”薇园谢过了出来,不免各处去拜客。各人见他没了胡子,都很以为奇,那相好知交未免动问,薇园道:“在上海遇了个相士,说我胡子留的太早了,与官运有碍的,所以我把他剃了。“这么一句话,把众人朦混过了。过了几天,龙中丞下个札子,委了他铜元局总办。
有的见他得了铜元局差使,还说那相士灵呢。
且说薇园得了铜元局差使之后,便到局中细细考查,如何作弊,如何朦混,每年可得若干好处,不觉大喜。因念龙中丞生平喜欢古董,并且欢喜得与众不同;人家欢喜的无非是钟鼎、砖瓦、碑帖、字画之类,他却必要有点灵异的才欢喜。他藏的一个小小花瓶,是在贵州抚台任上时用整万银子买来的。那花瓶又没有年号,颜色也不甚好,只有一样好处,无论梅、杏、桃、李等花,插在瓶里,开过花之后,还要结果生根,所以他就化整万银子买了。还有一座古玉屏风,天晴是干的,下雨时便滋润起来,他也视同拱璧,还说外国人的晴雨表不及它呢。
薇园知道他这脾气,思量要搜罗一两件异样古董去孝敬他。这个意思一起,“便未免对人说要买古董。这句说话一出去,那班古董客便络绎不绝的怀宝登门;争奈所有的夏鼎、商彝,都不过古色斓斑,别无奇异之处。
铜元局中有一个司事,姓柏,号养芝,为人极其聪明,又且见多识广,古玩字画一门,几乎是他的专门学,凡看见一样古器,必能指出它的来历。因为生得聪明,又兼事事留心,所以经他见过的东西,“他就没有不懂的,就是铜元局的机器,他也天天去考究,到底被他考出那转动的道理,就自己造起一副小机器来。诸如此类之事,不胜枚举。因此人家又送他一个浑名,叫他做“通天晓”。薇园要买古玩,也叫他来参看讨论。
一天,有个古董客送来一面古镜,镜后面古色斑剥,铭了“贵寿无极”四个篆字,镜面却磨得极光,要讨三千两价钱。薇园叫请了养芝来看过,养芝也看不出个道理来。那古董客才说道:“这面镜子与别的古镜不同,只要在太阳底下一照便知。”说罢,拿了镜子,把镜面对着太阳,镜面自然有个返影照在墙上,那返影当中,说也奇怪,隐隐的也现出镜背的“贵寿无极”四个字来。薇园大喜,养芝心中暗暗称奇。接过镜子,再四把玩,再四寻思。那边薇园已经还了一千两的价了,古董客不肯,磋磨了半天,说道:“这镜子且留在这里,鲁大人只管商量两天,我再来取信也不要紧。一千两相去太远埃”养芝正在怀疑这面镜于的道理,巴不得他留下考究考究,便怂恿着留下,又把玩了半天,忽然心中有所觉悟,便对薇园道:“司事家里本有一部《古镜图考》,可惜不曾带在身边。
此刻细想起来,”好像图考内说的,这种镜于是秦制。并且司事的亲戚家里藏了有两面。同这个是一样的,久已要让给别人,只可惜他此刻在福建。大人如果肯出一千两一面,有二千两交易,司事写了信去,叫他专人送来,只怕也办得到的。”薇园道:“可惜路远一点。”养芝道:“大人先把他这个留祝等司事打个电报去叫他把镜子带来,大人看得对的,便买了他,不对的,就买这个也不妨事。”薇园道:“这也好。令亲那个,如果看了不对,我多少送点盘费他回去便了。”养芝大喜,连忙推说去翻电报,一口气跑回家里,把第二个儿子叫了来。
原来这柏养芝生平专门做假古董,生下四个儿子,大的叫柏清,从小读书聪明,便叫他专学好了秦汉篆隶;第二个叫柏奇;学了铜匠;第三个叫柏古,学了砖瓦陶匠,第四个叫柏怪,才十五岁,已经打发到江西景德镇去学做瓷器了。且说柏养芝叫了柏奇来,告诉他看见这么一个镜子,和他商量要做两面假古镜,叫他预备了生熟两种铜,说明做法。柏奇道:“做是容易。然而总不能他的字是‘贵寿无极’,我们也做了‘贵寿无极’。”养芝道:“这个自然。”便叫了柏清来商量。柏清道:“他们大人先生总是欢喜吉祥的,就是这些古器,也都是用吉祥文字的,我们也大同小异的写两个字就是了。”养芝道:“我想不用字,用画。”柏清道:“用画却没有吉祥的意思。”
养芝想了一想道:“画龙如何?”柏清道:“秦汉的时候,只怕不尚龙纹,用了龙纹,倒变成近代的东西了。”养芝又想了一会,忽然得了一个主意道:“有了。你仿着李斯小篆,写一个寅字,在当中,在寅字底下,画一只老虎,做一面;又写一个辰字在当中,画一条龙盘着,做一面就是了。”柏清依言,写好画好。柏奇照着老子所教,先把熟铜条照样盘了两个字,又把熟铜块剪成了龙虎二物,装配匀停,然后用泥做成了两个镜模子,先把熟铜做的字画放在模子当中,再把生铜熔化了,倾在模内,登时成了两面镜子。便拿出来细细打磨。此时熟铜字画在镜背后凸了起来,看得见的自不必说,就是镜面上,也是熟铜嵌在生铜当中的了。打磨了两天,便成了极光的两面镜子。拿到太阳底下一照,看那返影,居然字画毕现,养芝不觉大喜。原来养芝想到字在镜背,断无在镜面照出影子之理,除非铜内有甚么讲究。因想到生铜熟铜的影子,或者颜色不同,因想到这个法子,姑妄为之。不料一铸就成,岂非喜出望外?
当下又拿些盐醋之类去炮制那镜背,费了十多天工夫,制出了一层铜绿,又用些灰土之类,把铜缘颜色弄旧了。配了一个旧锦匣,把一对铜镜装在里面。
又过了两天,方才拿到局里给薇园看。照样试演了一遍,薇园大喜,问要甚么价钱?养芝道:“司事已向亲戚那边再四磋磨过来。大人跟前,司事不敢说虚价,这两面镜子,据考据家说起来,是秦始皇造的定时镜,统共是十二面,分十二个时辰,此刻遗传在人间的,只怕不多几面了。这两面巧的是一龙一虎,暗合了龙虎会风云的意思。若是拿去送中丞,中丞一定喜欢的。’薇园道,“你说了半天考据,到底要甚么价钱?”
养芝道:“这是司事糊涂。司事亲戚说是本来要孝敬大人的,实在因为家寒,才拿到这种家传的东西来变卖,也不敢多要,两面镜子只求大人赏三千两的价。”薇园道:“太贵点罢?”
养芝道:“请大人吩咐。”薇园道:“一千两一面还不行么?”
养芝道:“倘使不是一龙一虎,配的那么巧,就八百两一面,他也要卖了。”薇园道:“你先把它留在这里罢。”不知交易得成与否,且听下回分解。
第十八回
喜蛛儿昙花现色相鲁薇园投药治思劳
且说柏养芝铸了两面假古镜,还造出许多来历,骗得鲁薇园深信不疑,倒底被他索了三千两银子的价,还另外装潢了紫檀匣子,自己先上院去说明了这镜子如此这般的好处,然后着人送去。龙中丞打开匣子,在太阳底下试验,果然不错,不觉大喜,重赏来使,叫家人捧了匣子到上房去,与小姐赏玩。
原来龙中丞膝下有两个少爷,都捐了功名在外候补,不曾随任。只带了太太与两位姨太太及这位小姐在任上。这小姐生得云鬟雾鬓,惨绿怜红,年纪已交十六岁,闺讳是骊珠二字,生性十分聪明,虽未读破万卷,却也笔下通顺,风云月露,也凑得成五七言诗句的了。龙中丞视同掌上明珠。这一天拿了两面镜子进来,先叫女儿看过,又叫丫头们拿到院子里太阳底下晒着,把镜影子挂到墙上,隐隐现出镜背的字画来。骊珠仔细看过,回身向小丞福了两福道:“恭喜爹爹,这一定是龙虎会风云之兆,爹爹不久又要高升了。”中丞益发欢喜道:“偏是你详出这个吉兆来。”骊珠道:“今日有了这个吉兆,应该庆贺,待女儿设个小宴,替爹爹贺喜。”中丞道:“如此我就生受了。”说罢,哈哈大笑。回头对他夫人道:“我看来,像这两面镜子的东西,虽是宝贝,却总不及我的骊珠,是一颗活宝。”
说罢,扬扬得意。骊珠叫人摆下一桌酒席,却又叫人先拿两个茶几到院子里去,摆在太阳底下,用东西把两面镜子分支在两个茶几上,把那辰龙寅虎的镜影子照在堂屋当中墙上。然后上来替父母安坐,笑说道:“女儿今天这一桌,虽说不成局面,却也是个风云宴会呢!”中丞乐不可支,从晌午时候直饮到日落西山,方才肯歇。有了醉意,便早早安息。
次日起来,到外面会客,巡捕官来回说:“营务处的魏道没了。”中丞愕然道:“他请病假还没有几天呢!怎么就没了?”
巡捕官道:“听说是个急玻”中丞就没话说了。照例会过几个客之后,便下个札子,把营务处总办的差委了鲁薇园。薇园深感柏养芝,把他派了铜元局的帐房。柏养芝也算交了个老运,化不到十吊的本钱,博了三千银子的利息,还得了通省最好出息的馆地。
这且按下不题。且说鲁薇园自从得了营务处之后,愈觉得受恩深重,难图报称。这一天遇了龙中丞生日,鲁薇园除送过寿屏如意等寿礼之外,再送了一本戏。这个风声传了出去,各人倒不好落后,于是闹得藩臬首道首府等现任官,各人都送一本;各局的总办、提调,或数人合送一本,或一人独送一本;抚辕里面的文案委员,也合送了一本。闹得足足做了半个月戏。
薇园送的戏,排在第五天。演唱做过两出吉祥戏之后,便打一个花旦,拿了戏单到龙中丞跟前请点戏。中丞看看他,却生得眉清目秀,齿内唇红。甚是可爱,因点了一出《贵妃醉酒》。
那花旦便装扮登台,果然是千娇百媚,压倒群芳。此时外场只用一枝笛,越显得他清歌妙舞。中丞欢喜叫赏,那花旦下了台,卸了装之后,又亲自到中丞跟前请安谢赏。中丞纲看他,果然生得韶秀可喜,与在台上时又是一般风韵,这种相貌,真是宜女宜男。因问:“叫甚么名字?”花旦垂手答道:“小名叫喜蛛儿。”问:“几岁了?”答:“十七岁了。”中丞点点头。
喜蛛儿还周旋了一会,猛抬头,看见珠帘里面一个女子,对着自己目不转晴的尽看,觉得没意思,便向中丞说了个请假,走开了。
原来这几天的排场,戏台是搭在花园里一座正厅的前面,正厅便做了客座,却把当中的围屏卸下,挂了一重日本帘子,以便把正厅后进做女客坐,一般的看戏。那日本帘子本极稀疏,虽是隔帘,却看得极透彻,不过隔开内外,是那么一个意思罢了。所以那女子只管钉着喜蛛儿看,喜蛛儿也看得见有人看他。
至于看他的女于是哪一个?姓甚名谁?那又是做书的人也不知道,不便乱造谣言,只好等看官们看了下文,仔细去想罢了。
闲话少题。且说当日戏完席散,无事可表。次日又闹了一天,中丞有点倦了,不等客散,先自退归上房。不多一会,骊珠小姐也回来了。中丞道:“女儿为甚也老早回来?”骊珠道:“不知怎的,今天好像有点神思困倦,所以早点回来。”中丞道:“本来一连闹了几天,也觉得厌烦了。”骊珠道:“正是。
头一两天觉着很高兴的,后来慢慢就厌了。觉得那唱的也不甚好了。”中丞道:“统共听了六天戏,我看只有昨天喜蛛儿唱的《贵妃醉酒》唱的最好。”骊珠道:“正是。难得他扮起来犹如真美人一般;只怕杨贵妃当日也不过如此。然而那么一个人儿,怎么取个虫儿名字?”中丞道:“我儿爱听他的戏,我明日再传了他进来唱两出。”父女两个谈谈说说,不觉日落西山,外面男女宾客都散了。一宿晚景休提。且说次日开演之后,龙中丞便叫传喜蛛儿。承差人遍问各戏班,都不知道,想起那天的戏是薇园送的,便找着薇园去问。薇园道:“喜蛛儿本来是京里的相公,今年才赎了身体,要到南边去搭班子,因为有一门亲戚在济南,所以绕道来探视。我在京里相识他,所以叫他唱一出戏,昨天他已经动身去了。”承差人只得照这番话去回复中丞,中丞也就罢了。
有事话长,无事话短。且说唱过十天戏之后,骊珠小姐便十分厌烦,不肯出去应酬了。龙中丞以为她生性喜静,也自由她。等到半个月的戏唱完,稍为清静了点,中丞也为劳顿多日,每天见客过后,便到上房歇息,一切公事暂时都委托了几位幕府老夫子。只见骊珠近来十分清减,茶饭少进,因问道:“你莫非有病?为甚只管不茶不饭起来?”骊珠道:“这几天不过人神倦点罢了,没有甚么玻”说时恰值开饭上来,骊珠只用茶泡了一口饭,还吃了一大会,才勉强吃完了。龙中丞道:“你这个样子,还说没病!可不要耽搁坏了。”饭后,便叫人请医生来。请了个本城医生来,隔着门帘,诊过了脉,开出脉案,说是劳顿停食,照着枳实消痞丸的汤头,加减开了几味药出来,说吃两服就好的。龙中丞见说是劳顿停食,倒好像有点意思;因为接连听了几天戏,这种娇贵千金,就要说劳顿了,接连吃了几天酒席,就恐怕有停食了。就叫去撮了来吃。吃了两服下去,如泥牛入海一般,绝无消息。龙中丞急了,叫另请一个医生来,说的也和前医一般,开的汤头也是大同小异。看官!须知抚台衙门一连唱了十多天戏,天天是有酒席的,合济南府的人那个不知?此刻抚台的小姐病了,病情又是困倦无力,不思饮食,岂有不捉住这个用神之理?近世医生大抵都是如此的,也不能全怪他两个。
闲话少提。且说龙中丞看了脉案药方,便道:“前两天先有个医生,开的脉案方子和这个差不多,只怕未必对。”医生道:“病源虽是一样的看出来,用药各人不同。吃了晚生这个方子,管保就好的。”说罢,又请将前医的方子给他看了,又批评了前医的几样药;夸说自己的药是如何用意,如何可以得效,然后辞去。这个方子又吃了两服,莫想有丝毫效验,索性闹得睡多坐少,并且多了个长吁短叹的毛玻龙中丞更是急的了不得,令人出去遍访名医。争奈总没有一个看得对的。这一病就是两个月,索性月信也停了,瘦的剩了一把骨头,面色青白,一天有两三次烧热。烧热起来,便觉得两颧上排红、手心是终日滚烫的,夜间更多了个咳嗽。此时的医生又多半说是阴亏的了。争奈药石无灵,任你对病发药,也不中用。这两个月里面,把一个龙中丞也急了个茶饭无心,眠食俱废,甚至叫了些和尚道士们,在衙门里诵经礼忏,代小姐祈福;又叫姨太太们半夜焚香礼斗,代小姐求寿。如此又耽延了半个来月。
一天,龙中丞忽然想起鲁薇园是一把歧黄好手,不过不大肯代人诊病,所以朋友们多不知道:“自己和他是同乡世好,所以深知他的学问。一向糊涂住了,总不曾想起他来,若是早想起了,只怕女儿的病早好了。想罢,便叫人去请鲁薇园。薇园以为有甚要紧公事,即刻上辕禀见。里面传出来说请到上房里会。薇园一向听得骊珠小姐有病;只因是个小姐,不便过问,及至此时请到上房去会,便明知是请自家诊治的了。提一提精神,进去与中丞相见。常礼已毕,中丞道:“小女一病数月,势极恹恹,诸医束手。可笑我一向公私交迫,闹的神乱智昏,把我们老朋友忘记了。今天才想起来。请代小女诊一诊脉,看到底是个甚么病源?订个好方子治好她。我们老朋友,不说谢了。”薇园道:“怕职道的学殖浅薄,未必足担此任。”中丞道:“在官言官。我们既是私宅相见,何妨脱略些,何必客气!”
说着,让过一道茶,才亲自陪了薇园列骊珠绣房外面。
丫头们早已把房门帘放下,门外摆了一张茶几,上面摆两本书做脉枕,茶几旁边摆了一把椅子,预备隔帘诊脉。中丞道:“这是老世伯来诊他,何必多这个事?”叫快撤去了,索性请薇园到房里去坐。骊珠小姐早已起来,坐在床沿上了。只见她春山锁恨,秋水凝愁,别具一种可怜之色。立起来向薇园福了一福,丫头扶近桌边坐下。薇园宁心静气,低头诊过了脉,看过舌头,方才和中丞一起出了绣房,仍到内书房坐下。说道:“小姐这个病,起初是思虑过度,忧郁伤肝所致。那时候如果投以顺气疏肝之品,不难痊愈的;此时病根已深,肝木侵脾,不思饮食;阴火烁金,夜见咳嗽,神志不定,时见潮热,虚损之象已见,恐成思劳。”中丞道:“你背诵医书,我却不懂,请教甚么叫个思劳?”薇园道:“劳伤之症,有五劳七伤。那五劳是:志劳,思劳、心劳、忧劳、痰劳,这思劳是由思想抑郁所致。任职道愚见,姑且开一个方在这里,若是就这么煎服,恐怕也不见大效,应得要找点赏心乐事,引得病人开个笑口,然后服药,似乎好些。”中丞皱眉道:“有甚么赏心乐事呢?”
薇园道:“闺阁小姐,每每因为困在深闺里面,以致郁成肝病;若在外头散玩一两天,再选一两个会笑会说的人,在旁边伺候,她自然有开心欢笑的时候。据职道看,最好是送小姐出去逛逛千怫山,或者大明湖,一则散心,二则得点山水清气,再选两个伶俐丫头,在旁伺候。只要小姐心开,肯说肯笑,把心事丢开,这个病就可以不药而愈了。若是只管郁郁不乐,就是变了药店里的蛀虫也是没用。”说罢,开了一剂疏郁舒肝宁神顺气的汤头,方才辞去。
龙中丞便把姨太太丫头们乱骂说:“好好的小姐住家里,你们容她不得!是要怄她生出病来,你们才得快活!你们怄得她病,自然怄得她好。我此刻也没有话说,只在你们身上医好她便了。”说得众人面面相觑。当下二姨太太便道:“方才那先生和老爷说话,我们在窗口外面都听得了。其实我们怎敢怄小姐?那先生说要小姐到外面去逛逛、散散心,不知老爷可答应?若是可行,我们便去劝来,等小姐早点好。”龙中丞听说,点点头。于是二婉太太引了一群姨太太、大丫头,到骊珠小姐香房里去。不知小姐肯出去逛否?旦听下回分解。
阅者诸君,想已知骊珠小姐之病源矣。世间尚有此以礼自持之小姐,吾不觉增无限感慨。且于无文字中,亦可见龙中丞家政尚严,始有此好小姐。阅者勿以吾言为不伦也,观于自由自由之辈,吾于骊珠,且欲尊之为贞淑女子;无端拉之入怪现状中,吾且引为罪过。因记此以自忏。
第十九回
历下亭龙骊珠品泉红雨轩鲁夫人论药
且说骊珠小姐一病恹恹三个月,合家大小还不知她的病源。
被鲁薇园看出了是忧思成病,务必要散心才很好。龙中丞爱女情切,说不得要稍越礼教,叫家人们备了一只游船,泊在大明湖边,叫二姨太太率领了三四两个姨太太,与及素琴、锦瑟两个大丫头,陪了小姐到湖上去游玩。又拨了一名粗使仆妇、两名家人在船头伺候。时值八月新凉时节,那船上敞了两面船窗,放下鲛绡帘子,陈设了小巧玲珑的紫檀小桌椅。一群人簇拥着骊珠小姐,轿马纷纷,来到湖边。
上了船,船户便要开船,忽然岸上来了一个人,头带大帽,家人打扮,手中拿着手版,跳上船来说道:“敝上是奉了营务处鲁大人之命,在这里伺候小姐的,特差家人过来禀安。”家人接了手版,交给仆妇送到舱里去,然后自己在外舱垂手照样回了话。骊珠看那手版时,写的是某营某哨弁尽先拔补守备某某等字样。不觉一笑道:“我们出来,怎好惊动他们?说挡驾不敢当罢。”仆妇仍旧把手版传了出去,家人拿去还了来人,说过挡驾。来人又道:“敝上带了一哨人,分坐了四号船,靠在这左近护卫。“说着又指给那家人看道:“那东边的两号,这西边的两号,都是的。”说毕辞去。
忽又一个老妈走上船来,手里提了一个食盒,径到舱里,替骊珠磕头请安,又向姨太太们请过安,然后在怀中取出一张片子,递给骊珠道:“敝上给小姐请安,井送上儿样粗点粗果,请小姐点饥解渴。”骊珠看是鲁薇园的衔片,欠欠身道:“承你们大人赏,我不敢当。”老妈道:“敝上专豫备了一号火食船在这里,船上有燕窝粥、鲜莲汤、鲜芡实汤,小姐要吃粥饭,那边一切都预备在那里,小姐要时,只要管家们叫一声就送到。”
骊珠道:“那么更不敢当了。我们不过出来闲逛一会儿,怎么你们大人这么费心起来?回去千万替我道谢。”老妈道:“这是便当的事情,小姐倒是太客气了!”说时在食盒内取出四盘点心:一样是牛奶酪酥白糊糕,一样是松子枣泥茯苓糕,还有两样是西洋式的饼。又在食盒下层取出四盘水果:一样是切薄的本湖鲜莲藕,一样是剥净的本湖鲜莲子,一样是上海带来的金山苹果,一样是牛奶白葡萄。又说道:“敝上说小姐的病不要忌嘴,吃了甚么可口就吃点,只要吃开了胃口,病自好的。”骊珠道:“贵上大人实在太费心了,你回去代我说,等我好了,亲自到公馆里去叩谢。”老妈道:“这个敝上不敢当。”
骊珠叫赏了他四吊大钱,老妈方叩谢去了。
这边便叫开船,荡到烟波深处。薇园备的火食船,紧随在后面。那四号兵船,或先或后,相去总在十丈之外。游船在糊上荡了一转,在历下亭前泊定。二姨太太说说笑笑的,说得骊珠肯到亭上去游玩。那兵船上早已派了四名兵丁,先到亭上去驱散游人,方是一群姬妾簇拥了俪珠小姐到亭上来。果然湖光山色,令人赏心悦目。骊珠道:“果然真山水有趣。我们衙门里的花园也算好的了,怎及得这个敞亮?”二姨太太道:“这个自然。可惜我们不能常常到这里逛。今天是靠了小姐的福,才得开些眼界。”骊珠笑道:“那里是靠我的福,靠我的病罢了。”三姨太太道:“但愿小姐逛了这一回,把病都送到湖里去了,精神复旧,我们就可以常常来逛了。”四婉太太道:“小姐病好了,老爷又要甚么‘内言不出’起来,那里还有得出来逛?”三婉太太道:“痴丫头,只要小姐肯撒个谎,说是三五天必要逛一遍湖,不然就要生病的,管保你老爷一定相信。”
一句话说的骊珠笑了。
正说笑间,薇园的老妈早又送上一个食盒,在盒里一样样端出来,却是滚得透烂的燕窝粥,还有四盘精细小菜。二姨太太代说过谢谢,便请骊珠吃粥。骊珠早被湖光山色一洗胸中郁闷,觉得精神陡发,便吃了一小碗粥,觉得还香。吃过粥后,又到亭外去看趵突泉(趵读如泡)。这趵突泉就在大明湖当中,说大明湖的湖水就是趵突泉水也可以,说趵突泉水就是湖水也可以。不过那趵突泉是在湖心涌起,终年终日涌个不住,犹如锅里烧的开水一般。骊珠凭栏望了半晌说道:“济南名泉七十二,趵突为最。我们既然来到此地,岂可不品泉?”二姨太太听说,便叫人放个瓜皮小艇,到泉涌处提了一桶来。骊珠亲自洗净一个茶碗,舀了一碗要喝。二姨太太连忙止住道:“喝不得,小姐要喝,烧开了再喝。”骊珠道:“烧开了,就没了真味了。”说罢,喝了一口。二姨太太着急道:“小姐千金贵体,好的时候还不叫吃生冷东西;这带病的身子怎么喝起凉水来?
叫老爷知道了不怨小姐,却怨我们伺候得不好。”骊珠笑道:“喝一口水却遭了姨娘的一大篇话。你不知道,我喝下去觉得清沁心脾,耳目都清爽了,只怕比吃药还好呢!”三姨太太道:“我不信这趵突泉有这么的好处,等我也喝一口看。”说罢,舀了一碗咕都咕都的一口气喝了下去。舐舐嘴,看着骊珠道:“怎么我喝不出它的好处?”骊珠看见,笑个不了道:“大凡品泉、品茶,都要喝小小的一口,慢慢的尝了滋味,才轻轻的咽下去。谁叫你这样的牛饮来?”二姨太太道:“惟其牛饮,所以才和牛嚼牡丹一般,不懂得味道。”说得骊珠又笑了。
此时二姨娘早叫人在船上煎起药来,一面说道:“小姐说的这么好,我也尝尝看。”于是一群人你一碗,我一婉,都舀来喝。骊珠笑道:“此刻不是牛嚼壮丹,却是渴骥奔泉了。”
三姨太太道:“我就依了小姐,喝到嘴里,细细尝它,到底还是淡水,有甚滋味?真是不懂!”四姨太太道:“是些微有点甜甜儿的,比别的水不同,咽下去那股清凉,也是很好过的。”
三姨大太道:“不信你们的嘴辨得出滋味,我偏辨不出来。”
说着,又舀了一碗,喝了一口,咂嘴舐舌,闭着眼睛,不住的摇头。惹得骊珠笑个不祝二姨太太道:“算了罢,不要喝的破了肚子,白天闹脏了裤子,晚上闹赃了床铺。”说罢,叫人把一桶泉水倾入湖里。三姨太太道:“我到底喝不出个味道来。”四姨太太道:“天生这种东西,本来是叫文人雅士品评的,你这种粗人如何懂得?”三姨太太用手羞着脸道:“小姐文雅罢了,你也配文雅呢!算是尝出甚么一点甜甜儿来。”骊珠道:“不关甚么文雅粗俗,其实是粗心细心之别。”二姨太太道:“也有点心理在里面,向来仰慕这趵突泉,以为是了不得的,忽然得尝着了一口,自然觉得是好的。”骊珠点头道:“这也是有的。”
众人又说笑了一会便仍到船上去,在各处荡了一回。骊珠吃过了药,直到日落西山,方才回去。上岸后仍旧一行轿马,回衙。薇园派来的兵排了队,护送到衙门,方才散去。
骊珠自从逛过一次大明湖之后,精神略觉清爽,仍旧每日请薇园诊脉。薇园又劝搬到花园里去祝好了几天,又复困倦起来,慢慢的依旧水米不沾牙,并且厌闻人声。问他甚么难过,他却又说不出来。急得薇园没法,只得告知龙中丞,请他多延几位医生商量。龙中丞急的没法,打电报到上海请了一位名医来,诊了几次脉,都说是思虑过度,忧郁成玻龙中丞听了,无非又是拿姨太太们出气。
薇园暗暗思量:这一位小姐,父亲看得如掌珠一般,合家人自然奉如祖宗的了,更有甚么不如意事,竟致忧郁成病?此中一定有甚跷蹊。这句话又不便向龙中丞说,因定了主意,打发自己太太到衙门里去问病,觑便对龙夫人说知。鲁太太奉了丈夫之命,坐了轿子,到抚院内宅里去。他们同乡世好,向有来往的,龙夫人听说鲁太太来了,便迎接进去款待,自有一番寒暄。鲁太太问起小姐的病,龙夫人叹道:“不要说起,这小妮儿累得人也够了!你们鲁大人说他是忧郁成病,就是上海请来的医生也这么说,这个我就真不懂了。我们虽不是甚么上等人家,然而比中等人家总比得上了。父亲疼得她就如掌上明珠一股,要甚么是甚么,姨娘丫头们那一个敢给她气受?她还有甚不如意的事,何至于忧郁呢?她父亲为了她,天天晚上念《金刚经》,念《观音经》,求她病好。昨天又电汇了五百两银子到上海,助陕西赈捐,也是求她快点好的。做父母的心总算尽了,她还是那样。”鲁太太道:“便是小姐实在生得好不过,又聪明,又贤德,我们见了,也不由自主的爱上心来;何况自己人,那个还给她气受呢!这两天病情怎样了?不知可吃饭?薇园也在那里心焦,所以要妾亲来看看小姐,不知卧房在那里?”龙夫人道:“天天劳鲁大人的驾来诊病,此刻又劳动鲁太太看她,真不敢当了。”鲁太太道:“我们都是一家,还有甚客气?”于是龙夫人领了鲁太太同到花园里去。除了二姨太太在花园照应小姐外,三四两姨太太也跟了去。
原来骊珠此时住在花园里一座绿云红雨轩中。这绿云红雨轩,共是三间,当中一间,两面开门,一面向南,一面向北,当中摆一架十景橱,隔成两面,叫做鸳鸯厅。厅外种了数十本芭蕉,十多树桃花、红梅之类,所以题做绿云红雨。家人们又省称做红雨轩。东西两间,向日不过随意陈没,此时收拾了东首一问做骊珠绣房,两首一间给陪伴丫头们居祝且说龙夫人领得鲁太太到了,二姨太太连忙迎出来。龙夫人先在中厅让坐献茶,鲁太太略坐一坐,就到里间去看骊珠。丫头打起帘于,龙夫人陪着进去。鲁太太举目看时,只见骊珠拥了一床蛋青色熟罗秋被,背靠着一个平金红缎大靠枕,斜欹着身子,靠在床上。面色青中带黄,十分消瘦。看见鲁太太进来,便勉强撑持着坐正了,欠欠身道:“又劳鲁伯母的驾了!恕我不能起来行礼。”鲁太太忙道:“小姐请仍旧躺下,我是顺路来看看的。
近来这几天觉得好点罢?我听薇园说,脉象总是如此。小姐,你自己要保重点,勉强也吃口粥饭,就容易好了。”骊珠道:“我也知道,可奈咽不下去。”二姨大太接口道:“方才盛了碗燕窝粥,只喝了一口儿汤,就不要吃了。我们这位小姐,不要说是有病,就是没病,饿也要饿坏了。”鲁太太道:“快不要如此,总要吃点东西,这病才容易好呢!”又和龙夫人谈论了几句,要了一向的药方来一一看过。
原来鲁太太也精通医理的。看过方子之后,便走到床前,伸手把骊珠的脉诊了一会,再把各药方看了一遍,向二姨太太问道:“只怕还有点喘呢!”二姨太太道:“这两天天快亮时,是有点喘的。”鲁太太问龙夫人道:“这上海医生开的方,不知可曾吃过?”龙夫人道:“吃过两服了,也不过如此。”鲁太太道:“据妾的愚见,不吃也罢了。就病论病,这个病要好,第一先要把心事丢开,是不药自愈的。若论用药,此时是疏肝散郁理气为主。这江南医生,每每不问甚么病,总用上了石斛、蒺藜两样,最容易引病入阴分。”龙夫人道:“入阴分便怎样呢?”鲁太太道:“这个不好说了。听说小姐月事也停住了,倘位病入阴分,怕的是成痨。”龙夫人道:“这还了得!明天快不要他看了!”鲁太太道:“也不知他们是甚么用意?宗的是那一家?就算他们江苏人只知道有个叶天士、费伯雄,《叶天士全书》也不说如此用药,费伯雄虽然没有多著述,就看他那部《医醇胜义》所订的方,也不是如此。这真是近来江苏时医的新法了。”说罢,又谈了一会,方才出来。龙夫人仍让到上房去款待。不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论药一节,愿阅者勿作小说看)。
第二十回
老官医粗心投补品娇小姐噩梦警芳魂
却说鲁太太看过了骊珠之后,仍由龙夫人陪到上房里去,又复说起骊珠病情。鲁太太道“论理,小姐这般一个知礼达义的人,生在这样人家,父母又那么钟爱,何至于生出这种病来?
妾有一句冒昧的话,不知可说得?”龙夫人忙道:“不知有甚见教?我们既是一家亲,就请鲁太太说了罢。”鲁太太道:“小姐是曾经读过书,知礼守礼的。小姐年纪说小也不小了,不知向来可曾提过亲?”一句话说得龙夫人恍然大悟道:“这倒向来不曾提起过。”鲁太太道:“此刻何不和她提一提,冲个喜呢?薇园也是这个意思,不过这句话不便对中丞说得,所以叫妾来告诉夫人。”龙夫人道:“这真是医者父母心,我们当真做父母的倒不曾想到这一层,真是费心了。”鲁太太谦抑了几句,龙夫人待过点心,鲁太太便告辞回去不提。
且说龙夫人送过鲁太太之后,便打发人到内书房里请龙中丞。中丞正在那里焚香,正襟念大悲咒,求小姐病好呢。听说夫人有请,只点了点头,把一首大悲咒念完了,方才到上房里去。夫人接着,把鲁太太的话说一一告知。中丞听了,不觉愕然道:“我倒向来没有想到这着。然而她是个不出闺门的女子,何至于如此?”龙夫人道:“人大了,知识开了。又是个识宇的人,不定看了些甚么混帐书,也不定这一班妖姬恣口无忌的说了些甚么混帐话,被她听了,都是论不定的。”龙中丞道:“薇同既然虑到这一层,我们就姑且依他说试试看,左右年纪大了,终久是要提的。”说罢,叹了一口气,立起来,踱到花园里去看骊珠的玻走到绿云红雨轩前面,只见一个老妈在大院子里桃花树下洗手巾,里面静悄俏地。中丞轻轻步入鸳鸯厅,掀起帘子,只见二姨太太和素琴、锦瑟两个大丫头,默默对坐,骊珠却在床上睡着了。便轻轻跨了进去。二姨太太等连忙站起来,中丞摇摇手。走近床前一看,只见骊珠半闭着眼,仰卧在床,气息恹恹,面如金纸,又不觉叹了一口气。二姨太太轻轻道:“老爷且到外间去说一句话。”中丞听说,又轻轻踱到外面。二姨太太跟了出来,递过一个细瓷小痰盂道:“小姐的病,不知怎样?
老爷请看看这个。”中丞接过一看,只见里面都是白痰,痰当中却带着三四条鲜红的血丝儿。不觉吃了一惊道:“是几时起的?”二姨太太道:“是今天才见的。早就想回,又怕冒冒失失的惊了老爷、太太。方才鲁太太来替小姐诊脉,正想说出这个,又怕被小姐听见了。”中丞道:“小姐自己不知道么?”
二姨太太道:“不知道的。”中丞点点头道:“拿去洗了罢。
不要叫她自己知道。”说罢,匆匆出了花园,仍到上房去,对着夫人跺脚道:“这是那里说起?闹的吐出红的来了!可恨这济南,枉说是个省城,要找一个好医生都找不出来。”夫人听说,也吃了一惊道:“这话怎讲?”中丞道:“我也不知。你去问伺候的人去。”夫人听说,也不再问,三步两步到花园里去了。中丞也自到签押房里去,叫人去请薇园。
薇园到来,中丞告知原故,薇园道:“小姐不知何故,那一点肝火总不得下去。肝火灼金,乃见咳嗽。此时是肺经受伤的很了,所以带出点血丝来。职道实在学识浅陋,诊治不好。
大帅何不叫人打听,这济南城里,想来未必没个名医。”中丞道:“我也这么想。但恐怕靠不祝”薇园道:“也不妨多请几人参酌参酌,职道一个人的见识到底有限。”中丞道:“那么请那个呢?”薇园道:“大帅只要分付出来,倘不是好手,他们也不敢引荐得来。”中丞此时心焦如焚,听了薇园的话,便叫人到历城县去,交代打听几名好医生来。